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湿肺 B.食管贲门成形术 C.肺大泡破裂 D.支气管破裂 E.肺包虫囊肿
A.5周 B.2周 C.3周 D.4周 E.6周
A.5级 B.4级 C.3级 D.2级 E.1级
A.口服二氢速固醇油剂 B.口服葡萄糖酸钙 C.静脉注射氯化钙 D.服用维生素D E.甲状旁腺同种异体细胞移植
A.能达到最佳氧合又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的最高氧浓度 B.能达到最佳氧合的最低氧浓度 C.能达到适宜氧合又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的最低氧浓度 D.能达到最佳氧合的最高氧浓度 E.能达到SaO2>90%,PaO2>80mmHg的最低氧浓度
A.盐酸利多卡因 B.盐酸丁卡因 C.盐酸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 D.盐酸普鲁卡因 E.碳酸利多卡因
A.异丙酚 B.依妥咪酯 C.氯胺酮 D.咪唑安定 E.硫喷妥钠
A.心室颤动 B.心房颤动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室性心动过速 E.预激综合征
A.2个月前患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B.肝病急性期 C.女性病人月经期 D.患有急性呼吸系统感染 E.房颤,心室率90/min
A.麻醉诱导 B.麻醉维持 C.小儿基础麻醉 D.抗惊厥 E.防治局麻药中毒
A.20~50mmHg B.0~20mmHg C.300~400mmHg D.0~50mmHg E.60~300mmHg
A.5~9d B.7~9d C.10~14d D.14~16d E.>16d
A.1000~2000/mm3 B.2000~3000/mm3 C.3000~5000/mm3 D.5000~8000/mm3 E.8000~10000/mm3
A.空气栓塞 B.麻醉过深 C.气管导管位置过深 D.皮下气肿 E.药物过敏
A.可用做麻醉诱导 B.麻醉维持需与其他麻醉药复合 C.肾功能欠佳及黄疸病人 D.适用于癫和惊厥病人 E.禁用于严重心脏传导阻滞病人
A.C7及T1神经节构成 B.节前纤维始自C3~T1节段 C.节后纤维皮肤分布区域为C3~T1 D.阻滞常用局麻药为为1%的利多卡因 E.阻滞成功者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A.右心房压15mmHg B.右心室收缩压30mmHg C.平均肺动脉压20mmHg D.肺动脉舒张压高于右心室舒张压 E.肺毛细血管楔压12mmHg
A.9∶1 B.7∶1 C.30∶2 D.3∶1 E.1∶1
A.可控性 B.麻醉强度 C.对循环的影响 D.对呼吸的影响 E.肌肉松弛作用
A.SvO2 C.PaO2 B.SaO2 D.PvO2 E.pH
A.脉搏细速及呼吸变慢、加深 B.脉搏徐缓及呼吸变慢加深 C.脉搏细速及呼吸变慢加深 D.脉搏徐缓及呼吸变慢加深 E.脉搏徐缓及呼吸变浅快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严重心脏病患者 C.采用氟烷全麻的病人 D.高血压患者 E.哮喘患者
A.15~20mmHg B.20~30mmHg C.30~40mmHg D.40~50mmHg E.<15mmHg
A.Na+ B.K+ C.白蛋白 D.球蛋白 E.明胶
A.降低代谢,减少氧耗 B.氧离曲线右移 C.心率下降 D.凝血机制发生改变 E.可出现酸中毒
A.血压下降不明显 B.血压下降明显 C.心动过缓 D.血压升高 E.脉压增加
A.肺血管收缩 B.支气管痉挛 C.肺功能残气量增加 D.肺透明膜形成 E.肺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A.术前2h禁奶,术前1h禁清亮液体 B.术前4h禁奶及固体食物,术前2h禁清亮液体 C.术前6h禁奶及固体食物,术前3h禁清亮液体 D.术前8h禁奶及固体食物,术前3h禁清亮液体 E.水8h
A.是腰骶部软组织慢性疼痛的总称 B.腰部活动度正常 C.主张腰肌功能锻炼 D.腰痛与气候变化有关 E.X线检查有特异性变化
A.组织细胞缺氧 B.低血压 C.酸中毒 D.心功能不全 E.尿少
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激活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巨噬细胞
A.高热 B.慢性酗酒 C.高钠血症 D.长期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E.低钾血症
A.抗生素能增强肌松药作用,其增强机制因药而异 B.丁胺卡那霉素增强肌松药作用,其机制为接头前和接头后双重作用 C.林可霉素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而不增强去极化肌松药 D.青霉素和先锋霉素在临床剂量范围没有明显的增强肌松药作用 E.对抗生素增强肌松药所致的阻滞延长,钙剂治疗最有效
A.大鱼际肌萎缩 B.压头试验阳性 C.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D.Hofmann征阳性 E.肱二头肌肌力减弱
A.心功能Ⅱ级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手术危险性很大,应先将心功能调至Ⅰ级 B.二尖瓣狭窄病人要注意避免心动过速 C.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需要稍快的心率 D.主动脉瓣狭窄病人麻醉应防止外周阻力明显下降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用扩血管药可减少反流量
A.心肌梗死 B.局麻药中毒 C.膀胱破裂 D.水中毒 E.麻醉平面过高
A.也称腰肌劳损 B.肌肉痉挛 C.常有外伤史 D.筋膜、韧带和椎间小关节等 E.多见于青壮年
A.Ⅲ因子 B.Ⅳ因子 C.Ⅷ因子 D.Ⅸ因子 E.Ⅻ因子
A.儿童 B.肝功能不全 C.ICU病人长期镇静 D.心功能不全 E.肾功能不全
A.异氟醚 B.安氟醚 C.氟烷 D.七氟醚 E.氧化亚氮
A.1%~2% B.2%~3% C.2%~4% D.15%~0.3% E.15%~0.35%
A.脆性青年型病人 B.肥胖病人 C.老年有心血管并发症病人 D.已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病人 E.继发性糖尿病
A.不易透过胎盘 B.使子宫收缩力减弱,频率减慢 C.吸入浓度需超过70%才能起到镇痛作用 D.由于子宫增大,潮气量减少,吸入氧化亚氮起效慢 E.吸入50%以下浓度的氧化亚氮,对胎儿及新生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A.20kg/m2 B.25kg/m2 C.22kg/m2 D.28kg/m2 E.30kg/m2
A.对呼吸道无刺激 B.血压稳定 C.苏醒较快 D.病人舒适 E.复合用药可减少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A.乙醚 B.甲氧氟烷 C.异氟烷 D.氟烷 E.恩氟烷
A.地西泮 B.东莨菪碱 C.吗啡 D.苯巴比妥 E.氟哌利多
A.非酯性脂肪酸 B.葡萄糖 C.果糖 D.乳酸 E.氨基酸
A.(MAP-CVP)×80/CO B.(PAP-PCWP)×80/CO C.SV/EDV D.CO/BSA E.SBP/3+DBP/3
A.胃镜 B.胃肠造影 C.肝功能 D.心电图 E.血气分析
A.于分娩前1h肌内注射,娩出新生儿呼吸抑制 B.于分娩前2~3h肌内注射,娩出新生儿无呼吸抑制 C.于分娩前4h以上肌内注射,娩出新生儿呼吸抑制 D.哌替啶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是其分解产物所致 E.哌替啶可使子宫活动性降低,产程延长
A.长期慢性疼痛可使病人情绪低落 B.疼痛的刺激反应可使血糖升高 C.剧烈的深部疼痛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D.强烈疼痛时呼吸慢而深 E.呕吐
A.肾上腺素水平升高 B.可的松水平升高 C.β内啡肽水平升高 D.去甲肾上腺素升高 E.5-羟色胺水平升
A.脑血管扩张与脑血流量减少,颅内压下降 B.脑血管收缩与脑血流量减少,颅内压下降 C.脑血管扩张与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升高 D.脑血管扩张与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下降 E.脑血管收缩与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下降
A.MG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B.治疗MG施行胸腺切除,有效率达75% C.90%的MG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Ach受体抗体 D.MG的发病多始于逐渐发生的喉肌或眼肌无力 E.对非去极化肌松药不敏感
A.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 B.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 C.迟发性呼吸抑制 D.情绪激动和恶梦 E.血压下降,苏醒延迟
A.提高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 B.增快心率 C.使用升压药 D.大量输液以提高心脏前负荷 E.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以提高回心血量
A.总分最低3分,最高15分 B.总分越低表示意识障碍越重 C.总分越高表示预后越好 D.总分在8分以上表示已有昏迷 E.总分由低分向高分转化,说明病情在好转之中
A.属手术绝对禁忌证 B.麻醉时需有电复律和电除颤的准备 C.麻醉可无顾虑 D.麻醉前宜将室性心率控制在100/min以下 E.应考虑安装起搏器或做好起搏的准备
A.心搏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性地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A.增加肺容量 B.增加功能残气量 C.改善氧合 D.降低胸腔内压力 E.减少肺内分流
A.合并肾上腺结核 B.因活动障碍引起肾上腺萎缩 C.因类风湿引起的营养不良所致 D.长期服用激素 E.因无菌坏死引起低血钙所致
A.硫酸钡 B.氯化钙 C.氯化钾 D.碳酸氢钠 E.氯化钠
A.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 B.以碳酸氢盐形式 C.溶解在血浆中 D.与还原血红蛋白结合 E.以PaCO2形式
A.A回路 B.B回路 C.C回路 D.D和F回路 E.E回路
A.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B.肺部感染 C.气胸 D.导管败血症 E.导管折断
A.80~130s B.130~200s C.450~600s D.200~300s E.300~400s
A.T10~12 B.T8~10 C.T6~8 D.L3~4 E.L1~2
A.氟芬合剂 B.异丙酚 C.氯胺酮 D.咪唑安定 E.硫喷妥钠
A.左心衰竭 B.右心衰竭 C.全心衰竭 D.心肌梗死 E.肝衰竭
A.芬太尼和琥珀胆碱复合麻醉 B.地西泮和琥珀胆碱复合麻醉 C.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D.大剂量芬太尼麻醉 E.吸入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A.气胸 B.出血及血肿 C.膈神经麻痹 D.声音嘶哑 E.全脊髓麻醉
A.胸8 B.胸10以下 C.胸11~12 D.胸10至腰1 E.骶2~4
A.氟烷 B.安氟醚 C.异氟醚 D.地氟醚 E.氧化亚氮
A.艾司洛尔 B.利多卡因 C.西地兰 D.硝酸甘油 E.氢化可的松
A.艾司洛尔 B.利多卡因 C.佩尔地平 D.氨茶碱 E.氢化可的松
A.支气管痉挛 B.延迟性呼吸抑制 C.反流与误吸 D.气管受压 E.舌后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