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打开穿刺包 B.向家长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和安全性 C.做好穿刺前的工具准备 D.对患儿讲清穿刺的安全性 E.固定患儿于屈曲位
A.INH B.RFP C.EMB D.PZA E.SM
A.异烟肼 B.利福平 C.链霉素 D.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
A.患儿睡觉时应穿睡裤、戴手套 B.患儿内衣裤、被褥等需煮沸,或用开水浸泡后在日光下暴晒,连续3天 C.集体、儿童机构中应定期进行普查、普治 D.宣传正确的个人卫生、饮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 E.婴幼儿尽早穿满裆裤
A.取中凹卧位 B.减少含钾丰富食物的摄取 C.注射强心苷药物前需测量患儿脉搏1分钟 D.增加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取 E.高钾血症是强心苷中毒反应较常见的诱因
A.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 B.胰岛素分泌过多 C.生长素分泌不足 D.糖原异生减低 E.糖原合成升高
A.少尿期限制水、盐、蛋白质的入量 B.透析治疗限制蛋白入量 C.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营养 D.给予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E.早期只给糖以减少蛋白的分解和酮体的产生
A.7~8L/min,<70% B.9~10L/min,<80% C.0.5~1L/min,<40% D.2~4L/min,<50% E.5~6L/min,<60%
A.注意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B.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调 C.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效果好 D.病原体对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 E.联合应用抗生素时应有明确的适应证
A.化脓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脑炎 D.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E.颅内压增高
A.1~3mmol/kg B.2~4mmol/kg C.2~3mmol/kg D.1~4mmol/kg E.2~5mmol/kg
A.越快越好 B.3~4h C.6~12h D.12~24h E.24~48h
A.体重2500g以上 B.大阴唇能盖住小阴唇 C.安静时心率120次/分 D.足底纹多 E.身长不到47cm
A.25~30次/分 B.30~35次/分 C.35~40次/分 D.40~45次/分 E.45~50次/分
A.<120/min B.<140/min C.>140/min D.>160/min E.>180/min
A.正中静脉 B.贵要静脉 C.头静脉 D.锁骨下静脉 E.颈外静脉
A.10次/分 B.15次/分 C.18次/分 D.20次/分 E.22次/分
A.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B.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 C.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D.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 E.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A.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B.免疫力低下 C.颅缝与囟门未闭,对颅内压起缓冲作用 D.耐受性强 E.大脑处于抑制状态
A.粘蛋白试验 B.X线检查 C.0T试验 D.李凡他试验 E.Coombs试验
A.平卧,进食糖水或糖块 B.呼叫救护 C.口服白开水 D.送往医院 E.保暖措施
A.绝对卧床休息 B.绝对卧床2周 C.卧床休息 D.卧床休息4周 E.室内轻度活动
A.基础代谢随年龄增长而减低 B.婴儿基础代谢占总能量的25%~30% C.每长3岁减去10kcal D.脑代谢在婴幼儿时期占全部基础代谢的30%左右 E.婴儿基础代谢相对较高
A.2/3 B.1/2 C.1/7 D.1/5 E.2/4
A.输注红细胞 B.糖皮质激素治疗 C.冲击疗法 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E.输注大量血小板
A.给氧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轻度缺氧可给予头罩吸氧 C.缺氧严重者可考虑气管插管 D.持续高流量给氧 E.根据缺氧程度选择氧流量
A.胎儿期最早2个月 B.胎儿期最早3个月 C.胎儿期最后2个月 D.胎儿期最后3个月 E.胎儿期第3到6个月
A.低血镁 B.低血糖 C.低血钾 D.低血钠 E.低血钙
A.浅感觉 B.深感觉 C.触觉 D.痛觉 E.温度觉
A.平卧-左侧卧-再平卧 B.平卧-右侧卧-再平卧 C.平卧-左侧卧-右侧卧-再平卧 D.平卧-右侧卧-平卧-左侧卧 E.平卧-左侧卧-平卧-右侧卧
A.80/40mmHg B.90/60mmHg C.100/90mmHg D.120/80mmHg E.130/80mmHg
A.神经系统发育状况 B.发育的顺序 C.遗传和环境因素 D.生殖系统发育状况 E.个体营养的差异性
A.不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B.识别危险的能力强 C.体格发育最快 D.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 E.自身免疫力增强,传染病发生率低
A.等张含钠液 B.1/2张含钠液 C.2/3张含钠液 D.1/4张含钠液 E.1/5张含钠液
A.立即脱去污染衣物 B.用清水冲洗皮肤 C.有机磷中毒者,用3%~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D.碱中毒者用酸性溶液反复冲洗 E.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者,首选用尼可刹米
A.休息3~6个月 B.卧床休息到热退后3~4周 C.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D.休息到心肌酶恢复正常后 E.休息到热退后2~3个月
A.抗病毒治疗 B.抗生素治疗 C.流质饮食 D.隔离休息 E.对症治疗
A.脑神经损害 B.头痛呕吐 C.性情改变 D.脑膜刺激征 E.昏迷
A.与学校及同学分离感到孤独 B.出现退化性行为 C.忧虑自己变成残疾 D.担心住院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E.怕羞而不愿配合治疗
A.8~10个月 B.10~11个月 C.12~18个月 D.20~22个月 E.24~26个月
A.3天左右 B.5天左右 C.10天左右 D.14天左右 E.30天左右
A.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B.小剂量胰岛素,5%葡萄糖静脉滴注 C.小剂量胰岛素,等渗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D.小剂量胰岛素,低渗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E.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
A.肉类 B.甘薯、玉米 C.黄瓜 D.动物肝脏 E.米粥
A.每1h1次 B.每2h1次 C.每3h1次 D.每4h1次 E.每5h1次
A.X线示结核球 B.X线示有纤维空洞 C.盗汗,消瘦,乏力,食欲缺乏 D.眼底可见粟粒样结节 E.肺内哑铃征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携带者 B.链球菌引起咽峡炎患儿 C.伤口感染患儿 D.猩红热患儿 E.猩红热患儿和带菌者
A.佝偻病 B.小头畸形 C.呆小病 D.脑积水 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A.较足月儿轻,持续时间短 B.较足月儿重,持续时间长 C.较足月儿轻,持续时间长 D.较足月儿重,持续时间短 E.与足月儿一致
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B.易感儿按时接种水痘疫苗 C.接触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D.患儿停留过的病室通风3小时 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A.新生儿肺炎 B.新生儿败血症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E.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A.调慢输液速度 B.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C.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变化 D.给患儿吸入乙醇湿化的氧气 E.暂停使用强心苷并通知医生
A.立即给小儿接种卡介苗 B.隔离小儿,继续观察 C.隔离其父,小儿口服异烟肼+肌内注射链霉素,疗程1年 D.小儿定期复查胸片,发现病灶后再行抗结核治疗 E.隔离其父,小儿口服异烟肼,疗程0.5~1年
A.满足生活需要 B.多进行户外活动 C.增加探视人数 D.关心体贴患儿 E.探究其原因并制订应对措施
A.嘱患儿勿进食过饱 B.定时雾化吸入、排痰 C.立即物理降温 D.给予适量止咳药 E.室内湿度应保持40%
A.“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 B.“X”型腿按摩外侧肌群 C.尽早练习行走 D.被动锻炼时要用力牵拉 E.胸廓畸形做仰卧展胸运动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G-6-PD缺乏症 C.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A.溢乳 B.胃食道反流 C.幽门痉挛 D.幽门肥厚 E.喂养不当
A.挑破 B.用软布擦净 C.抗炎治疗 D.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E.用制霉菌素甘油
A.可试喂米汤 B.应果断进行人工喂养 C.及时哺喂葡萄糖水 D.配合进行静脉输注葡萄糖液 E.等待母乳乳汁开始分泌再开奶
A.吸入性肺炎 B.新生儿颅内出血 C.胎粪吸入综合征 D.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E.充血性心力衰竭
A.立即放入37~38℃的暖箱中 B.放入37~38℃的温水中行温水浴 C.放入30~32℃温箱中 D.立即放入比其体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0.5~1℃ E.在一般病室中自然复温
A.心率快、心脏大小正常 B.心率正常、心脏扩大 C.心率慢、心脏大小正常 D.心率正常、心脏大小正常 E.心率慢、心脏扩大
A.疾病复发 B.原诊断错误 C.泼尼松疗程不足 D.泼尼松的毒副作用 E.药物的反跳现象
A.快速复温 B.供给足够的热量 C.控制感染 D.支持疗法 E.对症处理
A.90次/分 B.100次/分 C.110次/分 D.120次/分 E.160次/分
A.可针刺人中、合谷 B.可注射地西泮 C.松衣解扣、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D.按压四肢,以免碰伤 E.加床围,防止坠床
A.俯卧位 B.平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头肩抬高25° E.平卧、头偏向一侧
A.原发型肺结核 B.结核隐性感染 C.支气管淋巴结核 D.结核性脑膜炎 E.粟粒型肺结核
A.观察病情3个月 B.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6~12个月 C.给予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 D.给予抗结核标准化疗方案 E.给予抗结核两段化疗方案
A.潜在的并发症:颅内高压症 B.有窒息的危险 C.有受伤的危险 D.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E.营养失调
A.10kg B.12kg C.14kg D.16kg E.18kg
A.40mg B.60mg C.80mg D.100mg E.120mg
A.400mg B.500mg C.600mg D.700mg E.800mg
A.2.5ml B.3ml C.3.5ml D.4ml E.4.5ml
A.吸入性肺炎 B.新生儿颅内出血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窒息 E.肺透明膜病
A.大量吸入羊水 B.胎粪阻塞细支气管 C.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D.肺部细菌感染 E.肺发育不良
A.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 B.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有关 C.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咳嗽反射弱有关 D.营养不足:与摄入量不足有关 E.体液不足:与呼吸快,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A.暖箱保暖 B.鼻饲供给营养 C.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D.持续正压给氧 E.纠正酸中毒
A.甲苯磺丁脲 B.苯乙双胍 C.正规胰岛素 D.饮食治疗 E.运动治疗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低血糖昏迷 C.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D.糖尿病并发感染 E.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A.血糖、尿糖测定 B.血、尿酮体 C.T3、T4、TSH D.血钾、血钠 E.阴离子间隙
A.2小时 B.5小时 C.6小时 D.10小时 E.24小时女,5岁。因电击伤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A.110次/分 B.70次/分 C.85次/分 D.100次/分 E.120次/分
A.5分钟 B.8分钟 C.10分钟 D.12分钟 E.15分钟
A.营养不良 B.佝偻病 C.结核病 D.腹泻病 E.消化不良
A.自我形象紊乱 B.感染的危险 C.知识缺乏 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E.成长发展的改变
A.口服胃蛋白酶助消化 B.补充维生素 C.做好皮肤护理 D.预防低血糖 E.尽快给予正常饮食
A.询问父母有关小儿的病史 B.观察病情及呕吐次数 C.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D.立即通知医师 E.卧床休息
A.血常规检查 B.脑脊液检查 C.头颅CT D.X线检查 E.抽血生化检查
A.心力衰竭 B.脑疝 C.呼吸衰竭 D.斜视 E.眼睑下垂
A.监测体温 B.保证营养摄入 C.指导合理用药 D.注意消毒隔离 E.绝对卧床休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6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K1 E.维生素C
A.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进行性加剧,甚至呼吸衰竭 B.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发绀,啼哭后发绀改善 C.复苏后呼吸减慢 D.气促,口吐泡沫 E.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气促,可伴呻吟、点头呼吸、发绀,甚至呼吸衰竭
A.麻疹 B.风疹 C.水痘 D.猩红热 E.肠道病毒感染
A.营养失调 B.气体交换受损 C.体温过低 D.清理呼吸道无效 E.潜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