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计划阶段 B.执行阶段 C.检查阶段 D.处理阶段 E.评价阶段
A.内部、外部回报 B.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C.自我效能 D.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 E.对戒除某种行为的难处的认识
A.致病行为 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C.不良疾病行为 D.违规行为 E.预警行为
A.摄食 B.睡眠 C.模仿 D.性行为 E.躲避行为
A.教育、赋权与协调 B.预防、促进与教育 C.预防、教育与协调 D.倡导、赋权与协调 E.倡导、促进与协调
A.提问笼统 B.提问包含问者的观点 C.人际传播中应避免使用 D.适用于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 E.提问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问题
A.调查研究 B.促进健康 C.预防疾病 D.传播健康信息 E.提高生活质量
A.规律性 B.可控性 C.偶然性 D.频发性 E.明显和稳定性
A.提问技巧 B.行为技巧 C.非语言传播技巧 D.反馈技巧 E.谈话技巧
A.社会诊断 B.行为诊断 C.环境诊断 D.非行为诊断 E.流行病学诊断
A.促进健康的行为 B.危害健康的行为 C.与疾病相关的行为 D.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E.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A.先将发病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B.先将健康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C.分组隔离 D.单元隔离 E.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A.1mg/L B.10mg/L C.100mg/L D.1000mg/L E.10000mg/L
A.病人沐浴后更换清洁衣服 B.个人用品经消毒后可带出病区 C.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 D.室内空气可用熏蒸消毒 E.病床、桌椅用消毒剂擦拭
A.100% B.99.99% C.99.9% D.99% E.95%
A.同桌进餐不会感染HIV B.离体后的HIV抵抗力强,需要高效消毒剂将其灭活 C.结核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强,需用高、中效消毒剂灭活 D.结核杆菌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至数年 E.结核杆菌在直射阳光下能生存2~4小时
A.患者体表的正常菌群 B.飞沫核 C.带菌尘埃 D.输液制品 E.药品
A.营养与饮食 B.休息与睡眠 C.有创诊疗措施 D.免疫调节功能 E.焦虑与恐惧
A.一人一针一管 B.一人一针一管一巾 C.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D.一人一针一巾 E.一人一针一带
A.炭疽芽孢能耐受煮沸10min B.炭疽芽孢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 C.患有炭疽的家畜不允许解剖 D.炭疽杆菌芽孢抵抗力强 E.传染源是蚊蝇
A.创新化 B.统一化 C.规格化 D.规范化 E.系列化
A.目标冲突 B.认知冲突 C.建设性冲突 D.破坏性冲突 E.程序冲突
A.全局性标准、可行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B.全局性标准、经济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C.全局性标准、可行性标准、经济性标准 D.整体性标准、可行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E.整体性标准、经济性标准、适宜性标准
A.管理权 B.决策权 C.决定权 D.用人权 E.指挥权
A.可考核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重点原则 D.创新原则 E.弹性原则
A.目标数目越多越好 B.目标应明确、恰当 C.目标都由下级完成 D.目标数目越少越好 E.未实现目标的部门和个人应严惩
A.1~3个层次 B.2~4个层次 C.3~5个层次 D.4~6个层次 E.5~7个层次
A.直线型 B.综合型 C.主导型 D.职能型 E.直线-参谋型
A.对照法 B.分组法 C.对比法 D.求证法 E.统一法
A.梅奥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泰勒 E.卢因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环境 D.行为结果 E.行为反馈
A.2~5人 B.6~10人 C.10~15人 D.15~20人 E.20人以上
A.流行病学诊断 B.行为诊断 C.社会诊断 D.教育诊断 E.环境诊断
A.由社会环境造就 B.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 C.目的在于适应外界环境 D.贯穿人类整个社会化过程 E.需要在不断学习、模仿、与人交往中习得
A.增进服务对象健康 B.强化健康人群的健康意识 C.帮助服务对象采纳有利于健康的思想 D.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E.帮助服务对象掌握卫生知识
A.准确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速度快原则 D.可及性原则 E.经济性原则
A.药物滥用 B.讳疾忌医 C.不遵医嘱 D.缺乏体育锻炼 E.违反法律法规
A.被动发展、主动发展、巩固发展、自主发展 B.被动发展、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巩固发展 C.自主发展、被动发展、巩固发展、主动发展 D.自主发展、被动发展、主动发展、巩固发展 E.自主发展、巩固发展、被动发展、主动发展
A.去污染 B.抗感染 C.灭菌 D.消毒 E.清洁
A.母婴传播 B.输血传播 C.药品传播 D.器械传播 E.生物传播
A.1% B.4% C.7% D.8% E.10%
A.清洁 B.消毒 C.减菌 D.灭菌 E.无害
A.用过的针头采用双手“复帽” B.不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 C.使用后不用手去除针头 D.将针头放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 E.用过的针头不再重复使用
A.清洁剂 B.高效消毒剂 C.灭菌剂 D.中效消毒剂 E.低效消毒剂
A.服务干预 B.政策干预 C.人际干预 D.环境干预 E.信息干预
A.对于强化的对象要一视同仁 B.负强化没有激励作用,应避免 C.强化目标应分阶段设立 D.尽量采取同一种被证实有效的正强化 E.强化的频率应由管理者决定
A.德尔菲法 B.电子会议法 C.座谈法 D.头脑风暴法 E.名义集体决策法
A.明确的目的性 B.及时的应变性 C.场地的适宜性 D.果断的决策性 E.适当的灵活性
A.质量控制 B.预算控制 C.目标控制 D.进度控制 E.技术控制
A.评价 B.计划 C.评估 D.分配 E.实施
A.合理合法 B.视能授权 C.科学管理 D.监督控制 E.权责对等
A.综合评价 B.行为过程评价 C.行为结果评价 D.基本素质评价 E.综合评定
A.医生对病人的咨询 B.出版书籍 C.小群体内的传播活动 D.出租车上的广告 E.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
A.舆论领袖 B.群体意识 C.群体意见 D.群体压力 E.群体凝聚力
A.门诊病人 B.入院时的病人 C.住院的病人 D.即将出院的病人 E.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疾病病人
A.阿莫西林 B.克林霉素 C.安灭菌 D.头孢哌酮舒巴坦 E.甲硝唑
A.湿化器使用蒸馏水 B.定期更换蒸馏水 C.定时倾倒冷凝水 D.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E.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A.矫正性控制 B.预先控制 C.内部控制 D.过程控制 E.事后控制
A.无意模仿 B.故意模仿 C.有意模仿 D.从众模仿 E.群体模仿
A.医院感染 B.院外感染 C.院前 D.并发症 E.原发感染
A.回归因素 B.霍桑效应 C.马太效应 D.从众心理 E.选择效应
A.气管镜每个月监测 B.胃镜的细菌数≤100cfu/件 C.喉镜的细菌数≤50cfu/件 D.腹腔镜每季度监测 E.肠镜的细菌数≤20cfu/件
A.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B.分工协作的原则 C.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D.最少层次的原则 E.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A.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B.呼吸机的湿化器用无菌水 C.定期更换管道 D.做好气道护理 E.采取综合措施
A.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同发病期病人可同住一室 B.如病人离开病房应戴口罩 C.使用正压 D.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E.采用呼吸道隔离
A.程序 B.结构图 C.规划图 D.政策 E.组织图
A.基本素质评价 B.护理效果评价 C.行为过程评价 D.行为结果评价 E.综合评价
A.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 B.A型行为 C.不良生活习惯 D.戒烟 E.C型行为
A.需大量人力、物力 B.分工明确,利于按护士能力分工 C.有利于提高护士技能操作熟练程度 D.易忽视病人的心理、社会状况 E.机械、护患沟通少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保健行为 D.预警行为 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A.第二个步骤 B.第三个步骤 C.第四个步骤 D.第五个步骤 E.第六个步骤
A.环氧乙烷气体熏蒸 B.紫外线照射法 C.高压蒸汽法 D.消毒液浸泡法 E.电离辐射法
A.应对 B.应激 C.顺应 D.调试 E.反射
A.临床护理活动的评价 B.服务质量评价 C.环节质量评价 D.综合评价 E.终末质量评价
A.咨询 B.个别访谈 C.劝服 D.指导 E.反馈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早期预防 E.中期预防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因素 E.行为因素
A.原始发展阶段 B.被动发展阶段 C.主动发展阶段 D.自主发展阶段 E.巩固发展阶段
A.有效碘100mg/L的碘附液 B.1%过氧化氢液 C.纯净水 D.0.2%氯己定溶液 E.0.3%硼酸溶液
A.保持时间利用的间断性 B.学会拒绝 C.善于应用管理 D.充分利用其他人最佳工作时间 E.学会理解
A.责权利一致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用人之长原则 D.系统管理原则 E.合理结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