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 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 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
A.细菌的质粒和基因 B.肝糖原和抗体 C.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纤维素和维生素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变成蓝色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 D.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下图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B.成熟mRNA上具有启动子、终止子 C."拼接"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化学键 D.翻译过程需要成熟mRNA、tRNA、氨基酸、ATP、核糖体等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与植物生长素(IAA)有关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单侧光能促进生长素的分布 B.生长素能促进胚轴的生长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生长素在上胚轴中是极性运输的
A.记忆细胞在第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B.免疫系统既有防御功能,又有调节功能 C.浆细胞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D.效应T细胞可直接消除抗原
A.核酸、酶、脂肪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D.DNA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A.运输物质没有选择性 B.运输物质的速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C.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只能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
A.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肌肉出现不自主的收缩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产热减少 D.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
A.胡萝卜可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反应的底物 C.观察线粒体时,利用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进行预实验
A.杂草、田鼠和鼬构成了生物群落 B.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 C.草→鼠→鼬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 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A.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B.生物科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生物科学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D.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属于社会科学课程
A.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B.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C.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D.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导地位
A.演示实验 B.验证实验 C.探究实验 D.课外实验
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到光下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呼吸速率减慢 B.曲线BC段表示仅进行光合作用 C.B点时植物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 D.整段曲线表面,随光照强度增强,呼吸作用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