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8岁,因“尿少”来诊。诊断: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泌尿系感染。处方:①庆大霉素注射8×104U,6支,用法:一日2次,肌内注射;②呋塞米注射液20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用法:一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5日。
A.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B.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C.起效迅速 D.有耳毒性 E.大部分在体内代谢 F.可透过胎盘屏障
A.被分离物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 B.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 C.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能力不同 D.被分离物质在分子大小不同 E.被分离物质进样时溶剂不同
A.中国药典收载了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两种检查方法 B.甘露醇注射液不适宜用光阻法检查 C.微粒检查用水可用新制备的纯化水 D.测量微粒的大小时须放大100倍 E.粒径大于10μm和25μm的粒子应分别计数
A.强酸性 B.弱酸性 C.中性 D.弱碱性 E.强碱性
A.酸碱度 B.硝酸盐 C.氨 D.细菌内毒素 E.微生物限度
A.三氯化铁反应 B.红外光谱法 C.薄层色谱法(TLC. D.茚三酮反应 E.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
A.麻醉药品申购卡 B.麻醉药品使用卡 C.麻醉药品备案卡 D.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 E.麻醉药品印鉴卡
A.放射性药品 B.戒毒辅助药 C.麻醉药品 D.精神药品 E.罂粟壳
A.医务处根据需要批准行使的证书 B.临床科主任 C.主治医生以上职称 D.执业医师 E.获得麻醉药品处方权资格证书
A.二氢埃托啡 B.安钠咖 C.艾司唑仑 D.匹莫林 E.咖啡因
A.门(急)诊一般患者麻醉药品每张处方只能为一次常用量 B.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为淡红色 C.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处方用量最多可达15日常用量 D.麻醉药品使用单位采购麻醉药品,除直接到麻醉药品经营单位采购外,也可邮购 E.门(急)诊癌症疼痛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
A.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准予销售证明 B.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准予运输证明 C.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准予运输证明 D.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准予邮寄证明 E.所在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准予邮寄证明
A.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B.珠蛋白锌胰岛素 C.正规胰岛素 D.格列齐特 E.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A.口服 B.皮下注射 C.静脉注射 D.舌下含服 E.灌肠
A.注射液中多含有防腐剂,一般不宜用于静注。静注宜用针剂安瓿胰岛素制剂。 B.可用于中、重型糖尿病人探索剂量的是普通胰岛素 C.球蛋白锌胰岛素主要用于血糖波动大、不易控制的患者 D.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皮下注射,早饭前或晚饭前15~30分钟,3~4次/24小时 E.治疗酮症酸血症及糖尿病昏迷用珠蛋白锌胰岛素
A.增加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B.在注射部位形成沉淀,缓慢释放、吸收 C.收缩血管,减慢吸收 D.减少注射部位的刺激性 E.降低排泄速度,延长作用时间
A.胰岛素受体减少 B.胰岛素分解加速 C.产生胰岛素抗体 D.胰岛素受体反应性下降 E.细胞内信号传递障碍
A.填充剂 B.润滑剂 C.润湿剂 D.黏合剂 E.崩解剂
B.片重差异 C.含量均匀度、溶出度 D.融变时限 E.硬度
A.增加颗粒的流动性 B.防止原辅料黏附于冲模上 C.降低片与冲模之间、颗粒之间的摩擦力 D.降低颗粒之间的空隙率,促进片剂在胃中的润湿 E.使片剂易于从冲模中推出
A.原料的粒子太小 B.选用黏合剂不当 C.原辅料含水分不合适 D.润滑剂使用过多 E.颗粒的流动性不好
A.药典对片重重量差异限度规定:平均重量0.3g以下的,重量差异限度为±5% B.药典对片重重量差异限度规定:平均重量0.3g以下的,重量差异限度为±7.5% C.片剂包衣的目的是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达到速释的目的 D.药典对片剂崩解时限的规定:一般压制片均应在30分钟内完全崩解 E.药典对片剂崩解时限的规定:一般压制片均应在15分钟内完全崩解
A.给予呋塞米+氨茶碱 B.地高辛+氨溴索 C.尼可刹米+抗生素 D.给予血管扩张剂+沙丁胺醇 E.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氨茶碱
A.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含量增加 B.阻断腺苷受体 C.抑制过敏性介质释放 D.降低细胞内钙 E.阻断支气管平滑肌的Mi胆碱受体
A.1~5μg/ml B.16~20μ/g/ml C.6~15μg/ml D.21~30μg/ml E.31~40μg/ml
A.心悸、心律失常 B.呼吸停止 C.血压急降 D.癫痫发作 E.惊厥
A.肾上腺素 B.吗啡 C.异丙肾上腺素 D.特布他林 E.氨茶碱
A.硝酸甘油 B.硝苯地平 C.维拉帕米 D.硝酸异山梨酯 E.美托洛尔 F.曲美他嗪
B.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 C.减慢传导 D.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 E.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 F.局部麻醉作用 G.关于心脏的选择性大于血管 H.抑制血小板聚集
A.普萘洛尔 B.呋塞米 C.地高辛 D.胺碘酮 E.卡马西平 F.环孢素 G.茶碱 H.咪达唑仑 I.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A.庆大霉素对泌尿系感染疗效较差 B.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应用处方药物 C.两种药物都有耳损害作用,合用增强耳毒性,易引起耳聋 D.两种药物合用疗效不理想 E.两种药物存在拮抗作用 F.两种药物合用加重患者心力衰竭
A.糖尿病 B.休克 C.脑水肿 D.高血压 E.痛风 F.胰腺炎
A.54.57% B.70.96% C.82.85% D.91.18% E.99.38% F.101.32%
A.以等量溶剂代替供试品 B.不加标准品 C.不加试剂 D.不加对照品 E.不加内标 F.不加溶剂
A.重量差异检查 B.崩解时限检查 C.溶出度检查 D.含量均匀度检查 E.澄明度检查 F.热原检查
A.84.86% B.50.13% C.100.98% D.95.05% E.105.22% F.108.24%
A.0.1% B.1.0% C.2.0% D.5.0% E.8.0% F.10.0%
A.结构分析 B.晶型分析 C.限量检查 D.定性分析 E.安全性检查 F.定量分析
A.苯丙酸类 B.香豆素类 C.木脂素类 D.苯醌类 E.黄酮类 F.甾体皂苷类
A.2-苯基色原酮 B.甾体母核 C.苯骈α吡喃酮 D.四氢吡咯母核 E.哌啶环母核 F.吡啶环母核
A.具有苷的结构 B.不含有酚羟基 C.C-6位无取代基 D.具有内酯结构 E.具有苯环结构 F.具有甾体母核
A.甲型强心苷类 B.乙型强心苷类 C.F环开环型甾体皂苷 D.F环闭环型甾体皂苷 E.甲型强心苷元 F.乙型强心苷元
A.防止植物霉变 B.便于运输、称重 C.减少水溶性杂质 D.抑制植物中酶的水解作用 E.减少提取溶剂的用量,降低提取成本 F.防止虫害
A.26 B.27 C.28 D.29 E.30 F.31
A.奥美拉唑 B.雷贝拉唑 C.西咪替丁 D.雷尼替丁 E.果胶铋 F.硫糖铝 G.多潘立酮 H.铝碳酸镁
A.给予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4~8周 B.给予标准剂量的H受体拮抗剂8~12周 C.降阶疗法 D.递增疗法 E.维持疗法 F.四联疗法 G.治疗初始阶段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 H.治疗初始阶段采用促胃肠动力药+H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
A.第一步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 B.第一步采用促胃肠动力药+H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 C.第二步选用低价位、疗效较肯定的药物,如促胃肠动力药和(或)H受体拮抗剂 D.第二步改用促胃肠动力药和(或)H受体拮抗剂,必要时加用黏膜保护剂 E.长期使用应考虑复发率、费用及潜在的安全问题 F.复发率较低,成本-效果比较好 G.降阶疗法治疗费用较递增疗法高 H.降阶疗法治疗费用较递增疗法低
A.室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心房颤动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心房扑动 E.室性期前收缩 F.窦性心动过速 G.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A.维拉帕米 B.阿司匹林 C.强心药 D.普罗帕酮 E.他汀类 F.硝酸酯类 G.胺碘酮 H.抗生素
A.射频消融术 B.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静脉应用普罗帕酮 C.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D.给予阿司匹林 E.吸氧 F.同步直流电复律 G.长期口服普罗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