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头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手背静脉网 D.贵要静脉 E.大隐静脉
A.早7:00至次晨7:00 B.早9:00至次晨9:00 C.早10:00至次日10:00 D.晚7:00至次日晚7:00 E.晚9:00至次日晚9:00
A.高血压 B.高血脂 C.女性绝经期前 D.遗传 E.高血糖
A.臀部 B.腹部 C.股外侧 D.三角肌下缘 E.前臂掌侧下段
A.35cm B.44cm C.46cm D.49cm E.50cm
A.1年 B.2年 C.5年 D.8年 E.12年
A.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B.减慢心率 C.减少水钠潴留 D.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E.增加心肌收缩力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E.10个
A.脓液稀薄有腥味 B.黄色、浑浊无臭味 C.易凝固血液 D.稠厚脓液 E.血性渗出液
A.血液稀释 B.脾功能亢进 C.肝衰竭 D.营养不良 E.失血过多
A.麻黄碱 B.阿拉明 C.多巴胺 D.氨茶碱 E.肾上腺素
A.心肌梗死 B.心肌肥厚 C.吸烟 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血脂异常
A.377kJ(90kcal),80ml B.418kJ(100kcal),120ml C.439kJ(105kcal),180ml D.460kJ(110kcal),150ml E.502kJ(120kcal),200ml
A.以小剂量开始,逐渐纠正甲减症状 B.给最大剂量迅速纠正甲减症状 C.给最小剂量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不产生明显不良反应 D.给药剂量使血药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E.给药剂量以患者不产生不良反应为准
A.仰卧位 B.俯卧位 C.半卧位 D.截石位 E.头低脚高位
A.测量前嘱患者休息20~30分钟 B.血压计零点、肱动脉平第3肋间 C.袖带平整缠于患者上臂 D.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 E.以每秒4mmHg速度放气
A.倾听 B.提问 C.表情 D.距离 E.眼神交流
A.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A组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革兰阴性杆菌 E.葡萄球菌
A.轻型患者增加 B.显性感染减少 C.带菌状态减少 D.潜在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A.谷氨酸 B.鸟氨酸 C.精氨酸 D.色氨酸 E.半胱氨酸
A.减轻心脏前负荷 B.增强心肌收缩力 C.减轻心脏后负荷 D.减少心律失常 E.降低心脏的耗氧量
A.青霉素 B.链霉素 C.碘造影剂 D.头孢唑林钠 E.破伤风抗毒素
A.有镇静作用 B.减少局麻药用量 C.提高痛阈 D.能抑制平滑肌痉挛 E.能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
A.氨茶碱 B.沙丁胺醇 C.异丙托溴铵 D.色甘酸钠 E.甲泼尼龙
A.肺泡间质的厚度 B.肺泡的表面积 C.血红蛋白量 D.微血管的密度 E.肺泡内的氧分压
A.成年人男性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 B.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 C.女性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0% D.婴儿多于成年人 E.肥胖者多于肌肉发达者
A.先测心率,同时观测呼吸频率,再测脉率 B.先测脉率,同时观测呼吸频率,后测心率 C.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取两者平均值 D.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但应同时起、止 E.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
A.收缩压<90mmHg B.舒张压<95mmHg C.收缩压91~94mmHg D.脉压≤40mmHg E.脉压≥40mmHg
A.嗜睡 B.昏睡 C.睁眼昏迷 D.谵妄 E.浅昏迷
A.侧卧位 B.输血者让患者家属去取血 C.术后测量生命体征,每天2次 D.通知医生来后再进行抢救 E.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使用降压药 C.输血 D.手术清除血肿 E.使用止血药
A.严重的护理差错 B.一级医疗事故 C.责任心不强 D.突发的意外事件 E.护理质量缺陷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临床路径
A.卧床休息 B.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C.鼓励饮水 D.冰袋放入头顶、足底处 E.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A.90%乙醇 B.75%乙醇 C.10%甲醛 D.40%甲醛 E.稀盐酸
A.物理降温 B.开窗减压术 C.病灶冲洗,搔刮脓腔 D.截肢 E.输入白蛋白,提高免疫力
A.压疮 B.口腔溃疡 C.便秘 D.坠积性肺炎 E.泌尿系感染
A.床上洗发 B.淋浴洗头 C.擦外用药 D.皮肤护理 E.用百部酊灭虱
A.头孢呋辛 B.维生素EC颗粒 C.清开灵口服液 D.布洛芬 E.止咳糖浆
A.头高足低位 B.俯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截石位 E.膝胸卧位
A.铁摄入不足 B.铁需要量增多 C.维生素C摄入不足 D.维生素B12及叶酸供给不足 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A.热纱布湿敷 B.冷敷 C.冷、热敷交替 D.热水袋置于伤侧踝关节 E.红外线灯照射伤处
A.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B.纠正组织缺氧 C.做好预防CO中毒的健康指导 D.消除口、鼻黏膜感染 E.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A.嘱患者静休15分钟 B.取右侧卧位 C.插入肛管15~20cm D.液面距肛门<30cm E.保留溶液30分钟
A.尽量给患者独处的空间 B.只与家属讨论相关问题 C.与患者讨论所关心的问题 D.尽量不让患者向医生咨询 E.尽量不与患者谈论其所患疾病
A.操作前嘱患者先排尿、排便 B.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C.溶液量不超过200ml D.液面与肛门距离30~40cm E.肛管插入直肠10~15cm
A.1:2 B.1:3 C.1:4 D.1:5 E.1:6
A.客观问题 B.主观问题 C.开放式问题 D.封闭式问题 E.非指导性问题
A.用红笔写上“失效” B.用蓝笔写上“未用” C.用红笔写上“未用” D.用蓝笔写上“作废” E.用蓝笔写上“失效”
A.给予孕妇心理护理 B.会阴部常规消毒 C.用平车送入产科 D.通知产科医生 E.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A.正常体力活动 B.轻度限制体力活动,活动时增加休息 C.中度限制体力活动 D.严格限制体力活动 E.绝对卧床休息
A.暂时拔除导管 B.继续吸氧、输液,维持导管通畅 C.保留导管,暂停吸氧、输液 D.保留导管暂停吸氧 E.保留导管暂停输液
A.疼痛 B.低效性呼吸行态 C.体温过高 D.口腔黏膜改变 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A.撤下床头牌 B.便盆尿壶浸泡于消毒液中 C.垫褥和棉胎置阳光下曝晒6小时 D.立即铺暂空床 E.床及床旁桌、椅用消毒液擦拭
A.多鼓励患儿 B.允许患儿把喜爱的玩具留在身边 C.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D.取得家属的配合 E.对患儿拒绝治疗的行为进行批评
A.卧床休息 B.应用利尿药 C.解痉止痛 D.做好术前准备 E.嘱患者进行跳跃运动
A.过度劳累 B.高温环境 C.贫血 D.低血压 E.低血糖
A.排气引流管末端插入水瓶液下2~4cm B.患者取左侧卧位 C.肛管插入肛门15cm左右 D.肛管放置时间一般20分钟 E.排气效果不佳,可延长至2小时
A.药物避孕 B.安全期避孕 C.阴茎套 D.放置宫内节育器 E.女用安全套
A.抑制葡萄糖异生及肝糖元分解 B.促进葡萄糖异生及肝糖元分解 C.抑制葡萄糖异生及促进肝糖元分解 D.促进葡萄糖异生及抑制肝糖元分解 E.促进葡萄糖异生,促使肌肉摄取糖
A.2ml B.4ml C.5ml D.7ml E.10ml
A.个案护理 B.综合护理 C.功能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特护
A.黏液性水肿 B.呆小症 C.单纯性甲状腺肿 D.垂体性侏儒症 E.席汉综合征
A.0.lml B.0.2ml C.0.3ml D.0.4ml E.0.5ml
A.胆道出血 B.血液病 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D.消化性溃疡 E.食管癌
A.外伤性脾破裂失血 B.妊娠破裂导致的腹内出血 C.肠破裂导致的腹内出血 D.大血管手术时失血 E.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时失血
A.甘 B.辛 C.凉 D.酸 E.苦
A.艾滋病 B.黄热病 C.埃博拉出血热 D.霍乱 E.狂犬病
A.心 B.肺 C.肝 D.肠 E.脑
A.清洗后消毒 B.浸泡后灭菌 C.集中焚烧 D.暴晒消毒 E.高压灭菌
A.左心房或胸段大动脉的压力变化 B.左心室或胸段大动脉的压力变化 C.左心房或胸段腔静脉的压力变化 D.左心室或胸段腔静脉的压力变化 E.左心室和胸段腔静脉的压力变化
A.目标数目越多越好 B.目标应明确、恰当 C.全部交给下级完成 D.设定目标后不需定期评价 E.目标的设定关键在于意义,而不是可考核性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A.掀页撕取避污纸 B.口罩用后污染面向外折叠放入口袋内 C.身着隔离衣进入护士站 D.为患者注射后立即用手整理口罩 E.护理结核患者后立即更换口罩
A.生长缓慢 B.质地松软 C.质软色灰暗 D.可有少量脓液 E.触之易出血
A.化验室 B.病室 C.医生办公室 D.治疗室 E.更衣室
A.吸烟 B.寒冷的工作环境 C.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D.前列腺素失调 E.遗传基因异常
A.寒 B.燥 C.热 D.凉 E.温
A.洋地黄 B.颠茄 C.氯丙嗪 D.吗啡 E.毛果芸香碱
A.急性扁桃体炎 B.胃溃疡 C.糖尿病 D.肝性脑病 E.结肠癌
A.sos B.hs C.biw D.st E.qd
A.年龄 B.生活习惯改变 C.过度担心失眠 D.慢性疼痛 E.安静环境
A.氧气吸入 B.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C.厚敷料封闭伤口 D.胸腔穿刺排气 E.闭式胸膜腔引流
A.呋塞米注射 B.甘露醇静滴 C.水合氯醛灌肠 D.地西泮静注 E.卡马西平口服
A.冰袋冷敷 B.局部理疗 C.局部中药熥敷 D.热水袋敷 E.局部针灸
A.全血 B.血浆 C.自体血 D.血小板 E.洗涤红细胞
A.煮沸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流动蒸汽 D.过氧乙酸浸泡法 E.环氧乙烷熏蒸法
A.生理盐水 B.镁乳 C.5%醋酸 D.米汤 E.牛奶
A.防止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B.及时扩充血容量 C.及时使用升压药 D.及时镇痛镇静 E.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A.给患者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B.给患者增加营养支持 C.彻底清创并用高锰酸钾冲洗 D.彻底清创并给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给患者注射甲硝唑
A.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 B.教给患者用药方面的知识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C.性生活应使用阴茎套 D.加强心理疏导 E.外出时应戴口罩
A.立即灌入25~38℃洗胃液 B.灌入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C.抽取毒物立即送检 D.向家属、患者询问病史 E.灌入牛奶或蛋清水
A.月经期 B.增殖期 C.分泌早期 D.分泌期晚期 E.月经前期
A.缺乏维生素B12 B.骨髓造血不良 C.铁需要量过多 D.慢性失血 E.叶酸缺乏
A.脓血部分 B.黏液部分 C.边缘部分 D.不同部分 E.中央部分
A.通知护士长和医务部 B.安排向邻近医院转院 C.参与抢救 D.通知卫生行政部门 E.报告保卫部门
A.心尖区仍可以听到舒张期奔马律 B.房颤心律变为规律 C.心率由120次/分降到90次/分 D.食欲较治疗前好转 E.尿量较给药前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