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气分析 B.肾功能 C.血氨 D.肝功能 E.腹部CT F.消化道造影
患者,男,45岁,有慢性乙肝病史15年,近1年来自感体力下降,时感腹胀,消瘦。1周前因进食不洁饮食出现腹泻、腹痛,服药后腹泻好转,但近3天出现发热,明显腹痛、腹胀,小便发黄,尿量明显减少。入院后查体:意识尚清,但患者烦躁多语,慢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明显肝掌,可见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脐下腹有压痛,轻度反跳痛,腹水征阳性。急诊化验:血常规:WBC9.8×10/L,中性89%;电解质K3.4mmol/L,Na137mmol/L,Cl98mmol/L,血氨为96μmol/L。
A.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B.尿量减少 C.内毒素血症 D.尿素氮高于正常2倍 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升高 F.血肌酐值明显升高
A.能否进行肝移植 B.广谱、足量、联合抗感染的效果 C.放腹水治疗 D.保肝、退黄和支持治疗措施的得当 E.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时机 F.低血钾的纠正
A.联合抗感染 B.利尿,改善肾血液循环,保护肾功能 C.保肝,退黄 D.支持治疗,稳定内环境 E.腹水浓缩回输 F.应用精氨酸
A.肥达反应 B.外斐反应 C.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 D.血清出血热IgM抗体 E.胸部X线检查 F.结核菌素试验
A.青霉素G B.磺胺嘧啶 C.吡喹酮 D.阿苯达唑 E.氟康唑 F.多西环素
A.静脉滴注大剂量 B.开始时肌注小剂量 C.疗程2周以上 D.每日只需用药1次 E.退热后即可停药 F.出现赫氏反应,立即对症处理
A.中毒性菌痢(脑型)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脑脊髓膜炎 E.病毒性脑炎 F.颅内肿瘤
A.头颅CT检查 B.腰穿测脑压、检查脑脊液 C.肛指检查 D.血气分析 E.抽血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 F.胸部X线片
A.轻型 B.普通型 C.重型 D.极重型 E.未分型 F.极危型
A.吸氧 B.下胃管给予一定量的饮食 C.20%甘露醇脱水 D.亚冬眠疗法 E.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F.应用激素
患者,男,25岁,高热40℃,伴全身充血性皮疹,乏力,全身酸痛,左腹股沟处见一椭圆形焦痂,4mm大,周围有红晕,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A.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外斐反应) B.肥达氏反应 C.血培养 D.焦痂渗液做细菌涂片 E.血常规 F.肿大淋巴结活检
A.恙虫病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流行性斑疹伤寒 D.钩体病 E.炭疽 F.丝虫病
A.氯霉素 B.红霉素 C.环丙沙星 D.第三代头孢菌素 E.亚胺匹能 F.四环素
A.外斐反应 B.病人血作小白鼠腹腔接种分离病原体 C.肿大淋巴结活检 D.皮疹处皮肤活检 E.焦痂渗出液作培养 F.补体结合试验
A.病毒性感冒合并肺部感染 B.肺癌 C.皮肤癌 D.何杰金氏病 E.梅毒 F.艾滋病 G.流行性出血热
A.梅毒抗体检查 B.肥达反应 C.外斐反应 D.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 E.HIV抗体检查 F.免疫功能检测
A.联合抗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 B.应用激素 C.明确感染部位及微生物种类 D.针对特异性感染的治疗 E.静点青霉素G F.口服红霉素
A.慢性细菌性痢疾 B.慢性血吸虫病 C.丝虫病 D.溃疡性结肠炎 E.疟疾 F.阿米巴肝脓肿
A.肝脾B超检查或腹部CT检查 B.血清血吸虫抗体检查 C.结肠镜活检 D.粪便检查虫卵或孵育毛蚴 E.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F.肝功能检查 G.下消化道造影
A.氯喹,第1天。1000mg、第2、3天各750mg B.吡喹酮,总剂量为40mg/kg,分1~2次,1日服用 C.吡喹酮,总剂量为60mg/kg,分2日,4~6次服用 D.乙胺嗪0.2g/d,3/d,连服7天 E.吡喹酮,总剂量为120mg/kg,4~6天,每日剂量分3次服 F.丙硫咪唑:10mg2/日,连服7天
A.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B.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脑血管病 E.尿毒症 F.中毒性菌痢
A.东莨菪碱 B.地西泮 C.水合氯醛 D.扑尔敏(氯苯那敏) E.异丙嗪 F.咪唑安定
A.禁食蛋白质 B.口服乳果糖 C.静滴精氨酸 D.肥皂水灌肠 E.补充支链氨基酸 F.口服抗生素
A.anti-HAVIgC B.乙肝五项 C.anti-HAVIgM D.腹部CT E.胸部平片
A.食物中毒导致肝脏损害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乙型肝炎 D.急性甲型肝炎 E.药物性肝炎
A.肝泰乐(葡醛内酯) B.复合维生素B C.甘利欣 D.拉米夫丁 E.胸腺素 F.应用钾镁液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肥达反应 D.外-斐反应 E.麻疹抗体 F.出血热荧光抗体
A.麻疹 B.药疹 C.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D.流行性斑疹伤寒 E.伤寒 F.急性肠道病毒感染
A.物理降温 B.补足液量及热量 C.给予四环素 D.给予多西环素 E.给予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F.给予磺胺类抗生素 G.镇痛、镇静
A.肥达反应 B.外-斐反应 C.血培养 D.颅脑CT E.登革热抗体 F.血常规 G.胸部X线片 H.腹部B型超声 I.消化道钡剂造影
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B.肺炎 C.恙虫病 D.伤寒 E.败血症 F.斑疹伤寒 G.登革热 H.钩端螺旋体病
A.发病急,高热不退 B.焦痂 C.肝、脾大 D.经用青霉素、头孢地嗪等抗生素治疗无效,予四环素治疗有效 E.躯干和四肢散在暗红色斑丘疹 F.淋巴结肿大 G.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增高 H.肥达反应(-),外-斐反应(-)
A.细菌性肺炎 B.伤寒 C.胸膜炎 D.心肌炎 E.败血症 F.斑疹伤寒 G.钩端螺旋体病 H.登革热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血清淀粉酶 D.肝功能 E.腹部X线片 F.末梢血涂片镜检 G.血培养
A.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B.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C.恙虫病 D.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F.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G.粒细胞减少症
A.物理降温 B.药物降温 C.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D.利尿 E.输血 F.可给予胃肠营养 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强力霉素 B.激素 C.磺胺类抗生素 D.左氧氟沙星 E.利福平 F.四环素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肝、肾功能 D.血涂片找疟原虫 E.血培养+药敏试验 F.脑脊液检查 G.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 H.颅脑MRI
A.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B.静脉注射毛花苷C C.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D.输新鲜全血 E.吸氧 F.使用保肝降酶药物 G.静脉滴注甘露醇 H.补充液体
A.斑疹伤寒 B.钩端螺旋体病 C.莱姆病 D.疟疾 E.败血症 F.伤寒 G.回归热 H.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A.虱媒回归热 B.莱姆病 C.蜱媒回归热 D.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E.流行性回归热 F.钩端螺旋体病 G.梅毒
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左氧氟沙星 D.多西环素 E.红霉素 F.林可霉素 G.增效磺胺
A.灭鼠 B.灭虱 C.0.5%凯杀灵喷洒灭蜱 D.家庭成员可口服四环素或强力霉素预防发病 E.灭蚊 F.灭蝇 G.野外作业穿防护服
A.血常规 B.肥达反应 C.脑脊液穿刺 D.血沉 E.血清凝集溶解试验 F.血培养 G.头颅CT H.大便常规
A.中毒性菌痢(脑型)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型) C.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型) D.结核性脑膜炎 E.病毒性脑膜炎 F.隐球菌性脑膜炎
A.热带、亚热带最多 B.夏秋季多发 C.田螺为其重要的储存宿主 D.钩体病后有较强免疫力 E.我国引起钩端螺旋体病雨水型和洪水型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 F.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稻田型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
A.青霉素首剂40万,以后每日120万-160万 B.庆大霉素首剂24万,以后每日72万 C.青霉素首剂80万,以后每日240万-320万 D.庆大霉素首剂48万,以后每日144万 E.红霉素1.5g肌注,以后每日1g F.链霉素0.5g肌注,以后每日1g
A.为赫氏反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300mg静滴 B.为钩端螺旋体病原发病加重 C.青霉素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D.青霉素治疗有效,继续应用 E.链霉素过敏反应 F.给予降温、镇静及抗休克治疗
A.肾小球肾炎 B.反应性脑膜炎 C.后发热 D.闭塞性脑动脉炎 E.葡萄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