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P B.GLP C.GCP D.GSP E.GAP
A.药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 B.药典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C.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 D.药典中收载已经上市销售的全部药物和制剂 E.一个国家的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
A.按给药途径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制法分类 D.按形态分类 E.按药物种类分类
A.阿拉伯胶浆 B.单糖浆 C.薄荷水 D.苯甲酸 E.泡腾剂
A.西黄蓍胶 B.聚维酮 C.硬脂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触变胶
A.分层(乳析) B.絮凝 C.破裂 D.转相 E.反絮凝
A.过滤灭菌法 B.微波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紫外线灭菌法
常用于干热灭菌有关的数值是()
A.F值 B.E值 C.D值 D.F0值 E.Z值
A.输液中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B.输液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这三项更应特别注意 C.渗透压可为等渗或低渗 D.输液pH力求接近人体血液pH E.降压物质必须符合规定
A.松片 B.裂片 C.崩解迟缓 D.粘冲 E.片重差异大
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B.羟丙基纤维素 C.聚乙烯吡咯烷酮 D.丙烯酸树脂Ⅵ号 E.丙烯酸树脂Ⅱ号
A.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 B.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 C.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 D.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防止裂片现象
A.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 B.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C.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D.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E.粒径较小,较其他固体制剂更稳定
A.5号筛 B.6号筛 C.7号筛 D.8号筛 E.9号筛
A.均匀度 B.干燥失重 C.水分 D.吸湿性 E.装量差异
A.月桂醇硫酸钠 B.羊毛脂 C.司盘类 D.硬脂酸钙 E.胆固醇
A.粉碎 B.浸润渗透 C.解析溶解 D.扩散 E.置换
A.脂肪酸山梨坦 B.泊洛沙姆 C.月桂醇硫酸钠 D.硬脂酸钠 E.苯扎溴铵
A.牛顿流动 B.塑性流动 C.假塑性流动 D.胀性流动 E.触变流动
A.在胃肠道内吸收良好 B.避免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C.无菌 D.克服首过效应 E.具有良好的外部特征
A.二丁甲苯酚 B.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C.维生素E D.硫代硫酸钠 E.BHA
A.PVP B.EC C.PEG D.泊洛沙姆188 E.枸橼酸
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D.使药物具靶向性 E.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A.酸 B.碱 C.冰 D.乙醇 E.甲醛
A.药物释放系统 B.经皮传递系统 C.靶向给药系统 D.多剂量给药系统 E.药物传递系统
A.阿拉伯胶一琼脂 B.西黄蓍胶一阿拉伯胶 C.阿拉伯胶一明胶 D.西黄蓍胶一果胶 E.阿拉伯胶一羧甲基纤维素钠
A.核糖核酸 B.胆固醇 C.脂多糖 D.蛋白质 E.磷脂
A.直线回归法和ABC分类法 B.PDCA循环法和直线回归法 C.调查研究方法和直线回归法 D.评估数据法和数据分析法 E.调查研究方法和目标管理法
A.不得少于1% B.不得少于3% C.不得少于5% D.不得少于6% E.不得少于8%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A.辅料 B.药品 C.新药 D.假药 E.劣药
A.2012年5月30日 B.2012年5月31日 C.2012年6月30日 D.2012年6月31日 E.2012年7月31日
A.尼泊金甲酯 B.苯甲酸钠 C.山梨酸 D.枸橼酸钠 E.醋酸氯己定
A.搽剂 B.涂膜剂 C.合剂 D.含漱剂 E.洗剂
A.Zeta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性质改变
A.大于10万级 B.10万级 C.大于1万级 D.1万级 E.100级
A.热压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微波灭菌法 E.过滤灭菌法
A.无菌、无热原 B.澄明度应符合要求 C.等渗或低渗 D.pH在4~9范围 E.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维生素C注射液中亚硫酸氢钠的作用是()
A.抗氧剂 B.pH调节剂 C.金属络合剂 D.等渗调节剂 E.抑菌剂
A.交联聚维酮 B.羧甲基纤维素钠 C.甘露醇 D.聚乙二醇 E.聚乙烯吡咯烷酮
A.颗粒含水量过多 B.颗粒流动性不好 C.颗粒细粉过多 D.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 E.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
A.丙烯酸树脂Ⅱ号 B.聚乙烯醇酯酞酸酯 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 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E.丙烯酸树脂Ⅲ号
A.易风化的药物 B.吸湿性的药物 C.药物的稀醇水溶液 D.具有臭味的药物 E.油性药物的乳状液
A.硅酮 B.蜂蜡 C.羊毛脂 D.聚乙二醇 E.固体石蜡
A.硅酮 B.固体石蜡 C.鲸蜡 D.聚乙二醇 E.羊毛脂
A.聚乙二醇类 B.半合成棕榈油酯 C.可可豆脂 D.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E.硬脂酸丙二醇酯
A.抛射剂 B.潜溶剂 C.耐压容器 D.阀门系统 E.润湿剂
A.溶剂的极性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B.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 C.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小 D.两组分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越能互溶 E.正辛醇是常作为模拟生物膜相求分配系数的一种溶剂
A.卵磷脂 B.苯扎溴铵 C.吐温80 D.十二烷基磺酸钠 E.泊洛沙姆
A.8~18 B.7~9 C.3~6 D.15~18 E.1~3
A.Krafft点 B.昙点 C.HLB D.CMC E.CRH
A.电子显微镜法 B.热分析法 C.激光散射法 D.库尔特计数法 E.沉降法
A.获取新药的相关理化参数 B.使用新机械、新设备的特征 C.测定其动力学特征 D.测定与处方有关的物理性质 E.测定新药物与普通辅料间的相互作用
A.温度 B.溶剂 C.离子强度 D.表面活性剂 E.填充剂
A.载体溶解度大 B.药物溶解度大 C.固体分散体溶解度大 D.药物在载体中高度分散 E.药物进入载体后改变了剂型
A.单凝聚法 B.复凝聚法 C.溶剂非溶剂法 D.液中干燥法 E.喷雾凝结法
A.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超微型球体 B.脂质体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 C.脂质体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相似 D.脂质体因结构不同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E.脂质体相变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磷脂的种类
A.甲基纤维素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聚维酮 D.无毒聚氯乙烯 E.甲壳素
A.溶出原理 B.扩散原理 C.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 D.渗透泵原理 E.离子交换作用原理
A.转篮法 B.桨法 C.小杯法 D.转瓶法 E.流室法
A.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B.可以减少给药次数 C.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 D.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E.使用方便,但不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
A.控释膜材料 B.骨架材料 C.压敏胶 D.背衬材料 E.药库材料
A.省级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 B.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C.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A.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B.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C.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D.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E.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A.2011年9月30日 B.2011年9月31日 C.2011年8月30日 D.2011年8月31日 E.2011年10月31日
A.临床判断 B.临床检查证明 C.临床诊断 D.临床诊断方法 E.临床检查标准
A.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B.应均匀、细腻、易于涂布 C.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D.用于创伤的眼膏剂不能添加抑菌剂 E.常用基质聚维酮、液状石蜡和羊毛脂
A.挤压制粒压片 B.干法制粒压片 C.结晶直接压片 D.粉末直接压片 E.转动制粒压片
A.增加黏度 B.促进主药吸收 C.产生抑菌作用 D.增加药物脂溶性 E.增加药物水溶性
A.小剂量剧毒药物做成倍散 B.量少的组分先放 C.含液体组分,用吸收剂吸收 D.组分数量差异大时采用等量递增配研法 E.含低共熔组分且共熔后降低药效,应避免共熔
A.水溶性很强的药物易吸收 B.按摩注射部位不利于吸收 C.注射液黏度高药物吸收快 D.按摩注射部位有利于吸收 E.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再入血
A.剂量小、毒性大的药物宜制成倍散 B.组分数量差异大时采用等量递加法 C.含液体组分的药物不能制成散剂 D.堆密度差异大时,重者先放,轻者后放 E.某些难溶性的药物可以采用"水飞法"
A.免疫脂质体 B.W/O/W型乳剂 C.磁性微球 D.肠溶小丸 E.纳米球
A.药监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B.未标明有效期的 C.未经批准生产的 D.未经批准进口的 E.所标明的适应证超出规定范围的
A.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 B.药品的核心质量 C.药学服务的质量 D.药品说明书的质量 E.药品的价格
A.医疗机构负责人 B.医务科负责人 C.医疗机构业务主管负责人 D.医院医学首席专家 E.医院药学首席专家
A.注射剂必须澄明 B.因血浆有缓冲能力,输液不必调至等渗 C.配制注射液的水为纯净水 D.注射剂生产环境要求低 E.注射剂既可发挥全身作用,也可发挥局部作用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防腐剂 D.矫味剂 E.半极性溶剂
A.丙二醇 B.氟氯烷烃 C.PVP D.枸橼酸钠 E.PVA
A.司盘20 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苯扎溴铵 D.卵磷脂 E.吐温80
A.假药 B.按假药论处 C.劣药 D.按劣药论处 E.药品
A.调节渗透压 B.调节pH C.调节黏度 D.抑菌防腐 E.稳定剂
A.吐温类 B.司盘类 C.卵磷脂 D.季铵化合物 E.肥皂类
A.24℃ B.37℃ C.80℃ D.100℃ E.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