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gCl B.AgBr C.AgI D.AgF E.AgBr+AgI
A.密度 B.锐利度 C.宽容度 D.颗粒度 E.失真度
A.灯丝电子撞击的面积为实际焦点 B.实际焦点在像面上的投影为有效焦点 C.实际焦点由主焦点和副焦点构成 D.有效焦点为圆形 E.有效焦点标称值没有单位
A.电子在阳极上撞击的面积是有效焦点 B.实际焦点在X线中心方向的投影是主焦点 C.有效焦点标称值是以mm为单位 D.实际焦点包括主焦点和副焦点 E.有效焦点是圆形
A.在像面的不同方位上实际焦点的投影 B.实际焦点在X线管长轴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C.在X线管靶面下垂直方向上水平投影的大小 D.从灯丝正面发出的电子所形成的焦点 E.有效焦点为一矩形,大小为a×bsinα
A.焦点大分辨力低 B.焦点面上X线量分布为单峰时分辨力高 C.可用星卡测试 D.R=1/2d E.对成像结果无影响
A.描述焦点极限分辨力随负荷条件相对变化的量 B.管电流大则焦点变大 C.一般大于等于1 D.散焦值越大越好 E.散焦值等于1时焦点成像性能稳定
A.焦点尺寸越大,影像越模糊 B.应使被照体靠近胶片 C.0.2mm是半影模糊阈值 D.应减小焦-肢距 E.使用小焦点
A.420nm B.390nm C.710nm D.550nm E.1000nm
A.250nm B.550nm C.633nm D.820nm E.950nm
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低 B.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低 C.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大 D.晶体颗粒小分辨力低 E.晶体颗粒分布均匀颗粒性差
A.1.0mm B.1.0μm C.1.71μm D.1.71mm E.2.8μm
A.熔点高 B.热稳定性好 C.化学稳定性低 D.收缩性低 E.弹性高
A.低银薄层 B.不需防静电剂 C.需加入较多附加剂 D.175μm厚 E.聚酯片基
A.能抑制保存中的变化 B.不包括防灰雾剂 C.坚膜剂提高胶片机械强度 D.润滑剂增强传递性能 E.有利于自动冲洗
A.光采集容量提高 B.可获得最大光吸收 C.可减少影像模糊 D.增加荧光交叠效应 E.可减少散射光
A.描绘曝光量与密度之间关系 B.各部分为线性关系 C.由足部、直线部、肩部、上升部构成 D.足部曝光过度 E.产生反转是由于曝光不足所致
A.灰雾度 B.本底灰雾 C.最大密度 D.片基灰雾 E.乳剂灰雾
A.感光材料未经曝光直接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为片基灰雾 B.感光材料未经显影直接定影后产生的密度为最小密度 C.乳剂灰雾和片基灰雾合成本底灰雾 D.片基灰雾不能直接测量 E.乳剂灰雾可直接测量
A.感光度 B.宽容度 C.相对感度 D.灰雾度 E.对比度
A.组织对比度 B.胶片对比度 C.照片对比度 D.物体对比度 E.X线对比度
A.距骨 B.舟骨 C.跟骨 D.骰骨 E.楔骨
A.EML B.OML C.RBL D.SML E.TBL
A.显影能力的持续性强 B.具有良好的保存性 C.具有明显的超加和性 D.有时出现显影中的着色污染 E.照片处理容量大
A.机架 B.计算机 C.控制台 D.操作键盘 E.键盘和显示屏
A.可以减少扫描时毫安秒的用量 B.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 C.提高病变组织的空间分辨率 D.增强物体的对比度和观察病变组织的血供 E.提高CT机的密度分辨率
A.起始点密度与片基灰雾组成 B.乳剂灰雾与片基灰雾组成 C.最大密度与乳剂灰雾组成 D.最小密度与片基灰雾组成 E.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组成
A.氧气属阴性对比剂 B.空气有产生气体栓塞的危险 C.空气在器官内吸收较慢 D.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较大 E.空气有效原子序数大
A.局限性膈膨升 B.双穹窿膈 C.波浪膈 D.梯状膈 E.肋膈角消失
A.骨结核 B.软骨瘤 C.佝偻病 D.大骨节病 E.类风湿关节炎
A.第6肋骨相平 B.第7肋骨相平 C.第8肋骨相平 D.第9肋骨相平 E.第10肋骨相平
A.可做屈、伸、侧弯及轻微旋转运动 B.包括颈、胸、腰、骶尾等生理弯曲 C.椎骨均有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 D.胸椎与肋骨相连构成骨性胸廓的一部分 E.典型颈椎有横突孔且第7颈椎棘突最长
A.窗宽决定显示CT值的范围 B.窗宽大,图像中组织密度对比提高 C.组织的CT值大于窗宽规定范围时呈现白色 D.窗宽除以16等于每个灰阶包含的CT值 E.窗宽可改变图像中的密度差
A.腕掌关节 B.掌指关节 C.胸锁关节 D.肩锁关节 E.手指间关节
A.全部腰椎呈侧位显示在片内 B.椎弓根投影于椎体正中 C.腰大肌影像清晰显示 D.椎体后缘无双边现象 E.椎间隙显示清晰
A.用以形成人工对比 B.能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 C.有阴性及阳性两类对比剂 D.非离子型对比剂毒性较大 E.与周围组织器官能形成密度差别
A.上腹部 B.头部 C.盆腔 D.胸部 E.下腹部
A.人体直立 B.掌心向前 C.两眼向前方平视 D.双上肢下垂置躯干两侧 E.两下肢并拢,足尖外展
A.摄影距离 B.患者体厚 C.摄影时间 D.管电压 E.管电流
A.碘过敏者 B.严重的阻塞性黄疸 C.严重心脏病 D.胆总管外压性疾病 E.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A.计算机扫描摄影 B.计算机体层摄影 C.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 D.计算机横断面体层扫描 E.计算机横断面轴向体层摄影
A.500nm B.550nm C.600nm D.650nm E.700nm
A.肾结核 B.肾肿瘤 C.急性泌尿系炎症 D.肾结石 E.双肾盂畸形
A.X线放大摄影 B.X线体层摄影 C.眼球异物定位 D.乳腺摄影 E.胸部高电压摄影
A.椭圆形 B.双鞍底 C.桥形蝶鞍 D.圆形 E.扁圆形
A.静脉肾盂法 B.逆行造影法 C.空气造影法 D.双重造影法 E.口服造影法
A.胶片的平均斜率影响照片对比度 B.平均斜率大的胶片,宽容度小 C.特性曲线是胶片固有特性的体现,不受显影液性能影响 D.反差系数指的是胶片特性的最大斜率 E.宽容度大的胶片,影像层次多
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障碍性骨病是()
A.痛风 B.侏儒症 C.佝偻病 D.呆小症 E.大骨节病
A.第2、3胸椎 B.第4、5胸椎 C.第6胸椎 D.第7、8胸椎 E.第11胸椎
A.感绿胶片 B.感蓝胶片 C.大宽容型扁平颗粒胶片 D.乳腺摄影用胶片 E.高感度血管造影用胶片
A.焦距 B.焦栅距 C.焦-片距 D.焦-物距 E.物-恰片距
A.感绿胶片 B.氦氖激光片 C.直接反转片 D.荧光电影胶片 E.多幅像机成像胶片
A.放置在铅皮破损的铅箱内 B.与化学药品类存放在同一库房内 C.放置在符合要求的完好的铅箱内,并投放干燥剂 D.存放在热力、煤气管道集中的地下室库房内 E.在低温、高湿度的梅雨季节下启封存放
A.下颈椎比上胸椎稍宽 B.胸椎椎体自上而下逐变宽 C.第1骶椎最宽 D.第3腰椎最窄 E.第1骶椎以下变窄
A.米吐尔与菲尼酮的组合 B.对苯二酚和菲尼酮的组合 C.米吐尔与对苯二酚的组合 D.米吐尔与菲尼酮、对苯二酚的组合 E.二氨基苯酚与菲尼酮的组合
A.尽量减少各个椎体影像的重叠 B.应包括临近有明确标志的椎体 C.下部腰椎摄影应注意性腺防护 D.将下部椎体置于X线管阳极端 E.胸、腰椎摄影均应使用滤线栅
A.低千伏、高毫安、长曝光时间 B.高千伏、高毫安、长曝光时间 C.低千伏、低毫安、短曝光时间 D.高千伏、高毫安、短曝光时间 E.低千伏、低毫安、长曝光时间
A.胶片感光性能的测定 B.增感屏感度的测定 C.显影性能的测定 D.冲洗机因素的测定 E.照片保存性的测定
A.腕豆骨 B.髂前上棘 C.桡骨茎突 D.尺骨茎突 E.桡骨小头
A.复性感光材料 B.正性感光材料 C.反转感光材料 D.银盐感光材料 E.非银盐感光材料
A.10%~15% B.20%~25% C.30%~35% D.40%~45% E.50%~55%
A.X线剂量 B.扫描层厚 C.重建算法 D.探测器的灵敏度 E.FOV
A.不明原因的血尿 B.妊娠期及产褥期 C.尿道狭窄 D.腹膜后包块 E.肾性高血压筛选
A.15cm B.16cm C.17cm D.18cm E.20cm
A.轻度反应 B.重度反应 C.迟发反应 D.一时性反应 E.神经性反应
A.是照射量等于零时照片所具有的密度值 B.位于特性曲线的起始点 C.是胶片曝光后产生的最小密度值 D.由片基密度和乳剂灰雾组成 E.与乳剂感光中心的大小和数目有关
A.扇形射线束的厚度 B.物体的大小 C.重建算法 D.重建矩阵 E.扫描层厚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禁忌证是()
A.肾、输尿管结核 B.不明原因的血尿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肾性高血压筛选检查 E.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关系
A.多方位重组 B.平扫 C.增强扫描 D.定位扫描 E.动态扫描
A.前屈 B.后伸 C.侧弯 D.旋转 E.行走
A.听眦线 B.听眶线 C.听鼻线 D.听口线 E.瞳间线
A.碘番酸 B.胆影钠 C.甲泛葡糖 D.泛影葡胺 E.胆影葡胺
A.第3腰椎 B.第4腰椎 C.第5腰椎 D.第2骶椎 E.尾骨
A.颗粒大,感光度高 B.颗粒小,分辨率高 C.颗粒扁平,增加散射光 D.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大 E.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高
A.对比剂注射完毕约3分钟 B.对比剂注射完毕约7分钟 C.对比剂注射完毕约10分钟 D.对比剂注射完毕约15分钟 E.对比剂注射完毕约20分钟
A.感光度-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的倒数 B.最大密度-最高管电压允许的最大曝光量所产生的密度 C.平均斜率-连续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的直线与横坐标夹角正切值 D.本底灰雾-胶片未经曝光,而显影加工后还原的密度 E.最大斜率-照片影像密度差与对应的射线对比度的比值
A.90nm B.420nm C.550nm D.700nm E.1000nm
A.皮内试验 B.眼结膜试验 C.舌下试验 D.肌内注射试验 E.静脉注射试验
A.定点 B.定位 C.定层 D.取层 E.层深
A.髋骨 B.髂嵴 C.闭孔 D.坐骨 E.髋关节
A.使用高分辨率测试板测试 B.可使用模卡测试 C.以能分辨出对比度差为0.3%时的物体直径值(mm)表示 D.是与伪影有关的一种参数测试 E.以能分辨出LP/cm表示
A.后前位 B.前后位 C.侧位 D.轴位 E.斜位
A.无屏与有屏所需曝光时间之比 B.增感屏之间增感率的比较 C.增感屏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荧光发光强度 D.增感因素 E.荧光体的光扩散
A.对于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有帮助 B.最常用对比剂是碘油 C.造影应避免选择在月经期进行 D.造影时需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E.可用于输卵管阻塞的诊断
A.右前斜位-人体右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 B.左前斜位-人体左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 C.左后斜位-人体右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 D.内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为轴心,向内旋转 E.内收位-手或足沿冠状面向体轴方向移动
A.平扫 B.定位扫描 C.动态扫描 D.螺旋扫描 E.CT引导下活检穿刺
A.半值全宽 B.对比度指数 C.百分线对数(LP%) D.线对数/厘米(LP/cm) E.线对数/平方厘米(LP/cm2)
A.输卵管造影 B.心血管造影 C.支气管造影 D.瘘管造影 E.椎管造影
A.与MQ型显影液相比,超加和性较差 B.渗透力强,影像出痕时间短,显影速度快 C.胶片处理容量大 D.显影能力的持续性强 E.稳定性和保存性好
X线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由于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所以称之为"特性曲线"。特性曲线的横坐标为曝光量,以对数值lgE表示;纵坐标为密度,以D表示。特性曲线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和反转部组成。特性曲线可提供感光材料的本底灰雾(Dmin)、感光度(S)、对比度(γ)、最大密度(Dmax)、宽容度(L)等参数,以表示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
A.表示密度值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 B.横轴表示曝光量对数值,纵轴表示密度值 C.能够表达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 D.横轴表示密度值,纵轴表示曝光量 E.可称为H-D曲线
A.起始点密度与片基灰雾 B.乳剂灰雾与片基灰雾 C.最大密度与乳剂灰雾 D.片基灰雾 E.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
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 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 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 D.密度与照射量没有联系的部分 E.也称为肩部
A.清晰度 B.分辨率 C.颗粒度 D.乳剂熔点 E.调制传递函数
A.足部 B.肩部 C.直线部 D.翻转部 E.全部
A. B.K=D1-D2 C.K=γlgKx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