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8岁,因下前牙松动一年就诊。检查:均有Ⅰ~Ⅱ度松动,结石较多,深牙周袋,X线片示牙槽骨吸收严重。
如牙周袋深6mm,龈缘在釉牙骨质界冠向3mm,那么该部位的附着水平应为()
A.5mm B.11mm C.8mm D.3mm E.以上都不对
患者男性,74岁,缺失,下颌缺牙区牙槽嵴吸收严重,拟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A.三臂卡环 B.单臂卡环 C.对半卡环 D.下返卡环 E.RPI卡环
A.按常规选择人工牙 B.选择较小的人工牙 C.磨改人工牙的颊舌径宽度 D.磨改人工牙的近远中径长度 E.磨改人工牙的颌面沟槽
A.舌杆 B.舌板 C.舌隆凸杆 D.腭杆 E.腭板
患者因食硬物突然将牙咬折裂就诊。检查:近中邻面充填体,近中舌尖劈裂,舌尖尖锐折片Ⅲ度松动,达龈下3mm。
A.牙齿抗力不足 B.舌尖过高 C.力过大 D.充填材料抗力不足 E.洞形制备时近中舌壁过薄
A.牙髓电测试 B.根尖片 C.牙周探诊 D.叩诊 E.咬诊
A.拔除劈裂部分 B.切除牙根断面上方牙龈 C.伤口止血 D.调 E.以上皆是
某男性患者,50岁,缺失,余留牙健康状况良好,下颌舌侧牙槽骨呈斜坡状医师为其设计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为基牙,采用弯制连接杆连接。
A.有助于美观 B.有助于分散力 C.有利于义齿固位 D.有利于义齿稳定 E.连接修复体各部分为一整体
A.缺失牙的部位和数目 B.牙周组织的情况 C.对颌牙的力大小 D.义齿的支持形式 E.以上条件均应考虑
A.轻轻接触 B.离开0.5~1mm C.离开1~1.5mm D.离开1.5~2mm E.离开0.1~0.5mm
A.遗传 B.全身性疾病 C.病毒感染 D.龈下菌斑 E.龈下菌斑和龈下牙石
A.牙周袋内大量炎性渗出物 B.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C.牙槽骨吸收严重 D.牙周袋形成 E.牙根面吸收的牙骨质出现新生现象
A.正中时前牙区无接触 B.前伸时前牙无接触 C.侧方时前牙无接触 D.前伸时后牙无接触 E.以上全不对
A.上后牙舌尖与下后牙的颊尖 B.上后牙的颊尖与下后牙的舌尖 C.上下后牙的所有牙尖 D.上后牙牙尖远中斜面和下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 E.上后牙牙尖近中斜面和下后牙牙尖远中斜面
A.后牙排列覆盖过大 B.舌体增大 C.上、下后牙区远中基托过厚 D.上、下后牙区远中基托过薄 E.以上全不是
A.减小上下后牙的覆盖 B.让患者适应 C.增加上下后牙区远中基托厚度 D.磨薄上下后牙区远中过厚的基托 E.以上全不对
A.基托边缘过短 B.基托组织面与黏膜不密合 C.无平衡 D.义齿基托磨光面呈凸形 E.以上全不是
A.加长基托边缘 B.组织面重衬 C.调 D.形成基托磨光面应有的外形 E.重新制作义齿
A.堤平面前部位于上唇下2mm B.两眼平视时堤平面前部与瞳孔连线平行 C.堤平面两侧与耳屏鼻连线平行 D.堤平面平分颌间距离 E.堤平面靠近下颌牙槽嵴顶
A.以生物力学为主的原则 B.以机械力学为主的原则 C.后牙以美观为主 D.前牙以功能为主 E.有利于美观、功能和组织保健3个方面
A.第一前磨牙颊尖、舌尖 B.第二前磨牙颊尖、舌尖 C.第一磨牙近颊尖、近舌尖 D.第二磨牙近颊尖、近舌尖 E.第三磨牙近颊尖、近舌尖
A.有效的恢复患者面部外形 B.有利于后牙的排列 C.使咀嚼压力直接传导于牙槽嵴上 D.有利于舌体运动 E.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单侧平衡
A.前胸 B.腰背 C.四肢 D.头面部 E.躯干
A.过敏试验 B.组织病理检查 C.免疫病理检查 D.皮肤病损检查 E.血清抗核抗体
患者男性,58岁,下唇糜烂半年不愈。临床检查见下唇唇红部有1cm×2cm红色萎缩斑,中央微凹陷,边缘隆起有放射状白色角化条纹。口腔内未见它处病损。
A.出现上皮角栓B.棘层变薄C.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D.胶原纤维变性E.出现胶样小体
A.是指上下牙弓面接触最广,牙尖相互交错的位置 B.又称正中关系 C.属牙对牙的关系 D.正中时,除下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外,都保持1个牙齿与相对2个牙齿的接触关系 E.可使力分散,避免个别牙齿负担过重
A.早接触 B.肌功能不协调 C.咬合高点 D.早接触(咬合高点)或肌功能不协调 E.以上都不是
A.可引起牙合创伤 B.对牙体产生不均匀磨耗或折裂 C.可引起颅内损伤 D.对牙周产生创伤 E.可引起关节退形性改变
A.一期梅毒 B.二期梅毒 C.三期梅毒 D.软下疳 E.淋病
A.可分为后天梅毒和胎传梅毒 B.后天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C.一期梅毒的主要症状为硬下疳 D.三期梅毒的口腔黏膜损害主要是三期梅毒舌炎和树胶肿 E.哈坎森牙是二期梅毒的标志性损害
A.煮沸可在短期内将其杀灭 B.易存活于潮湿的环境 C.耐寒力强 D.一般消毒剂难于将其杀灭 E.最适温度37℃
A.口腔扁平苔藓 B.口腔白色角化病 C.口腔白斑 D.真菌性口炎 E.口腔红斑
A.萎缩型 B.斑块型 C.皱纸型 D.疣状型 E.溃疡型
A.病理改变多有上皮异常增生 B.分为均质型与非均质型两大类 C.发病与吸烟有关 D.除伴有溃烂时,一般无疼痛 E.不会转化为癌
A.维A酸软膏局部涂搽 B.去除刺激因素 C.口服维生素A D.口服抗生素 E.定期严密复查
A.口腔扁平苔藓 B.口腔白色角化病 C.白色海绵状斑痣 D.盘状红斑狼疮 E.口腔红斑病
A.尖形牙 B.方形牙 C.卵圆形牙 D.三角形牙 E.锥形牙
A.尖形颌弓的无牙颌患者 B.方形颌弓的无牙颌患者 C.下颌前突型颌弓的无牙颌患者 D.卵圆形颌弓的无牙颌患者 E.下颌后缩型颌弓的无牙颌患者
A.尖形面 B.方形面 C.凸形面 D.凹形面 E.卵圆形面
A.尽可能模仿患牙原有真牙排列 B.处理切缘和颈缘时要考虑年龄差异 C.模仿真牙的轻度扭转和拥挤 D.上前牙的排列应该以患者的意见为主 E.前牙应该排成浅覆浅覆盖
A.安氏Ⅰ类错,牙列拥挤 B.安氏Ⅱ类错,下颌后下旋转 C.安氏Ⅱ类错,水平生长型 D.安氏Ⅲ类错,牙列拥挤 E.以上都不是
A.上颌发育过度 B.下颌发育不足 C.下颌后下旋转 D.下颌后缩 E.上牙弓前移
A.SNA B.SNB C.wit′s值 D.FMIA E.以上都不是
A.不拔牙矫治 B.拔除2个上颌第一双尖牙 C.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一双尖牙 D.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和双侧下颌第二双尖牙 E.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双尖牙
A.不需加强支抗 B.上颌腭杠 C.上颌Nance弓 D.口外弓 E.以上都不是
A.J钩 B.摇椅弓 C.上颌平面导板 D.Ⅱ类牵引 E.Ⅲ类牵引
A.0.016英寸NiTi圆丝 B.0.016英寸不锈钢圆丝 C.0.018英寸NiTi圆丝 D.0.019英寸×O.025英寸NiTi方丝 E.0.019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
A.后牙垂直向压入 B.后牙垂直向伸出 C.前牙垂直向压入 D.下颌逆时针旋转 E.以上都不是
A.前牙Bolton比率 B.上尖牙的倾斜度 C.前牙转矩 D.咬合打开的程度 E.以上都不是
A.磨牙中性关系 B.磨牙轻远中关系 C.磨牙近中关系 D.前牙反 E.后牙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