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遗尿症 B.尿崩症 C.糖尿病 D.肾小球肾炎 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A.心电图 B.心电向量图 C.心间搏动图 D.超声心动图 E.心脏磁共振
A.0.5小时内为宜 B.1~1.5小时为宜 C.2~2.5小时为宜 D.2.5~3小时为宜 E.3~3.5小时为宜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心源性哮喘 C.水肿 D.咳粉红色泡沫痰 E.食欲降低
A.血/尿HCG测定 B.B超检查 C.多普勒胎心听诊检查 D.腹部CT检查 E.腹部X线检查
A.限制饮水量 B.预防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D.监测基础体温 E.限制病人户外活动
A.间质部 B.峡部 C.壶腹部 D.伞部 E.漏斗部
A.创伤 B.肿瘤 C.结核菌感染 D.化脓性细菌感染 E.非特异性感染
A.胸痛伴眩晕 B.乏力、下肢水肿 C.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 D.乏力、水肿、黑蒙 E.咯血伴声音嘶哑
A.5次 B.10次 C.15次 D.20次 E.25次
A.脂肪肝 B.血吸虫性肝硬化 C.肝炎后肝硬化 D.肝血管瘤 E.肝内胆管结石
A.氯茶碱 B.地塞米松 C.沙丁胺醇 D.色甘酸钠 E.异丙托溴铵
A.药物治疗 B.胸外按压 C.保暖 D.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E.建立静脉通道
A.低钠血症 B.消化不良 C.中毒性肠麻痹 D.低钾血症 E.低钙血症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肺炎 C.支气管扩张 D.Ⅰ型呼吸衰竭 E.Ⅱ型呼吸衰竭
A.关节脱位 B.关节感染 C.骨折断端神经损伤 D.骨折畸形愈合 E.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合理营养 B.健康教育 C.预防意外 D.计划免疫 E.法制教育
A.1~3个月 B.4~6个月 C.7~9个月 D.10~12个月 E.14个月
A.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 B.早期足量给予脱水治疗 C.以药物降温为主,无效时给予物理降温 D.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小量阿司匹林或肌注安乃近 E.密切观察低钾的表现
A.幻视 B.幻听 C.幻嗅 D.幻味 E.内脏性幻觉
A.语言啰嗦,反复絮叨 B.情绪高涨,言语激动 C.情绪紧张,无故攻击他人 D.四处徘徊,无目的走动 E.拒绝正确意见,情绪执拗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疼痛 C.气体交换受损 D.体温过高 E.知识缺乏
A.两肺满布湿啰音 B.两肺满布哮鸣音 C.一侧满布湿啰音 D.一侧满布哮鸣音 E.两肺底满布干湿啰音
A.禁食 B.多饮肉汤 C.高蛋白高纤维饮食 D.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 E.增加体育锻炼
A.1天 B.2~3天 C.4~5天 D.5~6天 E.7天
A.给予氧气吸入 B.约束四肢,制止抽搐 C.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异物 D.应用镇静药物,控制抽搐 E.开通静脉通道,应用脱水药物
A.室颤 B.阵发性房型心动过速 C.房室传导阻滞 D.阵发性实行心动过速 E.室性心动过速
A.镇痛 B.胃肠减压 C.补液 D.半卧位 E.应用抗生素
A.-60cmH2O B.-4cmH2O C.0cmH2O D.-8cmH2O E.60cmH2O
A.寒战时 B.高热时 C.发热间歇期 D.静脉滴注抗生素时 E.抗生素使用后
A.生活环境不良 B.缺少母乳喂养 C.父母日常护理不当 D.缺乏维生素D E.慢性腹泻
A.心电图 B.X线检查 C.超声心动图 D.血常规检查 E.心肌标志物检查
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 C.高钙血症 D.洋地黄效应 E.洋地黄中毒
A.多活动 B.流质饮食 C.定期腹部触诊 D.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 E.无出血危险不必严密观察
A.高热、意识障碍、呼吸衰竭 B.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C.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D.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E.惊厥、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A.高流量持续吸氧 B.高流量间歇吸氧 C.低流量持续吸氧 D.低流量间歇吸氧 E.酒精湿化吸氧
A.针剂避孕药 B.宫内节孕器避孕 C.口服避孕药避孕 D.皮下埋植法避孕 E.阴茎套、阴道隔膜
A.下移 B.上移 C.左移 D.右移 E.不变
A.测量血压 B.胎心监护 C.超声检查 D.腹部检查 E.阴道检查
A.早产 B.前置胎盘 C.胎盘早剥 D.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E.子宫收缩乏力
A.左心衰竭加重 B.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C.电解质紊乱 D.继发感染 E.消化不良
A.鼓励患者进行耐寒锻炼,如坚持冷水洗脸 B.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 C.尽量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D.可以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 E.积极改善膳食结构,加强营养
A.情绪两极化 B.独立性增强 C.心理“上锁” D.心里想成熟过渡 E.行为易冲动
A.建议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为主,用药为辅 B.鼓励安静休息,避免声光刺激 C.生活中回避压力,不要主动挑起对抗 D.尽量减少社会活动,避免受人关注 E.坚持服药治疗,不要漏服或随意停药
A.化疗 B.手术治疗 C.中药治疗 D.放疗 E.放化疗结合
A.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 B.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 C.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深慢 D.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呼吸深慢 E.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急促
A.应用化疗药物 B.病毒感染史 C.家族装修史 D.酗酒史 E.家族史
A.绷带加压包扎期间不能行走 B.绷带加压包扎期间可以久站 C.坐时双膝可长久采取交叉位 D.绷带加压包扎1-2个月 E.可穿紧身衣裤
A.网织红细胞上升 B.血红蛋白上升 C.精神、食欲好转 D.震颤缓解 E.面色转红
A.严密观察等待自然分娩 B.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 C.抑制宫缩保胎治疗 D.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E.阴道检查后确定分娩方式
A.空腹服用阿斯匹林 B.定时测体温,注意热型 C.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D.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E.保持口腔清洁
A.低血压 B.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 C.情绪不稳定,失眠、烦躁 D.皮肤变薄,多血质面容 E.月经不规律
A.睡前戴手套 B.晨起冷敷手关节 C.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D.加大手关节活动度 E.增加手关节活动量
A.窦性心动过速 B.偶发房性期前收缩 C.窦性心律不齐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A.胎动计数 B.计算孕龄 C.测量体重 D.睡眠情况 E.情绪波动
A.少尿 B.尿潴留 C.尿失禁 D.尿量增加 E.排尿困难
A.某种活动突然中断 B.意识丧失和全身对称性抽搐 C.连续多次发作,且有意识障碍 D.机械动作持续时间长 E.表情呆滞,肌肉强直
A.给予强心药 B.建立静脉通道 C.口对口人工呼吸 D.胸外心脏按压 E.保持呼吸道通畅
A.青霉素剂量不足 B.支持疗法不力 C.机体抵抗力差 D.发生了并发症 E.细菌产生耐药性
A.2%利多卡因 B.3%过氧化氢溶液 C.1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 D.2%碳酸氢钠溶液 E.2.5%金霉素鱼肝油
A.立即 B.择期 C.学龄前 D.成年后 E.心功能改善后
A.减少和消除引起腹外疝复发的因素 B.出院后3天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C.卧床休息,不可增加活动量 D.可进食刺激性食物 E.出院后不必定期随访
A.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B.嘱患者勿抬高患肢 C.局部温热敷 D.给予物理降温 E.嘱患者卧床休息
A.6分 B.7分 C.8分 D.9分 E.10分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A.血氧饱和度仪 B.气管切开包 C.吸痰器 D.除颤仪 E.呼吸机
A.过度出汗 B.嗜睡 C.胃肠功能紊乱 D.口唇发干 E.心血管系统的紊乱
A.急性心肌梗死 B.脑血管意外 C.中暑 D.低血糖休克 E.农药中毒
A.63% B.67% C.73% D.77% E.83%
A.泼尼松 B.环磷酰胺 C.硫唑嘌呤 D.吲哚美辛 E.阿司匹林
A.糖尿病病史 B.工作时被钉子扎伤过 C.高血压家族史 D.吸烟20年 E.对花粉过敏
A.不需隔离 B.常到室外晒太阳 C.服药至症状消失即可 D.加强活动锻炼,增前体质 E.做好用具、餐具、病室和痰的消毒
A.询问新生儿出生情况 B.观察新生儿一般状况 C.新生儿体格检查 D.指导喂养及日常护理 E.新生儿预防接种
A.氧中毒 B.肺性脑病 C.低钙血症 D.低镁血症 E.低钾血症
A.中毒性肺炎 B.喉痉挛 C.气管异物 D.惊厥 E.支气管哮喘
A.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B.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C.保护为胃粘膜药宜在餐前1小时服用 D.抗酸药宜在饭后和睡前服用 E.上腹部疼痛时要及时服用去痛片止痛
A.饮食方面宜少量多餐 B.用餐时间限制饮水喝汤 C.进餐后宜活动20分钟后休息 D.宜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E.避免过甜、过咸、过浓的流质饮食
A.保持心情愉快 B.避免剧烈运动 C.湿热敷下腹部 D.指导规范用药 E.给予清单饮食
A.浓胸 B.桶状胸 C.漏斗胸 D.连枷胸 E.血气胸
A.做好会阴护理 B.半卧位或抬高床头 C.监测体温变化 D.做好心理支持 E.红外线照射会阴部每日3次,每次1小时
A.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 B.是否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C.是否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D.是否有口腔念珠菌感染 E.是否有鼻导管吸氧史
A.取半卧位 B.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C.检查腹肌紧张度,是否有压痛及反跳痛 D.针灸或热散 E.多饮水以较少体液流失
A.住单人病房 B.嘱患者带上口罩 C.根据pH值选择消毒液漱口,每日3次 D.每日刷牙3尺以上 E.暂时不要外出活动
A.手术后加强运动 B.手术后早期少饮水 C.排尿异常会在术后2个月内消失 D.术后要进行提肛肌锻炼 E.术后半年避免外出
A.慢性缺氧 B.营养不良 C.反复感染 D.睡眠不足 E.运动过量
A.体重低下 B.体重正常 C.体重超重 D.重度肥胖 E.中度肥胖
A.多好发于青壮年 B.自身免疫性胃炎可伴有贫血 C.常有特征性腹部疼痛特点 D.均应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E.萎缩性胃炎随年龄增加症状可逐渐减轻
A.神志 B.伤口敷料 C.肠鸣音 D.腹胀 E.胃管引流液
A.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在80~90mmHg B.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 C.连续吸氧时间不超过7天 D.吸氧浓度在70%~80% E.基于机械正压通气
A.晨起 B.早饭后 C.午饭后 D.晚饭后 E.睡前
A.头罩吸氧 B.监测生命体征 C.立即开奶 D.配合亚低温治疗 E.注意保暖
A.肢体抬高试验 B.静脉注射硫酸镁10ml C.仔细检查肢体各种脉搏动情况 D.行交感神经阻滞 E.行动脉造影
A.局部肿胀 B.皮下瘀斑 C.皮下气肿 D.胸式呼吸消失 E.直接和间接压痛
A.及时添加辅食 B.预防感染 C.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D.预防外伤 E.及早训练按时排便
A.枕左前位 B.枕右前位 C.骶左前位 D.骶右前位 E.肩右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