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神经毒素 B.痉挛毒素 C.类毒素 D.肠毒素 E.细菌色素
A.脾脏 B.法氏囊 C.淋巴结 D.黏膜免疫系统 E.骨髓
A.维持细菌外形 B.参与物质转运 C.参与细胞呼吸与能量代谢 D.具有生物合成作用 E.决定菌体抗原性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菌毛 E.芽胞
A.破伤风杆菌 B.肉毒杆菌 C.军团菌 D.空肠弯曲菌 E.布鲁氏菌
A.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B.结合性质粒可通过性菌毛转移 C.多携带耐药基因在菌株间转移 D.能够自我复制 E.一个细菌只能含有一个质粒
A.传染病暴发、流行,而不是处于一般发病水平 B.不采取紧急措施不足以控制疫情 C.县级政府必须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 D.县级医疗机构决定 E.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决定
A.鹦鹉热 B.沙眼 C.伤寒 D.斑疹伤寒 E.恙虫病
A.发热 B.肌肉酸痛、头痛、乏力 C.咳嗽 D.皮肤红斑 E.有些有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A.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菌基因组中 B.一定条件下,可由溶原状态转变为细菌裂解周期 C.噬菌体基因可随细菌分裂而传递到子代细菌中 D.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E.带噬菌体的溶原状态能够始终保持
A.甲肝病毒 B.乙肝病毒 C.丙肝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柯萨奇病毒
A.热原质 B.毒素和侵袭性酶 C.吲哚 D.色素 E.抗生素
A.沿穿刺线向四周运动弥散 B.沿穿刺线里羽毛状生长 C.不能运动 D.沿穿刺线呈明显的线形生长 E.沿穿刺线呈云雾混浊生长
A.肺炎支原体 B.SARS相关病毒 C.肺炎链球菌 D.肺炎克雷伯杆菌 E.军团菌
A.直杆状 B.革兰染色阳性 C.大多数有菌毛 D.多数有荚膜或包膜 E.多数有鞭毛
A.95%乙醇 B.无水乙醇 C.丙酮 D.丙酮乙醇溶液 E.异丙醇
A.61.1~62.8℃30秒钟 B.61.1~62.8℃30分钟 C.71.7℃15~30秒钟 D.71.7℃15~30分钟 E.121℃15~30秒钟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芽胞 E.细菌L型
A.活菌计数时,菌落数<100按实数报告 B.活菌计数时,菌落数>100按实数报告 C.活菌计数时,菌落数>100采用两位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四舍五入,再乘以10的指数 D.在报告菌落数为“无法计数”时,应注明稀释倍数 E.活菌计数时,菌落数<100采用两位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四舍五入再乘以10的指数
A.内毒素 B.细菌素 C.细菌色素 D.侵袭性酶 E.抗生素
A.鼠类 B.家畜 C.苍蝇 D.蚊虫 E.鸟类
A.独立生活 B.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体 C.有细胞壁,无肽聚糖,只含有大量胞壁酸 D.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E.对某些抗生素敏感
A.5SrRNA B.16SrRNA C.18rRNA D.23SrRNA E.28rRNA
A.荚膜 B.芽胞 C.菌毛 D.鞭毛 E.细胞壁
A.军团菌 B.钩端螺旋体 C.肺炎链球菌 D.布氏杆菌 E.支原体
A.待扩增片段的序列是已知的,在片段两侧确定引物顺序 B.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核苷酸,但也可多至50个左右 C.引物中的碱基应随机分布,G+C的含量宜在45%~55% D.引物内部不应形成二级结构,避免在链内存在互补的序列 E.可以在引物的3′末端引入特定的酶切位点
A.凸起 B.凹陷 C.表面光滑 D.表面粗糙 E.周围无溶血圈
A.肺炎克雷伯杆菌 B.葡萄球菌 C.奈瑟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A.革兰阳性 B.革兰阴性 C.成葡萄状排列 D.成杆状排列 E.成放射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