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力衰竭 B.吸入性肺炎及肺不张 C.泌尿系感染 D.呼吸衰竭 E.肺气肿
A.急性胃肠炎 B.急性菌痢 C.中毒型菌痢 D.胃肠型食物中毒 E.霍乱
A.庆大和SS培养基大便分离培养 B.血常规 C.大便悬滴+按照疑似霍乱增菌培养 D.血培养 E.血生化
A.2小时内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B.按甲类传染病严格隔离 C.12小时内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快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E.抗生素治疗
A.临床症状消失后10天,并隔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 B.临床症状消失后2天,并隔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 C.临床症状消失后8天,并隔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 D.临床症状消失后4天,并隔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 E.临床症状消失后6天,并隔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
A.对患者呕吐物和粪便进行随时消毒 B.对疫源地进行终末消毒 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D.密切接触者服用药物预防 E.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
A.脊髓灰质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乙型脑炎 D.格林-巴利综合征 E.家族性周期性瘫痪
A.尿常规 B.血常规 C.脑脊液检验 D.红细胞沉降率 E.病毒分离
A.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 B.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 C.解热镇痛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地西泮(安定)静脉推注
A.诊断试验 B.现况调查 C.病历分析 D.队列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A.回顾调查 B.前瞻调查 C.临床试验 D.社区试验 E.普查和抽样调查
A.患病率 B.灵敏度 C.比值比 D.正确指数 E.相对危险度
A.8.3% B.37.5% C.66.7% D.75.0% E.不能计算
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 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 C.样本量不够大,因此不能下结论 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 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
A.是否详细介绍研究对象的情况 B.是否同时考虑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 C.是否介绍防治措施的实用性 D.是否报告了全部的临床结果 E.以上全对
A.理想 B.偏轻 C.超重 D.肥胖 E.微型肥胖
A.2级高血压 B.理想 C.正常 D.1级高血压 E.3级高血压
A.理想值 B.接近理想 C.偏低 D.偏高 E.高
A.减少能量摄入为主 B.采用适当的减肥药物 C.减少能量摄入+减肥药物 D.低糖、低脂饮食+规律运动 E.规律运动
A.免疫学检查:出血热病毒抗体IgM阳性 B.典型临床表现:头痛、眼眶痛、腰痛、酒醉貌及出血点 C.典型疾病分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典型血象及尿液检查改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有异常淋巴细胞,尿蛋白(+) E.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地区及鼠类接触史
A.白细胞升高,有异常淋巴细胞 B.血小板降低 C.BUN12mmol/L,Cr200mmol/L D.蛋白尿及管型尿 E.红细胞总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
A.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最常见类型 B.注射疫苗可预防本病发生 C.人群普遍易感,尤多见于青壮年,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D.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农村型为黑线姬鼠,城市型为褐色家鼠 E.虫媒或动物源为主要传播媒介
A.败血症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肾盂肾炎 E.钩端螺旋体病
A.山莨菪碱静脉注射 B.甘露醇加硫酸镁口服导泻 C.20%甘露醇静滴 D.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静脉注射 E.高渗葡萄糖液静推
A.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B.溃疡性结肠癌 C.慢性菌痢 D.阿米巴肠病 E.出血性结肠炎
A.偶氮磺胺吡啶 B.卡巴砷 C.甲硝唑 D.诺氟沙星(氟哌酸) E.肾上腺皮质激素
A.肠出血 B.肝脓疡 C.肠穿孔 D.休克 E.中毒性巨结肠
A.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B.阿米巴肠病 C.慢性细菌性痢疾 D.日本血吸虫病 E.溃疡性结肠癌
A.磺胺多辛 B.蒿甲醚 C.甲氟喹 D.奎尼丁加伯胺喹啉联合治疗 E.氯喹加伯胺喹啉联合治疗
A.氢化可的松静滴 B.输液 C.氯喹和伯胺喹啉 D.贫血严重时可输同型血 E.用碳酸氢钠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2小时内 D.24小时内 E.48小时内
A.属呼吸道传染病 B.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属新发传染病 D.由冠状病毒引起 E.主要因饲养宠物引起
A.加强公共卫生、基础、临床医学三者的结合 B.监测手段、诊断、治疗、疫苗必须不断测试、改善和更新 C.提高各级监测和反应能力 D.整合实验室科学和流行病学,优化公共卫生实践 E.民众需闭门不出,以防感染
A.肺炎 B.蜂窝组织炎 C.败血症 D.急性胆囊炎 E.关节炎
A.O3群 B.O5群 C.O6群 D.O8群 E.O9群
A.霍乱弧菌 B.副溶血弧菌 C.枸橼酸杆菌 D.产气肠杆菌 E.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A.急性甲型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 C.急性丙型肝炎 D.急性丁型肝炎 E.急性戊型肝炎
A.抗HAV-IgM B.乙型肝炎病毒指标两对半 C.HCV-RNA和抗HCV D.HDAg抗HD-IgM E.抗HEV
A.发病率为50/10万 B.罹患率为50/10万 C.生存率为50/10万 D.患病率为50/10万 E.续发率为50/10万
A.是间接联系 B.无特异性 C.调查时间短 D.非前因后果的关系 E.该因素与肿瘤本来不存在联系
A.正确的 B.不对,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C.不对,因为没有考虑混杂因子的存在 D.不对,因为没有使用发病率 E.不对,因为没有对照组
A.SNK法 B.配对设计t检验 C.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 D.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E.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秩和检验
A.t0.05,29 B.F0.05(1l,22) C.F0.05(2,22) D.F0.05(2,24) E.F0.025(1l,22)
A.SS总=SS组内+SS组间 B.MS总=MS组内+Ms组间 C.SS总=SS处理+SS区组+SS误差 D.SS总=SS组间+SS组内+SS组间×组内 E.MS总=MS处理+MS区组+MS误差
10岁男孩,近1个月经常有口角湿白,嘴唇红肿,舌乳头肥大呈青紫色,阴囊两侧有对称性红斑,体格检查无其他异常发现。膳食调查该男孩每日摄入能量2000千卡,蛋白质65克,维生素B11.0mg,维生素B20.5mg,维生素C90mg。
A.32mg/kg B.240mg/kg C.1200mg/kg D.1920mg/kg E.3200mg/kg
A.32mg B.192mg C.240mg D.320mg E.480mg
A.动物肝脏 B.肉类 C.鸡 D.谷类 E.水果
A.0.1370 B.0.5727 C.1 D.1.7461 E.7.301
A.5.308×10 B.0.2219 C.0.3077 D.0.5373 E.4.506
A.5.373×10 B.0.2219 C.0.3875 D.0.5373 E.2.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