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高浓度给氧 B.持续低流量给氧 C.应用呼吸机 D.高压氧治疗 E.使用呼吸兴奋剂
A.信息量大 B.具有鲜明性 C.保持时间短 D.语义编码为主 E.容量有限
A.能力 B.需要 C.性格 D.气质 E.信念
A.应对是认知活动 B.应对是行为活动 C.应对是对抗应激的活动 D.应对是适应活动 E.个体为了管理超出自身资源的需求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
A.性格 B.年龄 C.性别 D.兴趣 E.家庭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疗法 C.认知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E.森田疗法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疗法 C.认知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E.物理疗法
A.急重症患者的转诊 B.保健服务 C.急重症患者的治疗 D.临终服务 E.康复服务
A.人口群体、地理环境、社会系统 B.人、地点、环境 C.人口群体、地点、功能 D.人口群体、地理环境、功能 E.群体、地点、环境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E.20世纪80年代
A.疾病预防 B.促进健康 C.自我护理 D.疾病护理 E.康复护理
A.拟定适当的护理措施 B.选择良好的计划环境 C.制定护理目标 D.确定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 E.书写护理计划
A.社区、社区人群 B.家庭、社区患者 C.家庭、社区人群 D.家庭、健康人 E.社区、社区患者
A.录像 B.交谈 C.传单 D.讲座 E.墙报
A.实施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B.社区健康教育评估 C.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D.社区健康教育诊断 E.社区健康教育评价
A.改善、维护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 B.增加健康意识 C.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D.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 E.健康教育是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战略措施
A.对家庭健康护理的评估、诊断和目标做评价 B.对结果的总结性评价 C.对家庭健康护理的评估、诊断做评价 D.对过程的阶段评价 E.对家庭健康护理的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等不同阶段的评价
A.患者家属 B.患者的主要照顾者 C.患者的亲朋 D.各年龄层的患者 E.整个社区
A.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B.是社会和教育活动 C.强制人们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D.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E.提高生活质量
A.遗传因素 B.生态环境 C.风俗信仰 D.性别 E.模仿
A.列出存在的健康问题 B.选出可以改善的问题 C.排列对健康的威胁程度 D.确定健康教育的首选问题 E.找出健康问题的相关因素
A.穿衣、说话时感到气急 B.跑步时感到气急 C.一般速度步行感到气急 D.上楼时感到气急 E.静息时感到气急
A.循环障碍 B.酒精中毒 C.胆汁淤滞 D.病毒性肝炎 E.工业药物或毒物
A.每日观察足部颜色和温、湿度 B.每日足部清洗 C.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溃 D.每日足部按摩 E.每日用弹力袜
A.晚上 B.早晨 C.下午 D.中午 E.夜间
A.心理因素 B.生活方式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E.卫生保健设施
A.5天 B.1周 C.10天 D.2周 E.3个月
A.每年4次,每3个月左右1次 B.每年24次,每半月1次 C.每年6次,每2个月左右1次 D.每年12次,每月1次 E.每半年1次,每年2次
A.传染性疾病 B.意外损伤 C.先天性疾病 D.肿瘤 E.自杀
A.冷藏2小时 B.冷藏6小时 C.室温2小时 D.室温6小时 E.室温24小时
A.1年 B.3年 C.4年 D.5年 E.15年
A.心绞痛 B.胆道蛔虫症 C.心、肺功能不全 D.脊椎疾病 E.急性腹膜炎
A.静脉压增高 B.静脉压降低 C.脉压增宽 D.脉压变窄 E.颈静脉充盈
A.肺气肿 B.肺部大片炎症 C.肺空洞 D.气胸 E.肺大泡
A.震颤加收缩期杂音 B.舒张期杂音 C.连续性杂音 D.吹风样柔和杂音 E.舒张期奔马律
A.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伴同侧中枢性面瘫及舌瘫 B.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伴对侧中枢性面瘫及舌瘫 C.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伴同侧周围性面瘫及舌瘫 D.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伴对侧周围性面瘫及舌瘫 E.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伴对侧脑神经损害
A.急性肾盂肾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肾衰竭 D.慢性肾衰竭 E.肾病综合征
A.肛裂 B.上消化道出血 C.直肠息肉 D.结肠肿瘤 E.痔
A.上消化道出血 B.大面积烧伤 C.严重肾衰竭 D.摄入大量蛋白性食物 E.急性肾盂肾炎
A.溶血性黄疸 B.肝细胞性黄疸 C.阻塞性黄疸 D.骨转移瘤 E.肝硬化
A.可疑糖尿病 B.1型糖尿病 C.2型糖尿病 D.低血糖症 E.糖尿病肾病
A.一切方法 B.石膏 C.夹板 D.固定于健肢 E.固定于躯干
A.1小时 B.2小时 C.2~3小时 D.4~5小时 E.6~8小时
A.摸到颈或股动脉的搏动 B.口唇发绀渐渐消退 C.收缩压未达到60mmHg以上 D.瞳孔散大开始缩小 E.自主呼吸恢复
A.舌根后坠致呼吸困难 B.呼吸肌麻痹 C.颅脑疾患致呼吸困难 D.溺水致呼吸骤停 E.需全麻手术者
A.环甲膜处 B.第1~3气管软骨环 C.第3~5气管软骨环 D.第5~7气管软骨环 E.以上均不是
A.每15秒使肺扩张1次 B.每15秒使肺扩张2次 C.每10秒使肺扩张1次 D.每5秒使肺扩张1次 E.每3秒使肺扩张1次
A.心肌疾病 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二尖瓣脱垂 D.预激综合征 E.主动脉瓣严重狭窄
A.西地兰 B.氨茶碱 C.硝普钠 D.多巴酚丁胺 E.硝酸甘油
A.确切服药史 B.呼吸气味 C.是否有昏迷 D.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E.血清苯二氮类药物浓度测定
A.20~40g/L鞣酸 B.1:5000高锰酸钾 C.20g/L碳酸氢钠 D.生理盐水或清水 E.茶叶水
A.洗胃 B.冲洗皮肤 C.口服氢氧化铝凝胶 D.立刻纠正休克 E.预防消化道瘢痕形成
A.加大阿托品用量 B.重用胆碱酯酶复活剂 C.输血 D.应用高渗脱水剂 E.镇静剂
A.立即用溪水冲洗伤口 B.立即吸吮出伤口血液 C.给予单价抗蛇毒血清 D.给予破伤风抗毒素 E.给予蛇伤成药口服
A.绷带绷扎阻断静脉回流 B.使用止血带阻断肢体血流 C.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 D.沿牙痕呈“一”字形切开清洗 E.用胰蛋白酶局部环封
A.立即清除口内泥沙 B.迅速倒出胃内液体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D.抗生素防治感染 E.立即使用利尿剂
A.慢性病原携带者 B.隐性感染者 C.慢性期患者 D.易感者 E.受感染的动物
A.睡眠 B.摄食 C.性行为 D.助人行为 E.攻击行为
A.萌芽阶段 B.被动发展阶段 C.主动发展阶段 D.自主发展阶段 E.巩固发展阶段
A.环境中的社会支持可作为行为强化的来源 B.负向强化或惩罚与正向强化的作用完全相反 C.强化可分为直接强化、间接强化、自我强化三种 D.观察学习反映的是角色示范对行为改变的影响 E.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必须首先培养人们的行为能力
A.触摸不受文化背景的限制 B.触摸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形式 C.触摸是心理支持的重要方法之一 D.触摸使用不当可造成误解和反感 E.触摸能传递其他沟通形式不能取代的信息
A.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 B.膀胱容量减少 C.儿茶酚胺含量减少 D.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相对增强 E.甲状腺功能降低
A.病毒性肝炎患者已治愈 B.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C.遗传性精神病 D.曾经患过性病 E.先天性心脏病已手术治愈
A.学校 B.上学途中 C.家庭内 D.居民小区中 E.游乐园
A.胎儿期 B.新生儿期 C.0~1岁 D.0~3岁 E.生后4~5年内
A.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B.患者、受感染的动物、病原携带者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散发、流行、爆发流行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A.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B.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厕所的坐式马桶 C.不到消毒不彻底的理发店理发 D.到重视消毒的医院和诊所拔牙、打针等 E.预防性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A.人型结核杆菌 B.牛型结核杆菌 C.非洲型结核杆菌 D.鼠型结核杆菌 E.非结核分枝杆菌
A.发现后12小时内上报 B.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 C.在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D.在城镇发现后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 E.在城镇发现后1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
A.婴儿 B.儿童 C.老年人 D.敏感的服务对象 E.进行护理操作时
A.音调 B.音量 C.停顿 D.吐字清楚 E.速度健康教育的语言教育方法表达技巧可用RIVER概括。
A.禁食 B.普通饮食 C.鼻饲给食 D.鲜藕汁 E.清淡流质饮食
A.出生24小时内 B.2个月 C.8个月 D.3个月 E.1个月
A.2~3天 B.3~5天 C.10周左右 D.7~10天 E.4~6个月
A.乙肝病毒 B.EB病毒 C.人乳头状瘤病毒 D.黄霉菌 E.串珠镰刀菌
A.3,4-苯并芘 B.联苯胺 C.2-萘胺 D.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E.亚硝基化合物
A.不能画图、穿衣服 B.听讲、说话能力下降 C.睡眠障碍 D.间歇性忧伤 E.排泄障碍
A.餐前1小时服用 B.餐前半小时服用 C.饭后即刻服用 D.餐后1小时服用 E.晚上临睡前服用
A.控制原发疾病,预防高血压 B.改善饮食结构 C.社区人群的监测和发病筛选 D.功能恢复 E.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A.酮症酸中毒 B.视网膜病变 C.心脑血管疾病 D.肾衰竭 E.神经病变
A.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 B.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C.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D.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E.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A.鼠疫、炭疽 B.艾滋病、炭疽 C.狂犬病、麻风病 D.猩红热、丝虫病 E.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A.炭疽 B.鼠疫 C.艾滋病 D.疟疾 E.流行性腮腺炎
A.多见于儿童 B.浸润型多见 C.并发肺源性心脏病 D.常可并发结核性脑膜炎 E.从不发生咯血
A.胸骨右缘第2肋间 B.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C.胸骨左缘第2肋间 D.左腋前线第4肋间 E.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