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速度杠杆、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C.速度杠杆、费力杠杆 D.省力杠杆 E.速度杠杆
A.肌细胞内糖酵解 B.肌细胞内糖的有氧代谢 C.细胞外糖酵解 D.细胞外糖的有氧代谢 E.细胞外脂肪的分解
A.肌肉萎缩 B.滑膜增生 C.骨增生 D.肌纤维增生 E.关节软骨变性
A.长期的 B.持续的 C.永久的 D.可治愈的 E.显著影响日常活动的
A.1T=10000mT B.1T=1000Gs C.1T=100Gs D.1Gs=10mT E.1mT=10Gs
A.引出病理征 B.深反射消失 C.深反射亢进 D.运动功能障碍 E.肌张力增高
A.前倾前屈位 B.后倾前屈位 C.前屈 D.后倾 E.后屈
A.生物模式 B.心理模式 C.社会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E.教育模式
A.平方正比 B.平方反比 C.正比 D.反比 E.可变
A.作业治疗 B.物理治疗 C.肌力训练 D.有氧训练 E.关节活动训练
A.由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B.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内 C.分为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 D.用于增强骨的连结 E.限制关节正常活动
A.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 B.储存于突触小泡 C.进入突触间隙作用突触后膜特定受体 D.可被迅速失活 E.不被特异性药物阻断或增强
A.确定性质 B.确定损伤部位 C.确定损伤轻重程度 D.确定有无肿瘤 E.确定有无合并伤
A.每分通气量 B.无效腔气量 C.肺泡通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肺扩散容量
A.长度不变,张力降低 B.长度变化,张力不变 C.长度增加,张力增加 D.长度不变,张力增加 E.长度缩短,张力增加
A.血压 B.皮肤受压 C.营养 D.潮湿 E.床的硬度
A.年龄越小头围增长越快 B.年龄越小身长增长越慢 C.头顶至耻骨联合的长度反映扁骨生长 D.脊柱及下肢的发育速度不平衡 E.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A.脑卒中偏瘫患者 B.下肢截瘫患者 C.90岁高龄老人 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E.蛛网膜下隙出血未控制的患者
A.糖代谢 B.脂肪代谢 C.蛋白质代谢 D.电解质代谢 E.激素代谢
A.5对 B.8对 C.12对 D.24对 E.31对
A.做功100kg B.做功,但数量不确定 C.无功可计,以化学能的形式消耗能量 D.未有任何能量转换 E.能量转换为100kg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额上回 D.顶上小叶 E.颞上回
A.液体吸收最少 B.固体吸收最强 C.气体吸收最少 D.气体吸收最强 E.液体吸收最大
A.1Gs B.10Gs C.100Gs D.1000Gs E.10000Gs
A.促进血液循环 B.减轻炎症 C.抑制痉挛 D.缓解疼痛 E.心理疏导
A.400ml B.500ml C.600ml D.700ml E.800ml
A.韧带连结 B.缝隙连接 C.软骨结合 D.骨性结合 E.滑膜关节
A.C5-C6 B.C6-C7 C.C7-C8 D.C4-C6 E.C5-C7
A.一侧足跟着地到该足跟再次着地的距离 B.一侧足跟着地到该足跟再次着地的时间 C.一侧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跟着地的距离 D.一侧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跟着地的时间 E.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足跟离地的时间
A.流通途径 B.屏障 C.消散炎症 D.中间转移站 E.终点
A.股四头肌 B.股二头肌 C.腘绳肌 D.髂腰肌 E.臀大肌
A.接受人体的浅感觉 B.接受空间感觉 C.接受辨别物体的感觉 D.区分刺激的部位 E.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A.铜 B.硼 C.钴 D.镁 E.铝
A.屈肌反射 B.肌紧张 C.腱反射 D.对侧伸肌反射 E.翻正反射
A.心室内压 B.颈动脉血压 C.降主动脉脉压 D.总外周阻力 E.中心静脉压
A.1245MHz B.2450MHz C.2540MHz D.915MHz E.433MHz
A.10mmHg B.20mmHg C.30mmHg D.40mmHg E.50mmHg
A.物理因子治疗 B.关节松动技术 C.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D.运动治疗 E.针灸治疗
A.1~2周 B.3~4周 C.5~8周 D.3个月 E.半年
A.鞍状关节 B.屈戍关节 C.球窝关节 D.杵臼关节 E.平面关节
A.踢腿运动 B.投掷运动 C.投篮运动 D.蹲起运动 E.击球运动
A.肺有二套血管系统 B.肺动脉内充盈的是静脉血 C.支气管动脉内充盈的是动脉血 D.肺营养血管内充盈的是静脉血 E.静脉系统
A.耳垂处软骨很薄 B.耳郭为透明软骨 C.皮肤直接覆盖软骨 D.皮下组织与软骨膜粘连较紧 E.皮下组织致密,感染后不易扩散
A.物质溶解于水后能够分解为离子 B.物质溶解于水,通电后分解为离子 C.直流电作用使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移动 D.直流电作用使胶体溶液中的分散剂移动 E.原子失去电子后成为正离子
A.肌张力增高 B.偏瘫 C.失神经电位出现 D.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E.病理反射阳性
A.35~36℃ B.36~37℃ C.37~38℃ D.38~39℃ E.39~40℃
A.心电P波触发 B.充气始于心脏收缩期 C.四肢外周阻力明显下降 D.气囊由远端向近端序贯加压 E.治疗原理基于提高主动脉收缩压
A.阅读、书写 B.左半球是非语词性的 C.左半球涉及数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D.右半球以词语进行思维 E.主管空间认知和旋律的是左半球
A.W B.Ω C.A D.V E.Hz
A.1960年颁布的残疾分类文件 B.1970年颁布的残疾分类文件 C.1980年颁布的残疾分类文件 D.1990年颁布的残疾分类文件 E.最新颁布的残疾分类文件
A.骨髓细胞 B.神经干细胞 C.红细胞 D.白细胞 E.血小板
A.偏瘫 B.截瘫 C.偏头痛 D.心力衰竭 E.截肢
A.不能确定的收缩形式 B.向心性等张收缩 C.离心性等张收缩 D.等速收缩 E.等长收缩
A.电容体 B.导体 C.电解质 D.绝缘体 E.永磁体
A.上行传导纤维 B.下行传导纤维 C.连合纤维 D.神经元 E.基底神经节
A.社会康复 B.康复医疗 C.职业康复 D.教育康复 E.临床医疗
A.原动肌 B.拮抗肌 C.固定肌 D.协同肌 E.主缩肌
A.肌肉瘫痪 B.感觉障碍 C.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D.腱反射亢进 E.肌张力下降
A.左心房 B.右心房 C.房室结 D.窦房结 E.左心室
A.心收缩力 B.外周血管阻力 C.血管弹性 D.主动脉瓣功能 E.肺动脉瓣功能
A.重量约占体重的5% B.血供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C.血流量占心排血量的20% D.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7% E.基底核位于小脑幕下方
A.各种运动时均有乳酸产生 B.安静时也有乳酸生成 C.运动可以加速乳酸的消除 D.只有骨骼肌才能氧化乳酸 E.运动量为50%~55%VO时才开始有乳酸堆积
A.关节活动时通过的距离 B.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C.关节固定臂与移动臂间的角度 D.关节的活动能力 E.关节的灵活性
A.枕骨粗隆的下方 B.枕骨粗隆下方5cm C.平肩水平 D.低头时颈后下方最高隆突处 E.平喉结水平
A.运动节段的重力作用点 B.运动器械的重力作用点 C.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张力作用点 D.筋膜的抗牵拉力的作用点 E.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
A.激发 B.辐射 C.折射 D.自发辐射 E.受激辐射
A.余弦成正比 B.平方成正比 C.正弦成正比 D.正弦的平方成正比 E.角度关系不大
A.婴幼儿鼻窦不发达 B.鼻道相对短小宽大 C.婴儿期缺少鼻毛易感染 D.婴儿的耳咽管宽短而平直 E.腭扁桃体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A.正中神经 B.腋神经 C.肌皮神经 D.尺神经 E.桡神经
A.听觉 B.视觉 C.痛觉 D.触觉 E.压觉
A.第1个星期天 B.第2个星期天 C.第3个星期天 D.第4个星期天 E.第5个星期天
A.减轻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B.适应周围环境,重返社会 C.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 D.恢复健康 E.资格、地位、尊严
A.中央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 B.胸段椎间盘较薄 C.颈腰部的椎间盘前厚后薄 D.椎间盘既坚韧又富有弹性 E.纤维环前部易破裂髓核向前外侧突出
A.外科疾病康复 B.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 C.社区康复 D.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 E.运动、针灸、推拿
A.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 B.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其支配的所有骨骼肌纤维 C.特定功能的肌肉 D.整块肌肉 E.一根神经纤维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
A.PT B.OT C.ST D.RT E.NS
A.阴极 B.阳极 C.不移动 D.阴极+阳极 E.与负离子移动相同
A.脊髓被膜共分三层 B.脊髓被膜由外向内第二层是脊髓蛛网膜 C.软脊膜位于脊髓被膜最外层 D.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的腔隙为硬膜外隙 E.硬脊膜和脊髓蛛网膜腔隙为硬膜下隙
A.链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炭疽杆菌 D.葡萄球菌 E.皮肤丝状菌
A.相邻的椎体 B.椎弓 C.椎间盘 D.椎间关节 E.韧带
A.是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B.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使O2释放 C.温度降低,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 D.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E.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左移,促使O2释放
A.热力灭菌是最可靠而普遍应用的灭菌法,包括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法 B.对血清除菌一般用滤过除菌法 C.对于一般的细菌都可以使用低温灭菌法 D.可用高强度超声杀灭格兰阴性菌 E.浓盐环境可造成细菌生理性干燥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A.运动性记忆 B.情绪性记忆 C.形象性记忆 D.言语性记忆 E.抽象性记忆
A.一个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的绕轴转动的作用称为力矩 B.力矩的大小也称为扭力 C.力矩的方向由左手螺旋法则确定 D.手指弯向力所指的转动方向时,拇指指向力矩的方向 E.任何力对于不在力作用线上的任意点都会产生力矩
A.整体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E.主观性
A.低于26° B.26°~33° C.34°~36° D.37°~38° E.高于39°
A.又称电介常数,介质加入电场后对电场特性发生影响 B.表示某介质加入电场后对电场特性影响的程度 C.一般物质的介电常数约为1 D.皮肤的介电常数为10~20 E.同一组织在不同频率电场中的介电常数不同
A.第2周 B.第3周 C.第4周 D.第5周 E.第6周
A.活动性肺结核 B.血栓性静脉炎 C.孕妇下腹部 D.小儿骨骺部 E.尿路结石
A.只分布于骨髓腔内 B.成人完全变为黄骨髓 C.是造血器官,具有造血功能 D.内含大量脂肪组织 E.骨髓腔内红骨髓可终生存在
A.交流电 B.脉冲电流 C.直流电 D.正弦电流 E.方波电流
A.免于疾患 B.机体抗感染过程 C.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D.清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A.出生后 B.4~5个月 C.1~2个月 D.2~3个月 E.3~4个月
A.缺氧可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B.酸中毒可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C.肌肉痉挛可增加肌肉的收缩能力 D.肾上腺素可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E.钙离子可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A.定位准确,分辨清晰 B.属于快痛或锐痛 C.C纤维传导为主 D.A纤维传导为主 E.是在皮肤和躯体粘膜的痛觉
A.由束状带细胞分泌 B.可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 C.有较弱的贮钠排钾作用 D.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分泌过多会引起"水中毒" E.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A.电疗室的地面应是木板或地面铺绝缘板 B.治疗室的电源开关、插座、电源线、地线应按安全用电要求设计安装 C.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接地 D.操作者手足、皮肤和衣服应保持干燥 E.患者接受治疗时必须保持安静,可以看书、报或入睡
A.3×108m/s B.3×109m/s C.1×109m/s D.1×108m/s E.2×108m/s
A.皮肤发痒 B.皮肤干燥 C.皮肤皲裂 D.皮肤溃疡 E.皮肤起疱
A.尾骨尖 B.弓状线 C.髂嵴 D.坐骨结节 E.股骨大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