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咨询与用药教育技能 B.投诉应对技能 C.药历书写技能 D.药品警戒技能 E.调剂技能
A.患者检验单 B.疾病诊断书 C.诊断医师签章 D.患者联系地址 E.患者身份证明编号
A.病因未明用药 B.滥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 C.将脂肪乳用于脑卒中患者 D.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一药多名的药物 E.细菌性腹泻给予小檗碱、盐酸地芬诺酯
A.降纤酶 B.右旋糖酐 C.鱼肝油酸钠 D.肉毒抗毒素 E.白喉抗毒素
A.青霉素组合金银花等 B.呋喃唑酮组合黄连等 C.灰黄霉素组合陈皮等 D.环磷酰胺组合海螵蛸等 E.丙谷胺组合甘草、芍药等
A.885ml,115ml B.888ml,112ml C.889ml,111ml D.895ml,105ml E.898ml,102ml
A.80多个国家、生物医学期刊5000多种 B.80多个国家、生物医学期刊4500多种 C.70多个国家、生物医学期刊4500多种 D.70多个国家、生物医学期刊5000多种 E.60多个国家、生物医学期刊4500多种
A.鞘内注射 B.肌内注射 C.直接静脉注射 D.小壶冲入给药 E.稀释后静脉滴注
A.输液中的颗粒物引起肺部异物肉芽肿 B.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同服增加出血风险 C.排钾利尿药增加心脏对强心苷的敏感性 D.抗组胺药、抗抑郁药可增强催眠药的作用 E.调配以50%乙醇为溶剂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极易出现浑浊
A.辛伐他汀 B.甲氨蝶呤 C.沙利度胺 D.苯妥英钠 E.苯甲酸氮芥
A.临床预试验阶段 B.Ⅰ期临床试验阶段 C.Ⅱ期临床试验阶段 D.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E.Ⅳ期临床试验阶段
A.尿酮体 B.尿胆红素 C.尿沉渣结晶 D.尿沉渣管型 E.尿沉渣白细胞
A.<50U/L B.<40U/L C.<30U/L D.7~32U/L E.11~50U/L
A.CK-AB升高 B.CK-BB升高 C.CK-DB升高 D.CK-MB升高 E.CK-MM升高
A.出血 B.虚脱 C.惊厥 D.过敏反应 E.电解质平衡失调
A.天麻素 B.金刚烷胺 C.伪麻黄碱 D.双氯芬酸 E.对乙酰氨基酚
A.氨溴索 B.可待因 C.羧甲司坦 D.喷托维林 E.右美沙芬
A.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 B.增强胃肠道中的蠕动反射和推进运动模式 C.在肠道分解,分解产物使水和电解质保留,致容积性排便 D.刺激肠壁的感受神经末梢,引起肠反射性蠕动增强而排便 E.使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升高,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增大容积
A.硫酸镁 B.甲基多巴 C.卡托普利 D.氢氯噻嗪 E.拉贝洛尔
A.苯海索 B.复方左旋多巴 C.金刚烷胺 D.司来吉兰 E.恩托卡朋
A.地西泮 B.艾司唑仑 C.硝西泮 D.右佐匹克隆 E.氯氮
A.左甲状腺素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 B.左甲状腺素增强降血糖药的效果 C.苯妥英钠降低左甲状腺素的血药浓度 D.双香豆素降低左甲状腺素的血药浓度 E.呋塞米降低左甲状腺素的血药浓度
A.阿卡波糖 B.格列美脲 C.吡格列酮 D.利拉鲁肽 E.二甲双胍
A.6周 B.4周 C.3周 D.2周 E.1周
A.他莫昔芬 B.雷洛昔芬 C.屈洛昔芬 D.托瑞米芬 E.米普昔芬
A.对乙酰氨基酚 B.尼美舒利 C.布洛芬 D.吲哚美辛 E.阿司匹林
A.头孢噻肟 B.庆大霉素 C.左氧氟沙星 D.四环素 E.阿奇霉素
A.法莫替丁 B.四环素 C.考来烯胺 D.碳酸氢钠 E.维生素C
A.甲氨蝶呤 B.氯喹 C.柳氮磺吡啶 D.来氟米特 E.青霉胺
A.拉米夫定 B.阿德福韦 C.干扰素α D.恩替卡韦 E.利巴韦林
A.绝经5年之后 B.绝经5年之内 C.绝经10年之后 D.绝经10年之内 E.65岁之前
A.多奈哌齐 B.卡巴拉汀 C.加兰他敏 D.美金刚 E.维生素B12
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由于我国的肺炎链球菌对其耐药率高,不单独使用的药物为 ()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头孢唑林 D.莫西沙星 E.头孢曲松
A.氨茶碱 B.孟鲁司特 C.沙美特罗 D.泼尼松 E.异丙托溴铵
A.毛花苷丙 B.毒毛花苷K C.多巴酚丁胺 D.米力农 E.坎地沙坦
A.地西泮 B.卡马西平 C.丙戊酸钠 D.苯妥英钠 E.苯巴比妥
A.易氧化的药品 B.不能受潮的药品 C.易引湿的药品 D.易风化的药品 E.易挥发的药品
A.普利类抗高血压药 B.西汀类抗抑郁药 C.康唑类抗真菌药 D.西林类抗生素 E.头孢菌素类
A.有禁忌证用药 B.无适应证用药 C.过度治疗用药 D.不适宜联合用药 E.无正当理由超适应证用药
A.喷雾剂 B.涂膜剂 C.缓释片剂 D.局部用栓剂 E.静脉注射剂
A.作用于不同的靶点 B.促进机体的利用 C.竞争性拮抗作用 D.延缓或降低抗药性 E.保护药品免受破坏
A.阿昔洛韦 B.亚胺培南 C.利巴韦林 D.头孢曲松 E.磷霉素
A.晚睡前 B.清晨 C.餐后 D.餐中 E.餐前
A.烟碱的作用 B.抑制肝药酶作用 C.烟草中尼古丁的作用 D.吸烟产生的煤焦油的作用 E.促使儿茶酚胺释放、周围血管收缩
A.双嘧达莫 B.呋喃妥因 C.苯巴比妥 D.氯苯那敏 E.可乐定
A.避免使用 B.必须减量应用 C.一般无需调整剂量 D.须谨慎使用,必要时减量给药 E.需谨慎或减量,以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A.胆汁分泌缺乏 B.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C.肝药酶活性的个体化差异大于年龄增长 D.脂肪组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血浆清蛋白浓度降低 E.肝血流量减少,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微粒体酶系活性降低
A.口腔溃疡疼痛 B.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C.胃肠功能紊乱等诱发口腔溃疡 D.口腔溃疡面持久不愈或疼痛明显 E.口腔溃疡数目少、面积小且间歇期长者
A.胰酶 B.山莨菪碱 C.左氧氟沙星 D.双八面体蒙脱石 E.双歧三联活菌
A.甲硝唑片 B.甲硝唑栓 C.曲古霉素片 D.伊曲康唑片 E.硝酸咪康唑栓
A.维胺酯胶囊 B.阿达帕林凝胶 C.过氧化苯酰凝胶 D.红霉素-过氧化苯酰凝胶 E.维A酸-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A.全身痉挛、抽搐 B.呕吐物有蒜臭味 C.呼气中有苦杏仁气味 D.腐蚀性口腔炎和胃肠炎 E.口内有金属味、腹胀、腹绞痛
A.二甲双胍 B.阿卡波糖 C.吡格列酮 D.格列喹酮 E.胰岛素
A.瑞舒伐他汀 B.依折麦布 C.非诺贝特 D.烟酸 E.普罗布考
A.阿夫唑嗪 B.奥昔布宁 C.度他雄胺 D.托特罗定 E.非那雄胺
A.早期 B.联合 C.足量 D.规律 E.全程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异烟肼+链霉素 D.异烟肼+利福平 E.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吡嗪酰胺 D.阿米卡星 E.链霉素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吡嗪酰胺 D.乙胺丁醇 E.链霉素
A.降低颅内压 B.止血 C.控制血压 D.扩充血容量 E.预防感染
A.甘露醇 B.托拉塞米 C.硝普钠 D.尼莫地平 E.酚磺乙胺
A.应卧床2~4周 B.应先降血压,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的水平 C.收缩压<165mmHg,不需降血压治疗 D.舒张压<95mmHg,不需降血压治疗 E.一般不用止血药物,如有凝血功能障碍可应用止血药物,时间不超过1周
A.阿托伐他汀钙 B.非诺贝特 C.阿昔莫司 D.考来烯胺 E.普罗布考
A.可促进甘油三酯分解以及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B.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的活性 C.抑制脂肪组织脂解,减少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和分泌 D.在肠道内与胆酸不可逆性结合,阻碍胆酸的肠肝循环 E.作用于小肠细胞刷状缘,抑制胆固醇和植物固醇吸收
A.瑞舒伐他汀可在任何时间服用 B.他汀类药物避免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服 C.为达到良好的调脂效果,建议给予较大的起始剂量 D.他汀类与贝特类联合使用时,贝特类最好清晨服用,他汀类在夜间服用 E.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为横纹肌溶解,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A.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 B.PPI+西咪替丁+阿莫西林+铋剂 C.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铝碳酸镁 D.法莫替丁+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 E.以上都不对
A.阿司匹林. B.泼尼松 C.甲硝唑 D.氯吡格雷 E.氯化钾
A.该患者给予2周Hp根除治疗后,还需2周的抑酸治疗 B.如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应暂停服用他汀类药物 C.铋剂应在上腹痛前、腹痛时临时服用 D.为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可给予阿司匹林止痛 E.PPI制剂应在餐前30分钟服用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B1 E.维生素E
A.400IU B.3000IU C.5000IU D.10000IU E.20000IU
A.400IU B.2000IU C.3000IU D.4000IU E.5000IU
A.感染性疾病 B.糖尿病 C.肝炎 D.高脂血症 E.贫血
A.格列齐特 B.辛伐他汀 C.非诺贝特 D.二甲双胍 E.硫酸亚铁
A.肌痛 B.心力衰竭 C.乳酸酸中毒 D.低血糖 E.过敏
A.胰岛素增敏剂 B.促胰岛素分泌剂 C.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D.双胍类 E.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