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橙黄色 B.pH约为7.0 C.量为10~20ml D.无团絮状物 E.柠檬黄色
A.开放式静脉采血标本会受环境影响 B.静脉采血时止血带压迫血管超过2分钟血液成分就会有轻微的变化 C.皮肤采血所获标本和静脉采血一样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循环情况 D.真空采血有利于保持标本的原始性状 E.真空采血标本便于运输
A.食物残渣 B.大肠杆菌 C.肠球菌 D.淀粉颗粒 E.肠黏膜上皮细胞
A.<10×106/L B.<15×106/L C.<20×106/L D.<25×106/L E.<30×106/L
A.蛋白质 B.胆固醇 C.甘油三酯 D.肌酐 E.AFP
A.淋巴细胞40%~60% B.单核细胞3%~8% 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碱性粒细胞0~1% 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A.原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杆状核粒细胞
A.细胞壁 B.细胞膜 C.鞭毛 D.细胞质 E.核质
A.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 B.折光性强的颗粒 C.体积小于血小板 D.体积小于红细胞而大于血小板 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看到
A.大4~5倍 B.小1/3 C.大2~3倍 D.小1/2 E.两者相等
A.细胞大小 B.细胞厚薄 C.细胞均一性 D.细胞内酶的含量 E.细胞形态
A.了解有无肿瘤细胞 B.鉴别积液的性质和引起积液的致病原因 C.观察疗效 D.为了生化检查 E.为了细胞计数
A.恶性肿瘤 B.穿刺损伤 C.淋巴管阻塞 D.结核病急性期 E.出血性疾病
A.与血糖含量相同 B.比血糖含量高1/2 C.比血糖含量高1/3 D.相当于血糖含量的20%~40% E.相当于血糖含量的50%~80%
A.酸碱度 B.尿糖 C.比密 D.蛋白质 E.气味
A.乳凝块状便 B.胨状便 C.白陶土样便 D.脓便 E.米泔样便
A.细菌约占粪便于重的1/3 B.成人粪便中主要的菌群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约占80% C.粪便中球菌和杆菌的比例大约为10:1 D.过路菌不超过10% E.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数量严重减少甚至消失
A.细胞体积变大 B.细胞核染色加深 C.有时形成影细胞 D.有时形成核周晕 E.表层鳞状上皮易发生肿胀性退变
A.中层细胞 B.表层鳞状上皮 C.基底层细胞 D.柱状上皮细胞 E.红细胞
A.T-H蛋白浓度增高 B.尿液浓缩 C.肾小管内环境碱化 D.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E.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A.丙酮、伊红、亚甲蓝 B.无水乙醇、伊红、亚甲蓝 C.甲醇、伊红、亚甲蓝 D.二甲苯、伊红、亚甲蓝 E.乙二醇、伊红、亚甲蓝
A.多为小分子量的蛋白 B.多为中等分子量的蛋白 C.多为大分子量的蛋白 D.多为中、大分子量的蛋白 E.多为小、中、大分子量的蛋白
A.3h尿 B.晨尿 C.24h尿 D.随机尿 E.餐后尿
尿中β2微球蛋白增多,常见于()。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混合性蛋白尿 E.偶然性蛋白尿
A.球蛋白 B.糖蛋白 C.清蛋白 D.黏蛋白 E.免疫球蛋白重链
A.肋骨 B.髂后上棘 C.胸骨 D.脊突 E.髂前上棘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外铁减少 B.正常人细胞外铁为阴性 C.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D.正常人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E.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A.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C.进行对称性有丝分裂 D.多向祖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定向祖细胞 E.造血祖细胞电镜下可辨别
A.正常血红蛋白是由2对珠蛋白肽链形成的四聚体和亚铁血红素构成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可见较多球形红细胞 C.HbH病属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HbF是正常成人体内主要的血红蛋白 E.新生儿HbA2含量较高,1岁左右接近成人水平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抗人球蛋白试验 C.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D.酸溶血试验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A.过氧化物酶染色 B.碱性磷酸酶染色 C.酸性磷酸酶染色 D.醋酸AS-D萘酚染色 E.醋酸α萘酚染色
A.2% B.5% C.10% D.20% E.30%
A.非红系细胞 B.非粒系细胞 C.全部粒系细胞 D.全部红系细胞 E.全部有核细胞
A.淋巴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B.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C.巨核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D.红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E.粒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A.细胞形态学不能分型 B.常规细胞化学染色阴性 C.超微结构检查白血病细胞MPO阴性 D.多见于老年人 E.肝、脾、淋巴结大不明显
A.霍奇金淋巴瘤从一个区开始逐渐向外扩散 B.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内脏多见,侵犯结外组织多见 C.霍奇金淋巴瘤易合并急性白血病 D.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为混合成分,恶性细胞是R-S细胞 E.非霍奇金病淋巴瘤,肿瘤细胞为单一细胞象癌细胞
A.都有内膜层、中膜层和外膜层 B.中膜层的主要成分是结缔组织 C.外膜层由内皮细胞构成 D.内膜层主要由弹性蛋白组成 E.都有内膜层和外膜层
A.抗凝血酶Ⅲ B.蛋白C C.活化蛋白C抑制药 D.蛋白S E.血栓调节蛋白
A.X’碎片 B.Y’碎片 C.Z碎片 D.D-D碎片 E.E’碎片
A.参与止血过程 B.参与凝血过程 C.参与纤溶抑制过程 D.参与纤溶激活过程 E.参与抗凝过程
A.疾病诊断 B.病情监测 C.疗效评估 D.预后判断 E.细胞形态学观察
A.氧化分解 B.合成糖原 C.转化成非糖物质 D.糖异生 E.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
A.葡萄糖醛酸 B.ADP葡萄糖醛酸 C.UDP葡萄糖醛酸 D.CDP葡萄糖醛酸 E.GDP葡萄糖醛酸
A.蛋白质 B.类固醇 C.氨基酸衍生物 D.脂肪衍生物 E.核苷酸
A.CM、LDL、VLDL、HDL B.HDL、LDL、VLDL、CM C.LDL、IDL、HDL、CM D.CM、VLDL、LDL、HDL E.VLDL、LDL、CM、HDL
A.半寿期0.5d B.分子量为12万 C.半寿期7d D.分子量6.64万 E.是含铜的蛋白
A.清蛋白、β、α2、α1、γ-球蛋白 B.清蛋白、γ、α1、α2、β-球蛋白 C.α1、α2、β、γ-球蛋白、清蛋白 D.清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 E.β、α1、α2、γ-球蛋白、清蛋白
A.人体中肝组织含量最高 B.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C.为"冷变性",宜放在室温 D.有5种同工酶,每种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不同 E.红细胞中含量比血清高许多倍
A.血中丙酮酸含量显著下降 B.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C.进食后易出现一时性高血糖,空腹时又易出现低血糖 D.糖耐量曲线通常正常 E.半乳糖清除率增强
促进肾小管Na+、K+交换的主要激素是()。
A.ADH B.肾素 C.血管紧张素 D.醛固酮 E.抗利尿激素
A.单加氧反应 B.还原反应 C.结合反应 D.水解反应 E.脱氢反应
A.肾贮备功能恢复期 B.肾贮备功能丧失期 C.氮质血症期 D.肾衰竭期 E.以上都不是
A.血尿 B.蛋白尿 C.不同程度高血压 D.糖尿 E.水肿
A.镁与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 B.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C.构成核苷酸类辅酶 D.调节渗透压 E.维持酸碱平衡
1,25-(OH)2-D3总的生理作用是()。
A.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B.使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C.使血钙,血磷均升高 D.使血钙,血磷均降低 E.对血钙、血磷浓度无明显影响
A.游离钙 B.羟磷灰石 C.血浆蛋白结合钙 D.钙结合蛋白 E.钙调蛋白
A.消化酶由胰岛细胞分泌 B.胰淀粉酶为β-淀粉酶 C.胰蛋白消化酶为胰蛋白酶 D.脂类消化酶主要有脂肪酶等 E.以上均错
A.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B.嗜铬细胞 C.肝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细胞
A.促进脑的发育 B.加速蛋白质的合成 C.促进肝糖原分解 D.促进软骨生长、发育 E.对维持正常的性发育有重要作用
A.透射光大小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B.透射光大小与样品浓度成反比 C.散射光强弱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D.散射光强弱与样品浓度成反比 E.散射光强弱与样品浓度呈正相关
A.离心分析 B.同步分析 C.顺序分析 D.流动分析 E.连续分析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A.树突状细胞 B.δ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NK细胞 E.B1细胞
A.C5b~9 B.C6b~9 C.C5b~7 D.C5b~8 E.C6b~8
A.骨髓 B.法氏囊 C.脾 D.胸腺 E.淋巴结
A.潜伏期长 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C.抗体水平低 D.抗体亲和力高 E.抗体维持时间短
A.胰岛素 B.ABO血型 C.溶菌酶 D.HLA E.脑组织
A.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B.趋同性 C.具有相同的肿瘤特异性抗原 D.抗原性强 E.逃避免疫能力强
A.有吞噬功能 B.由T细胞分化而来 C.有产生抗体的功能 D.与肥大细胞有共同特性 E.属于嗜碱性粒细胞
A.37℃ B.25℃ C.4℃ D.56℃ E.45℃
A.FcγRⅡ B.KIR C.CD16R D.CD56受体 E.ConA受体
A.具有ADCC效应 B.直接杀伤靶细胞 C.杀伤靶细胞不受MHC限制 D.无抗原特异性 E.具有吞噬作用
A.前带 B.后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等电点
A.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 B.NK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A.T细胞和B细胞 B.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T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T细胞和巨噬细胞 E.B细胞和吞噬细胞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粒细胞
A.α1β1 B.α1α2 C.β1β2 D.α2α3 E.α1,β2-微球蛋白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代谢旺盛,繁殖迅速 D.适应力强,容易变异 E.在人工培养基生长繁殖
A.需氧菌 B.微需氧 C.兼性厌氧菌 D.厌氧菌 E.需氧菌和厌氧菌
A.凯氏定氮法 B.酚试剂法 C.双缩脲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溴甲酚绿法
A.K细胞的杀伤作用 B.特异性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C.特异性细胞免疫 D.类毒素的中和作用
A.消毒 B.干热灭菌 C.湿热灭菌 D.防腐 E.无菌
A.荚膜 B.菌毛 C.透明质酸酶 D.毒素 E.血浆凝固酶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衣壳两部分 C.遗传物质DNA和RNA D.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 E.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A.酵母菌 B.念珠菌 C.皮肤癣菌 D.金黄葡萄球菌 E.隐球菌
A.接种细菌浓度超过规定标准 B.孵育时间超过规定标准 C.药敏纸片超过有效期 D.M-H平板琼脂厚度5mm E.测量抑菌圈直径未经过纸片中心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疟色素 D.血红蛋白 E.红细胞
A.浓集法 B.体外培养法 C.骨髓穿刺 D.厚、薄血涂片 E.动物接种法
A.呕吐物查成虫 B.肛门拭子法 C.间接血凝试验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十二指肠引流法
A.<6μm B.>9μm C.>10μm D.>15μm E.>20μm
A.正细胞低色素贫血 B.正细胞正色素贫血 C.小细胞正色素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E.大细胞低色素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