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葡萄糖 B.L-鼠李糖 C.2,6-去氧 D.6-去氧糖 E.D-果糖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A.膜超极化 B.锋电位 C.膜极化 D.阈电位升高 E.膜局部电紧张
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
A.维生素B12和铁 B.叶酸和铁 C.蛋白质和铁 D.维生素C和铁 E.EPO和铁
A.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房的活动周期 B.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C.一般讲,周期中的收缩期长于舒张期 D.心房和心室没有共同舒张时期 E.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无关
关于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正确的是()
A.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复极期、超极化期和极化期 B.各期均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 C.与外向电流(Ik)逐渐增强和内向电流(If)逐渐减弱有关 D.If通道在复极到-100mV时开始激活,至-60mV时完全激活开放 E.If的产生和发展是自动去极化和产生动作电位的根本原因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胃蛋白酶 D.胰淀粉酶 E.辅脂酶
A.双向传递 B.突触延搁 C.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后放 E.总和
A.氢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疏水键 E.肽键
关于真核细胞m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聚A尾巴 B.生物体内各种mRNA的长短差别很大 C.含量占总RNA的80% D.聚A尾巴是由多聚腺苷酸酶催化生成 E.mRNA分子中包含指导蛋白质多肽合成的信息
A.底物浓度很低时,酶促反应速度随其浓度升高而成比例升高 B.底物浓度增至一定范围,酶促反应速度随其浓度升高而升高,但不成比例 C.底物浓度再升高,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 D.酶促反应速度始终随底物浓度升高而升高 E.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可用米曼方程表示
A.己糖激酶 B.磷酸甘油酸激酶 C.6-磷酸果糖激酶-1 D.丙酮酸激酶 E.葡萄糖激酶
A.合成过程在线粒体,关键酶是乙酰CoA羧化酶 B.合成过程在胞液,关键酶是乙酰CoA羧化酶 C.合成过程在线粒体,关键酶是丙二酰CoA羧化酶 D.合成过程在胞液,关键酶是丙二酰CoA羧化酶 E.合成过程在胞液和线粒体,关键酶是丙二酰CoA羧化酶
A.β-丙氨酸 B.α-丙氨酸 C.尿素 D.尿苷 E.尿酸
A.消化道 B.皮肤 C.肺 D.肾 E.以上都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A.高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B.正常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A.氧容量降低 B.氧分压降低 C.氧含量降低 D.氧饱和度降低 E.氧离曲线右移
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 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 D.参与转运的蛋白 E.纤维连接蛋白
A.凝血系统被抑制 B.纤溶系统被激活 C.凝血和纤溶两个系统都激活 D.凝血系统活性大于纤溶系统活性 E.纤溶系统活性大于凝血系统活性
A.心肌电生理活动异常 B.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C.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D.药物及毒素作用 E.神经体液因素失调
A.渗滤法 B.冷浸法 C.回流提取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 E.水蒸气蒸馏法
A.α-glu苷键 B.β-glu苷键 C.两者均可被水解 D.两者均不被水解 E.专门水解C-苷
A.苯丙酸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B.苯丙素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C.香豆素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D.苯丙烯酸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E.苯丙素多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A.二蒽酮类 B.蒽酚类 C.蒽酮类 D.羟基蒽醌类 E.蒽酚和蒽酮类
A.7,4’-二羟基黄酮 B.4’-羟基黄酮 C.3-羟基黄酮 D.6-羟基黄酮 E.5-羟基黄酮
A.穿心莲内酯 B.紫杉醇 C.甘草酸 D.齐墩果酸 E.甜菊苷
A.耐酸 B.耐酶 C.广谱 D.广谱耐酸 E.广谱耐酶
A.四环素 B.罗红霉素 C.盐酸林可霉素 D.舒巴坦 E.头孢噻肟
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为()
A.金刚烷胺 B.阿昔洛韦 C.利巴韦林 D.齐多夫定 E.巯嘌呤
A.可溶于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B.酸性溶液中易水解 C.碱性溶液中易水解 D.能使溴水褪色 E.属于抗代谢的抗肿瘤药物
A.雄性激素 B.雌性激素 C.孕激素 D.糖皮质激素 E.盐皮质激素
A.雌性激素 B.抗雌性激素 C.孕激素 D.抗孕激素 E.糖皮质激素
A.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 B.噻唑烷二酮类降血压药 C.噻唑烷二酮类利尿药 D.磺酰脲类降糖药 E.磺酰脲类利尿药
A.咪唑类 B.噻唑类 C.哌啶类 D.吡啶类 E.呋喃类
A.依他尼酸 B.呋塞米 C.螺内酯 D.氢氯噻嗪 E.氨苯蝶啶
A. B. C. D. E.
A.β受体阻断药 B.质子泵抑制剂 C.钙拮抗剂 D.钙敏化剂 E.多巴胺受体拮抗体
A.对乙酰氨基酚 B.吡罗昔康 C.萘普生 D.双氯芬酸 E.吲哚美辛
A.苯巴比妥钠不溶于水 B.运输方便 C.对热敏感 D.水溶液对光敏感 E.水溶液不稳定,放置时易发生水解反应
A.25℃±5℃ B.25℃±2℃ C.20℃±5℃ D.20℃±2℃ E.18℃±2℃
A.发射光的强度 B.激发光的强度 C.吸收光的强度 D.散射光的强度 E.紫外光光源的强度
A.稀盐酸、氯化钡 B.硝酸、硝酸银 C.盐酸、硫氰酸铵 D.醋酸盐缓冲液(pH3.5)、硫代乙酰胺 E.盐酸、锌粒、溴化汞试纸
A.不溶性微粒检查 B.热原试验 C.含量均匀度检查 D.崩解时限检查 E.重量差异检查
A.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紫外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荧光检测器 E.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A.稳定剂 B.终点指示剂 C.掩蔽剂 D.防止药物氧化 E.加速重氮化反应
A.五部 B.四部 C.三部 D.两部 E.一部
A.适用于具有芳胺及其酯类药物或酰胺类药物的鉴别 B.适用于具有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药物的鉴别 C.适用于具有芳伯氨基或水解后产生芳伯氨基药物的鉴别 D.适用于具有丙二酰脲结构药物的鉴别 E.适用于托烷类生物碱药物的鉴别
A.检测限 B.定量限 C.耐用性 D.特异性 E.专属性
A.胆固醇 B.脂肪酸 C.磷脂 D.蛋白质 E.糖类
A.局部电位 B.动作电位 C.峰电位 D.极化 E.超极化
A.渗透脆性 B.叠连现象 C.氧含量 D.可塑变形性 E.缓冲能力
A.0期去极化速度 B.0期去极化幅度 C.3期复极化速度 D.复极化时程的长短 E.4期自动去极化
A.唾液 B.胰液 C.胃液 D.胆汁 E.小肠液
A.脊髓 B.中脑 C.延髓 D.下丘脑 E.大脑皮质
A.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B.肽链中核苷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C.肽链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E.蛋白质分子巾折叠紧密球状或纤维状区域
A.丙酮酸羧化酶、已糖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B.丙酮酸羧化酶、PEP羧激酶、丙酮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 C.丙酮酸羧化酶、PEP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D.6-磷酸果糖激酶-1、PEP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E.丙酮酸羧化酶、PEP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乙酰辅酶A羧化酶
A.ADPG为活性葡萄糖 B.GDPG为活性葡萄糖 C.CDPG为活性葡萄糖 D.TDPG为活性葡萄糖 E.UDPG为活性葡萄糖
A.丙氨酸 B.苏氨酸 C.色氨酸 D.异亮氨酸 E.缬氨酸
A.嘧啶类抗代谢药 B.氨基酸类抗代谢药 C.叶酸类抗代谢药 D.鸟嘌呤类抗代谢药 E.腺嘌呤类抗代谢药
A.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 B.疾病的后果 C.自身稳态调节紊乱的表现 D.可逆转的生物学过程 E.生命发展必然的生物学现象
A.HCO B.HPO C.Cl D.SO E.蛋白质
AB>SB表明可能有()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高AG代谢性酸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A.血栓阻塞静脉 B.肿瘤压迫静脉 C.瘢痕压迫静脉 D.右心衰竭 E.左心衰竭
A.吸入气的氧分压低 B.肺部气体交换差 C.肺循环血流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低 E.组织血流量少
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 B.血液重新分布 C.支气管扩张 D.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E.儿茶酚胺增多
A.产科性疾病 B.感染性疾病 C.恶性肿瘤 D.肝病 E.创伤
A.组胺 B.缓激肽 C.5-羟色胺 D.前列腺素E E.过敏毒素
A.20% B.25% C.50% D.75% E.90%
A.比重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分离系数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
A.醇苷 B.硫苷 C.氮苷 D.碳苷 E.氰苷
pH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苷元类,加碱液萃取的顺序应是()
A.NaHCO3→NaOH→Na2CO3 B.NaHCO3→Na2CO3→NaOH C.NaOH→NaHCO3→Na2CO3 D.NaOH→Na2CO3→NaHCO3 E.Na2CO→NaHCO33→NaOH
A.活泼氢 B.内酯环 C.芳环 D.酚羟基 E.酚羟基对位有活泼氢
A.大黄素 B.大黄酚 C.芦荟大黄素 D.大黄酸 E.大黄素甲醚
A.皂苷 B.黄酮 C.青蒿素 D.强心苷 E.蒽醌
A.苯酚 B.苯甲醇 C.苯甲醛 D.苯丙素 E.苯甲酸
A.吗啡 B.小檗碱 C.咖啡因 D.可待因 E.防己碱
A.盐酸丁卡因 B.盐酸利多卡因 C.氟烷 D.盐酸氯胺酮 E.盐酸普鲁卡因
A.叠连 B.凝集 C.粘连 D.聚集 E.凝固
A.丙酮酸羧化酶 B.HMG-CoA还原酶 C.HMG-CoA合成酶 D.HMG-CoA裂解酶 E.乙酰CoA羧化酶
换气障碍的血气变化是()
A.PaO2下降 B.PaCO2升高 C.PaO2下降,PaCO2升高 D.PaO2正常,PaCO2升高 E.PaO2下降,PaCO2正常
通气障碍的血气变化是()
A.氨基醚类 B.乙二胺类 C.哌嗪类 D.丙胺类 E.三环类
A.鉴别阿司匹林的反应 B.鉴别硫酸阿托品的反应 C.鉴别苯巴比妥的反应 D.鉴别盐酸普鲁卡因的反应 E.鉴别维生素C的反应
样品总件数为X,如300≥X>3时,取样原则为()
A.按随机取样 B.每件取样 C.按随机取样 D.按随机取样 E.按随机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