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同一物质 B.可能是同一物质 C.不是同一物质 D.是两种物质 E.是同分异构体
A.比重 B.密度 C.酒精度 D.酸度 E.浓度
A.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 B.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 C.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之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D.造成传染病菌(毒)种扩散的 E.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的
A.柠檬 B.山楂 C.猕猴桃 D.猪肉 E.酸枣
A.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B.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C.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D.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E.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A.颗粒物 B.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C.多环芳烃 D.重金属 E.无机气体
A.信誉第一的方针 B.数量第一的方针 C.质量第一的方针 D.荣誉第一的方针 E.管理第一的方针
A.准确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B.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C.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并标定,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D.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后标定 E.准确称取一定量甲醛,定容
A.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确定材料的量值 B.校准仪器、评价实验技能、传递量值 C.评价测定方法、样品测定的标准对照物 D.评价测定方法、校准仪器、质量控制样品 E.用标准溶液的配制
A.1000多种 B.800多种 C.600多种 D.900多种 E.700多种
A.氯 B.磷 C.铁 D.钙 E.硫
A.城市垃圾 B.工业垃圾 C.医疗垃圾 D.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 E.放射性废物
A.吸光系数 B.吸收常数 C.摩尔吸光系数 D.体积吸光系数 E.百分吸光系数
A.2 B.6 C.9 D.39 E.20
A.0.1~0.2mg B.0.2~0.4mg C.0.2~0.6mg D.1~2mg E.2~4mg
A.ppm B.mg/L C.mg/m3 D.g/L E.g/m3
A.变色酸法 B.乙酰丙酮比色法 C.盐酸苯肼比色法 D.气相色谱法 E.示波极谱法
A.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B.15min加权平均浓度 C.15min平均浓度 D.15min容许浓度 E.15min时间加权容许浓度
A.Fe B.铬(六价) C.Mn D.砷 E.铅
A.最高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长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短时间加权容许浓度 D.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E.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A.274.62 B.274.6 C.275 D.274.61 E.275
A.钨丝灯 B.汞紫外灯 C.卤素灯 D.空心阴极灯 E.日光灯
A.0 B.1 C.2 D.3 E.4
A.装置简单 B.灵敏度高 C.检出物多 D.可使用较短的色谱柱 E.操作方便
A.铁 B.钙 C.硫 D.镁 E.钠
A.质量管理手册 B.仪器设备管理手册 C.人员管理制度 D.实验室环境管理制度 E.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A.身体健康 B.精力旺盛 C.营养素吸收更好 D.中毒症状 E.钙吸收更好
A.国务院 B.中央人民政府 C.中央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A.一氧化碳 B.二硫化碳 C.硫化氢 D.硫酸 E.氯乙烯
A.生产工艺粗糙、混入泥沙或加入不合乎卫生标准的添加剂 B.蛋白质含量过高 C.淀粉含量过高 D.纤维含量过高 E.脂肪含量过高
A.g B.kg C.ml D.mol E.N
A.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突发事件监测机构 C.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E.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A.予以隔离治疗 B.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予以强制隔离治疗 D.予以严格隔离治疗 E.予以医学观察
A.是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B.是卫生执法监督的法定依据 C.是卫生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D.是卫生疾病治疗的法定依据 E.是卫生检验检测的法定依据
A.粉尘 B.苯 C.烟 D.雾 E.硝酸盐
A.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B.食品卫生法 C.营养标签管理办法 D.食品卫生标准 E.食品生产良好管理规范
A.键能愈强,键长愈长,愈稳定 B.键能与键长无关 C.键能愈强,键长愈短,愈稳定 D.键能愈弱,键长愈长,愈稳定 E.键能愈弱,键长愈短,愈稳定
A.上级主管部门发给的批准证书 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批准证书 C.计量行政部门发给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D.计量行政部门发给的计量证书 E.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资质认证证书
A.红色停用证 B.黄色停用证 C.黄色准用证 D.绿色准用证 E.蓝色停用证
A.0.001%以下 B.0.01%以下 C.0.1%以下 D.1%以下 E.2%以下
A.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和大气压变化影响浓度数值 B.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变化影响浓度数值,大气压变化不影响浓度数值 C.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变化不影响浓度数值,大气压变化影响浓度数值 D.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和大气压变化都不影响浓度数值 E.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变化影响浓度数值大,大气压变化影响浓度数值小
A.苯及其同系物一般是液体 B.苯及其同系物溶于乙醇和乙醚 C.苯及其同系物一般具毒性 D.苯及其同系物不溶于水 E.苯及其同系物的比重大于1
A.精白米 B.糙米 C.标准粉 D.精白粉 E.面包
A.压力为1MPa的浓度 B.从钢瓶流出在常温、常压下的浓度 C.从钢瓶流出在标准状况下的浓度 D.钢瓶内浓度 E.任何条件下都是0.1%(v/v)
A.铅 B.二硫化碳 C.铬 D.乙醇 E.一氧化碳
A.格式规范化 B.用铅笔记录 C.统一记录用纸 D.统一记录用笔 E.检测人签名
A.甲苯、三氯乙烯和有机磷农药 B.苯、三氯乙烯和有机磷农药 C.甲苯、三氯乙烯和有机氮农药 D.甲苯、三氯乙烯和有机氯农药 E.甲苯、四氯乙烯和有机磷农药
A.苯丙氨酸 B.蛋氨酸 C.赖氨酸 D.色氨酸 E.亮氨酸
A.mg/m B.mg/L C.g/L D.g/mL E.无量纲
A.0.01mg/L B.0.05mg/L C.0.10mg/L D.0.20mg/L E.0.50mg/L
A.牡蛎 B.菜花 C.西红柿 D.猪肉 E.鲤鱼肉
A.溶解过程是放热过程 B.溶解过程是物理过程 C.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 D.溶解过程是化学过程 E.溶解过程是物理化学过程
A.ml/min B.ml/h C.L/s D.L/min E.L/h
A.L B.m C.t D.l E.T
A.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升高 B.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不变 C.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 D.温度降低,相对湿度降低 E.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不变
A.卫生标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B.卫生标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执法监督的法定依据 C.卫生标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D.卫生标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疾病治疗的法定依据 E.卫生标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检验检测的法定依据
A.铅 B.汞 C.砷 D.镉 E.铬
A.赖氨酸 B.精氨酸 C.色氨酸 D.苏氨酸 E.蛋氨酸
A.分光光度法 B.气相色谱法 C.荧光光度法 D.电化学法 E.检气管法
A.有机汞<无机汞 B.有机汞=无机汞 C.有机汞>50倍无机汞 D.有机汞>无机汞 E.不能比较
A.架盘天平 B.扭力天平 C.1‰的分析天平 D.1/万的分析天平 E.1/10万的分析天平
A.加入到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B.加入到5ml刻度试管中,稀释到刻度 C.加入到5ml试管中,加入1.50ml稀释液 D.在5ml试管中,先加入1.50ml稀释液,再加入0.50ml标准贮备液 E.在5ml刻度试管中,加入1.50ml稀释液和0.50ml标准贮备液,再稀释至刻度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可与蛋白质、脂肪结合 C.可全部被机体消化吸收 D.是人体热能的主要物质 E.多存在于植物性食品
A.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B.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C.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D.国际单位制中的特定单位 E.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A.甲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B.乙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C.甲的准确度高,乙的精密度高 D.甲的精密度高,乙的准确度高 E.甲乙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一样高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E.千米
A.试剂误差 B.仪器误差 C.恒定的个人误差 D.实验时的环境误差 E.方法误差
A.指在95%的置信水平下,能够被检出的待测物的最小浓度或量 B.能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的最小浓度或量 C.能定量地测定样品中的被测组分的最小浓度或量 D.能定性地测定样品中的被测组分的最小浓度或量 E.能定量地测定标准溶液中的被测组分的最小浓度或量
A.微升 B.毫升 C.升 D.公升 E.立升
A.钢铁厂 B.化学纤维厂 C.汽车 D.火山爆发 E.磷肥厂
A.经营管理水平 B.组织管理能力 C.测试技术水平 D.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 E.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A.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B.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C.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D.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且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E.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且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A.实验室技术考核 B.实验室认可考核 C.计量认证考核 D.机构资格考核 E.检验资格考核
A.国家标准 B.地方性标准 C.企业标准 D.卫生行业标准 E.以上四种标准都有
A.>5.0 B.6.0~8.5 C.5.0~7.0 D.6.5~8.5 E.5.0~8.5
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各种计量基准器具 B.省市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各种计量基准器具 C.省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各种计量基准器具 D.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各种计量基准器具 E.各级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各种计量基准器具
A.一氧化碳 B.苯 C.二硫化碳 D.乙醇 E.氯乙醇
A.通气阻力不能过小 B.截留效率高 C.不能有静电 D.重量轻 E.厚度适中
A.0.15g/kg B.0.20g/kg C.0.25g/kg D.0.01g/kg E.0.30g/kg
A.肝脏 B.绿色植物 C.豆类 D.蛋类 E.乳类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K D.维生素E E.叶酸
A.200μg/L B.300μg/L C.500μg/L D.400μg/L E.600μg/L
A.碘水、淀粉溶液 B.溴水、汽油 C.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D.氯水、淀粉 E.溴水、四氯化碳
A.质量保证体系 B.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C.人员管理体系 D.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 E.组织机构管理体系
A.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时不会分解 B.橙黄色针状晶体 C.易溶于水 D.易溶于乙醇 E.耐热性好
A.系统误差是可测误差 B.系统误差是随机因素引起的 C.系统误差是与检验条件无关的 D.系统误差是不可测误差 E.系统误差是不可减小的
A.0.10% B.0.20% C.0.30% D.0.40% E.0.50%
A.强碱、强酸、光照 B.黑暗 C.中性溶液 D.微酸性溶液 E.微碱性溶液
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B.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C.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D.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E.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A.脂溢性皮炎 B.盲病 C.软骨病 D.癞皮病 E.脚气病
A.>75~150mg/L B.>150~300mg/L C.>300~450mg/L D.>450~700mg/L E.>700~1000mg/L
A.0.167μg B.0.6μg C.1.67μg D.6μg E.60μg
A.χ2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Crubb检验 E.Q检验
A.防止中毒 B.防止爆炸 C.防止腐蚀皮肤、黏膜 D.防止烫伤 E.防止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