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国家基本药物 D.现代药 E.传统药
A.分层 B.成盐 C.絮凝 D.转相 E.合并与破裂
A.油中乳化法又称干胶法,是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油相中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 B.水中乳化法又叫湿胶法,是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匀,再将油加入 C.将油水两相混合时,两相界面上生成的新生皂产生乳化的方法叫做新生皂法 D.机械法制备乳剂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混合顺序,否则不能生成乳剂 E.纳米乳除含有油相、水相和乳化剂外,还应含有辅助成分
A.微波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 E.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
A.pH调节剂 B.渗透压调节剂 C.抑菌剂 D.抗氧剂 E.稀释剂
A.水溶性 B.耐热性 C.滤过性 D.挥发性 E.强酸、强碱能破坏
A.按给药途径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制法分类 D.按形态分类 E.按药物种类分类
A.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B.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C.应针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 D.非处方药是药品本质的属性 E.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因此对其安全性可以忽视
A.lg B.2g C.5g D.10g E.20g
A.布朗运动 B.双分子层结构 C.丁铎尔现象 D.界面动电现象 E.聚结不稳定性
A.润湿剂 B.反絮凝剂 C.絮凝剂 D.助悬剂 E.稳定剂
A.121℃ B.115℃ C.80℃ D.100℃ E.180℃
A.碳酸氢钠 B.辛酸钠 C.焦亚硫酸钠 D.枸橼酸钠 E.葡萄糖
A.耐热性 B.不溶于水 C.不挥发性 D.可被强酸、强碱破坏 E.易被吸附
A.抗氧剂 B.pH调节剂 C.金属络合剂 D.等渗调节剂 E.抑菌剂
A.成型材料 B.增塑剂 C.增稠剂 D.保湿剂 E.遮光剂
A.软胶囊的囊壳是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的,明胶与增塑剂的比例对软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B.软胶囊的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 C.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于软胶囊中 D.各种油类和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和固体物均可填充 E.液体药物若含水5%或为水溶性、挥发性和小分子有机物也可填充
PVA是常用的成膜材料,是指()
A.相对分子质量500~600 B.相对分子质量8800,醇解度是50% C.平均聚合度是500~600,醇解度是88% D.平均聚合度是86~90,醇解度是50% E.以上均不正确
A.研钵 B.球磨机 C.冲击式粉碎机 D.流能磨 E.胶体磨
A.硬脂酸三乙醇胺 B.羊毛脂 C.硬脂酸钙 D.吐温类 E.月桂醇硫酸钠
A.目前取代天然油脂的较理想的栓剂基质 B.系由脂肪酸经部分氢化再与甘油酯化而得的三酯、二酯、一酯的混合物 C.化学性质稳定 D.具有适宜的熔点,易酸败 E.国内已投产的有半合成椰子油酯、半合成山苍子油酯、半合成棕桐油酯等
A.一相气雾剂 B.二相气雾剂 C.三相气雾剂 D.喷雾剂 E.吸入粉雾剂
A.氟氯烷烃类 B.氮酮 C.卡波姆 D.泊洛沙姆 E.聚维酮
A.浸出溶剂 B.药材的粉碎粒度 C.浸出温度 D.浓度梯度 E.浸出容器的大小
A.汤剂 B.搽剂 C.流浸膏剂 D.煎膏剂 E.酊剂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防腐剂 D.矫味剂 E.半极性溶剂
A.司盘80 B.卵磷脂 C.吐温80 D.十二烷基磺酸钠 E.苯扎溴铵
A.硫脲 B.亚硫酸钠 C.维生素E D.硫代甘油 E.亚硫酸氢钠
A.湿度 B.温度 C.光线 D.空气 E.辅料
A.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50%所需要的时间 B.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70%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80%所需要的时间 D.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90%所需要的时间 E.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95%所需要的时间
A.药物进入立体分子空间中 B.主、客体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 C.立体分子很不稳定 D.主体分子溶解度大 E.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
A.聚乙烯醇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卵磷脂 D.硬脂醇 E.羟丙甲基纤维素
A.月桂氮酮类化合物 B.表面活性剂 C.樟脑 D.三氯叔丁醇 E.二甲基亚砜
A.防腐剂 B.着色剂 C.增溶剂 D.助溶剂 E.复合溶剂
A.100级 B.1000级 C.1万级 D.10万级 E.30万级
A.分类储存管理、标识管理和温湿度管理 B.分类储存管理、标识管理和有效期管理 C.分类储存管理、效期管理和堆放管理 D.分类储存管理、效期管理和温湿度管理 E.分类储存管理、标识管理和堆放管理
A.辅料 B.药品 C.新药 D.假药 E.劣药
A.药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B.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C.主管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D.药学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任职资格 E.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任职资格
A.2012年4月30日 B.2012年4月31日 C.2012年5月30日 D.2012年5月31日 E.2012年6月30日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na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A.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B.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C.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D.剂型决定药物的治疗作用 E.剂型可影响疗效
A.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B.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C.新原料药的研究与开发 D.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E.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A.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 B.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D.国家药品监督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法典
A.普通乳剂 B.纳米乳剂 C.溶胶剂 D.高分子溶液 E.混悬剂
A.液体制剂均应是澄明溶液 B.液体制剂应浓度准确 C.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好 D.外用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E.液体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A.丙二醇 B.聚乙二醇 C.二甲基亚砜 D.液体石蜡 E.乙醇
A.尼泊金甲酯 B.苯甲酸 C.山梨酸 D.苯扎溴铵 E.吐温80
A.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B.芳香挥发性药物多数为挥发油 C.芳香水剂应澄明 D.芳香水剂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蒸馏法 E.芳香水剂宜大量配制和久贮
A.水蜜丸 B.乳剂 C.口服溶液剂 D.胶囊剂 E.颗粒剂
A.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B.某些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可能有缓释性 C.非均相液体制剂中药物分散度大,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 D.液体制剂在贮存过程中不易发生霉变 E.可以是混悬型的
A.聚维酮碘溶液 B.5%碘酊 C.复方碘溶液 D.碘海醇 E.络合碘
A.1日常用量 B.2日常用量 C.7日常用量 D.一次常用量 E.10日常用量
A.1日常用量 B.2日常用量 C.一次常用量 D.3日常用量 E.7日常用量
A.暂停生产 B.暂停销售 C.经过再评价后再使用 D.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 E.撤销该药品的批准文号或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A.促进代谢甲苯磺丁脲的酶活性 B.加快了甲苯磺丁脲转运速度 C.阻碍甲苯磺丁脲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D.与血糖发生了化学反应 E.抑制甲苯磺丁脲的代谢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A.多数是主动转运 B.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C.与浓度梯度成反比 D.取决于给药时间 E.取决于特定的酶
A.美沙酮 B.司可巴比妥 C.阿片 D.可待因 E.异戊巴比妥
A.一类精神药品 B.二类精神药品 C.放射性药品 D.毒性药品的原料药 E.贵重药品
A.顺浓度梯度转运 B.逆浓度梯度转运 C.需要能量 D.需要载体 E.类似药物没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A.主管院长 B.药学专家 C.医疗专家 D.总务科室主任 E.临床科室主任
A.2g B.5g C.10g D.20g E.0.1g
A.一般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 B.一般测定血药浓度 C.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D.服药剂量一般与临床用药一致 E.一组受试者应用试验制剂,另一组用参比制剂,所得数据进行比较
A.保证药品质量,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B.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C.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D.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E.宏观为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微观为保证患者合理用药
A.不注明生产批号的 B.未标明有效期的 C.更改有效期的 D.所标明的适应证超出规定范围的 E.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未经批准的
A.晶型转变 B.乳化 C.氧化 D.微生物生长 E.解离
A.主任医师 B.副主任医师 C.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D.执业医师 E.执业药师
A.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取得许可证 B.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颁发 C.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取得制剂批准文号 D.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能在市场上销售 E.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能进行广告宣传
A.质量、疗效和反应 B.包装、质量和疗效 C.质量、包装和市场状况 D.质量、疗效和市场状况 E.质量、包装和信誉
A.包装 B.说明书 C.标签 D.价格清单 E.处方
A.苯甲酸钠 B.碳酸氢钠 C.磷酸二氢钠 D.亚硫酸钠 E.葡萄糖
A.栓剂不存在首过效应 B.药物直肠吸收以胞饮为主 C.距肛门2cm是栓剂应用和药物吸收的最佳部位 D.油溶性药物采用水溶性基质吸收最快 E.直肠pH和药物pKa对吸收有影响
A.将青霉素制成青霉素钠 B.苯巴比妥溶乙二醇和水混合剂 C.苯甲酸钠增加咖啡因在水中溶解度 D.将灰黄霉素粉碎成极细粉 E.将阿托品制成硫酸阿托品
A.增大混悬微粒的粒径 B.超声分散 C.减小混悬微粒的半径 D.减小分散介质的密度 E.使用有机溶剂
A.淋巴定向性 B.肠溶性 C.组织相溶性 D.降低药物毒性 E.提高药物稳定性
A.该药主要以脂溶性较强的非离子形式存在 B.该药主要以水溶性的离子形式存在 C.胃黏膜中有其特异性载体 D.弱酸在胃中溶解度增大 E.在酸性介质中溶出速率较快
A.药剂学 B.现代药剂学 C.临床药剂学 D.药物工艺学 E.生物药剂学
A.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药品的实际购销价格和购销数量 B.药品生产企业应向有关部门如实提供药品的生产经营成本 C.政府定价的原则是公平、合理和质价相符 D.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药品的实际购销价格和购销数量 E.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提供所用药品的价格清单
A.增大浓度梯度 B.降低浸出压力 C.浸出时间无限延长 D.降低浸出温度 E.将药材粉碎成极细粉
A.pH调节剂 B.促渗剂 C.等渗调节剂 D.抑菌剂 E.黏度调节剂
A.羊毛脂与凡士林合用增加其吸水性能 B.油脂性基质常用于有渗出液的创面 C.乳剂型基质不能用于糜烂溃疡创面 D.眼膏剂一般以黄凡士林、液状石蜡和羊毛脂为基质 E.水溶性基质需加防腐剂和保湿剂
A.药物可避免胃肠道破坏 B.存在肝的首关效应 C.有速效和定位作用 D.可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 E.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A.维生素C104g B.碳酸氢钠49g C.亚硫酸氢钠2g D.依地酸二钠0.05g E.注射用水加到1000ml
A.HLB B.昙点 C.Krafft点 D.CMC E.CRH
A.假药 B.按假药论处 C.劣药 D.按劣药论处 E.药品
A.新药 B.仿制药 C.非处方药 D.上市药品 E.国家基本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