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约10%菌株不产色素 B.部分为黏液型菌落 C.非发酵菌 D.血平板上的菌落可有溶血 E.无动力
A.尿中存在红细胞 B.尿中存在蛋白质 C.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D.肾小管有尿液浓缩能力 E.肾小管有尿液酸化能力
A.分子量与cTnI相等 B.心肌肌钙蛋白由TnT三个亚单位组成 C.是心肌的非特异性抗原 D.骨骼肌中不存在 E.可用于诊断心肌缺血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B.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C.血细胞形态的改变 D.血细胞的化学染色情况 E.以上内容都包括
A.趋化、吞噬、胞内杀灭 B.递呈、吞噬、中和毒素 C.趋化、吞噬、转移 D.递呈、吞噬、排斥 E.递呈、识别、吞噬
A.饥饿 B.败血症 C.严重腹泻 D.服用降糖灵 E.酮症酸中毒伴肾衰竭
A.肾素 B.红细胞生成素 C.前列腺素 D.缓激肽 E.尿素
A.HDL-C B.LDL-C C.TC D.TG E.LpA.
A.细胞内原体 B.细胞外原体 C.细胞内始体 D.网状体 E.细胞内包涵体
A.LD1和LD2 B.LD2和LD3 C.LD3和LD4 D.LD4和LD5 E.LD15和LD1
A.T3 B.T4 C.T3、T4 D.结合型T3、T4 E.游离T3、T4
A.血涂片中可见幼红、幼粒细胞及泪滴红细胞 B.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是骨髓活检 C.PAS染色阳性,反应产物减少 D.可见巨形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E.常伴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血小板黏附性及聚集性降低
A.IgG为主 B.IgA为主 C.IgM为主 D.IgD为主 E.IgE为主
A.对病原体不同程度的不感受性 B.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 C.清除微生物的功能 D.识别和排除一切抗原异物的功能 E.抗肿瘤作用
A.生长激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素 D.雌性激素 E.黑色素
A.胃溃疡 B.肠道寄生虫感染 C.胰腺疾病 D.消化道梗阻 E.肝脏疾病
A.非红系细胞 B.非粒系细胞 C.全部粒系细胞 D.全部红系细胞 E.全部有核细胞
A.检测产生抗体的潜伏期 B.检测两次血清抗体效价 C.检测抗体亲和力 D.检测抗原刺激次数 E.检测两次刺激后淋巴细胞数量
A.脑膜炎 B.颅内出血 C.原因不明剧烈头疼 D.颅内高压 E.脑膜白血病
A.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有鞭毛 B.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有芽胞 C.革兰染色阴性,无鞭毛,有芽胞 D.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芽胞 E.革兰染色阴性,无鞭毛,无芽胞
A.γ球蛋白 B.β球蛋白 C.α1球蛋白 D.白蛋白 E.α2球蛋白
A.A群链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B群链球菌 D.金黄葡萄球菌 E.大肠埃希菌
A.CD34阳性细胞>30%(ANC) B.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三种亚型 C.原始细胞CD41阳性 D.原始细胞电镜PPO阴性 E.原始细胞电镜MPO阳性
A.核浆比例由小到大 B.核仁从无到有 C.颗粒从有到无 D.胞体由小到大 E.核染色质由细致到粗糙
A.141个 B.142个 C.145个 D.146个 E.147个
A.主要碱基蛋白 B.嗜酸性粒细胞 C.甲胎蛋白 D.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细胞因子
A.红细胞0~1个/HP B.白细胞1~3个/HP C.小圆上皮细胞0个/HP D.颗粒管型0~1个/HP E.透明管型0~1个/HP
A.小淋巴细胞 B.大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幼稚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Belk和Sunderman B.Levey和Jennings C.J.OWestgard D.T.P.Whitehead E.W.A.Shewhart
A.隐血 B.酮体 C.蛋白质 D.葡萄糖 E.胆红素
A.5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B.8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C.胰岛α细胞分泌的 D.含31个氨基酸的C肽和20个氨基酸的α链组成 E.21个氨基酸的β链和30个氨基酸的α链组成
A.第三脑室 B.第四脑室 C.脉络丛 D.大脑间隙 E.脊髓间隙
A.IL-1 B.IL-2 C.BSF-1 D.TNF E.IFN-α
A.只能用于贫血诊断 B.与红细胞数量关系不大 C.与红细胞体积大小成反比 D.用于手工法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计算 E.用于手工法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计算
A.1~2μm B.1.5~3μm C.3~4μm D.4~5μm E.5~6μm
A.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状态存在 B.补体固有成分对热稳定 C.补体各成分均由肝细胞合成 D.多数补体分子属于γ球蛋白 E.补体的含量因抗原刺激而增加
A.95.00% B.68.27% C.95.45% D.98.00% E.99.00%
A.采用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B.主要反映球蛋白含量 C.主要反映白蛋白含量 D.尿pH>9可出现假阳性 E.不能准确定量
A.固相及液相测定 B.均相及固相测定 C.异相及液相测定 D.均相及异相免疫测定 E.酶免疫组化及液相测定
A.0.5μm左右 B.0.8μm左右 C.1.0μm左右 D.1.2μm左右 E.15μm左右
A.ILA-B B.HLA-A.C C.HLA-DP、DQ、DR D.HLA-A.DR E.C4、C2、TNF、B因子等
A.肉毒毒素 B.红疹毒素 C.α溶血素 D.艰难梭菌毒素A E.表皮剥脱性毒素
A.具有相同的催化功能 B.具有相同的空间构象 C.分子组成不同 D.器官分布不同 E.理化性质不同
A.60d B.90d C.100d D.120d E.180d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A.肝组织 B.脑组织 C.精子 D.变性免疫球蛋白 E.眼的晶状体蛋白
A.其水溶液为碱性 B.能与酸性物质结合 C.能接受质子 D.其助色基团可为氨基 E.带正电荷
A.使血钙升高,血磷升高 B.使血钙升高,血磷下降 C.使血钙下降,血磷升高 D.使血钙下降,血磷下降 E.使尿钙升高,尿磷下降
A.肌动蛋白 B.参与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 C.只参与心肌收缩的调节蛋白 D.肌球蛋白 E.以上都不是
A.吸光度测定 B.淀粉酶测定 C.泡沫振荡试验 D.酶法卵磷脂定量 E.卵磷脂和鞘磷脂比值测定
A.红细胞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其他为磷脂和葡萄糖 B.红细胞膜遗传性缺陷中最常见的是收缩蛋白缺陷和基因突变,并与锚蛋白连接有缺陷 C.红细胞膜具有可变性、半透性、免疫性和受体特性等功能 D.新生儿HbF含量较高,至1岁左右接近成人水平 E.正常血红蛋白是由两对珠蛋白肽链形成的四聚体和亚铁血红素构成
A.丽春红染色 B.油红O染色 C.等电聚焦电泳 D.双向电泳 E.SDS-PAGE电泳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小板计数 D.血细胞比容测定 E.血红蛋白测定
A.肝素 B.蛋白C C.AT-Ⅲ D.FVⅡ E.TFPI
A.氧化酶阴性 B.触酶阳性 C.还原硝酸盐 D.发酵葡萄糖 E.不发酵山梨醇
A.增强免疫原性 B.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C.提高抗体滴度 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 E.与免疫记忆有密切关系
A.胃黏膜细胞 B.肠上皮细胞 C.脊髓前角细胞 D.脑神经细胞 E.运动神经末梢
A.1 B.2 C.5 D.10 E.15
A.IL B.IFN C.TNF D.GF E.EPO
A.均数(μ)和标准差(σ) B.均数(μ)和极差 C.标准差和方差 D.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E.平均数和标准误
A.具有水溶性 B.具有脂溶性 C.具有水,脂溶性 D.非极性 E.不易在尿中出现
A.B细胞 B.NK细胞 C.Th2细胞 D.肥大细胞 E.Th1细胞
A.淋巴细胞 B.组织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A.氧合血红蛋白 B.碳氧血红蛋白 C.还原血红蛋白 D.硫化血红蛋白 E.胎儿血红蛋白
A.ITP B.Die C.SLE D.脾功能亢进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正常情况下,胰液中大量的胰蛋白酶很少进入血循环 B.健康人血中胰蛋白酶主要以胰蛋白酶原形式存在 C.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胰蛋白酶与淀粉酶平行升高 D.胰蛋白酶原-1和胰蛋白酶原-2的分布与急性胰腺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 E.胰蛋白酶不能与α1抗胰蛋白酶及α2巨球蛋白结合
A.C/d B.C/d2 C.C/logd D.logC/d E.logC/logd
A.5mg/L B.10mg/L C.50mg/L D.80mg/L E.100mg/L
A.LFR B.HFR C.相对值 D.绝对值 E.生成指数
A.5~10d B.10~20d C.35~50d D.60~70d E.80~100d
A.2h B.4h C.8h D.18h E.10h
A.κ和λ B.δ和γ C.κ和δ D.δ和λ E.κ和γ
A.无意义 B.在控 C.警告 D.失控 E.不稳定
A.操作简单 B.诊断较快 C.应用范围广 D.副作用少 E.对肿瘤细胞能进行准确分型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 E.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A.30min内 B.1h内 C.1.5h内 D.2h内 E.3h内
A.0.5~0.7 B.0.005~0.05 C.0.2~0.4 D.0.03~0.08 E.0.01~0.05
A.第一信使 B.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C.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D.引起肌肉舒张 E.与K+相对抗,参与心脏的收缩
A.2~2岁半 B.2岁半~3岁 C.3~4岁 D.4~5岁 E.6~7岁
A.平均数 B.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C.相关系数 D.标准误 E.极差
A.12h B.48h C.72h D.96h E.100h
A.迟缓期 B.对数期 C.衰退期 D.稳定期 E.对数期和稳定期
A.APTT B.PAgT C.PTINR D.PLT E.TT
A.补体结合试验 B.免疫荧光技术 C.冷凝集试验 D.间接血凝试验 E.生长抑制试验
A.核仁3个以上者少见 B.核仁较大,界限不清 C.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D.胞质呈均匀淡蓝色 E.胞体大,可见瘤状突起
A.细胞浆 B.细胞核 C.脂多糖和酵母多糖 D.免疫复合物 E.免疫球蛋白
A.C肽是由胰岛B细胞在分泌胰岛素时由胰岛素原上切下的 B.C肽与胰岛素等克分子地释放 C.C肽空腹水平1.0±0.23ng/ml,峰时在30~60min,峰值达基础值5~6倍以上 D.1型糖尿病C肽水平升高 E.2型糖尿病C肽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
A.A胆汁 B.B胆汁 C.C胆汁 D.D液 E.以上都不对
A.组织病理学 B.分子生物学 C.细胞遗传学 D.形态学 E.免疫学
A.骨髓是出生后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 B.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C.黄骨髓是无功能的脂肪化的骨髓 D.红骨髓可转变为黄骨髓,黄骨髓不能转变为红骨髓 E.胚胎期的造血可分为中胚叶造血期、肝脏造血期和骨髓造血期
A.直接胆红素 B.间接胆红素 C.蛋白非结合胆红素 D.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 E.与白蛋白结合的非结合胆红素
A.含有2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B.含有2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C.含有2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D.含有3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E.含有3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A.只存在于肿瘤细胞 B.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高 C.有严格的肿瘤特异性 D.肿瘤相关抗原仅存在血清中 E.仅以膜结合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