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坚持母乳喂养 B.坚持日光浴 C.1个月开始予添加蛋黄及肝泥 D.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3个月后改预防量 E.早产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3个月后改预防量 F.早产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至2岁 G.早产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2岁后改预防量 H.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至2岁
A.拍颅骨X片 B.血糖 C.腕骨X片 D.血钙、血磷(血生化) E.颅骨CT F.血碱性磷酸酶 G.颅骨MR H.脑电图 I.骨扫描
A.前囟张力 B.颅骨软化 C.方颅 D.头围 E.鸡胸 F.头颅血肿 G.前囟较大 H.枕秃 I.神经兴奋性改变
A.烦躁、多汗 B.血浆中cAMP水平降低 C.25-OHD降低 D.喂养困难 E.骨骼X线片有改变 F.夜间哭闹 G.血磷增高 H.易激惹
A.方颅 B.出牙延迟 C.胸廓畸形 D.颅骨软化 E.手镯、脚镯征 F.下肢畸形 G.囟门迟闭 H.肌张力增强
A.方颅 B.出牙延迟 C.胸廓畸形 D.颅骨软化 E.手镯、脚镯征 F.下肢畸形 G.囟门迟闭 H.肋缘外翻 I.夜间哭闹 J.多汗
A.骨骺X线检查正常 B.血钙浓度正常 C.颅骨软化 D.碱性磷酸酶增高 E.长骨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 F.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G.25-OHD明显降低 H.血钙降低,血磷降低
A.缺铁 B.缺乏维生素D C.甲状旁腺功能不全 D.缺钙 E.婴儿生长速度快 F.早产 G.多胎 H.日光照射不足
A.400IU/d,持续1个月 B.1000IU/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C.2000~4000IU/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D.10万IU/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E.给予维生素D的同时补充钙剂 F.5000IU/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做腰穿 B.败血症,做血培养 C.癫痫,做脑电图 D.低钙惊厥,查血钙 E.低血糖,查血糖 F.颅内出血,头颅CT
A.地塞米松2mg静注 B.地西泮0.1~0.3mg/kg静注 C.静推葡萄糖酸钙 D.苯巴比妥10~20mg/kg E.VitD330万IU肌注 F.可自行缓解,因此不需特殊处理 G.给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 H.口服维生素D
A.腕部X线片 B.血Ca、P、AKP测定 C.尿Ca测定 D.T、T、TSH测定 E.血碱性磷酸酶 F.25-(OH)D3 G.脑电图 H.血PTH测定
A.患儿为早产儿 B.患儿有G-6-PD缺乏症 C.患儿体重增长明显 D.母亲怀孕时户外活动较多 E.生后黄疸10余天才消退 F.生后未补充鱼肝油 G.患儿为剖腹产 H.患儿生后未补锌
A.可初步诊断为维生D缺乏性佝偻病 B.目前尚为佝偻病早期 C.目前为佝偻病活动期 D.目前为佝偻病晚期 E.目前为佝偻病恢复期 F.血钙及骨骼X线片基本正常,不能诊断为维生D缺乏性佝偻病 G.PTH升高,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A.需予大剂量维生素D进行早期治疗 B.可予口服治疗量维生素D控制佝偻病进展 C.不需治疗 D.如出现低钙表现可适当补充钙剂 E.添加辅食即可,不需补充维生素D及钙 F.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G.及时添加辅食,加强营养,可适当补充钙剂 H.肌注维生素D,30万IU,每月1次,连续3次
A.颅骨软化 B.智力发育落后 C.方颅 D.手镯、脚镯征 E.佝偻病串珠 F.神经系统损害 G."鸡胸样"胸廓畸形 H.前囟过早闭合
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B.佝偻病合并癫痫 C.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D.婴儿痉挛症 E.高热惊厥 F.颅内出血 G.病毒性脑膜炎
A.予钙剂控制抽搐,且停止维生素D治疗 B.惊厥期应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C.迅速予水合氯醛或安定控制抽搐 D.完成3后,予补充钙剂治疗 E.先补充钙剂,再予3控制抽搐 F.予丙戊酸钠控制抽搐,然后补充钙剂 G.予钙剂控制抽搐后,继续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H.急诊控制后,继续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A.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B.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C.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 D.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E.肝性佝偻病 F.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G.肾性佝偻病 H.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A.中毒性脑病 B.病毒性脑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化脓性脑膜炎 E.高热惊厥 F.支气管肺炎 G.上呼吸道感染 H.食物中毒
A.地西泮肌注 B.苯巴比妥肌注 C.氯丙嗪肌注 D.维生素D肌注 E.安痛定肌注 F.地西泮静推 G.水合氯醛灌肠 H.甘露醇静推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E.>50分钟 F.>60分钟
A.吸氧 B.苯巴比妥肌注 C.首选地西泮静推止惊 D.尽快找出病因 E.地西泮肌注 F.积极降温 G.甘露醇静推 H.水合氯醛灌肠
A.急查生化 B.血气分析 C.血常规 D.必要时脑脊液检查 E.心电图 F.胸片 G.头颅CT H.脑电图
A.中毒性脑病 B.病毒性脑炎 C.肺炎 D.发作性睡病 E.高热惊厥 F.低血糖症 G.食物中毒 H.高血压
A.年龄小于6个月 B.反复多次惊厥 C.体温39℃ D.惊厥<10分钟 E.强直阵挛性发作 F.脑电图未见异常 G.有癫痫家族史 H.神经系统无异常
A.血块收缩不良 B.PT延长 C.出血时间延长 D.束臂试验阳性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A.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B.输单采血小板 C.糖皮质激素 D.病程自限,只需避免外伤,无需治疗 E.免疫抑制剂(除糖皮质激素外) F.减少活动,避免外伤 G.绝对卧床 H.抗-D免疫球蛋白
A.学龄期多见 B.1-5岁多见 C.出血程度较重 D.病程≤6月 E.病程>6月 F.血小板数<20×10/L G.血小板数(30-20)×10/L
A.败血症 B.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C.感染性肺炎 D.巨结肠 E.肠闭锁 F.腹膜炎
A.腹部X线片 B.腹部B型超声 C.钡餐造影 D.钡灌肠造影 E.血气分析 F.血细菌培养
A.外科会诊 B.外科立即手术 C.第3代头孢菌素 D.血细菌培养 E.随访腹部X线片 F.视网膜病检查
A.脑脊液检查 B.血常规 C.血生化 D.脑电图 E.颅脑CT或MRI F.颅脑X线片
A.West综合征 B.Lennox-Gastaut综合征 C.Kojewnikow综合征 D.小儿失神癫痫 E.少年失神癫痫 F.少年肌阵挛癫痫
A.苯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卡马西平 D.扑米酮(扑癫酮) E.丙戊酸钠 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少汗 B.共济失调 C.肝损害 D.变态反应 E.食欲增加 F.嗜睡 G.牙龈肿胀
A.早期治疗 B.根据发病年龄选药 C.单药治疗 D.联合治疗 E.为减少不良反应,发作停止后即减量至停药 F.服药要规律,疗程要适当 G.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A.低盐高蛋白饮食 B.给予利尿药物 C.泼尼松 D.给予青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E.给予白蛋白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泌尿道感染 C.良性血尿 D.肾炎型肾病 E.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F.紫癜性肾炎
A.血常规 B.尿常规 C.红细胞沉降率 D.抗O E.Addis计数 F.补体 G.C反应蛋白 H.肾功能
A.3~5天 B.5~7天 C.7~10天 D.10~14天 E.14~21天 F.21~30天
A.肺炎、心衰 B.高血压脑病 C.肾衰竭 D.循环充血 E.支气管炎 F.高血压危象
A.水肿消失 B.血尿消失 C.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D.艾迪斯计数正常 E.尿常规正常 F.血常规正常
A.猩红热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幼年类风湿 D.败血症 E.川崎病 F.幼儿急疹 G.风疹 H.麻疹 I.急性淋巴结炎
A.血培养 B.抗"O" C.EB病毒抗体 D.肝肾功能 E.嗜异凝集试验 F.心电图 G.超声心动图 H.类风湿因子
A.阿司匹林 B.糖皮质激素 C.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双嘧达莫 E.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F.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A.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 B.糖皮质激素 C.双嘧达莫 D.血浆置换 E.加强抗感染治疗 F.输新鲜冰冻血浆
A.>5mm B.>3mm C.>4mm D.≥6mm E.≥8mm F.≥7mm
A.水肿消失 B.血尿消失 C.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D.尿常规正常 E.尿Addis计数正常
A.尿Addis计数正常 B.尿常规正常 C.肉眼血尿消失 D.水肿消退 E.血常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