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肠杆菌属 B.沙雷菌属 C.克雷伯菌属 D.哈夫尼菌属 E.普城菌属
A.180℃ B.160℃ C.150℃ D.140℃ E.130℃
A.血琼脂平板有可疑菌落生长 B.革兰染色为阳性葡萄球菌 C.发酵甘露醇产酸 D.分离菌株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E.分离菌株血浆凝固酶试验阴性
A.可形成溶血环 B.可引起β溶血 C.溶血环完全透明 D.也称作α溶血性链球菌 E.致病性强
A.65℃ B.37℃ C.4℃ D.56℃ E.24℃
A.患禽流感的家畜 B.已知的SARS患者 C.康复出院的SARS患者 D.SARS易感者 E.医护人员
A.RBC B.血小板 C.单核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E.瘤细胞
A.革兰阳性球菌,无芽胞,无荚膜 B.革兰阳性球菌,无芽胞,有荚膜 C.革兰阳性球菌,有芽胞,无荚膜 D.革兰阳性球菌,有芽胞,有荚膜 E.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
A.紫外线只适用于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B.260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 C.可使用电离射线对生物制品及药品进行消毒或灭菌 D.部分培养基的灭菌可使用间歇灭菌法 E.电离射线照射灭菌,时间长时可导致物品发热
A.260nm B.280nm C.300nm D.360nm E.380nm
A.鞭毛 B.内毒素 C.芽孢 D.外毒素 E.其他菌体成分
A.蛋白质 B.脂类 C.某些酶类 D.碳水化合物 E.某些矿物质
A.等电聚焦电泳(IFE. B.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C.聚合酶链反应(PCR) D.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E.Southern杂交
A.1NNaOH B.20%HCl C.0.9%NaCl D.4g/L柠檬酸钠 E.灭菌蒸镏水
A.古典型与ELTor B.O1群与O139群 C.流行株与非流行侏 D.O1群O139群 E.产毒株与非产毒株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E.5小时
A.2支 B.4支 C.6支 D.8支 E.10支
A.古典型 B.O139群 C.ElTor型 D.流行株 E.非流行株
A.碱性琼脂 B.庆大霉素培养基 C.巧克力琼脂 D.碱性胆盐琼脂 E.TTC琼脂
A.0.1nm B.0.2nm C.2nm D.20nm E.200nm
A.0CFU/ml B.0CFU/mg C.<10CFU/mg D.<10CFU/ml E.>10CFU/ml
A.类脂 B.多糖 C.LPS D.核酸 E.蛋白
A.检测血清中的IgM B.检测血清中的IgG C.检测血清中的IgA D.检测感染神经元内的Negri小体 E.白细胞计数
A.破坏菌体细胞壁 B.使蛋白凝固 C.防碍细菌代谢 D.破坏细胞膜和抑制脱氢酶活性 E.抑制生长因子
A.使革兰阴性菌着色更牢,使革兰阳性脱色 B.使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菌都脱色 C.使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都能增加复染效果 D.使革兰阴性菌脱色,革兰阳性菌着色更牢 E.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菌都不起脱色作用
A.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 B.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 C.细菌侵入了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 D.细菌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进入血流 E.细菌外毒毒进入血流
A.战壕热与斑点热 B.斑疹伤寒与斑点热 C.斑疹伤寒与恙虫病 D.战壕热与Q热 E.斑点热与Q热
A.++++ B.++ C.± D.+++ E.+
A.青霉素 B.林可霉素 C.四环素 D.氨基苷类 E.氯霉素
A.亚甲蓝染色 B.抗酸染色 C.复红染色 D.革兰染色 E.不染色
A.灭狗、灭虱为重要措施 B.灭鼠、灭蚤为重要性措施 C.灭蝇、灭蜱为重要措施 D.灭猫、灭虱为重要措施 E.灭螨为重要措施
A.亚临床型者 B.疾病早期 C.疾病恢复期 D.疾病时期 E.疾病晚期
A.胰蛋白酶 B.EDTA C.木爪蛋白酶 D.碱性磷酸酶 E.氨基酸酶
A.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B.支原体缺乏细胞壁 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培养时可出现“油煎样”小集落 E.革兰染色呈阴性
A.Ag B.Ab C.不完全Ab D.半Ab E.封闭Ab
A.ELISA和试管稀释法 B.ELISA和单片纸蝶法 C.小杯法和试管法 D.小杯法和单片纸蝶法 E.单片纸蝶法和试管稀释法
A.小白鼠 B.豚鼠 C.兔 D.大白鼠 E.猴
A.染色体,环状质粒,转位因子 B.环状质粒,线形质粒,转位因子 C.染色体,线形质粒,转位因子 D.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 E.染色体,环状质粒,线形质粒
A.100nm左右 B.150nm左右 C.200nm左右 D.250nm左右 E.300nm左右
A.出生前 B.出生后数小时 C.出生后数天 D.出生后数月 E.出生后1年以上
A.便于区别化妆品中的颗粒和菌落 B.抑制杂菌繁殖 C.中和防腐剂 D.有助于疏水性样品的溶解 E.抑制霉菌繁殖
A.分子量大小 B.表位 C.氨基酸种类 D.脂肪酸类别 E.单糖分子大小
A.其他肠道致病细菌过多而影响分离 B.其他非致病细菌过多而影响分离 C.其他条件致病细菌过多而影响分离 D.其他非肠道致病细菌过多而影响分离 E.其他肠道非致病细菌过多而影响分离
A.呼吸道 B.粪口途径 C.接触传播 D.垂直传播 E.血液传播
A.20℃ B.25℃ C.30℃ D.37℃ E.42℃
A.大 B.小 C.相等 D.稍小 E.很大
A.F B.F(aB. C.F D.绞链区 E.高变区
A.浅红色 B.深红色 C.微黄色 D.无色 E.深灰色
A.IgA B.IgD C.IgE D.IgM E.IgG
A.流感病毒 B.鼻病毒 C.汉坦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轮状病毒
A.肺炎克氏菌 B.变形杆菌 C.空肠弯曲菌 D.黏质沙雷菌 E.志贺菌
A.大肠杆菌 B.霍乱弧菌 C.痢疾杆菌 D.变形杆菌 E.乳酸杆菌
A.砖红色胶冻样 B.绿色水样 C.黄色脓样 D.白色泡沫样 E.铁锈色
A.固定-结晶紫-乙醇-碘液-沙黄 B.固定-沙黄-碘液-乙醇-结晶紫 C.固定-结晶紫-碘液-乙醇-沙黄 D.固定-碘液-结晶紫-乙醇-沙黄 E.固定-沙黄-结晶紫-乙醇-碘液
A.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群,一般对人有害 B.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有害 C.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无害 D.人和动物肠道中的不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有害 E.人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无害
A.70.7℃,40~60秒 B.72.7℃,5~10秒 C.74.7℃,1~2秒 D.71.7℃,15~30秒 E.73.7℃,2~5秒
A.须借助电镜观察 B.细菌的运动器官 C.能传递遗传物质 D.普通染色容易着色 E.黏附器官
A.琼脂糖凝胶电泳 B.脉冲场凝胶电泳 C.聚丙烯酰胺 D.等电聚焦电泳 E.交叉定量免疫电泳
A.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C.改良柯小夫培养基 D.完选择性培养基 E.三恩氏培养基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K D.维生素K和维生素B E.必须氨基酸
A.弹状病毒科 B.副粘病毒科 C.腺病毒科 D.布尼亚病毒科 E.正粘病毒科
A.A抗原 B.A、B抗原 C.A、B、C抗原 D.A、C抗原 E.B.C抗原
A.-virus B.-viraies C.-virinae D.-viridae E.-viruses
A.3,-5,外切核酸酶活性更高 B.聚合酶活性更高 C.三种活性都高 D.5,-3,外切核酸酶活性更高 E.前两种活性都高
A.铜绿假单胞菌 B.金黄葡萄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空肠弯曲菌 E.幽门螺杆菌
A.人裸眼的分辨能力为0.2mm B.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0.2μm C.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0.02nm D.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0.2nm E.扫描遂道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到原子水平
A.流感病毒不能细胞外培养 B.抗体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C.制备的疫苗无抗原性 D.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 E.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A.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是的内毒素为主,革兰阴性菌是外毒素为主 B.革兰阳性菌具有某种酶,革兰阴性菌缺少 C.革兰阳性菌有某种特殊因子,革兰阴性菌不具有 D.大多数革兰阴性菌是以内毒素为主,革兰阳性菌是外毒素为主 E.革兰阳性缺少某种酶,革兰阴性菌具有
A.必须有冷却装置 B.一般采用可连续调节的稳定直流电压和电流 C.可用于核酸的分离 D.可用于蛋白的分离 E.核酸分离方向由负极向正极
A.体外厌氧条件下可人工培养 B.抵抗力强 C.体外可人工培养 D.接种家兔睾丸可繁殖 E.对青霉素不敏感
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K细胞 D.T细胞 E.NK细胞
A.灭菌后取出包裹中的留温度计,可见读数超过121℃ B.在温度记录仪上所描绘的锅内温度已121℃,而且维持20分钟以上 C.灭菌后将置在包裹中浸有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菌片放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胰蛋白胨培养液中,置56℃培养48小时,培养液变为黄色 D.置入包裹中的硫磺或苯甲酸粉(结晶),冷却后凝固成团块 E.同C试验,培养液仍为紫色
A.丙酮酸 B.谷氨酸 C.琥珀酸 D.谷氨酰胺 E.天冬氨酸
A.狂犬病 B.鼠疫 C.结核 D.伤寒 E.白喉
A.相位差显微镜 B.普通光学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荧光显微镜 E.电子显微镜
A.革兰染色阴性 B.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C.兼性厌氧 D.无荚膜 E.营养要求低
A.固体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 B.气旋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C.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D.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E.过滤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A.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C.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D.脑膜炎球菌 E.蜡样芽胞杆菌
A.O抗原和H抗原 B.O抗原、H抗原和K抗原 C.O抗原、H抗原和Vi抗原 D.O抗原和K抗原 E.O抗原和Vi抗原
A.1%硝酸银 B.3%过氧化氢 C.0.1%高锰酸钾 D.氯气 E.过氧乙酸
A.蛋白酶 B.链激酶 C.卵磷脂酶及蛋白酶 D.淀粉酶 E.血浆凝固酶
A.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C.改良柯小夫培养基 D.戊烷眯选择性培养基 E.三恩氏培养基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A.α亚基 B.β亚基 C.ε亚基 D.γ亚基 E.δ亚基
A.氧化剂 B.醇类 C.酚类 D.重金属盐类 E.还原剂
A.溴化乙锭 B.考马斯亮兰 C.硝酸银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丙烯酰胺