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不均等的 B.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或2:1 C.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 D.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A.利用双缩脲试剂可检测并鉴别出酪蛋白或抗体 B.乳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参与能量代谢 C.乳脂的合成、抗体的加工均需内质网参与 D.酪蛋白可被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半规管 C.前庭和耳蜗 D.鼓室和耳蜗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C.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A.让植物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B.有助于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 C.促进酸雨与植物体内有机物反应 D.帮助植物体提高温度
A.给植物松土 B.移栽植物后遮阴 C.低温储藏蔬菜水果 D.粮食晒干后储藏
将某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取一个叶片按图1处理。照光几小时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本实验能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A.受精卵发育成胚乳 B.受精极核发育成胚 C.胚珠发育成种子 D.子房壁发育成种皮
A.有大量薄壁细胞存在 B.没有韧皮部 C.没有形成层 D.没有木质部
A.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体外 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目镜5x、物镜5x B.目镜10x、物镜10x C.目镜5x、物镜10x D.目镜10x、物镜15x
A.角膜 B.视网膜 C.视神经 D.大脑的一定区域
A.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B.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C.释放供应能量 D.防御保护作用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子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图3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下列符合图4所示含义的是()。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为7
A.叶绿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中心体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全体学生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A.复习导入 B.设疑导人 C.直观导入 D.故事导入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过程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学校课程资源 B.家庭课程资源 C.媒体课程资源 D.社区课程资源
A.配置性评价 B.效标参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诊断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