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按需使用和收费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B.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C.总量控制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D.总量分配和收费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A.隧洞高度的15% B.隧洞过水断面面积的15% C.隧洞过水断面面积的20% D.隧洞断面面积的15%
A.10倍以上 B.1倍以上2倍以下 C.2倍以上5倍以下 D.5倍以上10倍以下
A.0.010 B.0.015 C.0.020 D.0.025
A.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制定保护 B.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部门根据文物 C.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 D.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A.4%~5% B.3%~4% C.1%~2% D.2%~3%
A.用实测流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 B.用地区暴雨计算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C.据1970年-1980年流量资料延长1956年-1969年暴雨数列算设计暴雨,然后推求设计洪水 D.据1970年-1990年暴雨资料延长得到1981年-1990年流量系列,用实测和延长的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
A.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 B.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中能够被电力系统利用的电量 C.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中扣水除因水头受阻年平均损失的电 D.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中扣除备用容量的发电量
A.内水压力由钢管和混凝土衬砌共同承担;山岩压力由混凝土和钢管共同承担;外水压力全部由钢管承担 B.内水压力由钢管、混凝土衬砌、围岩共同承担;山岩压力由混凝土和钢管共同承担;外水压力由钢管和混凝土共同承担 C.内水压力由钢管、混凝土衬砌;山岩压力由混凝土和钢管共同承担;外水压力全部由钢管承担 D.内水压力由钢管、混凝土衬砌、围岩共同承担;山岩压力由混凝土和钢管共同承担;外水压力全部由钢管承担
A.具有盈利能力 B.具有维持工程正常运行的可靠经费来源 C.具有贷款能力 D.经济内部效益率大于1
A.拱形闸门 B.平面闸门 C.人字闸门 D.弧形闸门
A.降低坝基浮托力 B.降低渗透水压力 C.降低坝体扬压力 D.降低坝基浮托力和渗透水压力
A.由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制作 B.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作 C.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D.由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制作
A.1.0~1.5倍洞径 B.1.5~2.0倍洞径 C.2.0~3.0倍洞径 D.大于3.0倍洞径
A.10~30年一遇 B.5~10年一遇 C.2~5年一遇 D.10~20年一遇
A.风化状态 B.饱和抗压强度 C.软化系数 D.变形破坏形式
A.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管理 B.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 C.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 D.项目的勘测、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管理
A.洪水位加波浪计算和安全超高值 B.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值 C.正常蓄水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值 D.设计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值
A.2.20~2.36m2 B.2.36~2.51m2 C.2.51~2.67m2 D.2.67~2.83m2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C.有关流域管理机构 D.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A.不能 B.不宜 C.不得 D.不应
A.截流落差不超过3m时,河道水深不大,宜选择单立堵截流 B.截流落差大于3.5m,龙口水流能量较大时,宜优先选择双或多立堵截流 C.河道水深不大,采用单立堵截流堤头易发生坍塌时,宜优先选用平堵截流 D.在特定条件下,经充分论证,可采用定向爆破法、建闸门等截流方式
A.资料精度可靠,能反映水文规律,产生水文要素的流域和河道产汇流条件基本一致,资料系列的统计特性能反映总体的统计特性 B.资料精度可靠,能反映水文规律,产生水文要素的流域和河道产汇流条件基本一致,资料系列的均值与总体期望值相等 C.资料精度可靠,能反映水文规律,产生水文要素的流域地形、地质状况一致,资料系列的均值,变差系数与总体基本相同 D.资料收集的方法正确,产生水文资料的流域和河道产汇流条件基本一致,资料反映总体
A.财务收入 B.经济效益 C.投资效益 D.财务效益
A.峰值强度 B.残余强度 C.屈服强度 D.流变强度
A.不小于1.50 B.不小于1.40 C.不小于1.30 D.不小于1.20
A.大于3.5倍 B.大于4.0倍 C.大于4.5倍 D.大于5.0倍
A.必须 B.应当 C.可以 D.不必
A.工程荷载 B.地震 C.岩土体性质 D.水库水位变动
A.区内扣除地下水重复水最后的河川径流量 B.区内降水形成的河川径流量 C.区内扣除出境水最后的河川径流量 D.包括入境水量的河川径流量
A.200~400m B.200~300m C.100~200m D.100~150m
A.80%以上 B.75%以上 C.70%以上 D.65%以上
A.允许;100Kpa B.不允许;200KPa C.不允许;100Kpa D.允许;200KPa
A.最大 B.最小 C.中间值 D.均值
A.在满足系统供电需求的前提下,单位总投资最小 B.在满足系统供电需求的前提下,系统总费用现值最小 C.在满足系统供电需求的前提下,系统总投资最小 D.在满足系统供电需求的前提下,系统总现值最小
A.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与最大值之比 B.岩石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与天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之比 C.岩石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与干燥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之比 D.岩石天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与干燥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之比
A.<2% B.<3% C.<5% D.3~5%
A.反馈、存储、检索 B.传输、存储、检索 C.交流、存储、检索 D.沟通、存储、检索
A.1级建筑物 B.2级建筑物 C.3级建筑物 D.4级建筑物
A.首要任务 B.任务中最高等别 C.分摊投资做最多的任务 D.效益最大的任务
A.有压式进水口 B.无压式进水口 C.明流进水口 D.明满流进水口
A.0.5~1倍 B.1~1.5倍 C.1.5~2倍 D.2~2.5倍
A.房屋面积 B.用地指标 C.供水指标 D.对外交通
A.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 D.不明确
A.蓄滞洪区 B.水土保持 C.通信预警 D.河道整治
A.60° B.15° C.45° D.30°
A.交通工程 B.文物古迹 C.工业企业 D.矿产资源
A.5000~2000年一遇洪水 B.2000~1000年一遇洪水 C.1000~500年一遇洪水 D.2500~3000年一遇洪水
A.不小于1 B.不大于1 C.等于1 D.小于1
A.坝体需要分段浇注,各段之间应留有伸缩缝 B.坝体基本上为轴向受压结构,横缝可以不进行接缝灌浆 C.坝体必须设置纵缝,而横缝可设也可不设 D.坝体厚度较小,各段之间可不留有伸缩缝
A.地层时代 B.地层产状与河流的关系 C.新构造运动 D.气候条件
A.先进行费用分摊,并根据分摊成果对供水、发点等专项进行贷款能力测算 B.计入全部费用和效益,按工程整体进行贷款能力测算 C.计入全部费用,仅对供水、发电效益进行贷款能力测算 D.先进行效益分摊,并根据分摊成果对供水、发电等专项进行贷款能力测算
A.平面钢闸门 B.叠梁闸门 C.拱形闸门 D.弧形闸门
A.堤岸防护工程的护脚工程顶部平台岸顶部应超过校核洪水位1.0m及以上 B.堤岸防护工程的护脚工程顶部平台应高于枯水位0.5~1.0m,险工段的坝式护岸顶部应超过校核设计洪水位1.0m及以上 C.堤岸防护工程的护脚工程顶部平台应高于枯水位0.5~1.0m,险工段的坝式护岸顶部应超过校核设计洪水位0.5m及以上 D.堤岸防护工程的护脚工程顶部平台应高于枯水位1.0~1.5m,险工段的坝式护岸顶部应超过校核设计洪水位0.5m及以上
A.吸湿系数与田间持水率之间 B.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率之间 C.吸湿系数与最大悬着毛管水对应的平均含水率之间 D.汽态水上限含水量与田间持水率之间
A.20m/s B.25m/s C.10m/s D.15m/s
A.防洪高水位等于正常蓄水位 B.防洪高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 C.防洪限制水位等于正常蓄水位 D.防洪限制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
A.经济收入 B.主要收入 C.生活收入 D.生产收入
A.山区和丘陵区、盆地区、滨海区 B.山区和盆地区、平原区、滨海区 C.山区和丘陵区、盆地区、平原区 D.山区和丘陵区、平原区、滨海区
A.强透水 B.中等透水 C.弱透水 D.微透水
A.挑流 B.消力池 C.面流 D.斜坡护坦
A.混合型滑动 B.深层滑动 C.浅层滑动 D.表层滑动
A.50万元 B.100万元 C.150万元 D.200万元
A.过渡区、垫层区、主堆石区、下游堆石区 B.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下游堆石区 C.主堆石区、过渡区、垫层区、下游堆石区 D.主堆石区、垫层区、过渡区、下游堆石区
A.校核洪水时 B.设计洪水时 C.五十年一遇洪水时 D.常遇洪水时
A.闸址地理位置 B.过闸流量 C.所处河流的级别 D.水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