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该活菌苗不适用于人群接种 B.活菌苗接种副作用 C.部分人出现变态反应 D.菌苗感染发病 E.部分人群不适宜接种菌苗
A.放线菌 B.大肠埃希菌 C.大肠杆菌 D.假单胞菌 E.气单胞菌
A.为分枝缠绕的小菌落 B.压片镜下呈菊花状 C.中央为革兰阳性丝状体 D.周围为粗大的革兰阴性棒状体 E.病理标本经苏木精-伊红染成红色
A.有典型的细胞核 B.有核膜 C.含胞壁酶 D.革兰染色阴性 E.有荚膜、无芽孢
A.衣氏放线菌(A.israelii) B.牛放线菌(A.bovis) C.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 D.黏液放线菌(A.viscosus) E.龋齿放线菌(A.odontolyticus)
A.H2O2酶试验阴性 B.水解七叶苷 C.能还原硝酸盐 D.水解淀粉 E.分解甘露糖产酸
A.眼脓性分泌物 B.泪液 C.血液 D.睑结膜刮片 E.房水
A.标本通常采用革兰染色或Giemsa染色 B.原体、始体染色性相同 C.若能见较多上皮细胞,虽无包涵体发现亦有诊断意义 D.眼结膜等上皮细胞内发现典型包涵体对沙眼衣原体感染有诊断价值 E.包涵体检出对急性、严重的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有重要诊断价值
A.沙眼衣原体与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B.沙眼衣原体与肺炎衣原体 C.沙眼衣原体与鹦鹉热衣原体 D.沙眼衣原体与家畜衣原体 E.沙眼衣原体与鹦鹉热衣原体、家畜衣原体
A.革兰染色 B.Giemsa染色 C.卢戈碘染色 D.电镜下形态 E.菌落特征
A.原体 B.始体 C.包涵体 D.中间体 E.拟核
A.急性脑膜炎 B.腹泻 C.重症肌无力 D.脊髓灰质炎 E.急性脊髓炎
A.急性荨麻疹 B.手足口病 C.小儿秋季腹泻 D.猩红热 E.心包膜炎
A.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B.不会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C.细胞蛋白翻译“关闭”是肠道病毒细胞病变效应的主要机制 D.特征性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皮疹、疱疹或溃疡 E.可有发热症状
A.肠道病毒71型 B.CoxA16 C.CoxA4 D.CoxB2 E.轮状病毒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 B.中和试验 C.病毒的分离培养 D.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核酸 E.补体结合试验
A.组织培养分离肠道病毒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 B.核酸检测是病原体确认的主要实验室检测方法 C.各种抗血清交叉混合物的分组中和试验可进行病毒血清学分型 D.评价肠道病毒检测结果时必须注意感染发生的易感部位和非易感部位 E.患者粪便中检测到肠道病毒说明一定存在现症感染
A.RNA+NA B.RNA+HA C.NA+NP D.HA+NP E.HA+NA
A.由4条糖基化多肽组成 B.能凝集多种红细胞 C.具抗原性 D.其作用有利于病毒的释放和扩散 E.具有酶活性
A.血液和血制品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水源或食物被粪便污染 E.垂直传播
A.粪-口途径传播 B.隐性感染多 C.一般不转为慢性 D.潜伏期末至急性期初粪便排毒最多 E.患者多为成人,孕妇感染病死率高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A.复制酶 B.整合酶 C.反转录酶 D.外衣壳蛋白 E.核蛋白
A.HAV B.HBV C.CMV D.HIV E.EBV
A.GB/T4789.28-2010 B.GB/T4789.1-2010 C.GB/T4789.2-2010 D.GB/T4789.8-2010 E.GB/T4789.35-2010
A.GB4789-2008 B.GB4789.3-2010 C.GB4789.3-2008 D.GB4789.3-1994 E.GB/T4789.3-2003
A.GB/T4789.4-2008 B.GB/T4789.4-2010 C.GB/T4789.28-2010 D.GB/T4789.28-2008 E.GB17489-1979
A.GB19489-2008 B.GB17489-1979 C.GB/T7589-1987 D.GB1589-1989 E.GB/T4789-2010
A.菌苗接种量大 B.接种途径不对 C.部分人群免疫力差 D.部分人群非最佳年龄 E.菌苗毒力回升
A.化脓性扁桃体炎 B.流行性腮腺炎 C.白喉 D.流行性感冒 E.急性发热性咽喉炎
A.侵袭性酶 B.荚膜 C.外毒素 D.内毒素 E.菌毛
A.硫化氢和鸟氨酸脱羧酶 B.氧化酶和动力 C.氧化酶和硫化氢 D.鸟氨酸脱羧酶和苯丙氨酸脱氨酶 E.靛基质和尿素酶
A.变形杆菌属 B.摩根菌属 C.普罗威登斯菌属 D.埃希菌属 E.葡萄球菌属
某细菌属于肠杆菌科中的一个属,能够在4℃生长,所致胃肠炎称为"冰箱病"。
A.O3群 B.O1群 C.O2群 D.O5群 E.O4群
A.鼠伤寒沙门菌 B.蜡样芽孢杆菌 C.猪霍乱沙门菌 D.黏质沙雷菌 E.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A.尿道炎 B.脑膜炎 C.败血症 D.急性胆囊炎 E.扁桃体炎
A.4~6 B.5~6 C.6~8 D.7~8 E.7~9
A.25℃ B.10~45℃ C.40~56℃ D.18~37℃ E.0~35℃
A.5% B.0.9% C.0.8% D.0.75% E.0.7%
A.应用糖皮质激素 B.应用环磷酰胺 C.应用硫唑嘌呤 D.诱导免疫耐受性 E.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HLA配型 B.ABO血型配型 C.淋巴细胞交叉毒性试验 D.HLA分子生物学定型试验 E.PHA激发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Ⅴ型变态反应
A.急性排斥反应 B.慢性排斥反应 C.超急性排斥反应 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亚急性排斥反应
A.鸟分枝杆菌 B.堪萨斯分枝杆菌 C.戈登分枝杆菌 D.海分枝杆菌 E.地分枝杆菌
A.革兰染色 B.镀银染色 C.抗酸染色 D.瑞氏染色 E.吉姆萨染色
A.肺结核 B.化脓性感染 C.病毒感染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伤寒
A.中间细胞区和小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 B.中间细胞区异常 C.大细胞区与中间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 D.小细胞区升高,中间细胞区降低 E.大细胞区增高,小细胞区明显减低
A.PCR检测HIV核酸 B.ELISA检测HIV抗体 C.ELISA检测HIV抗原 D.胶体金免疫技术检测HIV抗体 E.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抗体
A.ELISA检测HIV抗体 B.PCR检测HIV的RNA C.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体组分 D.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原组分 E.病毒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