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个月 B.2~3个月 C.3~6个月 D.1年以上 E.6~12个月
A.大于305mOsm/L B.等于300mOsm/L C.小于300mOsm/L D.等于312mOsm/L E.大于312mOsm/L
A.0.9mm B.1mm C.0.5mm D.1.2mm E.O.75mm
A.房角开放 B.心率减慢 C.眼压升高 D.瞳孔缩小 E.四肢末端麻木
A.眼外肌附着处 B.赤道部 C.涡神经穿出处 D.视神经周围 E.后极部
A.视网膜脱离 B.高度近视 C.巩膜炎 D.视网膜色素变性 E.低眼压
A.散瞳 B.皮质类固醇药物应用 C.维生素应用 D.热敷 E.抗生素使用
A.Stargardt病 B.晶状体混浊 C.青光眼 D.瞳孔缩小 E.虹膜后粘连
A.黄斑分裂 B.弓形暗点 C.双颞侧偏盲 D.同侧偏盲 E.黄斑回避
A.营养主要来自空气 B.前后曲率半径相等 C.屈光度相当于+43.00D镜片 D.角膜呈竖椭圆形 E.各方向子午线曲度都相等
A.以上全不是 B.以上全部 C.是一种疾病 D.是一种症状 E.是一种体征
A.包扎患眼 B.结膜囊冲洗 C.眼膏涂眼 D.局部点眼 E.全身用药
A.眶外壁 B.眶上壁 C.眶上壁和眶外壁 D.眶内壁 E.眶下壁
A.视乳头水肿 B.球后视神经炎 C.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D.假性视神经炎 E.视乳头炎
A.继发多系统疾病 B.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C.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 D.为单链RNA病毒 E.继发恶性肿瘤
A.窄Ⅳ:只能看见Schwalbe线 B.窄Ⅱ:看见巩膜突 C.窄Ⅲ:看见前部非功能小梁 D.窄Ⅰ:动态下见睫状体带 E.窄Ⅴ:看见全部小梁网
A.晶状体脱位,指趾粗短,身材矮胖 B.球形晶状体,身材正常,心血管异常 C.晶状体脱位,白内障,心血管正常 D.晶状体脱位,白内障,肌张力高 E.晶状体脱位,蜘蛛指(趾),身材瘦长
A.头孢菌素 B.磺胺嘧啶 C.四环素 D.利福平 E.红霉素
A.医务人负伤止感染,对于超急牲细菌性结膜炎,检查时不用戴防护镜 B.一眼患病应防另一眼感染 C.严格消毒医疗器皿 D.勤洗手、洗脸 E.新生儿出生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眼水
A.瞳孔 B.晶状体 C.角膜 D.玻璃体 E.房水
A.细胞内寄生 B.属细胞型微生物 C.无复杂细胞结构 D.含DNA或RNA E.体积微小
A.周边1.2mm,中央0,7~0.8mm B.周边0.7~0.8mm,中央1.2mm C.周边1.Omm,中央0.30~0.57mm D.周边0.6~0.7mm,中央1.Omm E.周边1.0mm,中央1.0mm
A.内斜位 B.上斜位 C.外斜位 D.正位 E.下斜敛
A.是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 B.睑缘充血,睫毛根部去除痂皮后有溃疡出现,但不会破坏毛囊形成秃睫 C.眼部有痒、痛和烧灼感 D.屈光不正、营养不良或有全身慢性病等可诱发 E.久不愈可致慢性结膜炎、睑缘肥厚变形、泪溢等
A.人体辨认颜色的能力下降 B.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 C.常见者为红绿色盲 D.属视网膜锥体细胞功能障碍 E.可有全色盲
A.严重的后囊膜增厚混浊 B.有视网膜脱离病史者 C.虹膜广泛后粘连的并发性白内障 D.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囊膜已经破裂者 E.接近成熟期或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
A.与毛果芸香碱不宜配合使用 B.可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外流通道排出 C.可抑制房水生成 D.目前抗青光眼的一线用药 E.长期应用可致虹膜色素增加
A.包涵体性结膜炎 B.沙眼 C.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D.干眼病 E.细菌感染性结膜炎
A.新生儿血管性青光眼 B.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C.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D.恶性青光眼 E.先天性青光眼
A.基底细胞癌 B.鳞状上皮细胞癌 C.黄色瘤 D.皮脂腺腺癌 E.睑板腺腺癌
A.逆向内眦赘皮 B.上睑下垂 C.睑裂缩小 D.鼻梁低乎 E.下睑外翻
A.纤维素等渗出物参与形成 B.剥离真膜易出血 C.假膜不易剥离 D.病原体亦参与形成 E.由脱落的结膜上皮细胞、白细胞形成
A.5级 B.6级 C.3级 D.4级 E.2级
A.可形成囊状角膜炎 B.常见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儿童 C.球结膜出现实性疱疹、愈合后不留瘢痕 D.角膜缘可有灰白色圆形浸润,可遗留局限性混浊 E.以上全对
A.Leber视神经萎缩 B.视网膜色素变性 C.中毒性视神经萎缩 D.球后视神经炎 E.黄斑部病变
A.以单眼视为基础 B.属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测的方法 C.可采用立体图谱检查 D.可利用同视机检查 E.可感知物体远近
A.上皮细胞层 B.前弹力层 C.基质层 D.后弹力层 E.内皮细胞层
A.不同物体远近关系 B.二维物体形状、位置 C.高对比度时的分辨能力 D.空间、明暗对比二维频率的形觉功能 E.视杆细胞的功能状态
A.突触后膜上产生了抗Ach受体抗体,引起终板电位幅度升高 B.突触前膜上产生了抗Ach受体抗体,引起终板电位幅度升高 C.突触前膜上产生了抗Ach受体抗体,引起终板电位幅度降低 D.突触后膜上产生了抗Ach受体抗体,引起终板电位幅度降低 E.突触后膜上产生了抗Ach受体抗体,引起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A.是常见的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B.既往又称麦粒肿 C.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淋球菌 D.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外睑腺炎 E.睑板腺感染为内睑腺炎
A.β溶血性链球菌性结膜炎 B.单纯病毒性性结膜炎 C.白喉杆菌性结膜炎 D.包涵体性结膜炎 E.流行性结膜炎
A.眼轴长度正常 B.遗传和环境 C.角膜曲率过大 D.眼轴长度过长 E.晶状体曲率过大
A.可有晶状体后囊下混浊及眼压升高 B.可出现Koeppe结节、虹膜后粘连 C.可有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 D.可出现房水闪辉 E.可出现星形KP或中等大小KP,呈三角形分布
A.虹膜膨隆 B.一眼急性发作后,另一眼未发作者 C.在激发试验下,眼压无升高 D.前房浅 E.房角狭窄
A.去除过敏原 B.服抗过敏药物 C.短期应用类固醇眼药水 D.以上全对 E.可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
A.呈灰白色 B.角膜受损后遗留的瘢痕 C.有时肉眼不能分辨 D.边界清楚 E.位于基质浅层
A.夏秋季 B.春夏季 C.春秋季 D.冬春季 E.秋冬季
A.80% B.10% C.50% D.30% E.20%
A.暗适应过程即视紫红质复原过程 B.可对夜盲进行量化评价 C.属主觉检查法 D.检查方法有对比法和暗适应计 E.表明视锥细胞功能状态
A.短于5秒示泪液分泌不足 B.所滴药物为荧光素钠 C.可出现泪膜破损 D.用钴蓝色滤光片观察 E.从睁眼开始计时
A.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B.眼外伤 C.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E.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应按一定顺序进行检查 B.必要时可散瞳 C.查左眼时左手持镜,左眼观察 D.查不同患者时,转盘位置固定 E.最好在暗室进行
A.溶菌酶 B.球蛋白 C.黏蛋白 D.白蛋白 E.γ-球蛋白
A.球后视神经炎 B.视乳头水肿 C.视网膜脱离 D.早期青光眼 E.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A.流泪 B.以上全不是 C.眼前黑影飘动 D.眼球疼痛 E.眼前固定黑影
A.加压不变形 B.类圆形,边界不清 C.泪腺窝肿块 D.内部回声中等或较强 E.表面致密回声
A.白喉杆菌性结膜炎 B.春季结膜炎 C.衣原体性结膜炎 D.流行性结膜炎 E.细菌性结膜炎
A.泡性结膜角膜炎 B.角膜基质炎 C.病毒性角膜炎 D.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E.膜睫状体炎
A.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 B.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所致 C.植物性角膜外伤 D.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所致 E.以上均对
A.Koch-Weeks杆菌 B.链球菌 C.Morax-Axenfeld双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双球菌
A.5条 B.6条 C.10条 D.8条 E.7条
A.发病前常有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和头皮过敏等改变 B.可出现典型晚霞改变和Dalen-Fuehs结节 C.以上均对 D.双眼视力下降,可出现视盘炎 E.可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
A.映光点在角膜缘为60° B.映光点在瞳孔缘为15° C.映光点偏鼻侧为内斜 D.映光点在偏颞侧为外斜 E.映光点在瞳孔缘与角膜缘之间为45°
A.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 B.动眼神经 C.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 D.滑车神经 E.外展神经
A.可见羊脂状KP,房水闪辉及房水细胞较少 B.玻璃体可出现雪球样混浊 C.易致视网膜损害 D.雪堤样改变多见于上方,是特征性改变 E.症状轻重不一
A.滤泡形成 B.膜或假膜形成 C.乳头增生 D.结膜充血 E.球结膜水肿
A.可有视力明显减退 B.眼部疼痛 C.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 D.B超、CT、MRI对诊断帮助不大 E.是发生于赤道后方巩膜的一般肉芽肿性炎症
A.大动脉硬化 B.老年退化性硬化 C.动脉粥样硬化 D.动脉中层硬化 E.小动脉硬化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弱视 E.老花
A.男性儿童 B.女性儿童 C.男女无差异 D.女性青少年 E.男性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