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叶性肺炎 B.真菌感染 C.干酪性肺炎 D.血性播散性肺结核 E.支气管肺炎
A.1 B.1.5 C.2 D.0.5 E.0
A.2.5mm B.5mm C.15mm D.1.75mm E.7.5mm
A.高电压(大于120kV) B.大矩阵(大于512×512) C.骨算法 D.大螺距 E.薄准直
A.密度分辨力增加 B.空间分辨力增加 C.扫描时间缩短 D.扫描范围增加 E.辐射剂量降低
A.密度分辨力增加 B.空间分辨力增加 C.同样扫描范围,扫描时间缩短 D.节约球管消耗 E.减少辐射剂量
A.不是螺旋扫描 B.不是360°扫描采样 C.可用于穿刺监视 D.高分辨力扫描 E.可用于对比剂跟踪扫描
A.设置启动阈值 B.设置跟踪层面 C.感兴趣区设置在血管腔内 D.感兴趣区设置在病灶中心 E.设置对比剂注射速率
A.MIP B.VRT C.CPR D.VE E.SSD
A.改变电流量 B.改变扫描范围 C.改变准直 D.改变球管到探测器的距离 E.改变矩阵
A.改变电压 B.改变准直 C.改变层厚 D.改变像素大小 E.改变体素的高度
A.减薄准直 B.增厚准直 C.减小像素尺寸 D.增加毫安 E.降低毫安
A.改变毫安 B.改变准直宽度 C.改变对比剂用量 D.改变像素尺寸 E.改变矩阵
A.奇数电子的原子核 B.外加静磁场 C.具有共振频率的射频场 D.一定的共振时间 E.进动频率与射频脉冲频率相等
A.是产生磁共振现象的必要条件 B.当射频脉冲频率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称共振频率 C.共振频率的脉冲可以使纵向磁场发生偏转 D.共振频率随磁场强度变化而变化 E.共振频率与成像质子的种类无关
A.纵向弛豫表示Z轴磁场的恢复 B.Z轴磁场的下降称为纵向弛豫 C.XY平面磁场的下降称为纵向弛豫 D.XY平面磁场的增加称为纵向弛豫 E.纵向弛豫就是T1值
A.黏液癌 B.鳞状细胞癌 C.腺癌 D.泡状细胞癌 E.未分化癌
A.声门区 B.声门上区 C.声门下区 D.喉前庭 E.声门上下区
A.多见于腮腺 B.中年女性多见 C.生长缓慢 D.大多数有钙化 E.又称多形性腺瘤
A.壁层胸膜的转折 B.由两层壁层胸膜构成 C.由壁、脏层胸膜构成 D.脏层胸膜的转折 E.由四层胸膜构成
A.真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肺炎双球菌 E.肺炎葡萄球菌
A.终末细支气管及其远端肺泡 B.细支气管及其远端肺泡 C.支气管及其远端肺泡 D.肺泡管及其远端肺泡 E.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其远端肺泡
A.组织细胞增生型 B.乳头状增生型 C.纤维增生型 D.硬化性血管瘤型 E.浆细胞型
A.最常见的一种间质性肺炎 B.细支气管壁增厚,肺泡壁不增厚 C.可能与过敏有关 D.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E.肺泡内有炎性渗出
A.肿瘤最大直径≤3cm,未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无远离原发灶部位的转移 B.肿瘤最大直径>3cm,未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无远离原发灶部位的转移 C.肿瘤最大直径≤3cm,未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无脑的转移 D.肿瘤最大直径≤3cm,区域性淋巴结不能评价,无远离原发灶部位的转移 E.肿瘤最大直径≤2.5cm,区域性淋巴结不能评价,无远离原发灶部位的转移
A.是一种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B.多侵犯两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C.肿大淋巴结常压迫大血管 D.肿大淋巴结可压迫支气管导致肺不张 E.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
A.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气肿 B.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大疱 C.局限性间质纤维化、肺大疱 D.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水肿 E.弥漫性间质纤维化、间质水肿
A.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纵隔淋巴结肿大 B.以前未发生过胸外淋巴瘤 C.临床查体、实验室检查除外胸外淋巴瘤 D.临床查体、实验室检查除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征象
A.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 B.主要见于壁层胸膜 C.叶间胸膜不受累 D.多为弥漫性或结节样增厚 E.常见胸腔积液
A.肺、脑、骨 B.肾上腺、肺、肾脏 C.骨、肺、肾上腺 D.肺、肾上腺、骨 E.骨、脑、肺
A.良性肿瘤 B.女性多于男性 C.病灶中心可见瘢痕 D.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及血窦 E.易破裂出血,患者多行手术摘除术
男性,28岁。阵发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4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CT诊断(见图)最大可能是()
A.脑囊虫并钙化 B.AVF C.少枝胶质细胞瘤 D.室管膜瘤 E.脑实质内脑膜瘤
女性,14个月。发现视力低下2个月余。CT如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脉络膜黑色素瘤 B.视神经胶质瘤 C.海绵状血管瘤 D.视网膜母细胞瘤 E.眼底出血
女性,12岁。视物模糊8个月,伴多饮多尿,月经未来潮。CT检查如图,请根据CT图像给出正确诊断()
A.动脉瘤 B.颅咽管瘤 C.错构瘤 D.垂体瘤 E.脑膜瘤
A.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B.MRI C.PPD D.抗炎治疗后复查 E.ESR
男,45岁,眼睑上抬困难3个月,CT检查如图。最可能的CT诊断为()
A.畸胎瘤 B.神经纤维瘤 C.胸腺瘤 D.淋巴结增生 E.纵隔型肺癌
A.胸膜转移瘤 B.良性胸膜间皮瘤 C.恶性胸膜间皮瘤 D.胸膜结核 E.胸壁肉瘤
男,43岁,右胸背痛13天,ESR:15mm/小时,CT检查如图,最可能的CT诊断为() CT可显示肺脓肿病变实变阴影内坏死后液化,同时判断脓腔周围情况,增强扫描脓肿壁明显强化,临近胸膜增厚。
A.肺脓疡 B.周围型肺癌 C.炎性假瘤 D.肺结核 E.错构瘤
女,65岁,胸透发现左肺病灶,CT检查如图,最可能的CT诊断为()
A.慢性炎症 B.淋巴瘤 C.炎性假瘤 D.中心型肺癌 E.周围型肺癌
A.海绵状血管瘤 B.胆管细胞癌 C.肝细胞肝癌 D.炎性假瘤 E.FNH
A.囊性胰腺癌 B.浆液性囊腺瘤 C.浆液性囊腺癌 D.黏液性囊腺癌 E.胰腺假囊肿
A.脾转移瘤 B.脾肉瘤 C.脾血管瘤 D.脾炎性假瘤 E.脾梗死
患者,女,26岁,端坐呼吸、乏力、腹胀,心音遥远,胸部正侧位摄片示心影增大,如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包积液 B.缩窄性心包炎 C.扩张性心肌病 D.肥厚性心肌病 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患儿,3岁,发育迟缓,心悸、乏力,易感冒。摄胸部正位片及造影片示肺纹理细,心影异常,如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肺动脉狭窄 E.法洛四联症
A.顶壁和侧壁 B.后壁和前壁 C.侧壁和前壁 D.前壁和顶壁 E.侧壁和后壁
A.鼻咽壁变平坦 B.鼻咽壁变僵直 C.咽隐窝消失 D.鼻咽部结构左右轮廓不对称 E.鼻咽部软组织肿块
A.导管局部扩张 B.导管边缘不规整 C.导管局部狭窄 D.涎石 E.导管粗细不均匀
A.横膈低平 B.肺透亮度降低 C.肺纹理稀疏 D.心影变窄小 E.肋间隙增宽
A.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肺炎 B.多为细菌性感染 C.主要表现为增生性炎症 D.CT多见上叶实变 E.可见支气管扩张
A.贴近胸膜的孤立性肿块 B.多为中等密度,强化明显 C.周围肺组织炎性反应明显,多有胸膜反应 D.边缘多规则,一般无分叶、毛刺 E.中央可见低密度区
A.原发病灶 B.病灶周围炎 C.胸膜炎 D.淋巴管炎 E.淋巴结炎
A.下叶后段不规则病灶,有分叶 B.下叶后段类圆形病灶,病灶内有囊变 C.下叶后段类圆形病灶,可见体循环供血 D.下叶后段类圆形病灶,可见肺循环供血 E.下叶后段不规则病灶,强化明显
A.淋巴结长径大于1cm B.淋巴结短径大于1cm C.淋巴结长径大于1.5cm D.淋巴结长径大于2cm E.淋巴结短径大于2cm
A.肿块周围界线不清 B.肿块有分叶和毛刺 C.肿块密度不均匀 D.上腔静脉受压变形 E.肿块边缘有钙化
A.凸向肺野的肿块,有坏死区 B.肿块深入椎间孔内 C.肿块与肺界线清楚 D.肿块中等强化 E.肿块强化明显
A.为肝脏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B.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 C.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明显团块样强化 D.间质中常含黏液成分 E.常见肿瘤远侧胆管扩张
A.肝癌 B.肝腺瘤 C.FNH D.胆管细胞癌 E.肝海绵状血管瘤
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 B.包膜明显强化 C.病灶内常见出血 D.无明显占位效应 E.病灶内常见脂肪
A.常见于30岁以上女性 B.常无症状 C.肿瘤起源于肝细胞 D.肿瘤生长缓慢 E.肿瘤囊腔与胆管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