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针对革兰阳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B.针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C.针对革兰阴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D.针对革兰阳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E.抗病毒药物+广谱抗生素
A.医务人员 B.患者家属 C.药品消费者 D.广大公众 E.健康人群
A.查处方,对临床诊断 B.查用药合理性,对配伍禁忌 C.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D.查配伍禁忌,对药名、剂型 E.查用药合理性,对科别、姓名、年龄
A.黄体酮用于输尿管结石 B.治疗感冒、咳嗽给予抗菌药 C.无治疗指征盲目补钙 D.脂肪乳用于急性肝损伤、脂质肾病、脑卒中 E.联合毒性较大的药物,且未减量应用
A.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B.联合用药不适宜 C.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D.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E.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A.15滴 B.20滴 C.23滴 D.25滴 E.30滴
A.青霉素 B.红霉素 C.磷霉素 D.环丙沙星 E.甲硝唑
A.夜间2~4时 B.早晨4~6时 C.清晨7~8时 D.上午10~11时 E.午夜0时
A.防止电解质紊乱 B.防止腹泻导致的脱水 C.加快排泄,减小肾毒性 D.防止形成尿道结石或肾结石 E.缓解利尿、胆汁过度分泌和腹泻等副作用
A.新霉素 B.氯丙嗪 C.麻黄碱 D.丙米嗪 E.异烟肼
A.处方内容应简洁,尽可能使用处方缩写表示 B.不使用不清楚的用法说明,如“按说明书服用” C.在小数表达时使用引导零(例如0.5ml),而不使用末尾零(例如5.0ml) D.“units”(单位)应拼写出全名 E.尽可能开口服药,而不开注射剂
A.60mg B.80mg C.100mg D.120mg E.130mg
A.哌替啶 B.氟桂利嗪 C.雷尼替丁 D.西咪替丁 E.法莫替丁
A.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主要考虑治疗指数和用药的方便性 B.半衰期在8~24小时,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果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 C.半衰期大于24小时,每天给药1次较为方便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维持药物有效治疗浓度有较大困难 E.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每1~3个半衰期给药1次
A.真菌 B.红细胞 C.上皮细胞 D.白细胞增多 E.吞噬细胞增多
A.吲哚美辛 B.氢氯噻嗪 C.苯溴马隆 D.丙磺舒 E.秋水仙碱
A.36.7℃ B.37.0℃ C.37.3℃ D.37.6℃ E.37.9℃
A.4h内 B.24h内 C.48h内 D.72h内 E.7日
A.食欲缺乏 B.偶见口干 C.接触性皮炎 D.使牙齿着色 E.局部组织萎缩
A.红霉素 B.异维A酸 C.克林霉素 D.过氧化苯甲酰 E.米诺环素
A.急性尿潴留 B.严重高血压 C.踝部水肿 D.急性胰腺炎 E.血管性水肿
A.起效快,可用于急性发作 B.不宜首选治疗急性哮喘 C.在治疗COPD时不宜单独应用 D.适用于轻、中度哮喘和稳定期的控制 E.对12岁以下儿童宜在权衡利弊后慎重应用
A.利尿剂 B.ACEI C.二氢吡啶类CCB D.β-受体阻断剂 E.α-受体阻断剂
A.早晚联合服用他汀和贝特类 B.晚上联合服用他汀类和贝特类 C.早晨服用贝特类,晚上服用他汀类 D.早晨服用他汀类,晚上服用贝特类 E.每隔2周交替服用贝特类和他汀类
A.地高辛 B.胺碘酮 C.硝苯地平 D.达比加群酯 E.地尔硫
A.50~150mg/d B.150~300mg/d C.300~350mg/d D.200~350mg/d E.200~400mg/d
A.0.5~1.0h B.1.0~2.0h C.1.5~2.0h D.2.0~3.0h E.4.0~6.0h
A.苯巴比妥 B.劳拉西泮 C.佐匹克隆 D.水合氯醛 E.地西泮
A.埃索美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500mgqd+阿莫西林0.5gtid B.埃索美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500mgtid+枸橼酸铋钾0.6gbid C.埃索美拉唑20mgqd+阿莫西林1.0gqd+枸橼酸铋钾0.6gqd D.埃索美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0gbid+枸橼酸铋钾0.6gbid E.埃索美拉唑20mgtid+克拉霉素500mgtid+阿莫西林1.0gtid+枸橼酸铋钾0.6gtid
A.保持同一部位注射 B.开启的胰岛素应冷藏保存 C.冷冻后的胰岛素需解冻后在使用 D.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宜冷藏 E.两次注射点要间隔0.5cm
A.格列吡嗪 B.罗格列酮 C.二甲双胍 D.格列本脲 E.格列齐特
A.400~800IU B.800~1000IU C.1000~1500IU D.1500~2000IU E.2000~4000IU
A.布洛芬 B.尼美舒利 C.阿司匹林 D.吲哚美辛 E.对乙酰氨基酚
A.餐前 B.餐中 C.餐后 D.睡前 E.清晨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4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12
A.青霉胺 B.金诺芬 C.甲氨蝶呤 D.环磷酰胺 E.阿那白滞素
A.α干扰素 B.拉米夫定 C.阿德福韦 D.恩替卡韦 E.替诺福韦
A.HSV是双股DNA病毒 B.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两个血清型 C.HSV-Ⅰ主要感染在成年后,通过性传播 D.HS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疱疹液、唾液及粪便中 E.人是HSV唯一的自然宿主
A.有机磷中毒 B.铅中毒 C.降糖药中毒 D.磷化锌中毒 E.阿片类药物中毒
A.明显的锥体外系症状、静坐不能、面肌歪斜、角弓反张、动眼危象 B.恶心、呕吐,四肢骨骼肌震颤 C.恶心、呕吐、口内有金属味 D.呼出气体中可有苦杏仁气味 E.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的极度抑制
A.普通处方 B.急诊处方 C.儿科处方 D.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处方 E.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
A.ac B.qn. C.Co. D.hs. E.St.
A.吸收减少 B.分布减慢 C.酶促作用 D.酶抑作用 E.排泄减慢
A.4kcal:1gN B.150kcal:1gN C.100kcal:1gN D.NPC7:3 E.NPC5:5
A.6小时以上 B.4小时以上 C.2小时以上 D.1小时以上 E.0.5小时以上
A.阿仑磷酸盐 B.去氨加压素 C.硫酸亚铁 D.阿莫西林 E.辛伐他汀
A.罗非昔布 B.加替沙星 C.己烯雌酚 D.阿托伐他汀 E.亮甲菌素/二甘醇
A.粉剂 B.糖浆剂 C.胶囊剂 D.泡腾片 E.混悬剂
A.1/2~1/5 B.1/5~1/7 C.1/5~1/10 D.1/3~1/5 E.2/3~1/2
A.不限定给药对象 B.以健康志愿者为给药对象 C.以特殊人群为给药对象 D.以目标适应证患者为给药对象 E.以普通或特殊人群患者为给药对象
A.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B.中性粒细胞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血小板增多 E.淋巴细胞增多
A.0.1%羟苄唑滴眼液 B.米诺环素滴眼剂 C.两性霉素B滴眼剂 D.磺苄西林滴眼液 E.左氧氟沙星滴眼剂
A.小檗碱 B.胃蛋白酶 C.双歧三联活菌制剂 D.双八面蒙脱石 E.胰酶和碳酸氢钠
A.维生素AD B.维生素C C.复合维生素B D.葡萄糖酸钙 E.硫酸亚铁
A.足癣粉 B.伊曲康唑 C.糖皮质激素 D.5%水杨酸酒精 E.复方苯甲酸酊
A.吡嗪酰胺 B.利福平 C.链霉素 D.乙胺丁醇 E.左氧氟沙星
A.美托洛尔 B.多巴酚丁胺 C.氨力农 D.依普利酮 E.依那普利
A.胰岛素 B.阿卡波糖 C.格列喹酮 D.二甲双胍 E.吡格列酮
A.环磷酰胺 B.依托泊苷 C.放线菌D D.阿糖胞苷 E.紫杉醇
A.磷化锌中毒 B.氰化物中毒 C.瘦肉精中毒 D.急性乙醇中毒 E.香豆素类杀鼠药中毒
A.甲苯磺丁脲联用氢氯噻嗪 B.铁剂联用维生素C C.山莨菪碱联用哌替啶 D.磷霉素联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E.普萘洛尔联用硝苯地平
A.氢氯噻嗪联用强心苷 B.青蒿素联用乙胺嘧啶 C.铁剂联用维生素C D.普萘洛尔联用硝酸酯类 E.庆大霉素联用呋塞米
A.协同作用 B.敏感化作用 C.减少不良反应 D.致使毒性增加 E.竞争性拮抗作用
A.青霉素 B.头孢克洛 C.米非司酮 D.万古霉素 E.氯化钾
A.青霉素 B.甲巯咪唑 C.维生素C D.辛伐他汀 E.氯霉素
A.枸橼酸钾 B.万古霉素 C.格列吡嗪 D.红霉素 E.非那雄胺
A.炔诺酮 B.链霉素 C.奥美拉唑 D.红霉素 E.克林霉素
A.支气管哮喘 B.肺结核 C.慢性阻塞性肺病 D.社区获得性肺炎 E.医院获得性肺炎
A.青霉素G B.链霉素 C.左氧氟沙星 D.利福霉素 E.布地奈德
A.高血压合并肾病 B.高血压合并心绞痛 C.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D.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E.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A.呋塞米 B.卡托普利 C.硝酸甘油 D.维拉帕米 E.普罗帕酮
A.ARB B.ACEI C.利尿剂 D.β受体阻断剂 E.钙通道阻滞剂
A.过敏反应 B.多毛症 C.低血钾 D.踝部水肿 E.持续性干咳
A.支气管哮喘 B.肺结核 C.急性左心衰竭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急性肺炎
A.比索洛尔 B.西地兰 C.卡托普利 D.硝普钠 E.硝苯地平
A.丙硫氧嘧啶 B.碘化钾 C.碳酸锂 D.放射性131I治疗 E.手术治疗
A.虾皮 B.海带 C.紫菜 D.维生素C E.胺碘酮
A.白血病 B.溶血性贫血 C.中度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输血 B.骨髓移植 C.硫酸亚铁口服 D.右旋糖酐铁肌注 E.维生素B12肌内注射
A.肉类 B.果糖 C.脂肪 D.牛奶 E.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