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乙胺碘呋酮和钾盐 B.维拉帕米和钾盐 C.苯妥英钠和钾盐 D.慢心律和钾盐 E.奎尼丁和钾盐
A.普萘洛尔 B.洋地黄 C.利多卡因 D.奎尼丁 E.普鲁卡因酰胺
A.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B.心力衰竭 C.二尖瓣脱垂 D.室间隔穿孔 E.心肌硬化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庆大霉素 D.链霉素 E.阿米卡星
A.心肌活检 B.超声心动图检查 C.心电图检查 D.血清检查 E.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
A.败血症 B.流脑(普及型) C.流脑(休克型) D.流脑(脑膜脑炎型) E.流脑(混合型)
A.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B.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 C.急性黄疸型丙型肝炎 D.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主动获得乙肝抗体 E.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被动获得甲肝抗体
A.副溶血弧菌 B.拟态弧菌 C.麦氏弧菌 D.溶藻弧菌 E.雷利斯弧菌
A.黏液栓形成 B.支气管黏膜水肿 C.微小血管渗漏 D.支气管痉挛 E.气道壁重建
女性,42岁,反复喘息发作5年,近2日来症状加重,每天夜间均有发作,查体双肺哮喘音,FEV1/FVC60%,治疗方案应采取()
A.口服氨茶碱及沙丁胺醇 B.口服泼尼松及氨茶碱 C.静脉滴注氨茶碱,口服泼尼松 D.吸入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吸入沙丁胺醇 E.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必要时吸入沙丁胺醇
A.肺炎克雷白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绿脓杆菌
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188,PaCO275mmHg,PaO250mmHg,HCO-327.6mmol/L,BE-5mmol/L,其酸碱失衡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A.氧化酶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比浊法 E.干化学法
A.糖尿病病情控制后GHB浓度缓慢下降,此时血糖虽然正确,但GHB仍较高 B.GHB形成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和作用时间 C.GHB可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指标 D.用于早期糖尿病的诊断 E.GHB是HbA与己糖缓慢并连续的非酶促反应产物
A.0.1mmol/L B.0.2mmol/L C.0.4mmol/L D.0.5mmol/L E.0.8mmol/L
A.尿β2微球蛋白和尿al微球蛋白 B.血肌酐和血尿素 C.血尿素和血尿酸 D.血钙和血磷 E.尿液pH和尿溶菌酶
A.血清LDH水平增高 B.血清AST水平增高 C.血清ALT水平增高 D.血清CK-MB水平增高 E.血清肌红蛋白减少
A.睡觉前 B.早晨 C.正午 D.随时 E.夜间熟睡时
A.CFT B.BT C.CRT D.PT E.APTT
A.巴氏染色或HE染色 B.革兰染色 C.瑞氏或HE染色 D.瑞-吉染色 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通过腰椎穿刺采集最为常用 B.颅内压与穿刺无关 C.采集CSF的量越多越好 D.第1管标本最好用于细胞计数 E.采集后不需立即送检
A.肌红蛋白尿 B.血尿 C.Hb尿 D.卟啉尿 E.氨基酸尿
某学生夜间腹痛,到医院检查,急诊化验结果为:WBC8.0×109/L,液淀粉酶1000IU,尿液淀粉酶1200IU。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腹泻 B.阑尾炎 C.上呼吸道感冒 D.急性胰腺炎 E.肠梗阻
A.抗体多于抗原 B.抗原多于抗体 C.抗原抗体一样多 D.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E.不必考虑抗原抗体的比例
A.死细胞层 B.单个核细胞层 C.粒细胞层 D.稀释的血浆层 E.红细胞层
A.深低温保存法 B.甲醛固定保存法 C.乙醇固定保存法 D.甲醇固定保存法 E.冷藏保存法
A.IgA B.IgG C.IgM D.IgE E.IgG
A.单向扩散试验 B.双向扩散试验 C.絮状沉淀试验 D.凝胶凝集试验 E.双向凝集试验
A.盖的内面朝下,以便放置稳定 B.手抓边缘,以便持物牢靠 C.容器内无菌物品取出后,未污染物品可放回 D.开盖30min内盖好,以防污染 E.手指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盖内面朝上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螺旋体 D.放线菌 E.以上都是
A.细胞内作用酶类 B.膜作用酶类 C.诱导性物质 D.脂多糖 E.细胞外酶
A.磷壁酸是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特有的化学物质 B.细胞壁的组分主要是肽聚糖,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完全相同 C.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膜主要由脂质双层、脂蛋白和脂多糖3部分组成 D.脂多糖不可以脱毒成为类毒素 E.细胞壁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菌的形态,保护细菌
A.通过转导将耐药性质粒传递给受体菌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B.细菌外膜的通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能进入而产生耐药性 C.细菌产生了与抗生素结合力低的蛋白而产生耐药性 D.细菌的耐药性与普通菌毛有关 E.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
A.精密度 B.准确度 C.污染率 D.线性 E.重量
A.白血病 B.多发性骨髓瘤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高血压 E.心脏病
A.血小板增多症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血小板无力症 E.以上都对
A.t(8;14) B.t(15;17) C.t(11;19) D.t(9;22) E.t(6;9)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G-6-PD酶缺乏症 C.PK酶缺乏症 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A.TSH受体抗体(TRAB. B.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 C.TSH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TBII) D.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 E.甲状腺生长抑制免疫球蛋白(TGII)
A.甲状旁腺细胞分泌 B.甲状腺腺泡细胞分泌 C.甲状腺胶质细胞分泌 D.甲状腺腺泡旁细胞分泌 E.以上都不是
A.醛固酮癌 B.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醛固酮瘤 D.异位醛固酮分泌瘤 E.糖皮质类固醇可抑制醛固酮增多症
A.糖化血红蛋白 B.空腹血糖 C.尿糖 D.口服糖耐量试验 E.空腹胰岛素测定
A.增加睡前中效胰岛素用量 B.减少晚餐的热量 C.加用双胍类药物 D.减少睡前中效胰岛素用量 E.后夜加餐
A.<4周 B.6~8周 C.2~4个月 D.半年 E.1年
A.肾脏B超 B.尿找癌细胞 C.肾活检 D.尿RBC相差显微镜检查 E.静脉肾盂造影
A.弥漫型肾小球硬化 B.结节型肾小球硬化 C.肾小囊"泪滴样"改变 D.毛细血管襻"帽状"结构 E.小动脉内膜明显增厚
A.蛋白尿型 B.肾小管功能不全型 C.单纯血尿型 D.肾病综合征型 E.慢性肾衰竭型
A.红细胞膜含有D抗原的是Rh阳性 B.Rh阳性人血中含有抗D抗体 C.Rh阳性者再次接受阳性输血时会发生凝集反应 D.Rh阴性母亲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时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 E.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获得性免疫抗体
A.遗传而来 B.免疫产生的 C.免疫原作用而产生 D.异型抗原刺激而来 E.种属特性不同
A.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 B.破坏红细胞表面的酶 C.减少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 D.消除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E.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结构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非分泌型
A.12~24h B.24~48h C.48~72h D.24~72h E.24~36h
A.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多见于老年 B.GU和DU多见于青少年 C.GU和DU多见于中年 D.GU多见于中老年,DU多见于青壮年 E.DU多见于中老年,GU多见于青壮年
A.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疗程7d B.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甲硝唑,疗程7d C.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甲硝唑,疗程7d D.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7d E.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甲硝唑,疗程7d
A.黏膜层 B.黏膜下层 C.黏膜肌层 D.肌层 E.浆膜层
A.腹部B超 B.大便隐血试验 C.消化道钡剂 D.胃镜检查 E.腹部CT
男,38岁,上腹疼痛6年,餐前痛,近日疼痛加重,呈持续性,向腰背部放射,伴反酸,有时低热。钡剂: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血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78。诊断首先考虑为()
A.慢性胃炎 B.胃溃疡 C.胃癌 D.十二指肠穿透性溃疡 E.胆囊炎
A.0.5% B.1.5% C.2% D.2%~4% E.>5%
A.小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铁幼粒细胞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慢性炎症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