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蝉鸣样呼吸 B.鼾声呼吸 C.浅快呼吸 D.深慢呼吸 E.间断呼吸
A.自我实现,爱与归属,尊重,安全,生理 B.自我实现,尊重,安全,爱与归属,生理 C.自我实现,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生理 D.自我实现,尊重,爱与归属,安全,生理 E.自我实现,尊重,爱与归属,生理,安全
A.佩普劳 B.贝蒂·纽曼 C.罗伊 D.奥瑞姆 E.汉斯·席尔
A.信息的发出者 B.沟通的情景 C.信息反馈过程 D.信息的内容 E.沟通的方式
A.与病人保持眼神的交流 B.及时评判病人叙述的内容 C.适当点头或轻声说"是" D.尽量避免四处张望 E.适当用提问引导谈话
A.不要随便打断病人 B.应用非语言性沟通 C.仔细听出"话外话" D.不要保持目光的接触 E.全神贯注
A.敌敌畏 B.颠茄酊 C.氯丙嗪 D.吗啡 E.敌百虫
A.安慰家属 B.是家属宣泄感情的一种方法 C.体现对死者的尊重 D.是整体护理的最后步骤 E.体现临终关怀
A.10% B.20% C.30% D.40% E.50%
A.病室温度在24℃左右 B.水温为45℃ C.用指甲揉搓病人的头发和头皮 D.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E.洗发时用棉球塞病人双耳、纱布盖双眼
A.急性肺水肿 B.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C.高血镁 D.低血钙 E.高血钾
A.每日2次 B.每日3次 C.每2日1次 D.每周1次 E.每周2次
A.煮沸法 B.高压蒸汽法 C.紫外线照射法 D.消毒液浸泡 E.甲醛熏蒸
A.取半卧位或坐位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保持口鼻腔清洁 D.摄入足够热量 E.一律给予氧气吸入
A.给予心理支持 B.分散患者注意力 C.调整舒适的体位 D.应用常规镇痛药,如阿司匹林 E.采用局部冷敷等物理治疗
A.健康是一种完整的适应状态 B.人在适应环境变化时无需付出能量 C.护理的目标是促进人在生理功能上的适应 D.人是一个适应系统,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 E.人是通过生理调节维持身体平衡而达到适应
A.关键环节 B.最后步骤 C.一种方法 D.一种手段 E.人道主义
A.置肢体于功能位 B.帮助患者刷牙 C.检验生化指标 D.减轻疼痛 E.帮助其行走
A.瞳孔的变化 B.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液现象 C.患者的心理状态 D.体温的变化 E.患者尿量
A.2~3分钟,5~10分钟 B.3~5分钟.15~20分钟 C.5~10分钟,20~40分钟 D.10~15分钟,40~60分钟 E.15~20分钟,60~90分钟
A.防止冻伤 B.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或心室纤颤及房宣传导阻滞 C.以防引起腹泻 D.因冷可降低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损伤,且影响伤口愈合 E.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A.颈前颏下 B.足底部 C.背部 D.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 E.枕后部
A.面部、心前区、腹部、足部 B.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 C.面部、胸前区、背部、腋窝、手心 D.腘窝、腋窝、肘窝、腹股沟 E.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
A.皮肤湿疹 B.急性炎症 C.金属移植部位 D.肌肉痉挛 E.感觉异常
A.让患者畅所欲言,切忌打断话题 B.告知交谈的目的及所需的时间 C.注意倾听,及时给患者反馈 D.依交谈提纲收集资料 E.选择适宜的交谈环境
A.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B.可以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可以及时了解治疗的用药反应 D.及时发现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征象等,防止病情恶化,挽救患者 E.以上都是
A.脑室引流是否通畅 B.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 C.引流袋悬挂高度应高于脑平面10~20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D.脑室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E.以上都是
A.胸部起伏 B.能听到气流声 C.面部感到有气体逸出 D.棉花接近口鼻可被吹动 E.听诊双肺痰鸣音
A.导管脱落 B.受压 C.逆行感染 D.堵塞 E.扭曲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阻塞性缺氧
PaO2明显下降时,最好采用的吸氧方法为()
A.氧气枕法 B.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C.氧气头罩法 D.面罩法 E.鼻塞法
A.加入等量1%过氧乙酸作用20分钟进行消毒 B.高压蒸气灭菌 C.丢入双层黄色污物袋内 D.日光下暴晒6小时 E.用纸盒纸袋盛装后焚烧处理
A.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或挂起 B.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 C.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1000小时 D.灯管强度低于60μW/cm时应更换 E.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A.尸冷 B.尸斑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体受伤
A.硫酸镁注射液 B.西地兰 C.20%甘露醇 D.50%葡萄糖 E.5%碳酸氢钠
A.氨茶碱 B.胎盘球蛋白 C.胃复安 D.糖衣片 E.乙醇
A.st B.qd C.qh D.qn E.hs
A.表情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大动脉搏动 E.肌张力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口对鼻人工呼吸 C.仰卧压胸人工呼吸 D.俯卧压背人工呼吸 E.简易呼吸器加压人工呼吸
A.10° B.30° C.45° D.60° E.90°
A.存在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 B.指意识层次中较深的那一部分 C.潜伏着的心理矛盾与障碍 D.指人们深层的心理活动 E.是人们没有意识到深层的心理活动部分
A.将其安排在急救室 B.将其安排在危重病房 C.将其安排在隔离病房 D.将其安排在普通病房 E.按其需求安排病房
A.过敏反应 B.急性肺水肿 C.空气栓塞 D.发热反应 E.静脉炎
A.同时采集同病房另一患者的血标本 B.库血取出后,30分钟内输入 C.输血前再次与他人核对 D.血液中不得随意加入药品 E.发生严重反应,立即停止输血
A.满足其要求调离外科病区 B.帮助其认识自身压力 C.说服其提高技能用事实改变他人印象 D.鼓励其主动跟其他护士搞好人际关系 E.批评科室的其他护士
A.全补偿护理需要 B.发展性的自理需要 C.部分补偿护理需要 D.健康偏离性自理需要 E.普遍性自理需要
A.空气栓塞 B.急性肺水肿 C.溶血反应 D.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E.过敏反应
A.急性腹膜炎 B.大出血 C.大叶性肺炎 D.甲亢 E.脱水
A.嗜睡 B.昏睡 C.意识模糊 D.浅昏迷 E.深昏迷
A.生理性压力源 B.社会性压力源 C.心理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E.物理性压力源
A.正力型 B.匀称型 C.瘦长型 D.无力型 E.矮胖型
A.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B.患者对疾病、住院的反应 C.患者情绪状态 D.患者有无焦虑 E.以上都是
A.地塞米松 B.庆大霉素 C.氨茶碱 D.糜蛋白酶 E.乙酰半胱氨酸
A.起病时 B.发热后1周 C.发热后3天 D.腮腺肿大后3天 E.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
A.严格限制食盐摄入 B.平卧休息 C.服用镇静剂 D.不能服用降压药物 E.使用硫酸镁时有无中毒现象
A.高血压 B.胃肠道反应 C.血糖升高 D.诱发或加重感染 E.骨质疏松
A.8小时内 B.1天内 C.2天内 D.不超过3天 E.1周内
A.有轻度便秘 B.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C.呼吸道堵塞 D.语言沟通障碍 E.焦虑
A.过氧乙酸浸泡后清洗 B.高压灭菌后再清洗 C.丢入污物桶后再集中处理 D.日光下暴晒后清洗 E.进焚烧炉焚烧
A.糖类 B.纤维素 C.维生素C D.蛋白质 E.胶原物质
A.剧烈疼痛 B.感觉不适 C.冲洗液混浊 D.冲洗不畅 E.冲洗速度过快
A.手背静脉 B.足背静脉 C.大隐静脉 D.颈外静脉 E.股静脉
A.操作娴熟、认真 B.进行任何操作前要反复、详尽讲解 C.病室内应24小时保持明亮、安静 D.尽量减少“治疗性触摸”,避免引起患者反感 E.最好采用语言沟通,非语言行为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用
A.按时按盘进餐 B.给予软质饮食,防止误吸 C.向家属讲解出现食欲减退的原因,取得支持 D.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E.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
A.主动体位 B.被动体位 C.强迫体位 D.俯卧体位 E.仰卧位
A.心力衰竭 B.眼部疾病 C.颅内出血 D.消化道出血 E.呼吸道出血
A.完善——失望 B.亲密——孤独 C.自我认同——角色紊乱 D.相信——不相信 E.自动——内疚
A.一般性沟通 B.陈述事实的沟通 C.分享个人的想法 D.分享感觉 E.一致性沟通
A.肛管插入直肠15~18cm B.与肛管相连的橡胶管插入水瓶中 C.在患者腹部做向心按摩 D.患者取左侧卧位 E.保留肛管1小时以上
A.颜面潮红 B.皮肤干燥,口干 C.体温37.2℃ D.心率110次/分 E.烦躁不安,抽搐
A.自主体位 B.被动体位 C.强迫体位 D.头低脚高位 E.头高脚低位
A.一级评估 B.干预 C.评价 D.二级评估 E.制定目标
A.嗜睡 B.昏睡 C.浅昏迷 D.深昏迷 E.以上都不是
A.细菌总数≤10cfu/m3 B.细菌总数≤100cfu/m3 C.细菌总数≤200cfu/m3 D.细菌总数≤400cfu/m3 E.细菌总数≤500cfu/m3
A.5° B.15°~30° C.30°~40° D.50°~60° E.90°
A.卫生保护原则 B.预防为主原则 C.公平原则 D.保障社会健康原则 E.患者自主原则
A.被动运动 B.协助主动运动 C.主动运动 D.阻力运动 E.等长运动
A.4~6号 B.6~8号 C.8~10号 D.10~12号 E.12~14号
A.50ml/kg B.60~80ml/kg C.70~100ml/kg D.100~120ml/kg E.120~150m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