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基本饮食 B.软质饮食 C.流质饮食 D.半流质饮食 E.少渣饮食
A.只发热不恶寒 B.只恶寒不发热 C.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 D.可有寒热,也可无寒热 E.发热微恶风寒
A.风热证 B.表热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假热证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A.痰热证 B.燥痰证 C.寒痰证 D.热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A.心血虚证 B.心阴虚证 C.心火亢盛证 D.心脉痹阻证 E.小肠实热证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A.高热神昏,四肢抽搐 B.手足麻木,眩晕心悸 C.颈项强直,躁扰如狂 D.手足、少腹、巅顶冷痛 E.半身不遂,喉中痰鸣
A.锻炼 B.休息 C.居室宜凉爽 D.迟睡早起 E.保持二便通畅
A.藏津液 B.藏精汁 C.藏精气神 D.藏水谷 E.藏神
A.饮食适量 B.饮食清洁 C.饮食定时 D.不宜偏嗜 E.时荤时素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五十二病方》 E.《备急千金要方》
A.正治法 B.反治法 C.热因热用 D.寒因寒用 E.塞因塞用
A.夏季易感暑热,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B.年老体弱者宜安排在室温偏高的阳面房间 C.阴虚证患者,室内的湿度宜偏低 D.青壮年患者宜安排在室温偏低的阴面房间 E.有眼病的患者,病室内的光线宜偏暗
A.立春 B.惊蛰 C.立秋 D.冬至 E.夏至
A.米汤 B.米酒 C.泉水 D.姜汤 E.温开水
A.胀 B.麻 C.重 D.痛 E.酸
A.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B.检查治疗部位皮肤有无异常,如有破损,应禁止使用 C.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机器运行情况 D.治疗后,衬垫应及时用洗涤剂洗净、晾干后备用 E.如有电灼伤,可按烧伤处理
A.饥饿、疲劳、针感过强、体位不当 B.针身剥蚀损坏 C.捻转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 D.体位移动用力过猛 E.针尖碰到坚硬的组织器官
A.5分钟 B.10分钟 C.10~15分钟 D.15~20分钟 E.30分钟
A.先煎 B.后下 C.烊化 D.包煎 E.另煎
A.火罐 B.艾条 C.按摩 D.推拿 E.电针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爱与归属的需要 E.自尊的需要
A.病人、健康、环境和护理 B.预防、系统、环境和护理 C.人、健康、环境和护理 D.健康、系统、环境和护理 E.人、健康、环境、系统和护理
A.人际关系紧张 B.文化教育落后 C.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 D.医院设施配置不全 E.缺乏科学管理
A.昏迷 B.口腔手术 C.脑出血 D.婴幼儿 E.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A.卧床患者采取侧卧位 B.喂食动作应迅速、敏捷 C.昏迷患者鼻饲间隔在2小时以上 D.进食流质可用吸管 E.一次喂食量不宜超过200mL
A.角色理论 B.系统论 C.信息交流理论 D.适应模式 E.成长和发展理论
A.阅读病历及健康记录 B.患者家属的陈述 C.观察及体检获取 D.患者的主管医生提供 E.患者的朋友提供
A.交谈一般从既往史开始 B.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C.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D.始终保持亲密距离 E.当老年人主诉远离主题时,不要打断
A.患者对健康问题所作出的心身反应 B.患者患病后生理、心理改变 C.患者所患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 D.患者生活中诱发疾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E.一个护理诊断可针对多个健康问题
A.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患者的正式与非正式交谈 B.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地引导患者交谈 C.正式交谈的内容应贴近患者的病情 D.非正式交谈常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进行 E.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和患者感情的增进及对病情的了解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狭窄 C.主动脉硬化 D.高血压 E.风湿性心脏病
A.水冲脉 B.室早二联律 C.成对期前收缩 D.交替脉 E.脉搏短绌
A.温水擦浴 B.多饮水 C.保暖 D.头部置冰袋 E.乙醇擦浴
A.间断呼吸 B.波动性呼吸 C.叹息样呼吸 D.潮式呼吸 E.深大呼吸
A.评估患者的创面情况 B.用手试温,以温热为宜 C.灯距为20~30cm D.时间为20~30分钟 E.观察有无过热、心慌、头晕感觉及皮肤反应
A.在颈部加压止血 B.颈部放置冰囊 C.热敷,促血肿吸收 D.进行红外线照射 E.用50%硫酸镁进行湿敷
A.硝酸甘油 B.氨茶碱 C.甲硝唑 D.洋地黄 E.阿司匹林
A.湿热的效果优于干热 B.冷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C.皮肤较薄的部位冷热疗效果较好 D.冷疗面积越大,机体耐受力越差 E.老人对冷热敏感性降低,应注意防止烫伤或冻伤
A.注射前应排除空气 B.必须抽见回血 C.注意选择注射部位 D.均需消毒皮肤 E.掌握进针深度
A.听舒缓的音乐 B.按摩腹部 C.屏风隔挡 D.用温水冲洗会阴 E.用热水袋敷下腹部
A.50%硫酸镁20mL,甘油40mL,温开水600mL B.50%硫酸镁10mL,甘油20mL,温开水30mL C.50%硫酸镁40mL,甘油50mL,温开水60mL D.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 E.50%硫酸镁50mL,甘油100mL,温开水1500mL
A.百部30g+50%乙醇100mL+100%乙酸1mL B.百部100g+50%乙醇300mL+100%乙酸1mL C.百部50g+50%乙醇100mL+100%乙酸10mL D.百部30g+50%乙醇100mL+10%乙酸10mL E.百部100g+50%乙醇100mL+1%乙酸10mL
A.坐骨结节处 B.骶尾部 C.大转子处 D.髋部 E.耳郭
A.缺乏维生素 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C.真菌感染 D.凝血功能障碍 E.病毒感染
A.水温30℃~35℃,室温22℃左右 B.水温35℃~40℃,室温24℃左右 C.水温40℃~45℃,室温24℃左右 D.水温46℃~49℃,室温22℃左右 E.水温50℃~55℃,室温24℃左右
A.暂时拔除导管 B.加固导管,继续治疗,维持导管通畅 C.加固导管,途中暂停吸氧、输液 D.维持输液通畅,暂时拔除吸氧管 E.保证吸氧,保留输液管,暂停输液治疗
A.抬高患者头胸部约10°,抬高下肢约10° B.抬高患者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15° C.抬高患者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30° D.抬高患者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20° E.抬高患者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35°
A.翻身前先将导管安置妥当 B.翻身前先换药 C.颅脑手术后的患者应卧于患侧 D.颈椎和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 E.翻身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护士
A.先进化 B.专业化、科学化 C.社会化 D.人性化 E.科学化、人性化
A.可以直接受理 B.不替任何单位受理 C.不直接受理 D.可以直接受理 E.不接受受理
A.立即逐级上报 B.装作不知道 C.只报告医院主管部门,和患者家属协商解决 D.立即安抚患者家属平息事件 E.欺瞒患者家属
A.一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四级医疗事故 E.医疗差错
A.实习护士和带教护士 B.实习护士 C.不需要 D.带教护士 E.护士长
A.红色 B.棕色 C.蓝色 D.黑色 E.绿色
A.肾上腺素 B.α-糜蛋白酶 C.维生素K D.葡萄糖酸钙 E.洋地黄
A.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连线外上1/2处 B.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连线内上1/2处 C.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内上1/3处 E.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内下1/3处
A.每8小时1次,连续使用 B.术后2小时使用1次 C.术后6小时1次,限用2次 D.术后8小时1次,限用3天 E.必要时用,两次间隔时间6小时
A.教学 B.医疗 C.科研 D.疾病预防 E.健康促进
A.气管切开患者 B.急性胃炎患者 C.肾脏病患者 D.糖尿病患者 E.呼吸道感染患者
A.将其安排在观察室 B.由分管医师安排床位 C.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床位 D.将其安排在监护室 E.按患者意愿安排床位
A.乐观、开朗 B.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C.较强的适应能力 D.较强的实践技能 E.高度的责任心
A.思想素质 B.文化素质 C.专业素质 D.心理素质 E.体态素质
A.意义 B.过程 C.目标 D.质量 E.内容
A.查阅病历资料 B.预检分诊 C.卫生指导 D.心理安慰 E.用药指导
A.培养管 B.无菌蜡纸盒 C.加盖的便盆 D.加温的容器 E.普通便盆
A.在两腿间打开无菌导尿包 B.铺好洞巾后,戴无菌手套 C.用碘伏棉球润滑尿管前端 D.消毒顺序:尿道口、两侧小阴唇 E.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拔出后立即重插
A.衣领 B.胸前 C.背部 D.袖子的后面 E.腰带的以下部分
A.右侧卧位,头高足低 B.左侧卧位,头低足高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 D.平卧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
A.患病史、婚育史、手术史 B.心率、血压、脉搏、呼吸 C.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D.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康复信心 E.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工作环境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2周
A.1977年 B.1978年 C.1981年 D.1992年 E.1995年
A.流质饮食 B.软食饮食 C.清淡饮食 D.素食饮食 E.普通饮食
A.主气 B.纳气 C.生气 D.载气 E.调畅气机
A.高脂肪餐 B.无脂低蛋白高糖餐 C.口服造影剂 D.低蛋白低脂肪餐 E.禁食
A.飞沫传播 B.唾液传播 C.垂直传播 D.粪、口途径传播 E.经注射、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A.受血者的血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 B.受血者的红细胞和供血者的血清 C.受血者的血浆和供血者的白细胞 D.受血者的白细胞和供血者血浆 E.受血者的血红蛋白和供血者的血清
A.30℃~40℃ B.40℃~45℃ C.45℃~50℃ D.50℃~60℃ E.60℃~70℃
A.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B.动极者镇之以静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A.脾胃 B.肝胆 C.心肾 D.肝肾 E.肝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