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下肢血管超声 B.神经肌电图 C.下肢血管造影 D.经皮氧分压测定 E.创面分泌物培养 F.足MRI
A.血常规 B.红细胞沉降率 C.甲状腺超声检查 D.甲状腺功能 E.TPOAb F.TRAb
患者女,38岁,因“消瘦、乏力2周”来诊。查体:T36.5℃,P108次/min,R16次/min,BP100/70mmHg;无明显突眼,甲状腺Ⅰ度肿大,质地较软,无触痛;HR108次/min,律齐,肺、腹(-);双手平伸细震颤(+)。
A.Graves病 B.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 C.桥本甲状腺功能亢进 D.桥本甲状腺炎 E.亚急性甲状腺炎 F.无痛性甲状腺炎
A.4h1%,24h3% B.4h3%,24h5% C.4h5%,24h9% D.4h15%,24h60% E.4h50%,24h65% F.4h80%,24h70%
A.每天洗脚,用抗真菌软膏 B.卧床休息 C.戒烟 D.夜间可用热水袋保暖 E.可自用鸡眼膏祛除胼胝 F.可根据喜好穿布鞋、皮鞋或拖鞋
患者男,69岁,因“双下肢麻木、发凉3年”来诊。患者丧偶独居。吸烟。糖尿病病史12年,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7mmol/L左右,餐后2h血糖约10mmol/L。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有间歇性跛行,无静息痛。高血压病史12年。查体:BP148/90mmHg;10g尼龙丝触觉减退,踝反射减退,两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右足底见胼胝,足无畸形,趾间真菌感染,双下肢轻度水肿。
A.应用胰岛素降糖,加强血压控制 B.血管内介入治疗 C.局部外用敷料 D.静脉应用前列地尔,α-硫辛酸 E.自体干细胞移植 F.抗生素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一周前因跌倒后出现头痛行头颅CT检查示垂体有一微腺瘤,3天后头痛自行缓解,现为进一步检查而来诊。
A.生长激素瘤 B.催乳素瘤 C.促肾上腺激素瘤 D.促性腺激素瘤 E.促甲状腺激素瘤 F.嗜铬细胞瘤
A.增强头颅CT B.头颅MRI C.病史询问 D.体格检查 E.测血常规 F.测血清催乳素 G.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H.测肾上腺皮质功能
A.TSH瘤 B.ACTH瘤 C.GH瘤 D.PRL瘤 E.无功能腺瘤 F.多激素腺瘤 G.FSH瘤 H.LH瘤
A.药物 B.手术 C.放射 D.药物加手术 E.药物加放射 F.手术加放射 G.三者联用 H.暂时不予处理
A.双氯苯二氯乙烷(米托坦,o,p,-DDD. B.美替拉酮(SU4885) C.安鲁米特 D.溴隐亭 E.奥曲肽 F.他巴唑 G.赛庚定 H.丙戊酸钠
A.怀孕 B.药物用量不足 C.药物用量过大 D.药物失效 E.肿瘤发展 F.并发妇科肿瘤 G.并发妇科非肿瘤性疾病
A.脑梗塞 B.垂体瘤内出血 C.脑动静脉畸形破裂 D.药物用量过大 E.药物用量不足 F.药物突然减量 G.药物突然中断
A.甲状腺功能 B.甲状腺自身抗体 C.眼眶CT或MRI D.视功能检查 E.眼压测量 F.眼肌功能检查
A.非药物疗法3个月,依据血压控制情况加用降压药物治疗 B.ACEI C.ARB D.CCB E.利尿剂 F.β受体阻滞剂 G.α受体阻滞剂 H.ACEI+CCB I.ARB+β受体阻滞剂 J.ACEI+ARB K.ARB+CCB L.CCB+利尿剂
(提示该患者查甲功FT315.28pmol/L(参考值:2.91~9.08),FT432.83pmol/L(参考值:9.05~25.5),TSH0.01μIU/ml(参考值:0.25~5.0),TRAb阳性,眼眶CT如下图。)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
A.假性眼球突出 B.炎性假瘤所致眼球突出 C.肿瘤性眼球突出 D.血管性眼球突出 E.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期) F.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稳定期) G.眶部病变引起的眼球突出
A.自发性眼球后疼痛感 B.眼球运动时疼痛 C.畏光 D.眼睑水肿 E.结膜充血 F.球结膜水肿 G.泪阜水肿 H.眼球突出程度 I.视力下降程度
A.抗生素眼膏 B.增大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将甲功控制在低于正常水平 C.高盐饮食 D.可手术治疗甲亢 E.优先用放射性碘治疗甲亢 F.戒烟
A.手术减压 B.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C.环孢素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D.长效生长激素类似物 E.首选局部放射治疗 F.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局部放射治疗 G.血浆置换 H.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A.手术治疗时机多主张在眼眶疾病稳定6个月以上且甲功正常 B.少数严重斜视(如上斜)造成患者痛苦,病情稳定1~2个月即可考虑手术 C.对于眼睑退缩、斜视、眼球突出者,需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手术 D.手术先解决视神经病变,次之角膜暴露、复视和美容 E.眼球突出度相差>4mm或有视神经病变者可行眶壁减压术 F.眼球突出度相差<4mm者可行眶软组织削减术
该患者垂体增强MRI及肾上腺增强CT见下图,建议患者首选下列哪种治疗方式()
A.垂体放射治疗 B.双侧肾上腺切除术 C.酮康唑 D.经蝶垂体手术 E.赛庚啶 F.甲吡酮
A.血钾 B.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C.血糖 D.血皮质醇 E.血ACTH F.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 G.血钠 H.血渗透压 I.血压
A.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B.赛庚啶试验 C.肾上腺CT D.卧立位肾素、血浆醛固酮测定 E.螺内酯试验 F.肾功能
A.垂体MRI B.24小时尿钾测定 C.肾上腺CT D.血气分析 E.低钠试验 F.卡托普利试验
A.螺内酯 B.氨鲁米特 C.米托坦 D.酮康唑 E.AVS F.手术治疗
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B.库欣综合征 C.嗜铬细胞瘤 D.糖尿病 E.单纯性肥胖 F.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A.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B.血浆皮质醇节律测定 C.24小时尿17-羟、17-酮测定 D.24小时血浆ACTH节律测定 E.OGTT F.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
A.ACTH兴奋试验 B.CRF兴奋试验 C.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D.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E.美替拉酮试验 F.螺内酯试验
A.ACTH兴奋试验 B.CRH兴奋试验 C.美替拉酮试验 D.血ACTH测定 E.岩下窦取血测ACTH F.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G.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A.异位ACTH综合征 B.Cushing病 C.多囊卵巢综合征 D.肾上腺皮质腺瘤 E.单纯性肥胖 F.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G.肾上腺皮质腺癌
A.糖尿病肾病 B.淀粉样变性 C.多发性骨髓瘤 D.高血压肾损害 E.肾小球肾病 F.IgA肾病 G.急性肾小球肾炎 H.慢性肾小球肾炎
A.骨髓穿刺 B.眼底检查 C.肾动脉造影 D.双肾增强CT E.头颅X线片 F.核素肾血流图 G.双肾B超
A.肾穿刺 B.尿蛋白定量 C.胸片 D.结核菌素试验 E.血钙磷检查 F.骨密度检查 G.大便潜血
A.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B.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C.密切监测血糖 D.停用二甲双胍 E.停用格列本脲 F.换用胰岛素最好三餐前短效开始,谨慎加中长效胰岛素 G.预混胰岛素每日早晚餐前30分钟注射 H.泼尼松1mg/(kg●d)
A.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高 B.血压波动幅度大 C.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D.隐匿性夜间高血压容易漏诊 E.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显著异常 F.常需要多种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 G.血压控制难度大
A.应用多种不同机制联合降压,达标率高 B.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C.发挥更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D.ARB可阻断CCB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 E.ARB可扩张静脉改善回流,减轻踝部水肿 F.有利于靶器官保护,阻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降低总死亡率
A.加用噻嗪类利尿剂 B.加用醛固酮拮抗剂 C.加用α受体阻滞剂 D.加用ACEI E.加用β受体阻滞剂 F.维持目前治疗再观察2周
A.低热能膳食 B.少食用动物内脏 C.少食用沙丁鱼 D.少食用豌豆 E.少食用肉汤 F.建议食用谷类制品 G.建议食用鸡蛋 H.建议食用奶制品 I.严格限饮各种酒类 J.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
A.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变浅 B.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 C.发作部位呈浅白色 D.发作部位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E.脱屑 F.皮疹
A.别嘌醇50mg/d B.别嘌醇200mg/d C.别嘌醇250mg/d D.别嘌醇350mg/d E.非布司他40mg/d F.非布司他80mg/d
A.氢氯噻嗪片 B.硝苯地平 C.美托洛尔 D.卡托普利 E.厄贝沙坦 F.氯沙坦
A.血儿茶酚胺 B.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 C.甲状腺功能 D.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B超 E.超声心动图 F.头颅CT
A.肾上腺CT B.血降钙素 C.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 D.卧立位试验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 E.血PTH F.肾动脉造影
A.MEN1 B.MEN2A C.MEN2B D.嗜铬细胞瘤 E.甲状腺髓样癌 F.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A.病变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B.术前和术中应该使用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C.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应该进行全部甲状旁腺探查和切除 D.首先进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E.首先进行甲状腺手术 F.甲状腺部分切除,并仅探查和切除左侧甲状旁腺
A.超声心动图 B.唇及舌肿物活检 C.甲状腺功能 D.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B超 E.血生化 F.头颅CT
A.肾上腺CT B.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 C.发作后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 D.卧立位试验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 E.血、尿皮质醇 F.肾动脉造影
A.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活检 B.血钙 C.甲状腺功能 D.血磷 E.甲状腺球蛋白 F.血PTH
A.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 B.MEN2A C.MEN2B D.MEN1 E.VHL病 F.神经纤维瘤病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