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加快诱导 B.减慢诱导 C.减少不良反应 D.减少应激反应 E.延长麻醉时间
A.吗啡 B.七氟烷 C.阿曲库铵 D.依托咪酯 E.丙泊酚
A.1mmHg B.3mmHg C.5mmHg D.7mmHg E.9mmHg
A.使用丙泊酚是安全的 B.没有那种麻醉方法绝对禁忌 C.可以使用七氟醚 D.患者容易出现气道水肿、出血 E.最好采用清醒插管
A.迷走神经 B.膈神经 C.喉上神经 D.喉返神经 E.颈交感神经
A.氯胺酮 B.异丙酚 C.依托咪酯 D.咪哒唑仑 E.硫喷妥钠
A.减慢心率,继发于迷走神经兴奋 B.增加心肌收缩力是其原发作用 C.心室壁张力减小 D.利尿作用主要由于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E.减慢房室结的传导,继发于迷走神经兴奋
A.肾血管收缩 B.肾血流灌注压下降 C.肾小管阻塞 D.肾小管原尿返漏 E.肾小球超滤系数升高
A.解离度降低,局麻作用减弱 B.解离度增大,局麻作用减弱 C.解离度增大,局麻作用增强 D.解离度降低,局麻作用增强 E.惊厥阈降低,不易引起中毒
A.血液中的H+ B.低氧血症 C.高二氧化碳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A.射流温度增加 B.卷吸射流周围的流体进入流管 C.质量流量降低 D.射流流速不随距离改变 E.射流两侧造成局部高压区
A.吗啡是μ受体的激动药 B.强啡肽是κ受体的激动药 C.纳洛酮可拮抗喷他佐辛的中毒症状 D.烯丙吗啡可拮抗喷他佐辛的中毒症状 E.烯丙吗啡是μ受体拮抗-激动药
A.>20% B.>30% C.>40% D.>50% E.>60%
A.肺泡巨噬细胞使肺泡表面经常保持无菌 B.肺具有过滤器功能 C.贮存、释放和灭活 D.参与血管紧张素的活化 E.参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
A.90% B.85% C.80% D.70% E.60%
A.从外耳道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进针 B.受阻滞时舌后1/3区感觉麻木 C.受阻滞时舌前2/3区感觉麻木 D.在行程中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等关系密切 E.Ⅺ对脑神经和颈交感干
A.体温每降低10℃,代谢率降低50% B.体温降至25℃时,脑电波的改变由δ波逐渐取代α波 C.体温降至25℃,对肺通气量影响不大 D.体温每降低1℃,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 E.体温每下降1℃,肾小球滤过率约增加5.3%
A.30岁以后基础代谢率每年降低1%左右 B.老年病人代谢率高于成年人 C.术中热量产生与热量丧失平衡 D.术中体温不易下降 E.老年病人周围血管的自主控制能力与年轻人相似
A.10% B.15% C.20% D.25% E.30%
A.谷氨酸和精氨酸 B.谷氨酸和GABA C.谷氨酸和P物质 D.GABA和5-HT E.GABA和脑啡肽
A.气道压升支呈斜线型 B.气道压升支呈抛物线型 C.气道压升支呈指函数曲线型 D.气道压升支呈正弦波形 E.气道压升支呈S形曲线
A.外周化学感受器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B.中枢化学感受器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 C.PaO2既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又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 D.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出现深而大的呼吸,主要是通过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所致 E.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为抑制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质
A.普鲁卡因 B.丁卡因 C.利多卡因 D.布比卡因 E.罗哌卡因
A.直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B.增加血浆中促凝血因子Ⅷ的活力 C.与抗凝血酶Ⅲ结合 D.抑制多种蛋白酶 E.增强纤溶酶活性
A.甲哌卡因 B.丁卡因 C.利多卡因 D.布比卡因 E.罗哌卡因
A.琥珀胆碱 B.泮库溴铵 C.维库溴铵 D.阿曲库铵 E.米库氯铵
A.脑桥 B.延髓网状结构 C.孤束核 D.迷走神经背核 E.疑核
A.5.67mmol/L B.6.1mol/L C.7.67mmol/L D.8.67mmol/L E.9.67mmol/L
A.PaCO2 B.PaO2 C.SaO2 D.pH E.BE
A.喉上神经阻滞 B.喉返神经阻滞 C.颈丛阻滞 D.膈神经阻滞 E.星状神经节阻滞
A.左上肺叶 B.右上肺叶 C.右中肺叶 D.左下肺叶 E.右下肺叶
A.视神经 B.动眼神经 C.三叉神经 D.下颌神经 E.上颌神经
A.抑制蛋白质分解 B.使血糖浓度降低 C.降低血小板 D.减少胃液分泌 E.提高心脏和血管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
A.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导致其扩张 B.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导致其扩张 C.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GMP含量增加,导致其收缩 D.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GMP含量减少,导致其扩张 E.支气管平滑肌没有作用
A.体温降低 B.低钠血症 C.老年人 D.使中枢神经系统儿茶酚胺贮存降低的药物 E.长期嗜酒
A.非竞争性地拮抗α受体 B.静脉注射后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C.心脏兴奋的原因与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有关 D.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E.可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A.8μm B.3μm C.3μm D.1μm E.3μm
A.增加呼吸频率 B.增强胸廓运动 C.增加呼吸肌的力量 D.增大潮气量 E.给予寒冷的刺激
A.麻醉作用弱 B.麻醉作用强 C.催眠作用强 D.催眠作用弱 E.肌松作用强
A.<20% B.20%~30% C.30%~40% D.40%~80% E.>80%
A.肺泡吸气膨胀时,可引起吸气终止 B.肺泡呼气回缩后,可引起吸气 C.细支气管和肺泡 D.赫-白反射的传入神经为肋间神经 E.赫-白反射的中枢在延髓
A.心指数下降 B.通气储备量下降 C.MAC增大 D.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E.以上都是
A.舌咽神经麻痹 B.三叉神经麻痹 C.面神经麻痹 D.动眼神经麻痹 E.展神经麻痹
A.50% B.100% C.150% D.200% E.250%
A.大脑中动脉发出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B.中动脉 C.基底动脉发出大脑后动脉 D.前交通动脉连接两侧大脑前动脉 E.灰结节、乳头体的周围
A.T4~T12 B.T4~L1 C.T5~T12 D.T4~L3 E.T7~T10
A.乙醚 B.氟烷 C.甲氧氟烷 D.安氟醚 E.异氟醚
A.表明某一药物在机体的清除是一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 B.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体积血浆中的药物全部清除 C.其单位为mg/min D.清除率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E.清除率高的药物明显地受肝药酶活性影响
A.蒸发器输出端呼气末期的气体 B.呼吸管道呼出端呼气末期的气体 C.呼吸管道吸气端呼气末期的气体 D.呼吸回路内的混合气体 E.呼气末期气管插管接口处的气体
A.5%和10% B.10%和20% C.15%和20% D.20%和25% E.15%和30%
A.芬太尼 B.舒芬太尼 C.阿米芬太尼 D.瑞米芬太尼 E.哌替啶
A.弱、久 B.轻度兴奋心血管 C.对呼吸抑制轻 D.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减少 E.易于耐受留置的气管导管
A.意识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B.动物与人均存在控制行为的意识活动 C.在不同时间内意识的程度不同 D.意识的产生以感觉为先决条件 E.意识的存在不以记忆为先决条件
A.神经细胞减少 B.神经细胞数目不变,体积缩小 C.胶质细胞减少为主 D.脑脊液量减少 E.以上均对
A.氯胺酮 B.硫喷妥钠 C.异氟烷 D.恩氟烷 E.氧化亚氮
A.位于腹主动脉上段的前方 B.位于两肾上腺之间 C.位于第3腰椎水平 D.环绕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E.内含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神经节等
A.4~5mg B.7~8mg C.10~12mg D.12~15mg E.15~20mg
A.0.3MAC B.0.5MAC C.1.0MAC D.1.3MAC E.2.0MAC
A.异氟烷 B.七氟烷 C.恩氟烷 D.地氟烷 E.氟烷
A.酸中毒时细胞破坏较多,K+释出较多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酸中毒尿量减少,排KK+减少 E.肾H+-Na+交换增多,K+-Na+交换减少
A.增高 B.降低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E.不变
A.胸骨角平面为第2胸神经分布带 B.胸骨剑突处为第6胸神经分布带 C.脐平面为第10胸神经分布带 D.腹股沟区为第1腰神经分布带 E.乳头平面为第3胸神经分布带
A.酸中毒时,肾小管H-Na交换增加 B.酸中毒时,肾小管K-Na交换减少 C.酸中毒时,血浆NaHCO3生成减少 D.酸中毒时,氨生成增加 E.酸中毒时,铵盐生成增加
A.重视凝血因子的有效补充 B.选择对肝功能影响小的麻醉药 C.低蛋白血症应注意麻醉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D.对琥珀胆碱的清除半衰期无影响 E.防止感染
A.心灌流量无明显改变 B.脑灌流量先减少后增加 C.脑灌流量明显增加 D.脑灌流量明显减少 E.脑的血液供应基本可维持正常
A.抑制蛋白质分解 B.使血糖浓度降低 C.增加血小板 D.减少胃液分泌 E.使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量增加
A.刺激性大 B.升高眼压 C.可诱导抽搐及脑电出现惊厥性棘波 D.循环抑制轻 E.禁用于糖尿病和哮喘患者
A.水肿 B.少尿 C.乏力 D.呼吸困难 E.肝区胀痛
A.肌内注射吸收比口服快 B.虽脂溶性高,但胎儿和母体血药浓度相似 C.消除半衰期长,单次用药维持时间长 D.对心血管抑制较轻,但起效慢,效果不如硫喷妥钠 E.剂量偏大引起兴奋躁动应用毒扁豆碱拮抗无效
A.PaO2降低,PaCO2正常 B.PaO2降低,PaCO2降低 C.PaO2降低,PaCO2升高 D.PaO2正常,PaCO2升高 E.PaO2正常,PaCO2降低
A.22~24℃和40%~50% B.24~26℃和40%~50% C.22~24℃和50%~60% D.24~26℃和50%~60% E.22~26℃和40%~60%
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凝血及纤溶系统无改变 C.高凝状态 D.低凝状态 E.纤溶亢进状态
A.麻醉药残余效应 B.代谢性脑病 C.中枢神经损害 D.高温 E.以上都是
A.婴幼儿主要靠增加呼吸频率来提高每分钟通气量 B.小儿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 C.婴幼儿通气/血流比值增加,肺内功能性分流减少 D.婴幼儿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环状软骨处 E.新生儿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高,P50左移
A.硫喷妥钠 B.氯胺酮 C.羟丁酸钠 D.依托咪酯 E.异丙酚
A.4h B.12h C.5min D.1h E.2h
A.肾动脉血压在20~80mmHg时血流量随血压的升高而增加 B.当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在1L/min左右 C.若灌注压在180mmHg以上,则肾血流量随灌注压升高而增加 D.肾自身调节只涉及肾髓质的血流量 E.水合氯醛可消除自身调节
A.尺神经 B.正中神经 C.桡神经 D.桡神经和尺神经 E.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A.50~160mmHg范围内 B.60~140mmHg范围内 C.80~140mmHg范围内 D.60~180mmHg范围内 E.80~180mmHg范围内
L2至T5以下麻醉平面高度可以满足哪些手术()
A.睾丸切除术 B.肾切除术 C.膀胱手术 D.尿道扩张术 E.前列腺手术
A.主动脉体与颈动脉体 B.游离神经末梢 C.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 D.肌梭 E.视网膜
A.利多卡因 B.罗哌卡因 C.布比卡因 D.甲哌卡因 E.丙胺卡因
A.1779年 B.1844年 C.1905年 D.1942年 E.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