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0 B.200 C.500 D.700 E.800
A.粘连性肠梗阻 B.急性小肠不全性梗阻 C.麻痹性肠梗阻 D.急性小肠高位梗阻 E.小肠低位梗阻
A.肝切除术 B.肝移植术 C.肿瘤穿刺注射抗癌药物 D.化学疗法 E.放射疗法
A.潜伏期 B.传染期 C.前驱期 D.症状明显期 E.恢复期
A.1~3天 B.6~18天 C.15~20天 D.3~4周 E.3个月
A.月经血呈暗红色 B.月经血全是血液 C.月经期一般无特殊症状 D.月经血不能凝固,但偶尔含有小的凝血块 E.初潮年龄多为13~14岁
A.1~3次 B.3~5次 C.5~7次 D.7~9次 E.9~11次
A.下降,俯屈,衔接,内旋转,仰伸,外旋转,复位,胎儿娩出 B.衔接,俯屈,内旋转,下降,仰伸,复位,外旋转,胎儿娩出 C.下降,衔接,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胎儿娩出 D.衔接,下降,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胎儿娩出 E.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胎儿娩出
A.见红 B.宫底下降 C.不规律的子宫收缩 D.规律子宫收缩 E.宫口扩张
A.1天 B.3天 C.7天 D.14天 E.21天
A.尿量减少 B.呼吸减慢 C.肌张力减退 D.心率减慢 E.膝反射消失
A.缩宫素引产 B.胎头吸引助产 C.产钳助产 D.期待疗法 E.剖宫产
A.轻型胎盘早剥腹痛症状明显 B.妊娠晚期的无痛性阴道流血 C.重型胎盘早剥剥离面不超过胎盘的1/3 D.轻型胎盘早剥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符 E.重型胎盘早剥子宫硬如板状
A.按摩子宫 B.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 C.胎盘残留者行刮宫,其刮出物不必送病理 D.剖宫产者若大量阴道出血,可行剖腹探查 E.必要时子宫切除
A.3天左右 B.10天左右 C.2~4周 D.4~6周 E.6~8周
A.手术剥除囊肿 B.抗生素治疗 C.随访观察 D.激光造口术 E.囊肿抽液术
A.月经周期紊乱 B.经期长短不一 C.出血量时多时少 D.贫血 E.出血伴下腹疼痛
A.造血功能障碍 B.肝肾功能障碍 C.皮肤及其附件反应 D.局部刺激 E.消化道反应
A.玻璃样变 B.囊性变 C.红色变 D.肉瘤变 E.钙化
A.接触性出血 B.脓性白带 C.疼痛 D.绝经后阴道出血 E.发热
A.畸胎瘤 B.颗粒细胞瘤 C.浆液性囊腺瘤 D.卵泡膜细胞瘤 E.内胚窦瘤
A.结婚3年,安全期避孕,未孕 B.结婚5年,未避孕,自然流产2次,至今未孕 C.结婚1年,未避孕,未孕 D.结婚5年,避孕套避孕,近2年未避孕,未孕 E.结婚5年,3年前人工流产,近2年未避孕,未孕
A.冠心病 B.慢性乙型肝炎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慢性支气管炎 E.月经稀少或年龄>45岁
A.39日内 B.40日内 C.45日内 D.49日内 E.59日内
A.2014年2月8日 B.2014年2月11日 C.2014年3月2日 D.2014年3月5日 E.2014年3月8日
A.避免接触过敏原 B.脱敏治疗 C.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吸入 D.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 E.色甘酸钠吸入
A.镇静剂 B.祛痰剂 C.解痉平喘药 D.呼吸兴奋剂 E.抗感染药物
A.呼吸困难 B.咳嗽、咳痰 C.消化道水肿 D.疲倦、乏力、头晕 E.少尿
A.肺栓塞 B.脑栓塞 C.下肢静脉栓塞 D.上肢动脉栓塞 E.肠系膜动脉栓塞
A.休克仅在起病后数小时内发生 B.右心室心肌梗死者易发生休克 C.收缩压低于80mmHg,可诊断休克 D.表现为收缩压低于80mmHg,且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 E.多为心律失常导致
A.20~30g/d B.40~50g/d C.60~70g/d D.80~90g/d E.100g/d
A.感染 B.血栓、栓塞形成 C.高脂血症 D.急性肾衰竭 E.低血容量性休克
A.急性肾炎 B.肾结石 C.肾结核 D.急性肾盂肾炎 E.慢性肾盂肾炎
A.血友病 B.血小板无力症 C.过敏性紫癜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白血病
A.80%以上的患者起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B.患者有骨骼关节疼痛 C.骨髓巨核细胞轻度增加或正常 D.病程多为自限性 E.血小板低于20×10/L时可有内脏出血
A.甲状腺131碘摄取率 B.血TSH、FT3、FT4 C.基础代谢率测定 D.甲状腺CT E.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关节炎 C.皮肌炎 D.强直性脊柱炎 E.白塞病
A.青霉素 B.泼尼松 C.扶他林 D.环磷酰胺 E.丙种球蛋白
A.丙种球蛋白 B.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乙肝疫苗 D.乙肝疫苗+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A.中毒型菌痢 B.流行性出血热 C.败血症 D.伤寒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复方磺胺甲晄唑 B.红霉素 C.头孢菌素 D.左氧氟沙星 E.阿奇霉素
A.60~80mmH2O B.60~120mmH2O C.60~180mmH2O D.80~120mmH2O E.80~180mmH2O
A.消化性溃疡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胸腺肥大 E.慢性支气管炎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A.管状呼吸音 B.昏迷 C.心律失常 D.体温升高 E.X线可见网状阴影
A.左侧置于第5肋间腋前线交点,右侧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 B.左侧置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右侧置于第5肋间腋前线交点 C.左侧置于心尖部,右侧置于第5肋间腋中线交点 D.左侧置于第5肋间腋中线交点,右侧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 E.左侧置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右侧置于第5肋间腋中线交点
A.中央部坏死组织多,全身症状重者,应手术治疗 B.切口应超过炎症范围 C.切开至真皮层 D.尽量剪除坏死组织 E.唇痈不宜切开
A.易激动、失眠 B.怕热、多汗、乏力 C.基础代谢率为+10% D.食欲亢进、腹泻 E.月经失调、闭经
A.溃疡病穿孔 B.应激性溃疡 C.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D.胃后壁溃疡 E.溃疡病出血
A.不明显腹胀 B.对称腹胀 C.不对称腹胀 D.均匀性全腹胀 E.腹周腹胀
A.肛门疼痛 B.大便时滴血 C.痔核脱出 D.黏液血便 E.肛门周围红肿
A.γ-谷氨酰转肽酶 B.血清碱性磷酸酶 C.岩藻糖苷酶 D.甲胎蛋白 E.癌胚抗原
A.腹痛 B.呃逆 C.寒战 D.高热 E.黄疸
A.深静脉血栓形成 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营养障碍期) C.血栓性静脉炎 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缺血期) E.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A.血压升高,脉搏慢,呼吸慢 B.血压下降,脉搏细速 C.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 D.血压升高,脉搏加快 E.血压下降,脉搏慢,呼吸慢
A.输血补充血容量 B.用升压药 C.抗休克同时开胸探查 D.患侧胸腔排气减压 E.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A.手术治疗 B.放射治疗 C.化学药物 D.中医中药治疗 E.免疫治疗
A.血尿颜色与损伤程度成正比 B.大多数肾损伤患者均有血尿 C.肾挫伤时可出现少量血尿 D.肾蒂损伤所致血尿不太明显 E.若继发感染,血尿时间可延续
A.血尿 B.脓尿 C.肾区疼痛 D.尿频、尿急 E.肾区肿块
A.膀胱刺激症状 B.膀胱区疼痛 C.血尿 D.排尿困难 E.尿线变细
A.肩部肿胀 B.肩部外展障碍 C.方肩畸形 D.肩部内收障碍 E.肩部压痛
A.定期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B.精心护理住院小儿 C.调查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D.制定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 E.进入家庭为散居小儿服务
A.1~3个月 B.3~6个月 C.7~8个月 D.9~12个月 E.12个月以上
A.10~30ml B.30~60ml C.60~90ml D.90~120ml E.120~180ml
A.预防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B.普及卡介苗接种 C.口服抗结核药 D.禁止随地吐痰 E.戴口罩
A.新生儿肝炎 B.新生儿溶血症 C.胆道闭锁 D.药物性黄疸 E.遗传性疾病
A.肋间隙凹陷 B.三凹症 C.鼻翼扇动 D.潮式呼吸 E.呼吸加快
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通常通过呼吸道传播 C.传染期在发病1~3周内 D.成人多见 E.冬春两个季节高发
A.必须药物治疗 B.可服用噻嘧啶 C.可服用甲苯达唑 D.在睡前与大便后清洗会阴及肛周后,可用2%氧化氨基汞软膏涂擦 E.在睡前与大便后清洗会阴及肛周后,可用10%氧化锌软膏涂擦
A.应用抗组胺药物作为一般治疗 B.腹痛可用阿托品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改善腹痛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肾型有较好疗效 E.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
A.低苯丙氨酸饮食 B.四氢生物蝶呤 C.叶酸 D.5-羟色胺 E.左旋多巴
A.早孕反应开始出现的时间 B.胎动开始的时间 C.手测子宫底高度 D.腹围 E.尺测耻骨联合上子宫长度
A.双顶径 B.枕额径 C.枕颏径 D.右斜径 E.枕下前囟径
A.冬眠Ⅰ号 B.硫酸镁 C.地西泮 D.肼屈嗪 E.呋塞米
A.早产 B.感染 C.前置胎盘 D.脐带脱垂 E.胎儿宫内窘迫
A.夫妇双方应同时治疗 B.哺乳期妇女慎用甲硝唑 C.常用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 D.治疗后复查转阴,仍需治疗一疗程 E.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A.轻度贫血 B.急性盆腔炎 C.月经过频 D.生殖道肿瘤 E.宫颈口过松
A.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周期、防止子宫内膜病变 B.可用小剂量单一雌激素治疗 C.急性大出血时可通过刮宫快速有效止血 D.补充钙剂 E.可采取雌孕激素合并疗法
A.子宫肌瘤 B.子宫直肠陷凹癌肿 C.子宫内膜癌 D.子宫内膜异位症 E.子宫颈癌
A.人工授精 B.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C.配子输卵管内移植 D.配子宫腔内移植 E.诱发排卵
A.各病房护士长与全体护士共同商定,根据总目标制定科室目标 B.随时调整目标,直至患者满意 C.将考核结果保存,然后进入下一轮目标管理循环 D.总结考评结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 E.就各级目标完成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口头协议
A.需要层次理论 B.激励-保健理论 C.行为改造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A.胃炎 B.痰中培养大肠埃希杆菌 C.阑尾炎 D.新生儿腹泻 E.产后乳腺炎
A.高压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滤过除菌 D.紫外线 E.煮沸消毒
A.戴清洁手套 B.戴一次性手套 C.戴医用口罩 D.戴防护镜 E.穿隔离衣
A.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 B.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C.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D.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E.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A.候诊教育 B.随诊教育 C.健康教育处方 D.入院教育 E.咨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