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全病毒灭活疫苗 B.基因重组疫苗 C.裂解疫苗 D.亚单位疫苗 E.提纯疫苗
A.回忆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混杂偏倚 D.调查偏倚 E.以上都存在
A.按传统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有一定局限 B.繁忙的临床工作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扩容形成的尖锐矛盾 C.日益尖锐的卫生经济学问题对平衡价格/效益的依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D.临床治疗由单纯的症状控制转向对治疗转归与质量的重视 E.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一些医生因追求商业利益而热衷于可能没有验证也没有结果的治疗
A.对于固定人群,每一成员的观察年数是从观察开始直至终点事件出现或研究结束 B.对于固定人群,总的观察人年数是每一成员的具体观察年数的总和 C.对于小样本动,态人群,亦可将每一,成员的具体观察时间相加 D.对于大样本动态人群,其总人时数等于观察人数乘以总的观察时间 E.对于动态人群,当年加入或退出的均可按1/2人年计算
A.无明显指征用药 B.用药配伍不当 C.广谱抗生素局部应用 D.大量使用青霉素 E.使用抗病毒药物
A.设立对照 B.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C.观察方向是前瞻性的 D.能够验证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E.能准确的估计人群发病的危险程度
A.某种职业暴露人群 B.某种特殊暴露人群 C.一般人群中的暴露 D.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中的暴露者 E.有该病的前驱症状者
A.adw B.adr C.ayw D.ayr E.awr
A.基因变异性大 B.耐热耐酸耐乙隧 C.潜伏期的后半期即可出现在患者的粪便中 D.抗-HAVIgM是中和抗体,有保护力 E.抗-HAVIgG可维持很长时间
A.各类器械 B.敷料 C.搪瓷 D.橡胶 E.耐高温玻璃制品及溶液的消毒
A.碳 B.磷 C.钾 D.氮 E.硫
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 B.人口出生率为14.3% 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 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
A.检验假设是对总体作的某种假定 B.检验假设是对样本作的某种假定 C.检验假设包括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D.检验假设与备择假设是对立的 E.检验假设与备择假设地位是相等的
A.标准对照 B.安慰剂对照 C.交叉对照 D.互相对照 E.自身对照
A.单盲法简便,容易进行 B.单盲法指观察者不知道分组情况和研究对象的处理情况 C.单盲法指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和自己接受处理的情况 D.单盲法对研究对象的健康和安全有利 E.单盲法可去除来自研究对象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A.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 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C.判断传染源传染力的大小 D.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E.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好坏
A.20%肥皂水反复清洗 B.伤口底部注射免疫血清 C.包扎 D.缝合 E.70%酒精擦洗
A.血氨增加 B.血氨减少 C.短链脂肪酸,色氨酸贮留 D.脑水肿 E.低血钾,碱中毒
A.乏力、腹胀、肌张力增高 B.腱反射迟钝 C.心电图T波低平,QRS波增宽 D.心律失常,心率减慢 E.嗜睡、昏迷
A.甲型肝炎 B.肠阿米巴病 C.伤寒 D.乙型肝炎 E.细菌性痢疾
A.属虫媒病毒 B.其基因组结构为单股DNA C.该病毒引起的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D.病毒抗原稳定 E.为嗜神经病毒
A.控制传染病源,隔离治疗病人 B.核实诊断 C.划定疫区,实行封闭 D.注射疫苗 E.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
A.水痘第一天 B.猩红热第二天 C.天花第三天 D.麻疹第四天 E.斑疹伤寒第五天
A.患病率控制在≤0.1/万 B.患病率控制在1/万 C.5年平均发现率控制≤0.5/10万 D.5年平均发现率控制≤0.1/10万 E.以县(市)为单位计算患病率
A.抗酸染色,呈红色 B.专性需氧,生长缓慢 C.耐酸碱,在6%H2SO4或4%NaOH中仍可存活30分钟 D.耐煮沸,100℃,15分钟才死亡 E.菌落表面粗糙并呈菜花状
A.伤寒 B.淋病 C.痢疾 D.狂犬病 E.艾滋病
A.卡介苗 B.白百破混合制剂 C.脊髓灰质炎疫苗 D.乙肝疫苗 E.麻疹疫苗
A.对个人和社会是否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B.是否有确切的筛检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C.早期治疗的效果比临床期治疗的效果是否好些 D.是否有方法可查出临床前期病人以及这种病人所占比例的大小 E.所要筛选疾病的患病率的大小
A.计量资料样本可以小些 B.计数资料应大些 C.影响因素较单纯,样本可以小些 D.影响因素较复杂,样本可以大些 E.被调查总体中具有某特征的个体所占比例大,样本可以小些
A.要有标题 B.要有纵轴和横轴 C.纵轴和横轴要有标目并注明单位 D.比较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表示 E.要有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