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9岁,面中份凹陷,面下1/3高度偏小,下颌前伸,前牙反,可退至切。磨牙近中关系,ANB0°。上前牙略内倾。下前牙直立
本患者可能的错类型是()
A.安氏Ⅰ类牙性错 B.安氏Ⅲ类错,上颌发育不足 C.安氏Ⅲ类错,下颌发育过度 D.安氏Ⅲ类功能性错 E.安氏Ⅱ类牙性错
A.尽量增大基托面积 B.做出正确的后堤区 C.增大大气的压力 D.后牙尽可能排在牙槽嵴顶 E.基托蜡型磨光面做成凹面
A.反 B.对刃 C.正常 D.深覆 E.深覆盖
A.人工牙的排列 B.基托和黏膜的接触面积 C.基托与黏膜的密合程度 D.唾液的黏稠度 E.唾液的量
A.上前牙切缘突出与下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为1~2mm B.上前牙切缘突出与下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为2.1~2.5mm C.上前牙切缘突出与下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为2.6~3mm D.上前牙切缘突出与下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为3.6~4mm E.以上全不对
A.升温过快,或过高 B.粉液比过多或过少 C.填充塑料过迟或过早 D.压力不足 E.热处理时间过长
A.100°恒温2h B.100°恒温20min C.70°恒温24h D.70°恒温1.5h,100°恒温1h E.60°恒温12h
A.压力太小 B.填胶过早 C.升温过慢 D.冷却过快,开盒过早 E.升温过低
A.PMNA发生聚合 B.MNA发生聚合 C.平均分子量比牙托粉高 D.其不含残留单体 E.MNA单体完全挥发
A.受伤时间 B.致伤原因 C.昏迷史 D.疼痛部位及性质 E.伴随症状
A.头颅正位片 B.鼻颏位片 C.颅底片 D.下颌曲面体层片 E.头颅侧位片
A.止血 B.复位 C.止痛 D.防治感染 E.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止血
A.牙齿折断或错位 B.鼻孔出血 C.面部肿胀 D.脑震荡 E.上颌骨出现动度及错
A.安氏Ⅱ类1分类 B.安氏Ⅱ类2分类 C.安氏Ⅲ类错 D.安氏Ⅰ类错 E.单纯的前牙深覆
A.常规固定正畸治疗 B.功能矫形治疗 C.正颌外科 D.生长停止后口腔正畸与正颌外科 E.以上都不是
A.功能调节器Ⅲ型 B.面框上颌骨前牵引 C.改良髁兜前牵引 D.双合板矫治器 E.固定功能矫治器
A.左腮混合瘤 B.左腮腺腺淋巴瘤 C.左腮腺混合瘤恶变 D.左腮腺脓肿 E.左腮裂脓肿合并感染
A.做左腮腺造影检查 B.做左腮腺B超 C.做左腮腺CT检查 D.尽快行肿瘤组织活检术 E.行细针吸细胞学检查
A.导管受压移位 B.导管呈腊肠样改变 C.导管有中断、缺损 D.分支导管有"抱球状"改变 E.腺体有充盈缺损
一患者行烤瓷冠修复,冠就位后发现冠十分密合,经调无早接触后选择聚羧酸黏固剂黏固,调拌黏固剂时严格按照粉、液比例,按就位道方向就位,面垫一棉卷,让患者咬5分钟,黏固完成后再次检查发现咬合过高。
A.患者咬合过分用力 B.黏固剂排溢困难 C.黏固剂选择不当 D.黏固剂调拌不当 E.棉卷垫置过少
A.将冠组织面均匀磨去一小层 B.将牙体组织面均匀磨去一小层 C.将黏固剂调稀一些 D.在牙体轴壁上预备一纵向小沟 E.在黏固前将冠调至低
A.医源性感染 B.癔症 C.肾上腺素反应 D.局麻药物中毒 E.晕厥
A.降压 B.给氧 C.输液 D.镇静 E.应用激素
A.11,12,21,22漂白 B.47内科治疗 C.口服消炎药 D.牙周治疗 E.47外科拔除 F.13,14,23,24充填修复 G.45骨尖修整
A.颈部肩台0.9~1.0mm B.面预备空间0.5~0.8mm C.消除邻面倒凹,并备出铸造金属全冠需要的间隙 D.颈部肩0.5~0.8mm E.颊舌面消除倒凹 F.面预备空间0.3~0.4mm G.轴壁会聚角度2°~5°
A.方便摘戴,便于清洗 B.基托可以修复部分缺损的牙槽嵴 C.咀嚼效率高 D.适应范围广 E.稳定性好 F.磨除牙体组织少 G.舒适美观
A.圈形卡环用于远中孤立的磨牙上,上颌磨牙向近中颊侧倾斜者 B.联合卡环能有效防止食物嵌塞 C.对半卡能减小远中游离端义齿基牙的扭力 D.PI卡环用于前后有缺隙的孤立双尖牙或磨牙 E.回力卡环是具有应力中断作用的卡环 F.圈形卡环用于远中孤立的磨牙上,下颌磨牙向近中舌侧倾斜者
A.颊侧翼缘区位于下颌后弓区 B.舌侧翼缘区只与下颌义齿边缘封闭有关 C.磨牙后垫与下颌义齿边缘封闭有关,且可指导排牙 D.唇系带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 E.颤动线对上颌义齿的固位起重要作用 F.当下颌后部牙槽嵴吸收已平坦时,颊侧翼缘区又称为颊棚区
A.戴用后发音不清是因为人工牙排列偏向舌侧 B.戴用后脱落是由于固位力不足 C.戴用后咬颊是因为上下颌后牙覆盖过小 D.戴用后恶心是因为基托后缘伸展过长过厚 E.戴用后出现粘膜局限性损伤是因为基托边缘伸展过长 F.戴用后出现弹跳是因为卡环尖过长抵住邻牙
A.颧突 B.颊棚区 C.上颌结节颊侧 D.上颌隆突 E.下颌舌骨嵴 F.切牙乳囊
A.口腔粘膜的性质 B.颌骨的解剖学形态 C.基托的边缘 D.口颌肌群的张力 E.牙槽嵴的形态 F.唾液的数量
A.患者唾液粘稠度高 B.基托边缘缓冲不够 C.人工牙牙尖有干扰 D.义齿磨光面外形不好 E.基托边缘伸展不够 F.人工牙位置排列不当
A.义齿重做 B.重新排牙 C.义齿重衬 D.修整基托磨光面外形 E.基托边缘缓冲 F.调
A.牙髓活力检查 B.口腔曲面断层X线摄片 C.下颌运动轨迹测量 D.咀嚼效率测定 E.右上后牙局部牙片X线摄影 F.牙周病系列检查
A.制取研究模型 B.右上6牙周袋检查 C.右上6松动度检查 D.制取上下颌骨位置关系记录 E.上Hanau氏架 F.全口牙列咬接触关系检查
A.烤瓷全冠 B.固光化树脂充填治疗 C.锤造全冠 D.多面嵌体 E.铸造全冠 F.银离子充填材料再次进行充填治疗 G.复盖近中邻面、面、舌面的嵌体冠
A.节省时间 B.节省医疗费用 C.不破坏远中邻面接触关系 D.与全冠比较,嵌体冠有少磨牙的优点 E.修复体比较密合,有较好摩擦固位力 F.技术室操作复杂 G.后牙虽显露金属修复体,但影响美观不严重 H.临床操作步骤简单
A.面磨除1~1.5mm B.龈缘呈刃状,与牙龈缘平齐 C.面均匀磨除0.3mm D.龈缘制备90°肩台,达龈缘以下0.1mm E.面磨除2mm F.舌面去除倒凹至胡缘 G.面均匀磨除0.5~1.0mm
A.粘固剂的粘结力 B.针道固位形 C.摩擦力 D.咬垂直力 E.技工室操作的准确性 F.补偿铸金的收缩 G.修复体与牙体紧密贴合 H.邻面片切形
A.间接法制作蜡型 B.间接直接法制作蜡型 C.用硅橡胶制取熔模 D.在分段牙列模型上制作蜡型 E.直接法制作蜡型 F.用海藻酸钠弹性材料制取熔模 G.用可卸代型上制作间接法蜡型 H.用树脂材料制取熔模
A.人造冠组织面有金属瘤,形成支点 B.石膏模型膨胀 C.边缘过长、出现就位假象 D.补偿铸金收缩过度 E.制作蜡型时,磨损部分石膏尖锐处 F.人造冠一侧邻接点接触过紧,改变冠就位方向 G.牙体制备时有倒凹,来完全就位 H.制取印模不准确
A.用樟脑酚消毒牙面 B.选用树脂类粘结材料 C.粘固前需用80目石英砂作喷砂处理 D.选用聚羧酸粘固剂、减少对牙髓刺激 E.用70%酒精消毒牙面,热空气干燥后粘固 F.电解蚀刻粘结面 G.选用磷酸锌粘固剂,获得较强粘固力
A.食物嵌塞:由于人造冠不密合而造成 B.咀嚼食物疼痛:未作完整根管治疗,只作塑化术,而出现根尖疾病所致 C.咬力不够:由于对缺牙而引起 D.疼痛不适:由于修复体与龈组织接触过紧,牙龈受压而引起 E.修复体松动脱落:由干粘固失败而造成 F.缘炎:修复体轴壁突度不良,食物冲击牙龈组织
患者,男,22岁,2周前外伤致上前牙两枚缺失。曾于外院行"上唇缝合",已拆线。现上前牙不能咬物,无自发痛。检查:右上1,2缺失,牙槽窝未痊愈;左上1松动Ⅱ度,叩诊(+++),牙冠完整;左上2松动Ⅰ度,叩诊(±),有前伸干扰,切1/3缺损。余牙无松动,咬合正常。开口度、开口型正常。
A.根尖片检查 B.全口曲面断层片检查 C.牙髓活力测试 D.咀嚼效能检测 E.肌电图检查 F.血常规检查
A.拔除根折线冠方牙体组织,保留根部 B.拔除根尖部分,保留冠方牙体组织 C.行牙弓夹板固定术 D.根管充填后行桩核冠修复 E.拔除患牙 F.行牙再植术
A.根管治疗 B.截冠后作为覆盖基牙 C.牙弓夹板固定 D.拔除患牙 E.调 F.光固化树脂暂时修补牙体缺损
A.可摘局部义齿 B.双端固定桥 C.单端固定桥 D.粘结桥 E.种植义齿 F.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
A.右上3与左上1 B.右上3与左上12 C.右上3与左上23 D.右上3与左上234 E.右上43与左上123 F.右上43与左上234
A.修复前齿槽外科成形术 B.固定桥设计悬空式桥体 C.固定桥结合可摘式义龈修复 D.固定桥桥体颈部以牙龈瓷制作牙龈外形 E.可摘局部义齿基托修复骨缺损 F.减小桥体或人工牙唇面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