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R-NEMA1.0 B.ACR-NEMA3.0 C.DICOM3.0 D.Windows98 E.TCP/IP
A.250nm B.550nm C.633nm D.820nm E.950nm
A.1.0mm B.1.0μm C.1.71μm D.1.71mm E.2.8μm
A.感光度 B.宽容度 C.相对感度 D.灰雾度 E.对比度
A.清晰度 B.分辨率 C.颗粒度 D.乳剂熔点 E.调制传递函数
A.荧光体颗粒 B.荧光体涂布厚度 C.保护层厚度 D.反射层的反射效率 E.显影液的浓度
A.对苯二酚 B.邻苯二酚 C.菲尼酮 D.米吐尔 E.对苯二胺
A.18~20℃ B.20~22℃ C.33~35℃ D.40~45℃ E.45~50℃
A.保护层 B.吸收层 C.乳剂层 D.片基 E.防反射层
A.像素 B.体素 C.原始数据 D.重建数据 E.显示数据
A.结合膜层 B.保护膜层 C.防光晕层 D.片基层 E.乳剂层
A.趾部 B.直线部 C.肩部 D.顶部 E.反转部
A.荧光体颗粒 B.保护层厚度 C.基板的厚度 D.荧光体涂布厚度 E.反射层的反射效率
A.照片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有关 B.照片层次丰富照片对比度越大 C.X线对比度是照片对比度的基础 D.X线对比度大则照片对比度大 E.照片对比度与胶片对比度成正比
A.可做定量分析 B.可获取断面图像 C.层厚与CT密度分辨率有关 D.CT空间分辨率比常规X线摄影高 E.CT密度分辨率比常规X线检查高
A.X线量是指X线光子的穿透能力 B.X线量是根据X线特性直接测量 C.与靶面物质的原子序数Z成反比 D.与给予X线管的电能成反比 E.诊断X线范围常用mAs表示
A.影像层次丰富 B.可缩短曝光时间 C.减少散射线的产生 D.病人射线剂量减少 E.延长X线球管寿命
A.单面涂布 B.极细微的乳剂颗粒 C.背底涂有防光晕层 D.采用扁平颗粒技术 E.成像质量高于多幅相机胶片
A.取用量最大的胶片作为管理专用片 B.冲洗机药液温度调整到标准要求值 C.每次对铝梯曝光的参数要固定 D.中间密度灰阶值不超过1.20 E.高密度灰阶值取最接近3.00
A.又称低对比度分辨率 B.与X线剂量有关 C.与噪声无关 D.是表示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 E.增加探测吸收的光子数,可提高密度分辨率
A.散射线是康普顿效应的结果 B.散射线产生于X线穿过物体时 C.散射线与原发射线完全同向 D.散射线比原发射线波长长 E.散射线比原发射线穿透力弱
A.照片对比度与胶片的γ值有关 B.直线部分的斜率称为最大斜率 C.平均斜率与宽容度相互制约 D.特性曲线上任何一点的γ值是一致的 E.特性曲线因胶片种类而异
A.高频X线机 B.附加滤过板 C.自动曝光控制 D.常用栅比为8:1 E.选用γ值高的胶片
A.阳极靶面上受电子撞击的面积 B.是像面不同方位上实际焦点的投影 C.从灯丝正面发出的电子所形成的焦点 D.从灯丝侧方发出的电子所形成的焦点 E.主焦点与副焦点共同形成有效焦点
A.定影剂:溶解未感光的溴化银 B.坚膜剂:收敛、固定影像 C.坚膜剂:提高胶片吸水量 D.保护剂:防止定影剂分解与氧化 E.中和剂:稳定pH
A.水的质量衰减系数 B.水的线性衰减系数 C.水的电子密度 D.水的质量密度 E.水的分子成分
A.使照射野与检查范围大小相一致 B.加大肢-片距 C.被照体加压 D.扩大照射野 E.安装多层遮线器
A.-1000Hu B.-500Hu C.0Hu D.+500Hu E.+1000Hu
A.降低影像清晰度 B.增加图像对比度影像对比度 C.降低影像锐利度 D.增加图像颗粒性 E.提高空间分辨率
A.显影剂--菲尼酮 B.保护剂--无水亚硫酸钠 C.促进剂--碳酸钠 D.缓冲剂--偏硼酸钠 E.抑制剂--5-甲基-苯并三唑
A.被照体的原子序数 B.被照体的厚度 C.显影加工条件 D.X线的质与量 E.X线的散射
与X线照片对比度无关的因素是()
A.X线波长 B.X线管焦点 C.物体的厚度 D.物体的密度 E.物体的原子序数
A.照片密度 B.照片对比度 C.照片锐利度 D.照片颗粒度 E.胶片感度
A.显影温度 B.显影时间 C.显影补充量 D.摄影距离 E.胶片γ值
A.H表示半影大小 B.F表示焦点尺寸 C.b表示肢一片距 D.a表示焦一肢距 E.H=0.1mm为模糊阈值
A.M为放大率 B.S为被照体尺寸 C.G为影像尺寸 D.a为肢-片距 E.b为焦-肢距
在S=(D1-D2)/H=K/H公式中,关于H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称为模糊值 B.亦称不锐利度 C.以毫米为单位 D.或称密度移行距离 E.其值越小,边缘越模糊
A.基层 B.荧光体层 C.保护层 D.反射层 E.吸收层
A.显影-水洗-定影 B.显影-停显-定影 C.显影-水洗-停显-定影 D.显影-停显-水洗 E.显影-定影
A.维持显影液面 B.溴离子浓度的控制 C.显影活动性的维持 D.减少照片污染,褪色 E.补充被胶片消耗的显影主剂
A.定影液的类型 B.水洗时间 C.水洗流量 D.摄影条件 E.水洗温度
A.余辉越长 B.病人辐射剂量越大 C.图像重建时间越长 D.探测器的相应时间越长 E.数据采集系统的处理时间越长
A.米吐尔与菲尼酮的组合 B.对苯二酚与菲尼酮的组合 C.米吐尔与对苯二酚的组合 D.二氨基苯酚与菲尼酮的组合 E.米吐尔与对苯二酚以及菲尼酮的组合
A.0.3 B.0.5 C.1.0 D.1.5 E.2.0
A.景物反差与影像反差之比 B.照片密度与影像模糊度之比 C.照片对比度与影像模糊度之比 D.照片影像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之比 E.景物反差与X线曝光量之比
A.显影液使用时间 B.显影液耐氧化性能 C.显影液与空气接触面积 D.显影液与胶片特性的匹配关系 E.显影液温度
A.定透时间 B.显影时间 C.定影时间 D.水洗时间 E.干燥时间
A.感光度 B.锐利度 C.本底灰雾 D.胶片的宽容度 E.胶片的反差系数
A.20~125kV B.40~150kV C.30~165kV D.35~170kV E.40~180kV
A.胶片对比度 B.量子斑点 C.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分布 D.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 E.增感屏荧光体尺寸和分布
A.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加而增加 B.正常曝光时,与照射量成正比 C.与照片显影加工有密切关系 D.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E.随管电压的增高而增加
A.胶-片距 B.焦-片距 C.焦-肢距 D.曝光条件 E.焦点大小
A.胶片 B.散射线 C.显影处理 D.焦点外X线 E.X线管功率
A.乳剂的性质 B.定影剂浓度 C.定影温度 D.搅动情况 E.水流速度
A.X线影像 B.X线信息影像 C.X线信息信号 D.X线成像过程 E.X线成像系统
A.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 B.能起保护作用 C.能热熔冷凝 D.不参与坚膜作用 E.黏性强
A.频率 B.相位 C.加权 D.大小 E.层厚
A.肾脏长15~23cm B.普通平片不能显示轮廓 C.膀胱底部正中有输尿管开口 D.正常男性尿道正位呈S形弯曲 E.膀胱造影的形状与充盈程度有关
A.正中矢状面 B.水平面 C.矢状面 D.冠状面 E.横断面
A.外耳孔到鼻根的连线 B.外耳孔到鼻尖的连线 C.外耳孔到鼻前棘的连线 D.外耳孔到鼻唇沟的连线 E.外耳孔到鼻背中点的连线
A.肩关节前后位 B.胸部左前斜位 C.股骨水平侧位 D.腹部倒立侧位 E.头颅后前位
A.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一端关节 B.长骨长轴应与胶片短轴平行 C.两个摄影位置的关节面同高 D.同部位两个摄影位置同端对齐 E.儿童骨关节摄影常须两侧同摄
A.后前位 B.前后位 C.切线位 D.斜位 E.侧位
A.上颌窦 B.矢状窦 C.额窦 D.筛窦 E.堞窦
A.腹部摄影一般首选前后位 B.急性肠梗阻应先腹部清洁 C.腹部检查一般使用滤线栅 D.常规采用深呼气屏气曝光 E.观察气液平面常摄立位像
A.碘番酸 B.碘他拉葡胺 C.碘海醇 D.泛影葡胺 E.碘阿酚酸
A.碘化钠--非离子型对比剂 B.碘番酸--经肾排泄对比剂 C.硫酸钡--非离子型对比剂 D.碘化钠--有机碘对比剂 E.胆影钠--阳性碘对比剂
A.迅速给予镇静药物 B.平卧或头低足高位 C.等临床医生来处理 D.尽快完成造影检查 E.停止造影进行急救
A.单面药膜感蓝片 B.双面药膜感蓝片 C.单面药膜感绿片 D.双面药膜感绿片 E.单面药膜色盲片
A.有热熔冷凝性 B.有吸水膨胀性 C.极易溶解于水 D.参与坚膜作用 E.提供感光中心
用t0和t1表示产生1.0密度值的无屏和有屏照射量,则增感率的表达式是()
A.f=t0/t1 B.f=t1/t0 C.f=t0-t1 D.f=t1-t0 E.f=t0+t1
A.趾部 B.直线部 C.肩部 D.反转部 E.高清晰部
A.人体直立 B.两眼平视 C.上肢下垂 D.掌心相对 E.足尖向前
吸收X线最少的是()
A.肋骨 B.肌肉 C.肺 D.牙齿 E.腓骨
A.X线的能量 B.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 C.物质的密度 D.每克物质的电子数 E.电源电压
A.腋中线 B.前正中线 C.锁骨中线 D.后正中线 E.脊柱旁线
A.第1与2胸椎水平 B.第2与3胸椎水平 C.第3与4胸椎水平 D.第4与5胸椎水平 E.第5与6胸椎水平
A.硒鼓检测器 B.IP成像转换器 C.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 D.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 E.多丝正比室检测器
A.随光子能量升高光电吸收增加 B.随光子能量升高康普顿吸收减少 C.低管电压能产生高的软组织对比 D.康普顿吸收能提高对比度 E.光电吸收能抑制软组织对比度
在10~100keV光子能量范围内,光子能量在10keV时光电吸收为95%以上,康普顿吸收为5%。光子能量为100keV时,康普顿吸收占95%以上。
A.高千伏摄影产生散射线少 B.高千伏摄影能提高对比度 C.康普顿吸收产生散射线 D.光电吸收有利于病人防护 E.电压低对比度下降
A.岁差运动 B.钟摆运动 C.连续运动 D.旋转运动 E.步进
A.旋转运动 B.连续运动 C.岁差运动 D.步进 E.钟摆运动
A.分为分段步进和连续步进 B.可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C.分段步进的曝光时序难以与对比剂的充盈高峰相吻合 D.可获得该血管的全程减影像 E.采用低速脉冲曝光采集图像,实时减影成像
A.M表示放大率 B.a表示肢-片距 C.b表示焦-片距 D.影像放大对像质的影响大于变形 E.放大对成像是有害的
A.空气滤过散射少 B.照射野小,清楚度高 C.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低频信号 D.焦点面积变小 E.模糊阈值变大
A.H表示几何模糊 B.F表示焦点尺寸 C.b表示焦一片距 D.a表示焦一肢距 E.H=0.2mm为模糊阈值
A.焦点尺寸越大,影像越模糊 B.应使被照体靠近胶片 C.0.2mm是半影模糊阈值 D.应减小焦-肢距 E.使用小焦点
A.H表示半影模糊 B.F表示焦点大小 C.b表示焦-肢距 D.M表示放大率 E.M=1+0.2/F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E.6倍
A.栅比越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 B.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 C.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 D.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 E.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
A.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的能力越差 B.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的能力越差 C.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 D.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 E.使摄影条件减小
A.钨 B.铝 C.锌 D.铜 E.铁
A.将滤线栅置于焦点和被照体之间 B.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栅焦距相等 C.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的中心 D.原投射方向与滤线棚铅条排列间隙平行 E.原发X线与滤线栅铅条平行
A.55kV B.60kV C.65kV D.70kV E.75Kv
A.1000Hu B.100Hu C.10Hu D.0Hu E.-1000Hu
A. B.1.5λ C.2.5λ D.0.08~0.6A E.3.5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