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良心理因素 B.物理性有害因素 C.不良生活方式 D.职业性紧张因素 E.不良作业方式
A.头长为身长的1/2 B.身长是出生时的1.5倍 C.体重3kg左右 D.有20颗牙齿 E.头围达50cm
A.矫正个人不良行为习惯 B.矫正个人不良心理反应 C.进行心理咨询 D.矫正个人不良生活方式 E.实施从医行为指导
A.多吸吮 B.多喝汤 C.多休息 D.保持精神愉快 E.按时哺乳
A.适合媒介原则 B.行为指导性原则 C.适用的原则 D.具体的原则 E.符合受众学习心理的原则
A.预防产后出血 B.预防产后心理障碍 C.给予母乳喂养指导 D.早吸吮 E.给予计划生育指导
A.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B.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 C.是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活动 D.是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的活动 E.是卫生保健一个部门的职责
A.了解她们的认知和行为 B.发放安全套 C.知识传播 D.行为指导 E.进行普法教育
A.12周之内 B.12~15周 C.16~20周 D.21~24周 E.25~28周
A.家庭健康咨询 B.人际关系咨询 C.学习心理咨询 D.职业选择咨询 E.心理健康指导
A.间接影响人际传播效果 B.不影响人际传播效果 C.在较小程度上影响人际传播效果 D.直接影响人际传播效果 E.在不同的时间段上影响人际传播效果
A.严重遗传性疾病 B.有关精神病 C.指定传染病 D.严重原发性高血压 E.影响结婚和生育的重要脏器及生殖系统异常等
A.节省经费的原则 B.速度快原则 C.保证效果原则 D.可及性原则 E.针对性原则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近中期效果评价 D.远期效果评价 E.总结评价
A.广播宣传 B.电视广告 C.书刊发放 D.人际交流 E.互联网络
A.开放型问题 B.试探型问题 C.倾向型问题 D.索究型问题 E.复合型问题
A.脑卒中 B.心肌梗死 C.脑出血 D.冠心病 E.高血压
A.供个人使用的材料 B.供目标群体使用的材料 C.向社会传播的材料 D.供健康教育人员学习的材料 E.电化教育材料
A.图片展览 B.现场咨询 C.有线广播 D.文艺演出 E.专家讲座
A.屏气方法 B.洗温水澡 C.少走动 D.不喝水 E.平卧
A.建立关系原则 B.理解性原则 C.非指导性原则 D.保密原则 E.鼓励性原则
A.学习心理咨询 B.人际关系咨询 C.职业选择咨询 D.心理健康咨询 E.家庭健康咨询
A.基本工作方法 B.主要工作方法 C.首选工作方法 D.不常用的工作方法 E.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A.住院教育 B.门诊教育 C.入院教育 D.出院教育 E.随访教育
A.改变态度 B.评价知信行变化情况 C.了解深层次原因 D.传授知识 E.行为干预
A.企业管理者合理安排劳动与生产 B.对职工进行生产技能和思想认识的培训与教育 C.对职工开展心理卫生教育 D.对心理或精神表现异常者给以心理咨询和治疗 E.改变职工不良的作业方式
A.加德纳尔菌 B.梅毒螺旋体 C.人乳头状瘤病毒 D.白色念珠菌 E.人免疫缺陷病毒
A.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B.心理卫生教育 C.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D.入院健康教育 E.系统化整体干预
A.以临床为基础,保健与临床分开 B.以群体为对象,以健康教育为中心 C.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标,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 D.面向基层提供基本卫生服务 E.加强孕产期保健
A.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B.轻型高血压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 C.药物治疗不宜采用个体化原则 D.限盐摄入属于药物治疗 E.非药物治疗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A.教育学生不喝生水 B.定期给学生进行体检 C.给学生供营养午餐 D.安装流动水洗手设施 E.监督学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A.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B.口头交流技巧 C.非语言传播技巧 D.健康咨询原则 E.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技巧
A.禁止在医院销售代乳品 B.家庭成员的支持 C.认为母乳比代乳品好 D.医护人员提供合理正确的哺乳指导 E.单位给予每天1小时的哺乳时间
A.防治弱视 B.预防学习疲劳 C.定期体格检查 D.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E.发展身心健康
A.提高学员的参与性 B.活跃学习气氛 C.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D.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分析能力 E.改善沟通技能
A.社区领导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 B.专业人员技术水平高 C.经济条件好 D.政策支持 E.群众参与
A.新生儿肺炎 B.新生儿窒息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硬肿症 E.新生儿脑膜炎
A.索究型问题 B.试探型问题 C.倾向型问题 D.封闭型问题 E.开放型问题
A.听天由命 B.要多考虑会不会是其他疾病 C.有病早治 D.要轻视疾病 E.要多保养
A.定量调查 B.定性调查 C.半定量 D.观察法 E.追踪调查法
A.糖 B.脂肪 C.蔬菜水果 D.豆类及豆类制品 E.谷物
A.快速反应法 B.角色扮演法 C.小组讨论法 D.案例分析法 E.演示法
A.学习因素 B.环境因素 C.遗传因素 D.促成因素 E.倾向因素
A.减轻压力 B.缓和矛盾 C.提高应激能力 D.改变工作生活环境 E.创造友好氛围
A.持续性高热、干咳少痰、呼吸困难、肺实变 B.急起高热、全身酸痛 C.发热、咳嗽、流涕 D.发热、咳嗽、咽喉疼痛 E.持续性低热、咳嗽、盗汗
A.根据妇女生理特点合理安排工作 B.改善劳动环境 C.改善生活环境 D.进行妇女各期的保健 E.宣传和普及妇女劳动保护知识
A.水源传播 B.空气传播 C.粪-口途径传播 D.接触传播 E.飞沫传播
A.建立社区健康教育网络 B.动员社区群众参与 C.培训人员 D.制作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E.配备健康教育设施
A.3个月 B.8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E.36个月
A.将在甲地成功的经验直接引入乙地 B.将在局部小范围可实行的经验未经过论证就推广到较大范围 C.将在城市有效的做法用于农村 D.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E.将健康教育视为疾病防治的万能手段
A.谷类 B.油脂类 C.蔬菜水果类 D.鱼禽肉蛋类 E.奶及豆类
A.促成因素 B.强化因素 C.倾向因素 D.遗传因素 E.决定因素
A.12周以内 B.13~16周 C.17~27周 D.28~不足32周 E.32周以后
A.勤洗澡、更衣,每晚必洗外阴,有自己专用的盆和毛巾,2.5岁后不穿开裆裤 B.1.5岁后不穿开裆裤,常洗澡、有自己专用的盆和毛巾 C.勤洗澡、勤洗外阴、穿开裆裤、用自己的盆和毛巾 D.勤洗澡、更衣、1.5岁后不穿开裆裤、每晚必洗外阴、有自己专用的盆和毛巾 E.可穿开裆裤,但应常洗外阴、有自己专用的盆和毛巾
A.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 B.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 C.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之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D.造成传染病菌(毒)种扩散的 E.死亡的
A.复合型问题 B.倾向型问题 C.开放型问题 D.封闭型问题 E.索究型问题
A.选定题目 B.拟定提纲 C.选择主持人 D.选择记录员 E.选择参与者
A.开展健康咨询 B.开展健康活动 C.健康课程教学 D.健康行为指导 E.创建健康环境
A.教学活动评价 B.中期效果评价 C.近期效果评价 D.远期效果评价 E.组织后勤工作评价
A.到2003年底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0% B.尿糖率达到90% C.到2003年底某社区糖尿病患者愿意改变饮食行为百分率80% D.到2003年底某社区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预防控制培训率95% E.到2003年底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有效控制率70%
A.技能干预是通过使教育对象掌握自我保健技能来实现健康 B.通过技能训练可帮助教育对象改变原有行为 C.技能干预是行为干预的一项重要内容 D.技能干预可提高教育对象以操作为主要方式进行活动的能力 E.技能干预针对个体行为进行
A.鼓励干预对象参加体育锻炼 B.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C.建立医院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D.开展“减少食盐和脂肪摄入”的膳食指导 E.社区提供免费血压测量
A.生活卫生教育 B.常见病防治知识教育 C.合理用药知识教育 D.营养知识教育 E.康复知识教育
A.消除诱因 B.2%~4%碱性液冲洗阴道 C.制霉菌素阴道用药 D.月经前复查白带,此时易复发 E.首选全身用药
A.技能指导法 B.模拟训练法 C.演示法 D.角色扮演法 E.游戏法
A.劝其退学 B.保证充足的睡眠 C.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D.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刺激 E.对其进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
A.2岁 B.2岁3个月 C.2岁6个月 D.2岁9个月 E.3岁
A.大汗淋漓 B.头晕眼花 C.微汗或稍感疲倦但休息后可消失 D.周身乏力、次日还感觉到疲倦 E.运动后不想进食
A.一边听一边提问 B.一边听一边记录 C.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D.及时更正对方的错误 E.专心地听对方讲话
A.积极性反馈 B.消极性反馈 C.模糊性反馈 D.否认性反馈 E.暗示性反馈
A.不良物理因素 B.有害化学因素 C.不良作业方式 D.不良生活方式 E.有害环境因素影响
A.娱乐性的 B.情感性的 C.理性的 D.指令性的 E.权威性的
A.对职工开展心理卫生教育 B.对职工进行生产技能和思想认识的培训与教育 C.改变职工不良的作业方式 D.对心理或精神表现异常者给予心理咨询和治疗 E.企业管理者合理安排劳动与生产
A.确定干预对象 B.制订干预计划 C.培训业务人员 D.寻求经费资助 E.评估社区需求
A.信息交流 B.技能培训 C.组织方法 D.社会动员 E.社区开发
A.脉搏在运动后30分钟即恢复正常速度 B.稍微疲倦、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消失 C.食欲与睡眠良好 D.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 E.锻炼后有微汗
A.社区内医疗服务人员 B.小学校学生 C.居委会工作人员 D.服务业人员 E.社区领导
A.资源分析 B.行为问题分析 C.优先项目分析 D.健康问题分析 E.目标分析
A.哺乳母亲理解了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好处 B.哺乳母亲理解母乳喂养对自身的好处 C.家庭成员了解了母乳喂养的好处 D.工作单位安排哺乳时间 E.哺乳母亲发现孩子喜欢吃母乳
A.分析需求确定信息 B.制定制作计划 C.形成初稿 D.预试验 E.评价
A.选择人群流动量大且易于驻足的地点 B.张贴在适宜的高度 C.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 D.定期进行调查 E.组织专人讲解
A.打篮球 B.散步 C.游泳 D.登山 E.跑步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2小时内 D.24小时内 E.48小时内
A.1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E.24个月
A.30cm B.34cm C.44cm D.46cm E.50cm
A.当地疾病流行史 B.整体的知信行数据 C.群体某种态度的深入原因 D.教育对象某种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 E.某个教育对象的行为改变情况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A.总体目标 B.健康目标 C.教育目标 D.信念目标 E.行为目标
A.碘试验 B.妇科三合诊检查 C.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D.阴道镜检查 E.宫颈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