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10分钟 B.10~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E.60分钟
A.充血性心力衰竭 B.心房颤动 C.肾衰竭 D.呼吸衰竭 E.心源性休克
A.伤寒病人灌肠液量不得超过500ml B.急腹症病人禁忌灌肠 C.肝性脑病病人宜用肥皂水灌肠 D.中暑病人可用4℃生理盐水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 E.对顽固性失眠者可予保留灌肠进行镇静、催眠
A.消毒能杀灭致病微生物 B.消毒不能杀死细菌芽胞 C.灭菌能杀死致病微生物 D.灭菌能杀灭芽胞 E.消毒与灭菌都能杀灭细菌的芽胞
A.高压蒸汽法 B.煮沸法 C.乙醇浸泡法 D.过氧乙酸浸泡法 E.环氧乙烷熏蒸法
A.200ml B.245ml C.250ml D.500ml E.1000ml
A.容器盖打开后,内面朝上稳妥放好 B.取出物品后要立即盖严 C.取出的物品未使用,应立即放回去 D.持无菌容器应托底部 E.无菌容器每周消毒灭菌一次
A.检查药名、浓度 B.检查瓶盖有无松动 C.检查有效期 D.检查药品说明书 E.检查溶液质量
A.1%,0.5~1ml B.0.1%,0.5~1ml C.2%,0.5~1ml D.2%,1~2ml E.1%,1~2ml
A.防止弄湿床单 B.周边涂抹凡士林 C.水温要适度 D.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E.热敷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A.暴露治疗部位 B.皮肤出现红斑为剂量合适 C.灯距为20~30cm D.时间为20~30分钟 E.照射后应休息15分钟后再离开
A.乙醇的浓度为30% B.置冰袋于病人足下 C.用量200ml D.置冰袋于头部 E.擦拭完毕后需密切关注体温的变化
A.提供社会救护服务 B.提供专科服务 C.提供健康教育指导 D.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E.解决所有病人的健康问题
A.SEP公式 B.SP公式 C.PS公式 D.PE公式 E.PES公式
A.面条 B.豆腐 C.土豆 D.梨子 E.冬瓜
A.细支气管 B.段支气管 C.肺泡 D.主支气管 E.叶支气管
A.急性皮炎伴大量渗液时可用溶液局部湿敷 B.糊剂主要用于亚急性皮炎 C.软膏一般用于慢性皮炎 D.搽剂不宜用于口腔及黏膜部位 E.粉剂主要用于瘙痒性急慢性皮炎
A.四肢麻木,腰背酸痛、黄疸 B.畏寒、寒战、发热 C.手足抽搐,心悸 D.皮肤瘙痒、荨麻疹、胸闷 E.咳粉红泡沫样痰
A.血液冷藏2周 B.冰箱温度高于4℃ C.血袋受到剧烈振荡 D.血液中加入高渗药物 E.血液在室内放置2小时输入
A.甲亢 B.颅内压增高 C.高热 D.疼痛 E.心功能不全
A.对压力源不断调整、应对和适应 B.建立起来稳定状态 C.调整机体内各个亚系统的优势 D.防止压力源入侵,缓冲、保护正常防线 E.保护基本结构
A.6小时 B.1天 C.半小时 D.3天 E.1周
A.注射 B.换药 C.导尿 D.血液透析 E.灌肠
A.促进浅表炎症消退和局限 B.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C.提高痛觉神经的兴奋性 D.抑制炎症扩散 E.传导发散体内的热
A.输液压力过低 B.针头滑出血管外 C.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D.静脉痉挛 E.针头阻塞
A.受压皮肤呈紫红色 B.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 C.局部皮下产生硬结 D.皮肤上出现小水疱 E.皮肤破损,有渗出液
A.随意运动丧失 B.浅、深反射均消失 C.全身肌肉松弛 D.呼吸不规则 E.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A.立即停止输血 B.通知医生 C.静脉滴注4%碳酸氢钠 D.测量血压及尿量 E.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A.防止发生腹胀 B.防止对肠黏膜的刺激 C.减少氨的产生及吸收 D.以免引起顽固性腹泻 E.防止发生酸中毒
A.手术刀片 B.手术衣 C.玻璃烧瓶 D.橡胶手套 E.手术缝线
A.制定护理目标 B.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行为反应 C.设计恰当的护理系统 D.为患者实施自护活动 E.完成患者的治疗性自我护理
A.细菌性痢疾 B.镇静 C.催眠 D.阿米巴痢疾 E.怀孕5个月的孕妇发生便秘
A.磷化锌中毒 B.乐果中毒 C.敌百虫中毒 D.巴比妥中毒 E.灭害灵
A.护患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 B.护患关系是一种单向的人际关系 C.护患关系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 D.护患关系是一种非专业的人际关系 E.护患关系在整个健康保健服务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A.标本容器外贴标签 B.采集量一般为3ml C.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 D.采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E.血液注入标本瓶后轻轻摇匀
A.头高斜坡位 B.半卧位 C.侧卧位 D.平卧位 E.上身、下肢各抬高20°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PP E.叶酸
A.针对目标全部实现的护理诊断,停止相应护理措施 B.针对目标部分实现的护理诊断,修订相关护理计划 C.针对不存在的诊断,删除相关护理计划 D.针对判断错误的诊断,修改相关护理计划 E.针对未发现的护理诊断,增加相应的护理计划
A.会出现现直立性低血压 B.会出现深静脉血栓 C.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D.肌肉萎缩 E.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
A.身高 B.体重 C.皮褶厚度 D.毛发 E.年龄
A.优先满足患者生理需要,再考虑其他层次的需要 B.对于因果关系的诊断,先解决属于原因的问题,后解决其导致的结果问题 C.排序时,不需要考虑护理对象对解决问题顺序的意愿 D.护理诊断的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 E.排序时也可以从护理的角度去判断
A.嗜睡 B.意识模糊 C.昏睡 D.浅昏迷 E.深昏迷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A.患者本人 B.患者病历 C.患者家属 D.患者的营养师 E.患者的主管医生
A.血红蛋白尿 B.血尿 C.胆红素尿 D.乳糜尿 E.多尿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红蛋白 D.胆红素 E.淋巴液
A.尿潴留患者 B.尿失禁患者 C.肠胀气患者 D.腹泻患者 E.盆腔炎患者
A.药物的作用机制 B.药物的浓度 C.药物的剂量 D.药物的半衰期 E.药物的毒性反应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E.6次
A.qod B.tid C.bid D.qd E.qn
A.无菌操作环境要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B.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C.进行无菌操作环境时,先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的概念 D.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 E.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
A.消毒 B.清洁 C.去污染 D.灭菌 E.洗涤
A.500cfu/g或500cfu/100cm2 B.300cfu/g或300cfu/100cm2 C.200cfu/g或200cfu/100cm2 D.100cfu/g或100cfu/100cm2 E.20cfu/g或20cfu/100cm2
A.现用现配 B.配药容器最好用塑料、玻璃制品以防腐蚀 C.配制中可将原液直接倒入水中 D.配制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E.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
A.2小时 B.3小时 C.1.5小时 D.1小时 E.4小时
A.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液 B.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C.5%碳酸氢钠 D.11.2%乳酸钠溶液 E.25%~50%葡萄糖溶液
A.10~20滴/分 B.20~40滴/分 C.30~50滴/分 D.40~60滴/分 E.50~70滴/分
A.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缓、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 B.以免局部出现红斑、荨麻疹、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 C.以免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继发坏死 D.以免患者出现腹泻 E.以免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A.瞳孔散大 B.瞳孔缩小 C.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D.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E.青光眼
A.使用方法 B.使用面积 C.操作者 D.使用部位 E.个体差异
A.同步电复律 B.非同步电复律 C.心内注射利多卡因 D.立即肌注阿托品 E.立即给予患者心脏按压
A.库存血 B.新鲜血浆 C.保存血浆 D.冰冻血浆 E.干燥血浆
A.急性病容 B.慢性病容 C.病危病容 D.贫血病容 E.甲亢病容
A.蛋清水 B.牛奶 C.高锰酸钾溶液 D.硫酸铜 E.硫酸镁
A.持续低流量给氧 B.静脉滴注抗生素 C.肌内注射呋塞米 D.烦躁时使用镇静剂 E.口服解痉平喘类药物
A.<1g/d B.<3g/d C.<6g/d D.<8g/d E.<10g/d
A.全补偿护理系统 B.半补偿护理系统 C.部分补偿护理系统 D.自我护理系统 E.支持-教育护理系统
A.患者衣物经消毒后由家属带回 B.护士进入隔离室需戴口罩、帽子 C.告知患者需将物品分为传染和未传染两种 D.关闭病房走廊的门窗 E.紫外线消毒
A.一级评估 B.干预 C.评价 D.护理诊断 E.制定目标
A.2℃,24小时 B.2℃,48小时 C.4℃,24小时 D.4℃,48小时 E.6℃,24小时
A.将抗毒素分成4份,分次注射 B.在对侧前臂作对照试验后再注射 C.禁忌注射 D.待患者痒感消失后再全量注射 E.将抗毒素分4次逐渐增加剂量注射
A.间歇热 B.弛张热 C.波状热 D.稽留热 E.不规则热
A.贫血面容 B.慢性病容 C.甲亢面容 D.病危面容 E.满月面容
A.每次鼻饲量小于等于200ml B.鼻饲温度38~40℃ C.新鲜果汁与奶可同时注入 D.长期鼻饲者应进行口腔护理2次/日 E.长期鼻饲患者应定期更换胃管
A.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 B.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 C.防止复发,卧床休息 D.增加营养,避免过劳 E.居室要防寒避湿
A.严格依据医嘱给药 B.使用后认真观察疗效 C.为患者及时讲解有关药物的知识 D.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E.按需进行过敏试验
A.皮下注射是将小剂量的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B.皮下注射不可以用于局部麻醉用药 C.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可以做皮下注射 D.针尖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皮下 E.进针深度为针头的全部
A.应尽量少喝水 B.腹泻严重者应隔离 C.只要是腹泻的患者即可在同一病室 D.应禁食 E.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