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B.2 C.3 D.4
A.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消防安全责任制 D.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A.3 B.7 C.5 D.10
A.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A.一 B.二 C.三 D.四
A.6,50 B.4,50 C.6,100 D.4,100
A.消防电梯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1台 B.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允许采用防火卷帘 C.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不宜设置挡水设施 D.消防电梯的井底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小于5m3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防火阀主要安装在风管靠近防火分隔处 B.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设置的防火阀,公称动作温度为70℃ C.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采取防止回流措施,应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D.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必须设置防火阀
A.6 B.7 C.9 D.10
A.封闭楼梯间 B.剪刀楼梯间 C.防烟楼梯间 D.室外楼梯间
A.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其地面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 B.甲类液体仓库可不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 C.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没有采取防止水浸渍的措施 D.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厂房,其管、沟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
A.开关、插座、配电箱不得直接安装在低于B级的装修材料上 B.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A级 C.荧光高压汞灯、镇流器等可直接设置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 D.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
A.严重缺陷项 B.重缺陷项 C.轻缺陷项 D.特别严重缺陷项
A.功能 B.组件 C.管件 D.灭火剂
A.水泵机组基础的平面尺寸,无隔振安装应较水泵机组底座四周各宽出:100~150mm B.水泵机组基础的顶面标高,无隔振安装时应高出泵房地面不小于0.05m C.泵房内管道管外底距地面的距离,当管径DN≤150mm时,不应小于0.25m D.水泵吸水管水平段偏心大小头应采用管顶斜接
A.每月对电动阀和电磁阀的供电和启闭性能进行检测 B.每周对水源控制阀进行外观检查,并应保证系统处于无故障状态 C.每年对系统所有的末端试水阀和报警阀的放水试验阀进行一次放水试验 D.每年对室外阀门井中进水管上的控制阀进行一次检查,并应核实其处于全开启状
A.承插式消火栓 B.法兰式消火栓 C.地上式消火栓 D.地下式消火栓
A.2 B.3 C.5 D.10
A.空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
A.将压力开关内的调压螺母调整到规定值 B.将控制模式设定为"自动"状态 C.关紧排水控制阀门 D.逐一检查控制模块,采用其他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核定问题模块,并予以更换
A.复位杆未复位或者损坏 B.预作用装置前的供水控制阀未打开 C.压力开关设定值不正确 D.管道内的积水未排完
A.室外消火栓系统 B.室内消火栓系统 C.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D.细水雾灭火系统
A.甲 B.乙 C.丙 D.丁
A.常压,高压 B.常压,低压 C.低压,常压 D.高压,常压
A.18,1 B.18,2 C.20,1 D.20,2
A.选择阀 B.驱动装置 C.检漏装置 D.信号反馈装置
A.卤代烷 B.氮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A.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B.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C.半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D.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A.常压泡沫液储罐中泡沫液管道出液口不能高于泡沫液储罐最低液面1.5m B.对于设置在露天的泡沫液压力储罐,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要采取防冻设施 C.当泡沫液储罐上的控制阀距地面高度大于1.7m时,需要在操作面处设置操作平台或操作凳 D.泡沫液储罐周围要留有满足检修需要的通道,其宽度不能小于0.7m,且操作面宽度不能小于1.5m
A.储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和储压型干粉灭火系统 B.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和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C.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系统 D.管网干粉灭火系统、预制干粉灭火系统和干粉炮灭火系统
A.100mm,20mm B.80mm,30mm C.100mm,30mm D.120mm,20mm
A.空气调节系统的选择 B.导线材质 C.线路的连接 D.带电部件的接地
A.1,2 B.2,1 C.1,3 D.3,1
A.露点低于-50℃的工业用氮气 B.纯度99%以上的二氧化碳 C.不含水分的压缩空气 D.纯度99%以上的空气
A.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20℃的环境条件下能连续工作不少于20min B.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20℃的环境条件下能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C.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能连续工作不少于20min D.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能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A.对焊 B.法兰 C.承插 D.螺栓
A.5,5 B.5,10 C.10,10 D.10,5
A.中性点有良好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 B.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络 C.农村配电网络 D.高压电气设备
A.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B.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C.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D.自动灭火系统
A.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3~1.5m B.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8m C.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 D.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5~0.8m
A.12 B.24 C.36 D.50
A.2,甲 B.3,甲 C.2,乙 D.3,乙
A.风险消除 B.风险减少 C.风险转移 D.风险加强
A.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B.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但不影响公共安全的 C.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 D.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A.1.0m B.2.0m C.3.0m D.4.0m
A.可燃装修材料多、火灾荷载大 B.建筑结构简单、火势蔓延迅速 C.设备用电量大、长时间满负荷运转 D.多种化学物品堆放
A.有利于掌握科学施救的主动权 B.有利于促进单位内部熟悉 C.有利于增强演练的针对性 D.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员工素质
A.成果运用 B.演练目的 C.时间和地点 D.参演单位和人员
A.150 B.120 C.100 D.75
A.A B.B1 C.B2 D.B3
A.2 B.4 C.10 D.12
A.气压水罐有效容积、气压、水位及设计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B.气压水罐安装位置和间距、进水管及出水管方向符合设计要求 C.气压水罐宜有有效水容积指示器 D.气压水罐安装时其四周要设检修通道,其宽度不宜小于0.6m
A.动作检查 B.观察 C.测定 D.记录
A.10m B.20m C.30m D.40m
A.一 B.两 C.三 D.五
A.建筑防火分区划分应能有效降低火灾危害 B.建筑与相邻建筑、设施的防火间距应满足安全要求 C.建筑物防火间距设置满足要求 D.建筑周围应具有满足消防车展开灭火救援的条件
A.公安机关 B.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所在地消防大队
A.越小;越大 B.越小;越小 C.越大;越小 D.越大;越大
A.气体灭火系统组件的安装位置 B.可燃物的种类、分布情况 C.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自动喷气试验 D.预制气溶胶灭火装置、自动干粉灭火装置有效期限
A.全淹没泡沫灭火系统 B.局部应用泡沫灭火系统 C.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 D.油罐用中倍泡沫灭火系统
A.±15 B.±2 C.±10 D.±5
A.3 B.5 C.8 D.10
A.50 B.60 C.70 D.80
A.20 B.15 C.10 D.5
A.10 B.20 C.30 D.50
A.1 B.2 C.3 D.5
A.在线路上应按规定安装断路器或熔断器 B.铜、铝线相接,宜采用铜铝过渡接头,也可采用在铜线接头处搪锡 C.安装线路时,电线之间、电线与建筑构件或树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D.在距地面2m高以内的电线,应用钢管或硬质塑料管保护,以防绝缘遭受损坏
A.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的核查记录 B.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C.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D.竣工检测申请报告、设计变更通知书、竣工图
A.0.5 B.1 C.1.5 D.2
A.信息采集、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分析与计算、确定评估结论 B.风险识别、风险控制、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信息采集、风险分析与计算、确定评估结论 C.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计算、确定评估结论、风险控制 D.信息采集、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与计算、确定评估结论、风险控制
A.火源控制 B.可燃物控制 C.阻燃物控制 D.时间控制
A.火灾探测报警时间 B.人员预动时间 C.人员疏散运动时间 D.火灾蔓延时间
A.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B.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C.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D.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A.实际安装数量在5台以下者,全部检验 B.实际安装数量在6~10台者,抽验3台 C.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台者,按实际安装数量30%~50%的比例抽验、但抽验总数不应少于5台 D.各装置的安装位置、型号、数量、类别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A.5 B.10 C.20 D.50
A.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的室内疏散通道 B.自备发电机房及变、配电房 C.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 D.天然采光的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
A.10,0.8 B.10,1.2 C.15,0.8 D.15,1.2
A.6 B.8 C.10 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