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般治疗时间是30分钟 B.水槽内应加温水 C.先开雾量开关,再开电源开关 D.雾化罐中的药液应达到60mL以上 E.需连续使用雾化器,中间应间隔30分钟
A.高热头痛、腹痛便秘 B.恶寒发热、水肿尿少 C.发热恶风、颈项强痛 D.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E.心烦失眠、午后低热
A.辛温发汗 B.寒因寒用 C.用寒远寒 D.温通散寒 E.温补阳气
A.积极运动 B.坚持活动 C.加大活动量 D.卧床休息 E.动静结合
A.温热 B.温补 C.清补 D.清凉 E.甘凉
A.饮食调理 B.情志调摄 C.居室通风 D.观察舌苔 E.口渴汗出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肾 E.脾
A.利水 B.消肿 C.补益 D.加强锻炼 E.注意卫生
A.病证的寒热 B.病证的表里 C.气血的虚实 D.病证的虚实 E.脏腑的虚实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恐则气下 D.惊则气乱 E.思则气结
A.清热、解毒、止渴 B.温中散寒 C.行气、行血、发散润养 D.收敛、固涩 E.宣泄、燥湿
A.孙思邈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E.刘完素
A.正护法 B.反护法 C.急则护其标法 D.缓则护其本法 E.标本同护法
A.以喜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思胜之 D.以悲胜之 E.以惊胜之
A.催吐 B.导泻 C.洗胃 D.应用解毒剂 E.灌肠
A.煎药前用清水冲洗一遍 B.用温水泡药30~60分钟 C.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浸泡20~30分钟 D.煎药过程中,若药液过少,可适当添加少量的水,以免将药煮糊 E.药液煮糊后,可加水重煎
A.大出血 B.气胸 C.血肿 D.断针 E.晕针
A.选用无裂隙的竹罐 B.将罐置入药液中加热 C.用镊子夹住罐口提出水面 D.迅速用湿冷毛巾紧扪罐口 E.趁热将罐扣在所拔部位
A.热熨法 B.冷敷法 C.腾洗法 D.发泡法 E.溻渍法
A.慢性支气管炎 B.慢性胃肠病 C.瘰疬 D.慢性腹泻 E.心脏病
A.保持刮痧板湿润 B.从下至上,由内向外刮擦 C.刮具与皮肤保持45°~90° D.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E.一个部位刮擦20次左右
A.实证、热证 B.阴虚火旺证 C.虚寒证 D.面部、大血管、黏膜处 E.孕妇胸腹部、腰骶部
A.内科病 B.妇科病 C.儿科病 D.外科病 E.理疗科
A.自尊的需要未被满足 B.生理需要未被满足 C.爱与归属的需要未被满足 D.安全需要未被满足 E.自我实现的需要未被满足
A.工作方式机动灵活 B.分工明确,节省人力 C.可以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 D.增加与病人的交流机会 E.增加护士责任感
A.自信 B.角色表现 C.身体形象 D.自我特征 E.自尊
A.高热量饮食 B.低脂肪饮食 C.低蛋白饮食 D.正常量优质蛋白饮食 E.少渣饮食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皮质醇增多症 E.呆小症
A.酸臭味 B.臭鸡蛋味 C.腐臭味 D.血腥味 E.烂苹果味
A.一种护理工作的分工类型 B.一种护理工作的简化形式 C.一种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D.一种护理操作的模式 E.一种护理活动的动态过程
A.患者自述 B.配偶介绍 C.病历记录 D.护士的主观想象 E.其他医务人员正式交谈
A.患者的年龄、民族、职业 B.既往病史 C.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 D.家属的业余爱好 E.患者的饮食状况
A.遗传史 B.吸烟史 C.酗酒史 D.心绞痛病史 E.生活习惯
A.脉搏节律不规则 B.平静吸气时脉率<60次/分 C.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 D.脉搏骤起、骤落 E.脉搏细弱无力
A.平第2肋软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B.平第3肋软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C.平第4肋软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D.平腋前线,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E.平腋后线,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A.一名护士先测心率,后测脉率 B.一名护士先测脉率,后测心率 C.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 D.两名护士分别测脉率和心率,再取平均值 E.两名护士分别测量心率和脉率3次,求平均值
A.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的患者 B.扁桃体摘除术后的患者 C.高热患者 D.慢性炎症患者 E.烫伤患者
A.深昏迷患者 B.高位截瘫患者 C.婴幼儿患者 D.腹泻患者 E.老年患者
A.水剂与片剂可放入同一药杯内 B.先取水剂再取片剂 C.不足1mL的药物应用滴管吸取 D.量取不同的水剂中间不需清洗量杯 E.水剂用药匙取药
A.乳头 B.针头 C.针栓 D.活塞 E.针梗
A.白色 B.红色 C.黄褐色 D.淡黄色 E.酱油色
A.硫酸镁注射液 B.氨茶碱 C.甘露醇 D.阿托品 E.硝酸甘油
A.可逆性尿失禁与膀胱过度充盈有关 B.压力性尿失禁与腹压升高有关 C.反射性尿失禁与膀胱收缩有关 D.真性尿失禁与神经传导功能减退有关 E.压迫性尿失禁与膀胱括约肌功能减退有关
A.更换导尿管 B.消毒尿道口 C.膀胱内给予抗生素 D.给予膀胱冲洗 E.增加输液速度
A.改善皮肤血液循环 B.减轻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 C.维持皮肤正常功能 D.清洁皮肤,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E.增强患者舒适度
A.局部组织持续受压 B.机体营养不良 C.矫形器械的衬垫不当 D.老年人皮肤弹性差 E.皮肤长期受到潮湿或排泄物等因素的刺激
A.浸泡于30%乙醇中 B.煮沸消毒后浸泡于水中 C.浸泡于冷开水中 D.浸泡于清洗消毒液中 E.浸泡于口洁灵漱口液中
A.开口器 B.吸痰管 C.吸水管 D.一次性棉签 E.生理盐水
A.仰卧位 B.端坐位 C.头高足低位 D.平卧位 E.头低足高位
A.体位是否舒适 B.约束带是否松开 C.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 D.意识是否清楚 E.衬垫是否垫好
A.尽快完成,不必向患者解释说明 B.移动之前应固定床轮,松开盖被 C.移动之前应将枕头移到床尾 D.移动时患者双手放在胸腹前 E.-手托病人颈部,一手托病人膝部
A.1999年5月1日 B.2002年9月1日 C.2005年8月29日 D.2006年1月1日 E.2006年12月9日
A.严重损害就诊人健康 B.过失致患者死亡 C.造成患者轻度残疾 D.患者及家属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E.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
A.独立进行的原则 B.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C.协商原则 D.回避原则 E.实行合议制的原则
A.48小时内 B.36小时内 C.24小时内 D.12小时内 E.6小时内
A.0.2%过氧乙酸 B.2%碘酊 C.75%酒精 D.0.2%苯扎溴铵 E.0.5%碘伏
A.qid B.qod C.qh D.qn E.qd
A.上午 B.饭后 C.临睡前 D.饭前 E.必要时
A.固定尿管,将引流袋先移至床的远侧 B.使患者靠近护士,协助其翻身侧卧 C.清扫床垫,勿遗漏患者的肩下和臀下 D.铺好一侧,使患者平卧,再翻身至床的近侧 E.包好床单四边,铺橡胶单和布中单
A.呼吸功能抑制 B.消化功能抑制 C.肌肉紧张 D.患者烦躁 E.促进体力恢复
A.减少探视 B.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时做到“四轻” C.病室桌椅安装橡胶垫 D.治疗车轴、门轴应经常润滑 E.密闭门窗,避免噪声
A.备用床 B.暂空床 C.麻醉床 D.盖被扇形折叠置于床的一侧 E.盖折叠成被筒,平铺于床上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小组制护理 D.责任制护理 E.综合护理
A.护士的衣服应体现护士的职业特征 B.衣服的样式应简洁、大方 C.淡妆可以增加护士的自信心 D.护士的姿态应体现护士的高傲品质 E.护士的衣服颜色以素雅清淡为主
A.遵医嘱为患者切口换药 B.开放静脉通道,点滴抗生素 C.检查血常规,看白细胞数量 D.用温水帮患者擦浴降温 E.在营养科的指导下帮助患者调整饮食
A.分类 B.诊断名称 C.相关因素 D.临床表现 E.实验室检查
A.在寒冷的环境中尿量增多 B.饮酒、茶、咖啡后尿量增多 C.妊娠压迫可引起尿频、尿急 D.情绪紧张时可引起尿频、尿急 E.钠盐含量多的食物可导致尿量增多
A.根据医嘱给药 B.操作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 C.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D.凡发生过敏的药物,应暂停使用 E.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A.长期医嘱的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 B.悔时备用医嘱的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 C.临时医嘱一般只执行1次 D.长期医嘱至医师下达停止医嘱时失效 E.需要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班,并在交班记录上注明
A.胸闷、腰背部剧痛 B.少尿、四肢麻木 C.寒战、发热 D.黄疸、血红蛋白尿 E.胸闷、呼吸急促
A.稽留热 B.间歇热 C.不规则热 D.弛张热 E.体温过低
A.冷饮 B.热饮 C.决明子茶 D.姜汤 E.银耳汤
A.卫分证 B.气分证 C.营分证 D.血分证 E.半表半里证
A.淡黄色 B.黄褐色 C.酱油色 D.乳白色 E.红色或棕色
A.鲜红色 B.暗红色 C.陶土色 D.柏油样便 E.果酱样便
A.自来水清洗 B.醇清洁剂 C.酶清洗剂 D.pH值<7的洗涤剂 E.pH值>7的洗涤剂
A.交叉感染 B.自身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二重感染 E.呼吸道感染
A.长期医嘱 B.临时医嘱 C.长期备用医嘱 D.临时备用医嘱 E.即刻医嘱
A.≤5mL B.10~20mL C.30~50mL D.50~70mL E.70~90mL
A.冻伤 B.腹泻 C.体温骤降 D.反射性心率减慢 E.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证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E.润下
A.内寒 B.内风 C.内湿 D.内燥 E.内火
A.热因热用 B.实则泻之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虚则补之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 D.虚中夹实 E.实中夹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