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无显著差别 B.高1~2℃ C.高2~3℃ D.低1~2℃ E.低2~3℃
A.外固定的牢固性 B.肢体活动和负重所形成的应力 C.局部血液供应情况 D.骨痂的多少 E.是否很好配合理疗、按摩及药物治疗
A.骨折移位 B.骨折不愈合 C.骨折端刺破皮肤骨外露 D.骨折延迟愈合 E.膀胱坏死
A.骨化性肌炎 B.骨缺血性坏死 C.创伤性关节炎 D.关节僵硬 E.脂肪栓塞
A.疼痛广泛,坐位或行走时加重 B.局部肿胀、瘀斑、压痛显著 C.患侧肢体短缩 D.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 E.患侧髂后上棘较健侧高
A.基本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B.基本无反常活动 C.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D.伤肢已具有规定的初步功能 E.连续功能锻炼2周骨折处不变形
A.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B.术式选择不当 C.X线表现Pauwels角>70° D.伤后早期下地负重 E.X线表现,颈干角>127°
A.胫骨内髁骨折 B.股骨转子间骨折 C.肱骨髁上骨折 D.胫骨中、下1/3骨折 E.桡骨远端骨折
A.防止在搬运时更多地损伤软组织 B.可以止痛 C.便于运输 D.防止断端更多移位 E.便于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A.胫骨上1/3骨折易伤及腓总神经 B.胫骨中1/3骨折易伤及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死 C.胫骨下1/3骨折易发生骨折不愈合 D.因为胫骨有生理性弯曲,因此膝踝关节是不平行的 E.胫骨中上1/3交界处形态转变,是骨折好发部位
A.拇指不能外展 B.手背桡侧感觉消失 C.腕下垂 D.不能主动伸指间关节 E.不能主动伸掌指关节
A.伤口周围皮肤的伸展 B.上皮增生 C.皮肤种植 D.成肌纤维细胞 E.小淋巴细胞的沉着
A.桡骨骨折并桡动脉损伤 B.尺骨骨折并尺动脉损伤 C.骨折同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 D.骨折同时有臂丛神经损伤 E.创伤后供血不足或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
A.对仍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只切除1~2mm污染区 B.若皮肤剥离广泛,应将表面皮肤切开,暴露皮下创腔或隧道 C.彻底切除失去活力的筋膜、肌肉和肌腱 D.彻底清除大小游离碎骨片 E.保留与骨膜及软组织有联系的小骨片
A.膀胱尿道损伤 B.直肠损伤 C.腰骶神经丛损伤 D.功能障碍 E.腹膜后巨大血肿
A.舟状骨 B.月状骨 C.三角状骨 D.头状骨 E.大多角骨
A.早期复位及内固定后缝合伤口 B.早期复位及外固定后缝合伤口 C.早期彻底清创缝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D.早期复位及固定,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早期彻底清创缝合及适当固定
A.畸形 B.反常活动 C.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阳性 D.骨擦音或骨擦感 E.肿胀和瘀斑
A.局部肿痛 B.局部压痛及间接挤压痛 C.反常活动 D.畸形改变 E.骨擦音及骨擦感
A.浅筋膜 B.深筋膜 C.肌间隔 D.骨间膜 E.骨骼
A.休克 B.感染 C.神经损伤 D.异位骨化 E.脂肪栓塞
A.侧卧位 B.仰卧屈曲位 C.仰卧过伸位 D.俯卧过伸位 E.半坐卧位
A.X线 B.CT C.MRI D.临床症状及体征 E.脊髓造影
A.2周 B.3周 C.4周 D.6周 E.8周
A.腋神经损伤 B.尺神经损伤 C.桡神经损伤 D.正中神经损伤 E.臂丛损伤
A.10°~15° B.15°~20° C.20°~25° D.25°~35° E.35°~50°
A.肘关节挛缩 B.骨折不愈合 C.缺血性肌挛缩 D.肘内外翻畸形 E.肱骨短缩畸形
A.前脱位 B.后脱位 C.内侧脱位 D.外侧脱位 E.上方脱位
A.手法复位,三角巾悬吊 B.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C.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D.切开复位,三角巾悬吊 E.切开复位,石膏外固定
A.15~20℃ B.20~25℃ C.25~30℃ D.30~35℃ E.35℃以上
A.抗生素 B.解痉药 C.抗凝药 D.止痛药 E.升压药
A.解痉 B.交感阻滞 C.红外线照射 D.血管造影 E.必要时手术探查
A.1:1 B.1:2 C.1:3 D.2:1 E.2:3
A.肌皮神经由后束发出 B.正中神经由内外侧束发出 C.尺神经由内侧束和后束部分纤维汇合成 D.腋神经由外侧干发出 E.桡神经由后干发出
A.皮牵引治疗 B.石膏固定 C.骨牵引治疗 D.股骨粗隆间截骨术 E.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A.手法复位,牵引固定 B.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C.加强营养,促进骨愈合 D.加强功能锻炼 E.手术切除硬化骨,植骨加钢板固定,加牢固外固定
A.清创缝合,夹板固定 B.清创,骨折复位,髓内针内固定加外固定 C.清创缝合,骨折待二期处理 D.清创缝合,石膏固定 E.清创缝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A.腰椎间盘突出 B.腰椎管狭窄 C.腰椎肿瘤 D.腰椎结核 E.腰臀部软组织劳损
A.腰2 B.腰3 C.腰4 D.腰5 E.骶1
A.立即窒息死亡 B.四肢全瘫 C.上肢屈肘动作存在,伸肘及手的功能丧失,下肢瘫 D.下肢痉挛性瘫 E.下肢弛缓性瘫
A.立即窒息死亡 B.四肢瘫 C.上肢屈肘动作存在,伸肘及手的功能丧失,下肢瘫 D.下肢痉挛性瘫 E.下肢弛缓性瘫
A.陶瓷臼杯+高分子聚乙烯股骨头 B.钛合金臼杯+高分子聚乙烯股骨头 C.钴铬钼合金臼杯+高分子聚乙烯股骨头 D.超高分子聚乙烯臼杯+金属股骨头 E.以上都正确
A.单纯药物治疗 B.清创保留关节假体 C.一期置换或二期置换 D.关节融合手术、关节切除成形手术或截肢手术 E.以上都正确
A.膝关节周围或全身存在活动性感染病灶 B.膝关节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变 C.全身情况差或伴有未纠正的糖尿病 D.其他可预见的导致手术危险和术后功能不良的病理情况 E.以上都正确
A.难以复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B.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C.肱骨头肿瘤 D.肱骨头有严重病损,同时合并肩盂软骨病损但肩袖功能正常 E.以上都正确
A.关节假体脱位 B.异位骨化 C.下肢不等长 D.感染 E.以上均是
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B.闭合复位内固定 C.切开复位内固定 D.截肢术 E.髋关节表面置换
A.0.1cm B.0.2cm C.0.5cm D.1.0cm E.2.0cm
A.自枕骨结节向下,第1个能触及的棘突为第1颈椎 B.第7颈椎棘突特高,又称隆椎 C.肩胛冈内缘约平行T3棘突 D.肩胛下角水平处约为T7棘突 E.髂嵴连线横过L4棘突
A.前交叉韧带损伤 B.后交叉韧带损伤 C.半月板损伤 D.软骨损伤 E.侧副韧带损伤
A.肱骨外上髁局限性压痛 B.Mills试验(+) C.Hoffmann征(+) D.持物无力 E.X线片正常
A.压缩性骨折 B.脊椎结核 C.脊椎肿瘤 D.化脓性脊柱畸形 E.先天性脊柱畸形
A.胸椎 B.骶髂关节 C.髋关节 D.膝关节 E.掌指关节
A.皮质激素 B.非甾体类消炎药 C.抗菌药物 D.吗啡类镇痛药 E.水杨酸类药物
A.骶髂关节压痛 B.腰椎活动度减少 C.放射学骶髂关节炎 D.枕墙距>0 E.非对称性周围关节炎
A.病因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 B.与HLA-DR4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C.与甲型链球菌感染有关 D.与乙型链球菌感染有关 E.有明显的遗传性
A.近侧指间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D.腕关节 E.掌指关节
A.双氯芬酸钠 B.青霉素 C.雷公藤多苷片 D.甲氨蝶呤 E.泼尼松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E.5项
A.减少活动 B.破坏较重的关节进行支架保护 C.膝、踝关节破坏严重者可作关节融合术 D.病重且溃疡不愈者可作截肢术 E.加强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强直
A.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 B.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 C.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D.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 E.股圆韧带变细变短,关节软骨变性等
A.胫前肌 B.胫后肌 C.腓骨短肌 D.腓骨长肌 E.趾长屈肌及长屈肌
A.戈谢病 B.股骨前倾角度增大 C.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D.股骨头骨骺滑脱 E.先天性髋关节半滑脱
A.下肢深静脉血栓 B.假体松动 C.股骨干骨折 D.肺栓塞 E.感染
A.好发于青壮年 B.多见于颅骨及颌面部 C.影像学表现其直径很少超过1cm D.疼痛为其主要表现,夜间明显,口服阿司匹林后不能缓解 E.保守治疗完全无效
A.继发于骨软骨瘤 B.好发于15~20岁的年轻人 C.好发部位为长骨 D.发病较缓慢 E.治疗以手术为主,对放疗不敏感
A.骨囊肿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就诊是以病理骨折为原因,治疗以单纯手术刮除为主 B.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于青少年,好发于脊柱、长骨的干骺端,治疗以刮除植骨为主 C.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青少年,好发于颅骨、肋骨、肩胛骨,治疗以刮除植骨为主 D.纤维结构不良可疑单发、也可以多发,好发于青少年、中年,治疗以刮除植骨为主 E.骨化性纤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为主,多见于四肢长骨,治疗以刮除植骨为主
A.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 B.非骨化性纤维瘤 C.多发性骨髓瘤 D.软骨肉瘤伴全身骨转移 E.骨肉瘤伴全身骨转移
A.局部出现疼痛、肿胀 B.X线提示瘤体增大,界限消失 C.软骨帽的厚度增加、形状改变 D.单发的疾病,出现恶变的几率为10% E.软骨帽出现钙化
A.创口包扎临时固定后迅速运送 B.迅速运送 C.试行复位 D.妥善固定 E.正确运用止血带
A.石膏托 B.带牵引针的开窗石膏管型 C.外固定支架 D.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E.髓内针内固定
A.双斜位片 B.脊髓造影 C.CT平扫 D.MRI E.椎动脉造影
A.脊髓休克 B.脊髓不完全损伤 C.脊髓完全损伤 D.脊髓横断 E.不能判断损伤程度
A.再骨折 B.骨不连 C.骨折延迟愈合 D.病理骨折 E.骨质疏松
A.手法复位纠正成角后用髋"人"字形石膏固定 B.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C.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 D.股骨髁上骨牵引 E.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A.先行伤口清创 B.石膏外固定 C.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D.血管探查+骨折外固定 E.骨折复位髓内钉内固定
A.截肢术 B.血管缝合或桥接+骨折外固定 C.骨折外固定 D.骨折内固定 E.清创术
A.解除疼痛因素后,应用血管解痉药物 B.加强应用抗生素 C.物理理疗 D.适量补液 E.手术探查血管
A.头下型 B.经颈型 C.基底型 D.粗隆间 E.粗隆下
A.牵引至愈合 B.手法整复后石膏裤 C.手法整复,外固定架 D.人工关节置换 E.复位物理治疗
A.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B.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C.垂直悬吊牵引 D.蛙位石膏外固定 E.将伤肢用绷带固定于胸腹部
A.右股骨颈骨折 B.右股骨粗隆间骨折 C.右髋关节脱位 D.右髋臼骨折 E.以上均有可能
A.髋关节X线 B.髋关节CT C.髋关节核磁共振 D.血管造影 E.核素骨扫描提示:经X线检查,明确为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予行空心钉固定,术后半年开始负重,手术后1年复查X线提示股骨颈骨折已愈合,2年后因右髋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再次复查X线见右股骨头变扁,塌陷,髋关节关节间隙变窄。
A.右人工股骨头置换 B.右侧全髋关节置换 C.右股骨头减压 D.右大粗隆截骨术 E.以上均合适
A.下肢不等长 B.感染 C.异位骨化 D.假体脱位 E.下肢深静脉血栓
A.Charcot关节炎 B.类风湿关节炎 C.化脓性关节炎 D.血友病性关节炎 E.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A.关节内游离体形成 B.滑膜增生 C.关节内反复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 D.软骨退变、破坏,不规整 E.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
A.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B.关节融合术 C.关节置换术 D.放射治疗 E.关节腔内注射药物
A.拇指对掌障碍 B.夹纸障碍 C.肩关节外展障碍 D.屈肘障碍 E.伸腕障碍
A.剪刀步态 B.摇摆步态 C.跨阈步态 D.跛行步态 E.间歇性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