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戒酒、戒毒应当在戒毒中心或精神科戒酒病房进行 B.预防戒断综合征一般递减依赖药物即可,不使用替代品 C.震颤谵妄患者,可给予地西泮10mg,4次/d,或劳拉西泮2mg,4次/d D.癫痫发作者,可予苯妥英钠100mg,2次/d或3次/d E.药物持续应用1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A.可逆性近期记忆损害 B.喉痉挛 C.恶心、呕吐 D.窦性心律不齐 E.头痛
A.拒食、违拗是改良电痉挛治疗的适应证 B.电痉挛治疗同时不能合并药物治疗 C.改良电痉挛治疗前6h禁食 D.癫痫是改良电痉挛治疗的禁忌证 E.较传统电痉挛,改良治疗中通电时间可以较长,达5~8s
A.青年起病 B.疾病急性期 C.精神分裂症妄想型 D.伴有抑郁症状 E.单纯型分裂症
A.应当积极处理以防躯体衰竭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B.必要时鼻饲和静脉补液保证其基本营养需要 C.应当针对伴发的躯体疾病积极治疗 D.除了药物治疗外,辅助心理治疗 E.若无禁忌,应当尽早应用电痉挛治疗
A.妄想 B.幻觉 C.病理性激情 D.意识障碍 E.思维逻辑障碍
A.劳拉西泮注射 B.氟哌啶醇注射 C.劳拉西泮和氟哌啶醇交替注射 D.氯硝西泮注射 E.电痉挛治疗
A.尽量不要选择高效价的药物 B.常用于不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C.不良反应较少,可以肌内注射 D.氯硝西泮和劳拉最为常用 E.不可用于中毒或脑器质性疾病出现的兴奋
A.多用于苯二氮类药物控制兴奋疗效不佳时 B.选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 C.若需快速控制兴奋,可注射给药,常用氯丙嗪25~50mg/次或氟哌啶醇5~20mg/次 D.兴奋程度较重者可静脉给药 E.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镇静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于快速控制兴奋
A.通常由急性的严重抑郁发作引起 B.多为亚木僵状态 C.患者常有违拗表现 D.肌张力增高 E.患者的情感活动木僵解除后可回忆木僵期间的事情
A.精神分裂症患者木僵状态和兴奋可能交替出现 B.抑郁性木僵患者情感活动往往和内心体验相符 C.心因性木僵缓解后对木僵期间的经历往往不能完全回忆 D.药物性木僵往往在快速加量或剂量较大时出现 E.急性脑损害导致木僵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病理反射
A.心悸、胸闷及窒息感 B.强烈的恐惧感、濒死感 C.觉得自己会失去控制或即将失去理智 D.历时较短,一般5~20min,少有超过1h者 E.多伴自主神经功能过度兴奋
A.低血糖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嗜铬细胞瘤 D.二尖瓣脱垂 E.颞叶癫痫
A.用诊断来判定哪些是严重精神病 B.用社会和职业功能水平来评估哪些是心理社会残疾 C.用症状、残疾及住院发病的持续时间来评价哪些是慢性残疾 D.用认知功能的受损程度 E.用精神症状的残留
A.功能训练 B.改善认知 C.全面康复 D.控制精神症状 E.重返社会
A.所有精神障碍患者 B.各类精神障碍的残疾者 C.物质依赖患者 D.各类慢性精神病患者 E.有认知功能缺陷的精神病患者
A.训练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行为技能 B.实行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提供宽松的环境 C.设立工娱治疗场所,合理安排患者的工娱治疗项目 D.疾病的对症治疗 E.设立康复科和健身场所
A.运用现代干预手段,尽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社会功能 B.尽量培养和训练精神病患者掌握代偿性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设法减少残疾程度 C.康复的目标是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得到重新安置 D.康复可使病人能独立从事一些工作和操持部分家务劳动,提高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E.精神康复的目标是使患者尽量避免精神残疾
A.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心理功能康复 B.药物自我管理能力训练 C.社交技能训练 D.学习求助医生的技能 E.职业康复训练
A.工疗站 B.福利工场 C.长期看护所 D.专科医院 E.中途宿舍
A.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 B.尽快控制症状,早日恢复 C.减轻精神障碍残疾程度 D.提高精神残疾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E.恢复精神残疾者的劳动能力
A.是否有精神疾病 B.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 C.精神疾病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 D.相关法律能力的评定 E.医疗和监护建议
A.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出现伤人行为,应鉴定为无责任能力 B.精神病患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均应评为无责任能力 C.处于躁狂状态的病人将自己的财物赠送给别人,可以将这些财物收回 D.精神病患者不能作为证人 E.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故将一名老人杀死,但说不清为什么这样做,其作案动机不明,应判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A.精神病患者丧失或部分丧失了行为能力,因此不能继承遗产 B.精神病患者如果是在病态情况下将财产赠予他人,应为无效赠予 C.精神病患者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 D.精神病患者病情缓解、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时所立遗嘱有效 E.精神病患者疾病发作期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
A.其监护人和家庭应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 B.因患者无辨认能力,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C.患者应被强制监护或治疗 D.情节恶劣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E.如果后果严重,应将其监禁
A.我国规定18周岁以上、智力和精神状态正常的成年人均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C.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就是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两大关键 D.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E.精神症状支配下出现的犯罪行为可以考虑减轻或免予刑事责任
A.明确患者能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作为法庭审理案件的医学依据 C.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D.维护精神患者的合法权益 E.使行为人减轻或免予刑事处罚
A.有合格医务人员的书面医嘱 B.约束应当有时间限制 C.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状况 D.记录病人的情况,以防意外 E.必要时应及时解除约束或隔离
A.存在由国际公认标准定义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精神障碍 B.存在自伤或伤人的极大可能性 C.如果未经治疗,患者的状况会恶化 D.入院具有治疗性目的 E.在程序上,非自愿入院通常要有人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