A.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 B.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C.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D.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作出评价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A.篆书 B.小篆 C.大篆 D.草书
A.《簪花仕女图》 B.《挥扇仕女图》 C.《虢国夫人游春图》 D.《虢国夫人夜游图》
A.格尔尼卡 B.亚威农少女 C.弹曼陀铃的少女 D.三个舞蹈的人
A.创造意识 B.主体意识 C.表现自我 D.创作个性
A.讲解 B.有组织的练习 C.有指导的练习 D.独立练习
A.1907 B.1913 C.1915 D.1920
A.米勒 B.库尔贝 C.杜尚 D.梵高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A.钻研教材 B.组织教材 C.拓展教材 D.运用教材
A.被动与主动的关系 B.次要与主要的关系 C.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A.筛选学生 B.促进学生发展 C.评定学生等级 D.惩罚学生
A.美甲 B.微雕 C.篆刻 D.邮票
A.多纳太罗 B.吉贝尔蒂 C.米开朗基罗 D.布鲁内莱斯基
A.近大远小 B.消失线 C.消失点 D.视点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A.美术文化学习 B.探究性学习 C.绘画创作学习 D.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1995年
A.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B.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C.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 D.全员性、基本性、生成性
A.实践性 B.人文性 C.视觉性 D.审美性
A.学校 B.教育部 C.教材主编 D.教师
A.自我调控 B.自我监察 C.自我管理 D.自我评价
A.选拔合适教学的学生 B.培养拔尖人才 C.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