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α3 B.α7 C.α5 D.β2 E.β3
A.数天 B.数小时 C.半小时 D.大于1分钟 E.小于1分钟
A.尽可能改进病人的一般身心健康状况 B.积极处理行为症状和情绪问题 C.防止神经元的死亡 D.刺激神经细胞功能代偿 E.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
A.国外报道患病率在2%左右 B.与强迫症有密切联系 C.此类患者容易在更年期出现抑郁障碍 D.用神经阻滞药比用抗抑郁药疗效相对好 E.此类患者中道德观念强的人居多
A.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的精神障碍 B.与原发病的病情在程度上常有平行关系 C.急性期大都意识清晰 D.精神症状在病程中多固定不变 E.预后一般不可逆
A.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B.自杀 C.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或精神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各种伤害或破坏事件 D.医疗事故 E.以上均不是
A.腺嘌呤A. B.鸟嘌呤(G) C.胞嘧啶C. D.胞嘧啶(T) E.尿嘧啶(U)
A.胸段的侧角内 B.下颈段和上胸段的侧角内 C.下胸段和上腰段的侧角内 D.腰段的侧角内 E.以上都不是
A.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B.胆碱能系统的不良反应 C.皮肤的不良反应 D.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E.神经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A.成人阶段仍残留症状 B.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C.物质依赖 D.癔病或焦虑症 E.孤独症
A.二者均有心理依赖 B.二者均有耐受性增加 C.二者均可出现戒断状态 D.二者均表现为反复使用,可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 E.二者均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A.20~180mmH2O(0.196~1.765kPA) B.60~200mmH2O(0.558~1.96kPA) C.100~250mmH2O(0.981~2.452kPA) D.40~100mmH2O(0.392~0.981kPA) E.20~100mmH2O(0.196~0.981kPA)
A.Intelligence B.Ability C.Aptitude D.Special ability E.Reactivity
A.选择性阻断D4受体 B.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Haloperidol少 C.不产生粒细胞减少的反应 D.最佳日剂量为4~6mg E.对阴性症状有效
A.利他林 B.匹莫林 C.氟哌啶醇 D.可乐定 E.维恩通
A.肾性脑病 B.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 C.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D.痢疾所致的精神障碍 E.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A.癫痫大发作 B.共济失调 C.腱反射亢进 D.阿-罗瞳孔 E.粗大震颤
A.获得药物的机会 B.药物的特点 C.社会压力 D.人格缺陷 E.药物的剂量
A.痴呆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病综合征 B.痴呆是先天原因所致 C.痴呆有进行性全面的智力减退 D.痴呆患者有社会功能减退 E.痴呆症状大多数是不可逆转的
A.舒必利 B.泰尔登 C.三氟拉嗪 D.奥氮平(olanzapinE. E.氟西汀(fluoxetinE.
A.苯二氮草类药物 B.抗抑郁药 C.抗惊厥药 D.抗精神病药物 E.抗组胺药
A.是否孤僻离群,情感冷漠 B.是否有突出的古怪思维和怪异行为 C.是否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D.是否有突出的人际关系差 E.是否经常出现冲动行为
A.阻断多巴胺受体 B.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 C.阻断组胺受体 D.阻断胆碱能受体 E.阻断5-HT受体
A.利眠宁 B.阿普唑仑 C.三唑仑 D.艾司唑仑 E.氯硝西泮
A.直接观察 B.间接观察 C.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D.通过特殊仪器观察 E.以上均不是
A.延脑 B.丘脑 C.下丘脑 D.基底神经节 E.边缘叶
A.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 B.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干预 C.对有自杀行为者及时救治 D.防止自杀未遂者再次出现轻生 E.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预防自杀
A.双相情感障碍 B.心境恶劣 C.适应障碍 D.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E.人格障碍
A.酒精中毒性幻觉症 B.震颤谵妄 C.病理性醉酒 D.酒精中毒性嫉妒妄想 E.酒精中毒性痴呆
A.5.20% B.4.20% C.3.20% D.2.20% E.1.20%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E.6岁
A.自愿住院 B.医疗保护住院 C.强制住院 D.拘留住院 E.社区看护下治疗
A.痴呆型 B.偏执型 C.夸大型 D.抑郁型 E.脊髓痨型
A.是异常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B.起病于青少年或更早 C.常影响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各个方面 D.多数在45岁以后逐渐缓解 E.18岁以后才能作出诊断
A.纳洛酮 B.纳屈酮 C.美沙酮 D.丁丙诺非 E.阿托品
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B.精神障碍患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C.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D.精神障碍患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E.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法律责任
A.忧郁 B.情感淡漠 C.思维贫乏 D.兴奋躁动,幻觉妄想 E.强迫症状
A.氯丙嗪 B.泰尔登 C.安眠酮 D.氯氮平 E.百忧解
A.苯二氮草类 B.卡马西平 C.苯丙胺 D.β受体阻滞药 E.抗精神病药
A.症状表现不符合任何一种疾病的临床相 B.主诉比实际检查所见为重 C.治疗不合作 D.病人承认伪装,伪装的症状消失 E.暗示治疗无效
A.缝际核 B.蓝斑 C.基底核 D.内隔核 E.斜嗅束核
A.性行为的心理异常是长期的 B.性行为的心理异常与文化背景有关 C.性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但符合生物学需求 D.易性症属于性身份障碍 E.恋物症几乎只见于男性
A.可乐定 B.匹莫林 C.奋乃静 D.氟哌啶醇 E.氯氮平
A.吸引同性 B.吸引异性 C.产生性兴奋 D.认同性身份 E.改变衣着习惯
A.阅读障碍 B.孤独症 C.弱视 D.口吃 E.精神发育迟滞
A.情绪低落 B.情感脆弱 C.焦虑 D.情感淡漠 E.欣快
A.噻嗪类利尿剂 B.消炎痛(indomethacin) C.禁食或低盐饮食 D.保泰松(phenylbutazonE. E.大量饮咖啡
A.锂盐 B.丁螺环酮 C.氟西汀 D.纳屈酮 E.戒酒硫
A.精神分裂症 B.分裂样精神病 C.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D.癫痫性精神障碍 E.脑外伤后人格改变
A.2~5∶1 B.3~4∶1 C.4~6∶1 D.4~9∶1 E.5~10∶1
A.5年以上 B.10年以上 C.15年以上 D.20年以上 E.25年以上
A.血液白细胞明显升高 B.血液的康-瓦反应强阳性 C.脑脊液压力升高 D.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增高 E.脑电图异常
A.阿托品 B.安坦 C.地西泮加二巯基丁二酸钠 D.维生素B6 E.苯妥英钠
A.奋乃静 B.地西泮 C.氯丙嗪 D.舒必利 E.氟哌啶醇
A.艾滋病病毒 B.乙脑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结核菌 E.梅毒螺旋体
A.药物治疗效果好 B.心理治疗效果好 C.电休克治疗效果好 D.精神外科手术效果好 E.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A.脑电图 B.脑脊液 C.脑CT D.血糖 E.胸部X片
A.国外报道患病率在50%~10% B.男性多见 C.半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分裂样人格特征 D.对于此类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推荐使用神经阻滞药 E.一般不认为属于精神分裂谱系障碍
A.孤独症 B.Asperger综合征 C.Heller综合征 D.儿童多动症 E.Rett综合征
A.γ-氨基酸 B.谷氨酸 C.甘氨酸 D.天冬氨酸 E.亮氨酸
A.从全世界范围内看,传染性疾病已不再危害人类健康 B.在许多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 C.人类平均期望寿命已大大提高 D.目前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前几位的疾病,大都与精神应激、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E.社会病态行为的重要性增加了
A.无刑事责任能力 B.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C.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D.不负法律责任 E.完全负法律责任
A.37% B.42% C.47% D.52% E.57%
A.遗忘综合征 B.意识障碍 C.抑郁症 D.智能障碍 E.焦虑症
A.3岁以上 B.4岁以上 C.5岁以上 D.6岁以上 E.7岁以上
A.获得药物的机会 B.药物的特点 C.人格缺陷 D.社会压力 E.药物的剂量
A.和知情人的晤谈 B.对患者本人的精神检查 C.人格诊断问卷的评分结果 D.实验室检查数据 E.违法行为记录
A.>7分为AD B.<7分为VD C.4~7分为混合型痴呆 D.<4分为VD E.>4分为AD
A.发病年龄 B.病情严重程度 C.合并癫痫 D.行为类型 E.家庭环境
A.研究法律和精神病学的关系 B.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C.制定精神卫生法律法规 D.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与研究 E.为法庭做证
A.要求患者每餐自觉地按量进食 B.为患者制定进食计划,要求患者执行 C.与患者共同制定进食计划,要求患者执行,对每一小的进步均及时表扬或奖励 D.要求患者每餐有固定的进食量,否则施以惩罚性措施 E.与患者共同制定进食计划,要求患者自觉按计划做
A.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代谢病 B.一种X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代谢病 C.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代谢病 D.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代谢病 E.X染色体缺失
A.帕罗西汀 B.阿米替林 C.碳酸锂 D.舒必利 E.奋乃静+舍曲林
A.早期有记忆障碍 B.早期出现人格改变 C.早期脑电图α波消失 D.常有失用,失语 E.弥漫性脑萎缩
A.癔症分离性症状 B.生理性激情发作 C.病理性激情发作 D.病理性半醒状态 E.梦样状态
A.术前使用抗精神病药 B.开展对易感者的筛选工作 C.术后使用抗精神病药 D.术前使用抗抑郁药物 E.术后使用抗抑郁药物
A.研究确保病人安全的学科 B.研究如何接触精神病人的一门学科 C.研究如何治疗精神病人的一门学科 D.研究如何改善病人待遇的一门学科 E.研究对精神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学科
A.使患者认识到自杀是一种逃避生活的行为 B.鼓励患者要坚强,要战胜自我 C.详细了解病史,分析自杀企图的原因 D.尽快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控制病情 E.使用抗焦虑药治疗
A.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B.痴呆 C.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D.慢性脑病综合征 E.多发梗塞性痴呆
A.伴有幻觉 B.妄想是片断的,好转快 C.基础疾病是大脑疾病、脑损害或功能紊乱 D.记忆障碍 E.意识障碍
A.血管性痴呆 B.匹克病性痴呆 C.老年性抑郁 D.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E.帕金森病性痴呆
A.骨密度下降 B.雌激素分泌下降 C.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 D.甲状腺素水平异常 E.胃排空时间延长
A.无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B.无神经性厌食症状出现 C.无引吐导泻禁食行为 D.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行为 E.男性多于女性
A.抗精神病药 B.可乐定 C.中枢兴奋药 D.抗抑郁药 E.抗焦虑药
A.柯萨可夫综合征 B.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C.震颤谵妄 D.痉挛发作 E.病理性醉酒
A.同步化EEG,持续约60分钟伴眼球运动 B.深睡眠EEG,持续3~5分钟,常做梦 C.深睡眠EEG,持续80~120分钟 D.去同步EEG,持续10~15分钟,伴自主神经性功能波动 E.去同步EEG,持续20~30分钟,伴眼球运动,自主神经性功能波动和做梦
A.胰岛β细胞瘤伴发精神障碍 B.血紫质病伴发精神障碍 C.库欣病伴发精神障碍 D.阿狄森病伴发精神障碍 E.席汉病伴发精神障碍
A.记忆减退 B.性格改变 C.情绪急躁易怒 D.幻觉 E.多疑
A.精神依赖 B.耐受性 C.戒断状态 D.躯体依赖 E.精神依赖+躯体依赖
A.精神依赖 B.戒断状态 C.耐受性 D.躯体依赖 E.谵妄状态
A.Down综合征 B.脆性X综合征 C.Klinefelter综合征 D.Turner综合征 E.Rett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