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限制肠道对磷的吸收 B.减少尿酸形成 C.促进结石溶解 D.减轻患者疼痛 E.促进结石排出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3处
A.乐果 B.敌百虫 C.敌敌畏 D.对硫磷 E.马拉硫磷
A.呼吸道黏膜干燥、咽痛 B.憋气、闷热 C.肌肉紧张 D.食欲缺乏、耳鸣 E.尿量增多
A.在相同温度下,湿冷的效果优于干冷 B.用冷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C.用冷面积越大则效果越强 D.皮肤较薄的区域对冷的刺激敏感性强 E.年老的人较年轻人对冷刺激反应迟钝
A.两次外阴部的消毒均是由外而内,自上而下 B.先戴好无菌手套,再打开导尿包 C.导尿管误入阴道后,应拔出更换无菌导尿管后再插入尿道 D.手套污染后,用碘伏消毒后再用 E.对膀胱高度膨胀,身体极度衰弱者,应一次把尿放完解除患者痛苦
A.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B.针头滑出血管外 C.输液瓶位置过低 D.针头阻塞 E.静脉痉挛
A.34~36℃ B.36~38℃ C.38~40℃ D.40~42℃ E.42~44℃
A.受敷部位下垫橡胶单和治疗单 B.受敷部位涂凡士林 C.保持水温为50~60℃ 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E.防止烫伤
A.患者呼气时用手指堵住出气管 B.药液应稀释在10ml以内 C.湿化瓶内加冷开水1/2瓶 D.氧流量调节至6~8L/min E.嘱患者吸气时松开出气口
A.3~4个月 B.5~6个月 C.6~7个月 D.8~9个月 E.10~11个月
A.肌内注射卡巴胆碱 B.用力按压膀胱,帮助患者排尿 C.重新插导尿管,将尿液排出 D.让患者听流水声诱导其排尿 E.让患者尝试去厕所蹲着排尿
A.胸部CT B.胸部磁共振 C.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D.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E.脑电图检查
A.铁摄入不足 B.锌摄入不足 C.食物中缺少维生素C D.维生素B12及叶酸供给不足 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A.钠盐量不超过0.5g B.钠盐量不超过2g C.钠盐量不超过4g D.钠盐量不超过5g E.钠盐量不超过6g
A.降温 B.脱水 C.手术 D.给氧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A.胎膜残留 B.子宫收缩乏力 C.胎盘剥离不全 D.软产道损伤 E.宫颈裂伤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促卵泡素 D.雌激素 E.孕激素
A.子宫肌炎 B.输卵管炎 C.子宫内膜炎 D.卵巢囊肿 E.宫颈炎
A.200IU B.400IU C.1000IU D.1500IU E.2000IU
A.要求患者禁食禁饮 B.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C.使用吗啡止痛 D.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 E.作好术前准备
A.预防 B.医疗 C.管理 D.科研 E.教学
A.健康教育 B.消毒隔离 C.预检分诊 D.观察病情 E.安排候诊
A.15~20dB B.25~30dB C.35~40dB D.45~50dB E.50~60dB
A.肾炎患者 B.胃癌患者 C.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D.阑尾炎待手术的患者 E.甲状腺肿瘤患者
A.窦性心律不齐患者 B.心动过速患者 C.心动过缓患者 D.洋地黄中毒患者 E.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A.100ml B.150ml C.200ml D.250ml E.300ml
A.腹泻 B.循环障碍 C.心律失常 D.体液骤降 E.冠状动脉收缩
A.每日一次 B.隔日一次 C.每晚一次 D.每小时一次 E.每周一次
A.高蛋白质 B.高热量 C.高脂肪 D.高维生素 E.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A.T3 B.T4 C.T3和T4 D.TSH E.TRH
A.伤寒 B.霍乱 C.肺结核 D.猩红热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A.兴奋期 B.自律性 C.传导性 D.收缩性 E.应激性
A.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B.取无菌物品必须用无菌持物钳 C.无菌包外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 D.怀疑被污染则不可使用 E.一套无菌物品未用完,可以给其他患者使用
A.真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厌氧菌
A.干预 B.沉默 C.追问 D.制止 E.核实
A.气管 B.上呼吸道 C.支气管 D.肺间质 E.小细支气管
A.沮丧期 B.协议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E.愤怒期
A.洪脉 B.水冲脉 C.间歇脉 D.脉搏短绌 E.丝脉
A.大动脉搏动消失 B.尿量减少 C.皮肤发绀 D.瞳孔散大 E.面色苍白
A.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内后 B.患者起床后1小时内 C.即刻 D.在患者应用抗生素前 E.清晨空腹时
A.真菌 B.衣原体 C.寄生虫 D.细菌 E.支原体
A.10~20滴/分 B.20~40滴/分 C.40~60滴/分 D.60~80滴/分 E.80~100滴/分
A.给色彩鲜艳会转动的玩具看 B.经常与新生儿进行目光交流 C.保持安静,不与新生儿说话 D.父亲应参与照顾婴儿 E.母婴同室
A.直肠肛门移行带 B.内括约肌 C.齿状线 D.白线 E.肛垫
A.吡拉西坦 B.胰岛素 C.泼尼松 D.氨苄西林 E.地西泮
A.窦性癌 B.黏液癌 C.未分化癌 D.黏液性囊腺癌 E.导管细胞腺癌
A.检查呼吸机各管路连接是否紧密 B.每周更换呼吸机各管道和螺纹管 C.呼吸机频率应与患者自主呼吸同步 D.每天更换湿化液 E.病室空气每天用紫外线照射
A.自主选择权 B.基本医疗权 C.隐私保护权 D.请求回避权 E.知情同意权
A.侵蚀性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疾病 B.最主要的症状是停经后阴道出血 C.肺部转移灶表现为紫蓝色结节 D.转移灶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 E.多继发于人工流产术后
A.肺结核扩散 B.肺不张 C.继发感染 D.窒息 E.失血性休克
A.临时备用医嘱 B.临时医嘱 C.长期备用医嘱 D.即刻执行医嘱 E.长期医嘱
A.特级护理 B.二级护理 C.三级护理 D.四级护理 E.一级护理
A.坐在患者身边,轻轻地给她纸巾 B.不打扰患者,默默离开 C.制止患者哭泣 D.告诉患者宫外孕不是大病,没什么大不了 E.患者情况告诉医生
A.胃管盘在口腔 B.肺部发生感染 C.胃管误入气道 D.食管黏膜被损伤 E.患者病情恶化
A.暂停吸氧,继续输液 B.拔管暂停输液、吸氧 C.暂停输液,急需吸氧 D.站在患者足侧,随时观察病情 E.继续输液,吸氧,避免中断
A.清除肠道寄生虫 B.改善味觉 C.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 D.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 E.促进消化
A.依法获得卫生防护的权利 B.依法自由选择的权利 C.依法获得危险工作津贴的原则 D.依法获得福利待遇的原则 E.依法获得培训进修的原则
A.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 B.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 C.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 D.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 E.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
A.1ml B.2ml C.3ml D.4ml E.5ml
A.白喉类毒素 B.麻疹疫苗 C.百日咳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破伤风类毒素
A.收缩血压高 B.舒张压高 C.偏低 D.无影响 E.偏高
A.α-干扰素 B.甲氨蝶呤 C.氟尿嘧啶 D.顺铂 E.阿霉素
A.意识 B.呼吸 C.体温 D.脉搏 E.血压
A.停止排便排气 B.肠腔积气 C.腹胀明显 D.肠蠕动亢进 E.呕吐频繁
A.0.1%碘伏 B.0.2%过氧化氢 C.外用生理盐水 D.3%过氧化氢 E.75%酒精
A.戴口罩 B.穿隔离衣 C.进行免疫接种 D.戴手套 E.洗手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A.协助轻患者翻身时采用辅助器材 B.工作时常规佩戴护腕 C.尽量不用弹力袜或绑弹力绷带 D.工作时佩戴腰围,休息时解下 E.夏天穿软底鞋,冬天穿硬底鞋
A.“请不要影响到其他患者休息” B.“请您尽量保持镇静,您的配合也会帮助我们对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C.“您这样哭是没有用的,请坚强一点” D.让其自己发泄内心的情绪,不予过多理睬 E.“我们一定能救活他,您别着急”
A.坐浴时间30~45分钟 B.坐浴后更换敷料 C.坐浴前需排空膀胱 D.浴盆和溶液要求无菌 E.具有消炎,止痛作用
A.双侧散大 B.双侧同向偏斜 C.单侧散大固定 D.双侧缩小 E.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A.迎送用语 B.安慰用语 C.电话用语 D.介绍用语 E.招呼用语
A.重症肺炎 B.喉头水肿 C.阻塞性肺气肿 D.广泛性肺纤维化 E.支气管哮喘
A.即刻 B.下午 C.临睡前 D.晨起 E.中午
A.特级护理 B.三级护理 C.一级护理 D.专人护理 E.二级护理
A.抑制排卵 B.改变输卵管功能 C.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D.改变子宫黏液性状 E.改变阴道分泌物性状
A.一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不构成医疗事故 E.四级医疗事故
A.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应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但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且在抢救完成6小时内补写书面医嘱 B.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可以考虑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 C.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应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但必须复述二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D.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应拒绝医生口头医嘱 E.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应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但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且在抢救完成1小时以内补写书面医嘱
A.重度缺氧 B.中度缺氧 C.极重度缺氧 D.极轻度缺氧 E.轻度缺氧
A.用抑菌抗生素治疗 B.早期、大剂量抗生素长期治疗 C.症状缓解后停用抗生素 D.体温下降后应用抗生素 E.细菌培养阳性后再使用抗生素
A.喉黏膜充血水肿 B.扁桃体肿大 C.鼻黏膜充血、水肿 D.喉黏膜弥散性纤维素渗出 E.咽部黏膜充血、水肿
A.多食高纤维食物 B.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C.尽量减少饮水量 D.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E.以温凉流质食物为主
A.小肠 B.胆 C.大肠 D.胃 E.三焦
A.放气速度以4mmHg/秒为宜 B.打气至240mmHg C.袖带松紧以一指为宜 D.测量时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E.测量前安静休息20~30分钟
A.先脱左上肢,先穿左上肢 B.可任意选择 C.先脱左上肢,先穿右上肢 D.先脱右上肢,先穿右上肢 E.先脱右上肢,先穿左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