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h B.2h C.3h D.4h
A.甲 B.乙 C.丙 D.丁
A.3.5 B.2.3 C.1.5 D.2.3
A.2.5 B.3.5 C.4 D.4.5
A.20 B.30 C.45 D.60
A.200 B.100 C.400 D.300
A.耐火等级为三级,且停车数为5辆的汽车库 B.Ⅳ类修车库 C.停车数为5辆的停车场 D.耐火等级为二级,且停车数为4辆的汽车库
A.Ⅰ类汽车库 B.Ⅰ类修车库 C.Ⅱ类地下汽车库 D.敞开式汽车库
A.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不应布置在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生产装置区和储存区内 B.Ⅰ类修车库应单独建造 C.地下、半地下汽车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喷漆间、充电间、乙炔间和甲、乙类物品库房 D.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可以为多层建筑
A.Ⅰ B.Ⅱ C.Ⅲ D.Ⅳ
A.哺乳室 B.幼儿园 C.老人建筑 D.游乐厅
A.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和丙、丁类生产车间 B.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C.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 D.电影放映间舞台等
A.建筑面积为1500m2的地下商店 B.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生产车间 C.建筑面积为2000m2的旅馆 D.建筑面积为1000m2的网吧
A.风险评估 B.风险应对 C.风险预测 D.沟通和记录
A.防火墙 B.防火卷帘 C.防盗门 D.防火门
A.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 B.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1 C.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 D.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1
A.防火墙是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实体墙 B.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上 C.防火墙能将火灾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空间内,保证火灾肯定不会蔓延 D.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距离需要限制
A.1.00h B.2.00h C.3.00h D.4.00h
A.3人/m2 B.4人/m2 C.5人/m2 D.6人/m2
A.4.00 B.3.00 C.2.00 D.1.00
A.4m B.5m C.6m D.7m
A.闭合型 B.防爆型 C.防潮型 D.封闭型
A.0.25 B.0.50 C.0.75 D.1.00
A.挡烟垂壁 B.隔墙 C.建筑横梁 D.防火门
A.1 B.2 C.5 D.6
A.10m B.11m C.12m D.13m
A.压接 B.螺栓固定 C.钎焊 D.绕接
A.25m B.26m C.27m D.28m
A.0.6 B.0.70 C.0.80 D.0.90
A.1 B.2 C.15 D.30
A.30° B.60° C.90° D.120°
A.75mm B.150mm C.300mm D.550mm
A.180V B.200V C.220V D.300V
A.250mm B.300mm C.350mm D.380mm
A.梁突出顶棚的高度150mm时,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B.梁突出顶棚的高度8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设置了2只探测器 C.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大于1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梁隔断的区域设置1只探测器 D.梁间净距为0.5m时,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A.5dB B.10dB C.15dB D.25dB
A.1,3 B.1,5 C.2,4 D.2,5
A.6 B.7 C.8 D.10
A.1.1 B.1.2 C.1.3 D.1.5
A.集中报警系统 B.分散报警系统 C.区域报警系统 D.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A.12h B.24h C.36h D.48h
A.一 B.二 C.三 D.四
A.100 B.200 C.300 D.400
A.市政给水管网布置成直线管网 B.市政给水管网可以连续供水 C.市政给水厂至少有两条输水干管向环状给水管网输水 D.有不同市政给水干管上不少于两条引入管向消防给水系统供水
A.侧风向 B.上风向 C.下风向 D.以上均可
A.机头坞 B.机身坞 C.机翼坞 D.机尾坞
A.1500m2 B.2500m2 C.5000m2 D.6000m2
A.20~30m B.20~40m C.30~50m D.40~60m
A.20m3 B.30m3 C.40m3 D.50m3
A.2m B.3m C.4m D.5m
A.5m B.3m C.4.5m D.8m
A.1000m2 B.2000m2 C.2500m2 D.3000m2
A.2lx B.3lx C.4lx D.5lx
A.1m B.2m C.3m D.4m
A.0.8m B.1.0m C.1.1m D.1.2m
A.湿式自动喷水灭火 B.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 C.水喷雾灭火 D.超细水雾灭火
A.科研院所 B.国际会议中心 C.国家气象台 D.三级医院
A.250m2 B.500m2 C.1000m2 D.3000m2
A.1 B.2 C.3 D.4
A.1.0m B.1.2m C.1.5m D.1.8m
A.探测时间 B.报警时间 C.人员行动时间 D.人员的疏散预动时间
A.300~500℃ B.500~600℃ C.20kW D.40kW
A.定性评估 B.半定量评估 C.定量评估 D.现状评估
A.确定建筑的使用功能、用途和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 B.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 C.建立火灾场景、设定合理的火灾和确定分析方法 D.进行消防性能化试设计和评估验证
A.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计算 B.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识别--信息采集--风险分析与计算 C.信息采集--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与计算 D.风险识别--信息采集--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与计算
A.消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消防为主、防治结合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A.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屈服 B.构件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C.构件局部丧失稳定 D.受弯构件产生足够的塑性铰而成为可变机构
A.直接火灾 B.间接火灾 C.自动反应 D.人的因素
A.600s B.300s C.150s D.75s
A.高氯酸钠 B.重铬酸钾 C.硝酸钾 D.高锰酸钾
A.<28℃ B.≥28℃ C.<60℃ D.≥60℃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A.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小 B.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大 C.上限越高 D.下限越低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A.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 B.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C.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面积、层数 D.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
A.易燃固体 B.易于自燃的物质 C.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D.受撞击易爆炸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