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病人 B.病毒携带者 C.鼠类 D.中华按蚊 E.白纹伊蚊 F.跳蚤
A.调查目的 B.前言 C.概况 D.材料与方法 E.调查结果 F.采取措施 G.结论 H.建议
A.散发 B.患病率 C.死亡率 D.大流行 E.发病率 F.暴发 G.流行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权重法 E.方差分析
A.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期 B.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留验或检疫的期限 C.来判断受感染的时间 D.来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 E.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 F.来推断传染病的传染期
A.病程延长 B.新病例减少 C.病例迁入或迁出 D.诊断水平提高 E.报告率提高 F.病死率高 G.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
A.对病例和对照设定详尽的排除和纳入标准 B.匹配 C.随机化分组 D.重复试验或调查 E.按不同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F.多因素分析 G.尽可能多地选择或匹配对照
A.单纯随机抽样 B.方便抽样 C.机械抽样 D.多阶段抽样 E.分层抽样 F.整群抽样
霍乱的临床分型。
A.迁延型 B.中毒型(干性霍乱) C.重型 D.轻型 E.中型 F.逍遥型 G.暴发型
A.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B.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C.腹泻次数一日1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70mmHg),成人<9.33kPa(<9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D.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摸,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5%~10% E.起初症状不明显,患者能照常生活,甚至工作,部分直至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才诊断 F.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A.以口服补液为主 B.休克纠正后则用10%葡萄糖溶液补充其余部分 C.必须转进到指定病房隔离 D.就地隔离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 E.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F.输液量8000~120000ml/h小时 G.开始按40-80ml/min速度输液30min
A.狂犬应立即圈养 B.家犬应进行登记与疫苗注射 C.野犬应尽量圈养 D.加强犬的管理 E.狂犬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 F.野犬应尽量捕杀
A.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所有伤口和搔伤处,反复冲洗至少20min,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擦 B.如创伤深广、严重或发生在头、面、手颈等处,皮试阴性后可在创伤处做高教免疫血清浸润注射 C.也可酌情应用抗生素 D.也可酌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 E.伤口在数日内暂不缝合 F.必须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生素
A.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者必须在全程疫苗注射完毕后再注射2~3针加强针,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或10、20、90天加强 B.凡被狂犬病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时,应及时注射本疫苗 C.儿童用量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D.严重咬伤者,陈按上述方法注射疫苗并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于天注射疫苗的同时合用抗狂犬病血清(伤口处理己述) E.一般咬伤者于0(第l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疫苗1安瓿(液体疫苗2ml,冻干疫苗1ml或2ml) F.儿童用量相同
A.急性胃肠炎 B.疑似霍乱病 C.菌疾 D.伤寒 E.甲型肝炎 F.感染性腹泻 G.细菌性食物中毒 H.流感 I.病毒性胃肠炎
A.查血象、血液生化检验 B.查大便和小便常规 C.采集大便和呕吐物进行肠道致病菌和食物中毒细菌培养 D.用盛有碱胨水试管采集大便和呕吐物进行霍乱弧菌培养 E.将病人转送肠道门诊,与另一疑似霍乱病人在同一隔离观察室治疗 F.立即进行疫情报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G.立即将情况报院领导,待粪便培养结果证实为霍乱后进行疫情报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H.立即将病人转送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I.立即观察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允许回家,等待大便培养结果 J.立即在医院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将病人转送专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A.可排除霍乱诊断 B.确诊霍乱 C.仍为疑似霍乱 D.其它致病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E.除霍乱、伤寒、痢疾之外的感染性腹泻 F.细菌性食物中毒 G.病毒性胃肠炎
A.禁食、特别是流质食品,婴幼儿停止喂奶以免加重呕吐、腹泻 B.治疗的关键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C.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环节 D.病人入院后必须按甲类传染病隔离 E.入院后每日大便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才可出院 F.入院后每日大便培养1次,停药后连续2次阴性才可出院 G.治疗期间允许家人陪护 H.患者病后获得长期的霍乱免疫力 I.患者病后获得短期对O139群霍乱的免疫力 J.患者病后获得一定的O139群霍乱的免疫力,对O1群霍乱的仍无免疫力
A.立即报告上级市CDC、所在区卫生局 B.强制隔离治疗病人 C.对患者同住家人、共同聚餐者和其他接触密切者验便,服预防药物和进行医学观察 D.对上述人员进行霍乱疫苗紧急接种 E.对病家疫点进行处理 F.对患者单位疫点进行消毒处理 G.先到病家内进行消毒,然后对其外围也进行消毒 H.在病人家完成消毒后进行灭蝇工作 I.通过调查确定疫点,对涉疫餐厅的食品、员工进行检索 J.疫点消毒后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A.霍乱菌是生长速度最快的细菌之一 B.霍乱菌只适合在碱性环境下生长,因此使用碱胨水进行增菌培养 C.霍乱弧菌有多个血清群 D.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病是法定传染病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E.霍乱病是指由O1群、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病 F.O1群、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交叉免疫 G.霍乱病人入院隔离治疗症状消失,需连续二天粪便培养阴性才可解除隔离
A.钩端螺旋体病 B.流行性出血热 C.登革热 D.伤寒 E.鼠疫 F.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自然疫源型 B.野鼠型 C.家鼠型 D.地方型 E.输入型 F.混合型
A.慢性肝炎 B.急性肝炎 C.肝硬化 D.重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 F.淤胆型肝炎
A.肝功能 B.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查 C.腹部B超检查 D.PTA检查 E.血氨
A.一般治疗:休息、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等 B.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拉咪夫定等 C.给予退黄、降酶、护肝治疗 D.中医药如苦参素等治疗 E.给予激素治疗 F.胸腺肽增强免疫治疗
A.血常规 B.尿常规 C.电解质 D.肝、肾功能 E.大便常规 F.霍乱弧菌培养 G.直肠指检 H.大便培养
A.霍乱 B.溃疡性结肠炎 C.直肠结肠癌 D.阿米巴痢疾 E.克隆病 F.结肠息肉
A.大便致病菌培养+药敏试验 B.腹部平片 C.肠镜检查 D.肛门指诊 E.腹部B超
A.环丙沙星注射液 B.青霉素 C.思密达 D.头孢哌酮钠 E.腹部B超
A.血常规 B.肥达反应 C.脑脊液穿刺 D.血沉 E.血清凝集溶解试验 F.血培养 G.头颅CT H.大便常规
A.中毒性菌痢(脑型)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型) C.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型) D.结核性脑膜炎 E.病毒性脑膜炎 F.隐球菌性脑膜炎
A.热带、亚热带最多 B.夏秋季多发 C.田螺为其重要的储存宿主 D.钩体病后有较强免疫力 E.我国引起钩端螺旋体病雨水型和洪水型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 F.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稻田型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
A.青霉素首剂40万,以后每日120万-160万 B.庆大霉素首剂24万,以后每日72万 C.青霉素首剂80万,以后每日240万-320万 D.庆大霉素首剂48万,以后每日144万 E.红霉素1.5g肌注,以后每日1g F.链霉素0.5g肌注,以后每日1g
A.为赫氏反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300mg静滴 B.为钩端螺旋体病原发病加重 C.青霉素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D.青霉素治疗有效,继续应用 E.链霉素过敏反应 F.给予降温、镇静及抗休克治疗
A.肾小球肾炎 B.反应性脑膜炎 C.后发热 D.闭塞性脑动脉炎 E.葡萄膜炎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血培养 D.大便培养 E.骨髓培养 F.肥达反应
A.血培养 B.尿培养 C.大便培养 D.骨髓培养 E.痰培养
A.氯霉素 B.氧氟沙星 C.头孢曲松 D.多西环素 E.青霉素
A.14天 B.2~3周 C.体温正常后3天 D.体温正常并便培养阴性 E.体温正常并血培养阴性
A.粪便血吸虫毛蚴孵化 B.骨髓培养 C.血涂片查疟原虫 D.血培养 E.肥达反应 F.大便培养
A.伤寒 B.副伤寒甲 C.副伤寒乙 D.副伤寒丙 E.斑疹伤寒
A.起病急,开始以高热为表现 B.肥达反应在病程的第2~3周阳性率最高 C.病程的第2~4周传染性最强 D.伤寒与副伤寒甲、乙有共同的菌体抗原 E.伤寒与副伤寒甲、乙有共同的鞭毛抗原患 F.再燃时症状加重
A.腹部X线摄片 B.B超 C.血常规 D.腹部CT E.腹腔穿刺 F.血培养 G.血尿淀粉酶 H.骨髓培养
A.绝对卧床休息 B.禁食 C.镇静 D.立即手术 E.抗感染治疗 F.止疼药物对症处理
A.食欲开始好转,饮食活动未予适当限制 B.抗生素停用过早,细菌再度繁殖 C.肠道病变溃疡尚未完全愈合 D.久病体弱,抗体形成不足 E.可能与用药有关
A.停止供水 B.对饮用水迅速采取过量氯消毒 C.加强饮用水的净化 D.迅速切断污染源 E.隔离伤寒患者
A.把好药品质量关 B.进行接种人员培训 C.避免在校集体预防注射 D.避免空腹注射 E.学校教育
A.过敏反映 B.中毒反应 C.心理反应 D.个体反应 E.操作有误
A.注射肾上腺素 B.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C.注射苯海拉明 D.良好的心理暗示及对症处理 E.不用处理
A.感染类型多为隐性感染 B.飞沫或接触传播 C.有两次病毒血症 D.Koplik斑有早期诊断意义 E.偶可引起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