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细辛 B.香加皮 C.黄芩 D.黄芪 E.麦冬
A.0.9% B.0.8% C.0.7% D.0.6% E.0.5%
A.青香薷 B.穿心莲 C.半枝莲 D.广藿香 E.绵茵陈
A.铁器 B.瓷器 C.竹器 D.木器 E.玻璃器皿
A.浸渍法 B.水蒸气蒸馏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 E.连续回流提取法
A.黄酮 B.氰苷 C.香豆素 D.木脂素 E.强心苷
A.苷元-(D-葡萄糖)y B.苷元-(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B.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盐酸盐的溶解度不同 D.极性的大小不同 E.分子内氢键的不同
A.蒽醌 B.鞣质 C.环烯醚萜 D.生物碱 E.强心苷
A.易溶于水 B.易溶于石油醚 C.易溶于三氯甲烷 D.易溶于乙醚 E.易溶于环已烷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神农本草经》
A.甘味 B.淡味 C.苦味 D.涩味 E.辛味
A.牛膝 B.菊花 C.延胡索 D.地黄 E.山药
A.切片 B.干燥 C.蒸、煮、烫 D.发汗 E.熏硫
A.乙醚 B.氯仿 C.甲醇 D.丙酮 E.正丁醇
A.分馏法 B.回流法 C.连续回流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
A.生物碱的熔点高低 B.生物碱的溶解度大小 C.生物碱的沸点高低 D.生物碱的碱性强弱 E.生物碱的折光率大小
A.龙脑 B.梓醇苷 C.紫杉醇 D.青蒿素 E.穿心莲内酯
A.螺旋甾烷醇型 B.β-香树脂烷型 C.α-香树脂烷型 D.羽扇豆烷型 E.达玛烷型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A.吲哚碱类 B.肾上腺素 C.有机酸类 D.甾醇类 E.蟾蜍甾二烯类
A.黄连 B.酒黄连 C.姜黄连 D.炒黄连 E.萸黄连
A.醋与其中的生物碱结合,减少其副作用 B.醋与其中的生物碱结合,防止有效成分破坏 C.醋与其中的生物碱结合生成盐,增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 D.醋酸使生物碱水解,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E.醋酸能杀死其中所含的酶,保存有效成分
A.荆芥 B.槐花 C.大蓟 D.小蓟 E.蒲黄
A.增强补脾益肺作用 B.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C.增强温肾壮阳作用 D.增强补肝肾作用 E.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A.可采用面煨 B.可采用滑石粉煨 C.可采用纸煨 D.可采用麸煨 E.煨制后可除去部分油质,免于滑肠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薄层色谱法 D.柱色谱法 E.纸色谱法
A.避光 B.驱逐氧气 C.加入抗氧剂 D.加入表面活性剂 E.制成干燥的固体
A.淀粉、糖粉、糊精(7:2:1) B.淀粉、糊精、糖粉(7:5:1) C.淀粉、糊精、糖粉(7:1:1) D.淀粉、糊精、甘露醇(5:1:1) E.淀粉、糊精、糖粉(5:1:1)
A.60min B.45min C.15min D.70min E.30min
A.药物在特定温度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溶解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分解10%所需的时间 D.药物在体内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 E.药物溶解10%所需的时间
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 B.按照物态分类 C.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D.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E.按照性状分类
A.凡士林 B.油脂类 C.羊毛脂 D.O/W与W/O E.蜂蜡
A.滴眼剂所用附加剂不应降低药效或产生刺激性 B.必要时可加入抑菌剂、抗氧剂 C.滴眼剂应与泪液等张 D.根据需要调节pH和黏度 E.每一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ml
A.是清膏量的1倍以下 B.是清膏量的2倍以下 C.是清膏量的3倍以下 D.是清膏量的4倍以下 E.是清膏量的5倍以下
A.杀菌 B.止痛 C.抗氧化 D.抑菌 E.调pH
A.是半固体制剂 B.可起局部作用 C.可起全身作用 D.可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E.栓剂中可加入表面活性剂
A.副作用 B.特异质反应 C.后遗效应 D.急性毒性反应 E.变态反应
A.心脏毒性 B.肝肾毒性 C.黏膜刺激性 D.兴奋脊髓,抑制呼吸中枢 E.胃肠道反应
A.巴戟天 B.续断 C.茜草 D.石菖蒲 E.射干
A.剪口、筋条、绒根 B.筋条、剪口、绒根 C.芦头、筋条、绒根 D.芦头、腿、须 E.根头、支根、须
A.川木香 B.白术 C.茅苍术 D.北苍术 E.羌活
A.羌活 B.延胡索 C.石菖蒲 D.黄精 E.续断
A. B. C. D. E.
A.常卷缩成团 B.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 C.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 D.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E.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图中的药物的道地产地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华南 E.西南
图中的药物的条痕色是()
A.红色至红褐色 B.绿黑色或棕红色 C.淡橘红色 D.樱红色或红棕色 E.白色
A.挥发油类 B.生物碱类 C.苷类 D.有机酸类 E.油脂类
A.酸涩 B.苦寒 C.辛温 D.甘温 E.咸寒
A.发汗、平喘 B.抗菌作用 C.降血脂 D.镇静、麻醉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A.氮苷 B.硫苷 C.碳苷 D.酯苷 E.氰苷
A.黄芩苷 B.芦丁 C.葛根素 D.橙皮苷 E.槲皮素
A.复制法 B.煨法 C.煮法 D.制霜法 E.蒸法
A.当归头 B.当归身 C.当归尾 D.全当归 E.当归茎叶
A.僵蚕 B.鳖甲 C.全蝎 D.蜈蚣 E.水蛭
A.丙二醇 B.司盘-60 C.亚硫酸钠 D.四氟乙烷 E.尼泊金乙酯
A.水丸 B.滴丸 C.小蜜丸 D.浓缩水蜜丸 E.蜡丸
A.纯化水 B.制药用水 C.注射用水 D.灭菌蒸馏水 E.灭菌注射用水
A.芒硝 B.大黄 C.桃仁 D.火麻仁 E.生当归
图中的药材是()
A.木通 B.大血藤 C.鸡血藤 D.槲寄生 E.麦冬
A.活血化瘀能力 B.滋补能力 C.止血能力 D.便于粉碎和制剂 E.降逆止呕和胃的功能
A.达玛烷型 B.羽扇豆烷型 C.乌苏酸烷型 D.齐墩果烷型 E.羊毛甾烷型
A.珍珠盘 B.绒根 C.筋条 D.三七 E.剪口
A.100kg药物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B.100kg药物用生姜12.5kg,白矾25kg C.100kg药物用生姜15kg,白矾2.5kg D.100kg药物用生姜20kg,白矾10.5kg E.100kg药物用生姜20kg,白矾12.5kg
A.黄芩苷 B.黄芩素 C.汉黄芩苷 D.汉黄芩素 E.醌式黄芩素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